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背景下养老人才的发展困境和培养途径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33 论文编号:sb2024022014015151880 日期:2024-03-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笔者认为智慧养老除了要利用智能化平台及其系统功能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并实现其利益价值最大化,以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之外,还要更多地借助人-机互动,为老年人之间以及老年人与其服务人员之间的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精神慰藉、文体娱乐、心理咨询等提供有效支持。
一、核心概念和理论资源
(一)核心概念
1.养老
“养”可作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说文解字》将“养”解释为“供养”[1],《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抚育,供给生活品”[2]。“老”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有多种词性,包括形容词、动词、名词和副词,也可作某些词的前缀或后缀。“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变量,在人的生命周期中,中年与老年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在不同时期、地域的人们对“老”的认知不尽相同。在我国古代《黄帝内经》认为,五十岁以上的人可以称为老年人[3];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六十五岁以上是老年人[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认为,“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我国提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女同志最长不得超过六十周岁,男同志最长不得超过六十五周岁”[5];对于从事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工作的工人,“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退休[6];对于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退休年限将更早规定“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退休[7]。
关于养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养老”解释为“奉养老人”和“年老闲居修养”[8]。退休不仅仅是由于年老,也受到因工、因病致残等原因退出工作岗位。我国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不同、不同职业的退休年龄也不同,因此,本文认为年龄并不是衡量老年人是否需要被奉养的标准。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二)理论资源
在智慧养老背景下研究养老人才发展困境和培养途径,属于跨学科综合性研究议题。因为本文将智慧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电子政务服务的重要部分来理解,以满足智慧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意识为导向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需要运用电子政务服务理论、科学技术社会理论、养老服务与管理理论、大成智慧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观点,本身具有相当的难度。作为一名电子政务专业学生,尽管在具体研究中不得不面对一些数据缺乏、信息盲点和知识欠缺等困难,笔者还是尽可能地广泛涉猎多学科领域的学术文献,寄望从中尽可能地挖掘出对智慧养老及其人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和分析具有启发意义的有益元素,以尝试能更好地解决研究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下面所阐释的是本文在思考和写作中运用到的主要理论资源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本文研究的启发和价值所在。
1.电子政务服务理论
电子政务实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最早是由美国政府于1993年提出并最先启动建设的,之后迅速被各国实践界和学界所接受,至今已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在其众多实践成果中,尤以电子政务服务提供最为显著,既涉及到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服务,也涉及政民互动,既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显著意义,也为社会公众更好地享用公共服务带来福祉。也正因如此,多学科学者围绕电子政务服务进行跨学科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
二、智慧养老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智慧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一直以来,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这一养老模式要求老年人家属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老年日常生活起居。但受快速老龄化、高龄老龄化以及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家庭养老功能在我国呈不断弱化之势,“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独立、舒适的健康生活”[1]。加之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带来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自然增长率低等问题。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推测,我国在1975至2010年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2],由此形成了许多以独生子女为核心、倒金字塔形结构的“四二一”家庭。这类家庭具备“子女的唯一性、直系结构中连接的脆弱性、家庭类型的不稳定性和家庭成员间的强依赖性等”[3]特征,家庭养老负担相对较重。伴随这一时期婚育人群进入老年阶段,这类家庭的养老功能可能会呈现急剧弱化态势。因此我国出现劳动力人口增长速度变缓、老年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加快、老年人口供养比持续升高、医疗卫生保健开支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劳动力日益减少、各领域劳动力供给不足、抚养负担持续提高,对我国经济生产规模、正常生产和经营等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养老服务领域,存在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和人才缺口问题,加大解决养老服务问题难度。
根据上下文分析,老年人及其家属作为养老模式的选择方和需求方。因此本文对5位老年人和3位老年人家属进行访谈。其中老年人访谈结果如下:
(1)老年人之所以会选择机构养老,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或者他们的子女(时间、经济、空间等成本),无法在家养老。但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家难以割舍,舍不得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舍不得自己的亲人。(2)对于家庭/居家养老模式的受访者们相对认可社区养老服务,认为社区可以满足老年人基础的医药需求,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3)受访者们对于智慧产品的使用较少,主要集中在家用监测器(血糖、血压等)。但对于再进一步的智慧养老服务和产品接受程度不高,表现对新事物的抗拒。(4)综合受访者们情况,对养老服务的人员满意度与其经济相关,经济条件好的受访者可以选择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而经济条件不好的受访者选择保障其基础生理层次需求。
.........................
