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创新行为及阻滞现象分析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596 论文编号:sb2025101022371353587 日期:2025-10-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以基层政府创新行为及阻滞分析为主要内容,将基层政府创新行为及阻滞因素进行详细的划分,并针对动力产生机制、阻滞产生原因进行详细的论述。在制度层面、行为层面、情境层面三方面分析了基层政府创新行为的动力与阻滞因素。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国欲兴其势,必先固其本。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府创新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建设过程中进行政策实验的重要来源,也是促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作为具体解决、开展政策实践、推陈出新的领域,在面临诸多纷杂问题时,基层政府创新是大胆的实践,也是勇于尝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抓手,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不断推动基层治理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基层治理平台建设、鼓励基层治理改革创新”贯穿于基层治理工作的始终,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创新优化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直接相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②,政策方针的转变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实际的递进和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正是这一转变的重要体现。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基层政府是依托地方政府资源进行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基层政府创新的研究是在地方政府研究范围之下进行的治理模式变革的探索。早在200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已经诞生,由三所科研机构联合举办的该奖项掀起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研究热潮。从区域范围来说,地方政府包含基层政府,国内学者主要在地方政府研究的基础上,部分聚焦于基层政府创新研究,主要围绕以下热点主题开展研究。
1.2.1.1基层政府创新的动力研究
基层政府创新动力包含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方面。
基层政府创新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基层官员进行政策实验、政策创新的自身动力,主要与基层政府官员自身的行为有关。基层作为政策落地的实践场所,官员对政策的执行和变通是影响基层治理的关键变量。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治理效能提升、个人职业发展,是基层官员绕不开的话题。基层官员由于自身发展和风险规避的动机,进行政府创新。同时责任感和进取心也是基层官员进行政府创新的直接动力①(俞可平,2005)。在追求个人发展中,“政治锦标赛”是对官员的强激励,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做出政绩亮点获取晋升资格,以政策为载体进行政策执行、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以谋求职务晋升②(乔坤元,周黎安,2014),这是关于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也囊括了对地方治理理念的认同和执行能力。在这一情境下,“政策企业家”不断出现,对政策变革和创新持续推进,他们具有持续变革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强大的企业家精神支撑官员进行创新,“政策企业家”也成为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动力之一③(包国宪,孙斐,2011)。基层官员的自身责任感、政绩追求共同构成政府创新的动力来源④(李景鹏,2007),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模式是对基层政府创新内部动力的深刻诠释⑤(陈雪莲,杨雪冬,2009)。
........................
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创新
创新,起源于拉丁文,在拉丁语中为“innavare”,意为更新、改造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等。“创新”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推陈出新”。创新这一概念正式引入学术界是从上世纪开始。1911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创新理论做了详细的阐述,熊彼特指出,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认为创新是在生产活动中构建的要素和条件之间的新的函数关系,可以促使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之外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①。
劳伦斯.B.莫尔在熊彼特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领域解释了创新的内涵,将创新与公共政策结合起来,认为创新就是采用新手段解决某种事情。沃克认为不管这个政策是否被采用,只要是第一次采用政策就是创新②。这种结合被广泛运用,罗杰斯在他的《创新的扩散》一书中也提出,当某一观点、方法或对象被某个人或团体认为是“新的”(new)时,这种结合就是一种创新(new)③。由此可见,西方学者将创新与公共政策相结合,用于解释政策扩散中的新观点、新方法,是具体实践下的产物。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理论认为创新是一种在政策实践中带来积极变化的过程,它包含新观点、新方式、新技术、新手段,是为基层政府解决现有问题,或者满足上级政策目标的一切新的变化。
........................
