第一章 医学生伦理道德培育概述
第一节 伦理道德的内涵
“伦理”和“道德”这两个概念强调了行为准则在人们行为中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秩序,才能使社会和谐有序。道德一般是指人类素质和行为的规范。“伦理”和“道德”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许多学者经常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两者都强调规则在人们行为中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必须符合某些标准和秩序,使社会变得和谐而有序,但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研究。
“伦理”和“道德”这两个概念强调了行为准则在人们行为中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秩序,才能使社会和谐有序。道德一般是指人类素质和行为的规范。“伦理”和“道德”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许多学者经常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两者都强调规则在人们行为中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必须符合某些标准和秩序,使社会变得和谐而有序,但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研究。
一、伦理的内涵
伦理,“‘伦’即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1]。“‘理’的本来含义是治玉,理从玉从里,这里的‘理’,含有剖析、分解、整治、雕琢、治理的意思”[12]。理是贯穿事物发展、人伦关系中的当然之则或所以然之势,是判断是非的根本。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是客观的,是他律的,侧重以人伦之理整治人伦关系,即可使之和谐有序,合乎伦理。
根据这种理解,人们可以执行各种行动,必须对其进行分析、识别、划分和纠正。为了使人们的行为保持一致,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符合某些命令和指导方针,道德是社会的道德,道德所追求的人类和谐涵盖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更加注重人类事实关系及其规律的建构,伦理突出了人类和谐的客观约束,伦理不仅重视主观约束,而且注重客观事实要求。
伦理,“‘伦’即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1]。“‘理’的本来含义是治玉,理从玉从里,这里的‘理’,含有剖析、分解、整治、雕琢、治理的意思”[12]。理是贯穿事物发展、人伦关系中的当然之则或所以然之势,是判断是非的根本。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是客观的,是他律的,侧重以人伦之理整治人伦关系,即可使之和谐有序,合乎伦理。
根据这种理解,人们可以执行各种行动,必须对其进行分析、识别、划分和纠正。为了使人们的行为保持一致,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符合某些命令和指导方针,道德是社会的道德,道德所追求的人类和谐涵盖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更加注重人类事实关系及其规律的建构,伦理突出了人类和谐的客观约束,伦理不仅重视主观约束,而且注重客观事实要求。
二、道德的内涵
道德这个词首先在中国古典书籍中被单独使用,“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道德属于哲学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道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于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道德是主观的,是自律的,道德是指人的品质和行为的准则或规范。在道德领域中,价值认定的对象是在某种社会形态中的存在,就是说,其首先涉及的是社会化的存在。试想在一个相互信任的和谐社会,人们彼此信任,彼此尊重,这样的社会不仅可以维护人们的个人财产,而且还保证了社会的正常有序,这样,道德共同体自发而生。再试想,“若是有人违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他人实施偷盗等恶意伤害的行为时,道德共同体便遭到了破坏,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就需要制定出‘不准实施恶意伤害行为’这样的条例来规范人的行为。”[13]我们追求道德也是在追求人性中的善,道德就是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价值。”
道德这个词首先在中国古典书籍中被单独使用,“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道德属于哲学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道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于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道德是主观的,是自律的,道德是指人的品质和行为的准则或规范。在道德领域中,价值认定的对象是在某种社会形态中的存在,就是说,其首先涉及的是社会化的存在。试想在一个相互信任的和谐社会,人们彼此信任,彼此尊重,这样的社会不仅可以维护人们的个人财产,而且还保证了社会的正常有序,这样,道德共同体自发而生。再试想,“若是有人违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他人实施偷盗等恶意伤害的行为时,道德共同体便遭到了破坏,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就需要制定出‘不准实施恶意伤害行为’这样的条例来规范人的行为。”[13]我们追求道德也是在追求人性中的善,道德就是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价值。”
.............................
第二节 医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内容及方式
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是帮助医学生养成良好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渠道,医学伦理道德培育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以现实医德状况为研究内容,对广大医学生和现代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学人道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利用教育与引导的手段来提高医学生伦理道德修养,最终达到医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医疗实践中的医学伦理道德问题的目的。
一、医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
“医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是向学生灌输系统的医德基本理论,同时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医疗实践中的各种医学伦理道德问题”[14]。医学生伦理道德观念是否正确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生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缺失占一定的原因。对于课程繁忙的医学生来说,把自己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专业知识,却很少有医学生主动关注医学伦理道德问题,所以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是医学生伦理道德观念养成的主要渠道。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是为了将“医学伦理道德内容融入到医学生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实现隐形教育的目的,让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无处不在,达到医学伦理道德全方位培育的目的,帮助医学生养成正确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念”[15]。通过开展医学生伦理道德培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医生的神圣使命,将来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正确的处理遇到的医患纠纷,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死扶伤。
...........................