(二)智慧养老体系建构现状及其问题
在家庭养老承载力弱化后,我国开始不断优化和改进养老服务体系(如图2.2所示)来解决现实问题。但老年人更多趋向于家庭养老或居家养老这两种模式,不愿意接受其他的养老服务模式,除了考虑会给家庭或子女带来经济压力或精力负担之外,也有自身不愿意离开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害怕在养老服务机构生活会不适应,或畏惧孤独等原因,当然还有担心周遭舆论指摘其儿女不孝顺等原因。因此,2020年提出“积极推进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配置智慧养老服务设施”“丰富智慧养老服务形式”“创新智慧养老产品供给”[1];同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为贯彻这一意见发布“智慧养老‘一键’直达才安心”,介绍智慧养老“在更多场景添便利”“居家康养‘无障碍’”“定制个性养老方案”[1]。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智慧养老体系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决了信息碎片化、资源碎片化等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智慧养老“涵盖客观和主观条件中经济、社会、环境维度,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所有方面”[2],其中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条件、健康、教育、生产和有价值的活动、治理和基本权利、休闲和社会互动、自然和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和人身安全”[3]八个维度,由服务监管体系、资金筹措体系、人才引入和培养体系、服务评价体系四个体系构建。
.........................
三、养老人才的发展困境 ............................. 41
(一)养老人才供给数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 41
(二)养老人才队伍质量难以符合实践要求 ........................... 43
(三)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配置不足不利于培养智慧型人才 ..... 45
四、养老人才的培养途径 ........................................... 47
(一)以需求为中心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责任 ........................... 47
(二)以政府、学校、企业和社区为主体共建普职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 49
(三)以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为方向打造复合型高质量师资队伍 .................................... 51
结论 .................................... 53
四、养老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以需求为中心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责任
针对目前部分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适老化程度还不够高,社区工作人员兼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研发人员提出,“我们是以社会为依托,收集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和需求,从而研发例如:智能门禁、智能医康、养老智评、智能配餐、政府监管、信息显示、智能护理、安全监护、监护人端系统等的智能养老服务系统。”让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可以在家里得到满足,减轻子代养老的压力。但是当前智慧养老产品智慧型不足,无法完全匹配老年人需求。需要有智慧养老经验的人员,以需求为导向从而整合当前智慧养老产品,这就要求养老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康复等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我们的智能养老服务系统就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操作系统,及时发现问题。”(社区工作者E)因此立足于智慧养老市场需求调研,养老产业需要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这就需要完善智慧养老人才的培训培养体系,建立和共享人才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等载体,丰富养老人才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提高养老人才的职业胜任力,持续壮大智慧养老人才队伍。提升养老产业管理人才的数字素养,建立数字化思维,提高智慧化经营管理能力。
职业技术类院校需要更多地培养面向一些中低端需求的智慧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而面向中高端智慧养老服务需求的专业人才,由于今后需要更多从事整体规划、综合管理或者是理论创新和顶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应交由普通高等学校负责培养。但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院校,都应该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以培养更多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养老人才。
..............................
结论
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和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催生出大量社会需求,养老任务已经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智慧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党和政府重点关切的民生问题。同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供智慧养老,并努力解决发展智慧养老的人才缺口问题,亦已成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议题。
本文研究是在智慧养老背景下基于养老需求变化研究养老人才发展困境与培养途径,具体地,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是智慧养老?智慧养老与其他养老模式的联系如何?什么是养老人才?对养老人才的要求应与对其他人才的要求有何不同?智慧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人才的新的要求如何?养老人才的发展困境怎样?应该选择怎样的培养途径?等等。
本文的主要观点包括下述内容:
智慧养老并不是独立于传统养老服务模式之外的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而是对已有养老模式进行整合和优化的结果,可谓之集大成者。智慧养老除了要利用智能化平台及其系统功能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并实现其利益价值最大化,以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之外,还要更多地借助人-机互动,为老年人之间以及老年人与其服务人员之间的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精神慰藉、文体娱乐、心理咨询等提供有效支持。
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而养老人才的概念范围应该更加广泛,所有在养老产业内的相关人员,都应包含在养老人才的范围之内。此外,从事养老工作还应具备一定技能,职业技能标准特征突出地强调了对养老人才的特殊要求,即要求其知识背景宽广、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能够胜任康复、社区、护理、中医、营养、老年医学、经营管理、公共服务、康复辅具配置、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能够在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时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遭遇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应变,以便在养老服务中能够灵活应对老年人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以充分体现对养老人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复合性要求,以及其作为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能力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养老人才的要求与对其他人才的要求的不同。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