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省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0252 论文编号:sb2025102721524553630 日期:2025-11-0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对H省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提高基层公务员执行力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基层公务员执行力,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推进政府服务现代化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强党内执行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执行力。这一要求不仅是对党的队伍建设的深化,也是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要求。基层公务员作为党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党的政策、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各项工作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提高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对于提升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政府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党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指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基层干部执行力是实现政策目标和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在当前背景下,国家组织召开的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中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支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要更加重视充实基层力量、维护基层稳定、关爱基层情况,高质高效做好各项基层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①。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刻指出了行动的重要性。这一重要表达不仅强调了实践对国家发展的核心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行动指南。无论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建设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都是要提高基层公务员执行力。
根据前期对H省乡镇的走访调研发现,H省正在进行一项“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全省广大公务员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H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是在具体的基层实践上,H省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在贯彻和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执行力确实还表现出一些问题,比如:存在执行不到位、动力不足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欲通过实证研究,借助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分析影响基层公务员执行力的因素,为政府改善基层公务员执行力不足的现状,优化基层队伍结构,促进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有关执行力内涵的研究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被运用于工商管理企业领域,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深化发展,“执行力”不断向各个国家的各个领域渗透。近年来,“执行力”逐渐向政府延伸,我国学者已经将“执行力”这一概念引入政府的行政管理领域。例如,代尚锐(2025)认为执行力是实现组织的战略思想、政策计划等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强调了理论到执行的转化过程①。杨剑峰和陈沂(2023)认为执行力是政府有效运用现有的资源,推动战略规划、实现战略目标,将资源转化为效益成果的能力②。而顾晨圆(2022)认为执行力是组织成员对上级决策意图的准确理解以及将计划目标落实的一种实际操作能力③。还有一部分学者则从狭义和广义的层面对“执行力”进行解释。比如:钮菊生(2012)学者认为执行力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执行力也就是政府的执行力是指政府通过贯彻实施各种政策目标、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处理政府的日常事务等以达到既定的目标。狭义的执行力是指决策、执行等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行效果、实现政策目标的能力等④。
再如,一些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执行力,研究了制度执行力、政策执行力和政治执行力等,并且解释了它们的含义。比如,纪光欣和董秀雪(2025)认为执行力是制度的根本生命力,制度执行力主要表现在执行理念、执行价值、执行结构、执行意志、执行程序这五个方面⑤。陈振明和黄子玉(2024)则认为制度执行力是衡量制度的遵从和执行的核心标准,将研究视角从制度本身转向制度执行,是研究制度的基本逻辑的关键点和起点⑥。同时秦舒展(2024)认为制度执行力贯穿于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是执行主体按照目标和要求,完成制度目标的实际效能。制度执行力是制度执行能力、制度行效和制度执行过程三者的综合体,是影响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一招⑦。韩艳丽和苗俊玲(2022)认为软执行力是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充分掌握基层社会的问题、需求、诉求的基础之上,运用的一种非强制性的柔性执行方法。软执行开展工作能更加精准和高质量地完成目标,并获得基层社会的满意认可⑧。金俊铭(2023)认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执行力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不仅包含基层党员干部忠诚的意识能力还包括其表达能力和狠抓落实的执行能力⑨。
......................
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基层公务员
学者陈振明(2017)认为公务员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履行国家公务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具有双重角色的人员①。2018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定义为依据法律履行职责,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并且由国家财政担负其工作和福利的人员。而关于基层公务员的定义,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不同学者根据他们研究的范围定义了基层公务员。高小平(2009)认为基层公务员主要是指在服务窗口工作,直接面向群众的各级机关中的公务人员以及参照管理人员,县(市、区)、乡(镇)、街道的公务员和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执法部门的②。而甘培强(2004)则认为基层公务员指的是在某一个政府机关或行政机构中位于较低层级的公务员;而对于整个政府体制来说,基层公务员指的是中央政府体系的下一级地方政府中的公务员③。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基层是相对于高层与中层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基层公务员同样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本文所指的基层公务员就是在县级以下的在乡镇政府工作,处理日常事务、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
2.1.2执行力
大卫·伯恩(David Byrne)和保罗·托马斯(Paul Thomas)(2004)认为执行力在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指依靠企业战略计划进行执行,能够使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且使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的一种能力①。拉里·博西迪(Ram Charan)和拉姆·查兰(Larry Bossidy)(2004)在《执行》一书中认为执行力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②。国内学者莫勇波(2008)认为行政管理领域下的执行力体现在政府中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执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率,保障政府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有序展开等方面③。郭林梅(2022)认为执行力是自我贯彻战略目标、完成目标任务并且可以带领其他人共同完成目标的综合能力④。白正平和王宁(2024)认为执行力是由领导力、激励力、约束力、凝聚力、内在驱动力以及协调力这六大核心要素所构成,并且执行力本身也会对这些要素产生反作用⑤。林锦峰、张维等(2024)认为执行力是指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达成任务计划目标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实际操作能力,它是将战略规划、工作计划有效转化为实际成果与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⑥。
........................