第二章 医学生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存在问题
第二节 医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内容及方式
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是帮助医学生养成良好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渠道,医学伦理道德培育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以现实医德状况为研究内容,对广大医学生和现代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学人道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利用教育与引导的手段来提高医学生伦理道德修养,最终达到医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医疗实践中的医学伦理道德问题的目的。
一、医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
“医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是向学生灌输系统的医德基本理论,同时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医疗实践中的各种医学伦理道德问题”[14]。医学生伦理道德观念是否正确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生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缺失占一定的原因。对于课程繁忙的医学生来说,把自己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专业知识,却很少有医学生主动关注医学伦理道德问题,所以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是医学生伦理道德观念养成的主要渠道。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是为了将“医学伦理道德内容融入到医学生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实现隐形教育的目的,让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无处不在,达到医学伦理道德全方位培育的目的,帮助医学生养成正确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念”[15]。通过开展医学生伦理道德培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医生的神圣使命,将来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正确的处理遇到的医患纠纷,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死扶伤。
...........................
第二章 医学生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存在问题
第一节 医学伦理道德培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根据调查,目前医学伦理道德培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医学伦理道德课程培育目标不够明确
“医学伦理道德”课程培育是帮助医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医学实践中的各种伦理问题,在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中,不仅为医学生安排了较为全面的医学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培训,确实还为医学生教授了医学伦理道德的内容。多年来,千万医学生毕业后走入医疗行业、走上一线岗位,坚守职责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方面,生命科学领域的迅速发展,改变了社会医学伦理道德的内容;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特别是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对象,医学生的理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所执行的仍然是 1995 年教育部制定的医学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并没有明确提出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因此,医学伦理道德课程的培育目标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而不断调整。
由于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模式存在问题,课程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缺乏合理化论证。“就教学情况而言,此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基础课程的学习水平,很少接触到医学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疾病疼痛,医患关系,医学伦理道德等缺乏适当的情感体验”。[18]正是因为学生无法获得真实的体验,有所感觉但并不深刻,这使得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变得困难。医学伦理道德课教师、专业技术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将医学伦理道德转化为实际行动变得困难。此外,许多学校对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并不十分重视,淡化了学生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导致医学学术讲座常有,而医学伦理道德培育讲座不常有,这进一步导致医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所学知识无法与医学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结果,医疗水平提高,医学伦理道德标准逐渐削弱。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缺少实践,而医务人员并没有与患者在一起的感觉,要深刻理解患者的痛苦是不可能的,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大大削弱,医学伦理道德培育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根据调查,目前医学伦理道德培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医学伦理道德课程培育目标不够明确
“医学伦理道德”课程培育是帮助医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医学实践中的各种伦理问题,在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中,不仅为医学生安排了较为全面的医学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培训,确实还为医学生教授了医学伦理道德的内容。多年来,千万医学生毕业后走入医疗行业、走上一线岗位,坚守职责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方面,生命科学领域的迅速发展,改变了社会医学伦理道德的内容;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特别是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对象,医学生的理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所执行的仍然是 1995 年教育部制定的医学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并没有明确提出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因此,医学伦理道德课程的培育目标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而不断调整。
由于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模式存在问题,课程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缺乏合理化论证。“就教学情况而言,此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基础课程的学习水平,很少接触到医学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疾病疼痛,医患关系,医学伦理道德等缺乏适当的情感体验”。[18]正是因为学生无法获得真实的体验,有所感觉但并不深刻,这使得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变得困难。医学伦理道德课教师、专业技术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将医学伦理道德转化为实际行动变得困难。此外,许多学校对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并不十分重视,淡化了学生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导致医学学术讲座常有,而医学伦理道德培育讲座不常有,这进一步导致医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所学知识无法与医学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结果,医疗水平提高,医学伦理道德标准逐渐削弱。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缺少实践,而医务人员并没有与患者在一起的感觉,要深刻理解患者的痛苦是不可能的,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大大削弱,医学伦理道德培育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
第二节 教育者培育功能发挥不好
医学伦理道德课程是开展医学伦理培育的主要方式,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医学伦理道德课教师必须要形成完整且系统的培育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道德意识形态一般理论、医学伦理道德形成与发展理论和医学伦理道德的理论实践,使学生对医学伦理道德具备整体认识,增强学生基本思维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让医学生认识到医学伦理道德既要体现在医学的研究发明上,也要体现在对待患者的态度行为上。
一、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相互脱节,尚未形成合力
