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探讨——基于C县的个案分析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666 论文编号:sb2024010512494051730 日期:2024-01-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以C县乡村为案例调查对象,在调研中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过程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供给总量匮乏,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不丰富以及公共文化活动开展少。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和意义
1.1.1研究缘起
乡村振兴战略大步迈进。2021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精准脱贫攻坚战顺利结束后,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又一重点国家发展战略,“农业、农村、农民”依然是党和政府的重点关注领域。乡村振兴战略符合国情,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被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其总的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高度再一次提升体现在2018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点明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同必然要求。同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五个振兴”的乡村发展“路线图”,成为当前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思想。
乡村文化振兴迫切要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紧跟时代步伐。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在现代国际竞争中,文化实力和经济实力共同构成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尺,更直接关系国家整体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在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提升民族自信与自强上有着引领性作用。因此,完善的供给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显得愈发重要,这不仅在于能够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快步落实,更重要的是焕发新时代下乡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及供给体系建设统筹于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得以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开始得到律法权威的支持,这也为国家法律体系建设谋的历史性突破;2021年,文旅部出台文件《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再度提出新要求。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述评
1.2.1国外研究
随着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的迅猛递进,西方学界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独立性研究的热潮逐渐退散,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研究已然不再刻意区分城市与乡村两个维度。但是国外早期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以及近期对公共服务供给及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阶段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有着重要的借鉴性意义。
1、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1)政府主导机制。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也是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Samuelson(1954)对公共产品界定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①,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公共产品的特征。因此,他认为政府才是向公众提供公共资源的唯一主体,政府应当在公共文化服务为代表的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垄断效能,确保供给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在关键领域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责任。Lake(2001)则从政府与生俱来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特性出发,政府应当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具有决定性优势,但他也否认政府的“绝对控制权”②。
(2)私人介入机制。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先锋,登哈特夫妇(2010)③言明政府应当摒弃原有的管理者思维,而是以服务者的角色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这也从侧面否定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一家独大”的观点。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2009)④,更与政府是公共服务的单一供给主体的观点意见相左,政府及其内部人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政府的垄断性供给容易滋生腐败。为此,很多学者提出私人部门需要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在Tiebout(1956)⑤那个时期就已经提出引入市场机制,让民众在多元供给主体的情形下选择自己喜好的文化产品。Demesetz(1970)⑥认为私人部门同样具有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
第2章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一个分析框架
2.1核心概念
2.1.1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关系国家发展和民众福祉的根本性问题依旧是“三农”问题,要把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列为当前全党工作的重点。为此,乡村振兴战略被党中央提上日程。2018年初,国家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乡村振兴战略被列为国家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并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同年3月,习总书记提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为乡村振兴绘制出发展的“路线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指导意见。同年3月,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历史性胜利,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正式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列为下一阶段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2021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法可依,更彰显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意志。
2.1.2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1)公共文化服务
学者周晓丽、毛寿龙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是在谋求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以非营利性为目标,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具备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点的公共文化产品的资源分配活动①。一般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产品、活动和其他文化服务形式存在,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协助,可以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对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有所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通常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的,也引入了社会力量,是开放的文化公共场所,用以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影院、公园、城乡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产品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产品和服务,以保障公众在文化生活中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可分为纯公共文化产品和准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产品的生动表现,是政府推动或群众自发满足自身文化需求而开展的各类活动,如读书竞赛、体育赛事、绘画活动、书法比赛、广场舞表演、文艺演出等。
..........................