2.2理论基础
2.2.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的,这一概念最早由罗斯(Ross.S)、詹森(Jansen)、麦克林(Macklin)等人提出,之后在契约理论的基础之上,由威尔逊(Wilson)和简森(Michael C.Jensen)等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了该理论。简单来说,委托代理理论就是以“经济人”假设为核心的一种契约关系,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些人(我们称之为委托人),委托一个人或者一些人(我们称之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需求来从事某些活动,方便委托人实现价值目标①。在活动的过程中委托人根据代理人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授予其相应的报酬和某些决策权利。形成这种契约关系还需要两个基本假定②。一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二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相应的约束下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实现利益目标。二者的利益目标都是建立在对方的成本之上,所以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冲突出现时,代理人就会通过委托人授予的决策权力来谋求自身利益,但是由于委托人全面监督代理人的费用较大,导致委托人不能全面监督代理人,这样就会产生了道德风险,代理人将不会一直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动。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最开始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分支,随着委托—代理理论持续演进与深化,该理论逐渐被我国学者进一步修改和应用,并广泛地应用到行政管理过程中。
在基层公务员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将政策任务和目标委托给基层政府和基层公务员,基层公务员作为代理人执行政策。在委托—代理理论中,政府和基层公务员之间存在两个代理问题,一是政府和基层公务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基层公务员掌握一线信息,可能隐瞒消息,导致政府监督失效等。二是政府和基层公务员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想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基层公务员可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比如有职务晋升、收入增加等,这就可能导致政策执行偏差。
..........................
第3章 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模型的建构与研究假设 ............ 21
3.1 模型建构 .......................... 21
3.1.1 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 ............................. 21
3.1.2 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 .............................. 22
第4章 H省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26
4.1 问卷设计与检验 ........................ 26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6
4.1.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 27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40
5.1 研究结论 ......................................... 40
5.2 研究的对策建议 .................................... 41 
第4章H省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问卷设计与检验
4.1.1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的进行是以H省基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通过H省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的经验,找出他们认为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在做调查问卷之前,查阅了大量关于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并根据前文的理论模型,设计出“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见附录),调查问卷测量部分由基层公务员基本信息和基层公务员执行力与其影响因素这两方面组成。其中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中组织资源及其各维度部分、组织结构及其各维度部分、执行者偏好及其各维度部分的问卷问题设计来源参考的是爱德华;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中政策沟通及其各维度部分的问卷问题设计来源参考的是刘翀;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各维度部分的问卷问题设计来源参考的是莫勇波,具体来源见表4-1所示。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第5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研究结论
本文以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为基础,构建出H省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政策沟通及其各维度、组织资源及其各维度、执行者偏好及其各维度和组织结构及其各维度对基层公务员执行力的影响效果,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
从影响因素整体的角度来看。政策沟通、组织资源、执行者偏好和组织结构等影响因素在整体上对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均产生正向影响,存在正相关关系。该研究验证了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在分析基层公务员执行力的适用性。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政策沟通、组织资源、执行者偏好和组织结构的Beta值分别为0.780、0.746、0.838、0.864,可以看出组织结构对基层公务员执行力的影响力最大,然后是执行者偏好、政策沟通、组织资源。从影响因素中各个维度的角度来看。政策沟通影响因素中的各个维度、组织资源影响因素中的各个维度、执行者偏好中的各个维度以及组织结构中的各个维度对基层公务执行力均产生正向影响,存在正相关关系。政策沟通中的上下级的沟通、基层公务员同级之间的沟通、对执行环境特性的沟通、与目标群体的沟通的Beta值分别为0.311、0.192、0.181、0.244,可以看出上下级的沟通对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最大,然后是目标群体的沟通、基层公务员同级之间的沟通、对执行环境特性的沟通;组织资源中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执行经费、权威资源的Beta值分别为0.320、0.214、0.174、0.188,可以看出人力资源对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最大,然后是信息资源、权威资源、执行经费;执行偏好中的行为态度和行为诱因的Beta值分别为0.568、0.310,可以看出行为态度对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最大,然后是行为诱因;组织结构中的组织结构标准化和组织结构分散化的Beta值分别为0.519、0.403,可以看出组织结构标准化对基层公务员执行力影响最大,然后是组织结构分散化。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基层政府创新行为及阻滞现象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行政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78214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