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做好各年级受教育阶段的衔接。但现实的培育却没有形成合力,表现为各自为战的状态。
第二节 教育者培育功能发挥不好
医学伦理道德课程是开展医学伦理培育的主要方式,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医学伦理道德课教师必须要形成完整且系统的培育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道德意识形态一般理论、医学伦理道德形成与发展理论和医学伦理道德的理论实践,使学生对医学伦理道德具备整体认识,增强学生基本思维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让医学生认识到医学伦理道德既要体现在医学的研究发明上,也要体现在对待患者的态度行为上。
一、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相互脱节,尚未形成合力
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做好各年级受教育阶段的衔接。但现实的培育却没有形成合力,表现为各自为战的状态。
一方面,目前从事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教师的专业背景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缺乏必要的医学专业知识。在教学中,重点是纯粹的道德知识教学,这容易引起理论和实践的分离。而从事医学专业课的教师更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讲授,认为医学生的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应该由人文科学的教师或思想政治教师或辅导员等人来负责,因此医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的教师由于教育理念的偏差,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几乎很少渗透医学伦理道德培育,这使得想要将医学伦理道德培育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变得不可能,而作为培育主干的医学伦理道德课程的授课教师也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承担,缺乏必要的医学教育背景和医学
另一方面,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在医学生学习阶段缺乏连贯性,出现断裂现象,当医学生学习了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后,将要走进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实践,这个阶段是让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但是除了专业知识,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的建立也可以同步养成,实践教师在带教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自身的行为、观点对学生建立正确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但是实习医院的教师更加注重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医学伦理道德的培育,只保证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对医学伦理道德培育重要性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
..............................
..............................
第三章 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4
第一节 完善医学伦理道德课程体系...................................... 24
一、进一步明确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目标............................... 24
二、科学设置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相关课程...................... 25
第三章 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节 完善医学伦理道德课程体系
医学伦理道德培育主要的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当中,实现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全方位育人。一方面要开展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必须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明确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科学设置医学伦理道德课程体系,注重学科间的衔接和整体化;另一方面注重学科间知识的重组,课程设置结合实际,增加人文课程比例,通过以上措施建立完善科学的医学伦理道德课程体系,使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实效,实现真正的育人效果.
一、进一步明确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目标
医学伦理学课程讲授的不仅是事实判断,更多的是价值判断,不同于专业课以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为目的,它培养医学伦理道德观念和思维意识,以学生的思想转化为目标,重在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自律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如果医学伦理道德不能内化为主体的内在美德并成为其自身品质,仅仅迫于外在压力而遵从规范的道德行为,其效果必然有限,必然不能保证道德的稳固性和持久性。因此,必须要明确医学伦理道德的培育目标,是做好培育工作的前提。
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过程,将医学伦理道德的知识贯穿到整个学习阶段。首先,在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要进一步明确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即作为医学毕业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医学伦理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其次,在人文道德课程中,进一步明确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人文道德课程是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主战场,人文道德课程对培养医学生伦理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人文道德课程的重要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通过人文道德课程实现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再次,强化医学伦理道德课上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目标。医学伦理道德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主要为医学生传授与医学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针对当今社会医患矛盾紧张现状,医学伦理道德课程应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和目标,用现实的案例来引导广大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念,医学伦理道德课程应把提高医学生医学伦理道德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最后,明确每门医学专业的伦理道德目标。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与医学伦理道德观念息息相关,在医学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入医学伦理道德培育,将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渗透到医学专业教育当中,将医学教育与医学伦理道德教育相融合,实现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最终目标。
...........................
结语
生命是人最宝贵的东西,健康是人一生的财富,随着社会对生命价值观念的尊重以及医疗科技的突飞猛进,医学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愈来愈密切,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成为医生和医务工作者,社会和人民对他们寄予很高的希望,医学生在学好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医学生正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很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各医学院校对学生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学校并没有认识到良好的医学伦理道德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医学伦理道德培育不够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不完善,学生重注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忽视伦理道德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医学伦理道德培育与校园文化融入不够,这些原因导致医学院校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效果不好。面对这样的现状,医学院校应该进一步明确医学伦理道德培育目标,充分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人文课程的教师,医学专业教师也将伦理道德培育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形成大医学伦理道德培育格局,共同提升医学院校医学理伦理道德培育效果,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全面医学人才,为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