2.2“主体-过程-效果”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
2.2.1供给主体:公共产品与责任政府理论
1954年,Samuelson界定公共产品,提出“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这样的产品或劳务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①。由此,纯公共产品有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这两个基本特征。公共产品在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维度上的特征决定了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天然的职责,正如莱昂·狄骥所言“公共服务是指具备除非通过政府干预否则便不能得到保障特征的一项服务”①。但政府不必包揽公共产品(服务),提供与生产作为两个环节可以相互分开,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提供,而生产可交由具备条件的市场或社会力量去承担。罗纳德·J.奥克森认为“服务的供应(provision)是指关于公共需求、质量标准、资金筹措、生产商选择等一系列集体选择行为;服务的生产(production)则是将资源投入转化为制造产品可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过程”②,也就是说要区分公共产品(服务)的供给与生产。E.S.萨瓦斯指出生产者与提供者的区分是民营化的核心,认为“服务生产者可以是政府单位、特别行政区、公民志愿组织、私营公司、非营利机构,有时甚至是消费者本身”。在责任政府理论的要点中,张成福教授指出,“责任政府需要能够积极回应、满足和满足公民的合法要求,同时还需要承担起道德、政治、行政和法律责任。③”责任政府理论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在于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满足和回应公民合法的正当要求,实现公共利益。的确,政府承担着公共产品(服务)的责任,是公共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但公共产品(服务)的生产则不限于政府,可视公共产品(服务)的属性不同,交由具备条件的市场或社会力量承担。
...........................
第3章C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调查研究..............................21
3.1 C县基本概况及调研基本情况......................................21
3.1.1 C县的基本概况........................................21
3.1.2 C县调研基本情况介绍..................................21
第4章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优化路径...............................37
4.1转变优化发展理念: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重要性认识........................37
4.1.1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理念..............................37
4.1.2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发展理念................................37
第5章结论..............................45
第4章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优化路径

4.1转变优化发展理念: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重要性认识
4.1.1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理念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文化振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灵魂是文化建设。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迫切需要政府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文化成为新时期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为此,需要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做出如下努力:
一是优化基层党政干部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发展的情况进行指标量化,纳入并扩大乡村文化建设模块在考核内容中的比例,需要基层干部提高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视程度。二是通过培训、授课等方式,让基层政府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掌握政府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为今后乡村地区文化领域工作的有序开展储备知识与技能。三是深挖文化资源,发展壮大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产业,为文化赋能,让经济与文化两大发展理念和谐共生,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双重保障。
4.1.2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发展理念
新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强调“顾客至上”①,把顾客放在一切的首位。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居民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客体,更扮演着受益者和评判者的角色。因此,政府作为最大的供给主体。不仅要摒弃过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大包大揽”“独断专权”的理念与方式,也要重新树立并夯实人民需求至上的理念原则,捍卫乡村居民表达自身文化需求的权益。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第5章结论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几千年来的绝对性贫困问题得到解决,尤其是乡村居民的衣食住行获得根本性保障,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无不彰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家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前进步伐,构建合理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公共产品与责任政府理论、有效供给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为主,从系统角度出发构建起一个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分析框架,即“主体——过程—效果”分析框架,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运行逻辑,并分析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供给与需求两个端口遭遇的现实困境,提出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具体路径。
本文以C县乡村为案例调查对象,在调研中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过程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供给总量匮乏,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不丰富以及公共文化活动开展少。二是供需出现错位,具体是不同乡村间文化资源分配不均衡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与需求脱节。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保障力度不足,表现为缺少文化资金以及人才数量不足。根据供给机制出现的问题,结合C县乡村实际情况,分析出以下原因:一是发展理念与思想认知层面,“重经济、轻文化”发展理念长期存在、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村民自身轻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二是供给主体的力量协同机制层面,过度看重政府的供给力量并忽视社会力量的参与。三是供给客体的需求表达机制层面,乡村居民文化素养不高,致使需求表达不清,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逐渐丧失话语权。四是供给资金的筹措使用机制层面,资金渠道单一和使用效率偏低。五是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层面,人才的选用范围狭窄、人才编制和待遇不理想以及缺乏人才培养的意识。通过C县乡村这个小切口,深入剖析整个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从而提出具有普遍性借鉴意义的有效供给路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行政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