2.2理论基础
2.2.1政府创新理论
政府创新理论源自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商业循环》(BusinessCycle)、《经济循环理论》(EconomicCycleTheory)、《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等著作中首次引入创新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现代创新理论。SocietyandM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理论逐步形成了以索罗、曼斯菲尔德、门施、施瓦茨、斯通曼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理论和以诺思、戴维斯等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理论两大分支,创新理论的内涵不断扩大,创新理论的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壮大。1962年,受创新理论的影响,俄亥俄州立大学乡村社会学助理教授罗杰斯从政策扩散的视角,论述了创新在该领域扮演社会交流、信息传递的角色,将创新理论引入公共部门,密歇根大学政治科学学部主席、政治学系教授沃克尔在此基础上撰写完成《创新在美国州与州之间的扩散》一文,开始了政府创新研究的先河,实现了“概念创新”到“应用创新”的转变,从而实现了政府创新的发展,也使政府创新理论的发展在社会交往、信息传播、信息沟通、信息交流、信息交换、信息传递、信息互通、信息交往、社会交往等领域进行传播,实现了政府创新的拓展。
早期政府创新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扩散方面,将政府创新视为各级政府之间的政策学习、借鉴和传播。所讨论的政府创新大多属于渐进性创新。未提及那些能够对政府或公共治理产生结构性或制度性变革的创新①。基于此,JamesWilson从私人领域的创新出发,对核心任务进行重新定义,并带来结构性变化,将私人领域的创新与公共领域的渐进式创新区分开来。传统的政府创新处于层级组织体系中,在新管理理论和新韦伯式国家理论中,政府创新是由政府牵头主导,是典型的国家中心论。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社会中心论的观点对政府创新产生了影响,政府创新开始强调外部行动者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跨组织和跨领域的开放合作。通过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构建创新的公共治理网络,从而实现公共治理与政府创新之间的相互促进与融合。
...............................
第3章基层政府创新行为分析...................................24
3.1基层政府创新的行为分类......................................24
3.1.1主动式创新:创新行为中的趋利性迎合...................................24
3.1.2被动式创新:规避风险中的策略性妥协...................................27
第4章基层政府创新阻滞分析..................................35
4.1基层政府创新阻滞分类............................35
4.1.1制度性阻滞:合法性地位与风险承担.......................................35
4.1.2行为性阻滞:能力桎梏与成本控制...........................................37
第5章消解基层政府创新阻滞的策略............................44
5.1制度引领的创新保障机制..............................................44
5.1.1建立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44
5.1.2完善科学的创新容错纠错机制...........................45
第5章消解基层政府创新阻滞的策略
5.1制度引领的创新保障机制
制度是影响基层政府创新的主要因素,以层级制为基础的政策传导路径,为上下级政府创造弹性空间。但科层体制内部具有向上负责的特点,其行为需获得上级政府的授权,同时面临上级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的矛盾,双重压力导致基层政府在创新时往往显得举棋不定。在这种背景下,处于科层制底端的基层,又面临层层压力和财权事权不对等状况,为基层政府创新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成为推动基层政府创新的关键所在。
5.1.1建立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激励是产生创新行为的先决条件,是增强基层政府持久创新的重要保障。长效的创新激励对影响基层政府创新行为、提高基层政府创新积极性具有重要帮助。创新激励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包含物质、精神两个层面,激发基层政府创新动力。由上文了解到,基层官员作为基层政府创新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其在不同创新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利益诉求不同,在制度压力下,基层政府个体行为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建立适应创新主体需求的长效创新激励。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
结语
国家治理体系以基层政府为主体,基层治理是以基层政府为主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府创新行为与动力分析多从“创新何以成功”来研究,其中对成功案例的分析更多的是“幸存者偏差”,本文以基层政府创新行为与阻滞来分析基层政府创新,是对基层政府创新的一种全局性阐述,即包含了“创新何以产生”和“创新何以成功”两个普遍性的研究观点,再从“创新何以继之”的角度来研究基层政府创新,既是对基层政府创新行为的全局性研究,也是围绕一个贯穿国家治理体系全过程的政策产生、发展和制度化的过程。
在探讨了本文所涉及的各个主题之后,本文从制度-行为-情境来分析基层政府创新动力,通过对已有文献和相关理论的梳理,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根源和演变过程。本部分学习为后面的讨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此之后本文深入探讨了基层政府创新的行为及阻滞因素,从行为分类、动力分析、阻滞分类、原因透析的多个维度,提供了全面理解问题的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基层政府创新永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虽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再作深入研究,但仍有许多可待深入探讨之处,现将其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基层政府创新问题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大数据模型已经在公共治理领域逐渐成型,也在不断引进新技术,基层治理作为公共治理的一方面,新技术的介入必然会影响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本文的研究成果也需要在更广泛、更新的时代背景内进行验证和应用,以检验其普遍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政府间土地管理权力配置的逻辑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行政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78214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