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选题缘由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文化建设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走向富强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巾只,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升,更加期待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这一战略目标催人奋进,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梦想和不懈追求,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寻文化复兴道路的历史必然选择,它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前提和坚实基础,是通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过民族识别并且经政府确认,现在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人口有着“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人口分布特点,即在以汉族人口占多数的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居住;少数民族既集中在一地或几块聚居区,又在全国各地散居。
……………
二、 研究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世界政治地位也获得提升,但是文化建设任务仍旧相当繁重,尤其是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相对东部发达城市而言,中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基础较弱,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加之受地域、教育程度和观念限制,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步伐较为缓慢,一些地区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发展等,导致民族地区文化建设趋于边缘化和封闭化,存在文化人才流失严重,传统文化亟待保护等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笔财富,使文化产品兼具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经济属性,必定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将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要求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
第一章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现状
一、 概念界定
民族院校是指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等目标而创建的名称中含有“民族”标识的高等院校。目前,共有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6所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以及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地方民族院校。为便于调查研究,本文主要选取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兼顾其他民族院校。本文所言的民族地区主要指的是民族自治地区及民族聚居地区。除反映全国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概况的有关文献资料外,有针对性地以民族八省区(即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贵州、云南和青海三省)以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四川、甘肃藏区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自治地区为研究对象。
……………
二、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现状
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放在突出位置,釆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对“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12年5月,国家民委发布《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进行了明确,制定了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着墨之多、分量之重,更加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指明了方向。二是完成了文艺集成志书编撰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出版。这套志书分10大艺术门类,按行政区划立卷,298部省卷,共450册,约4.5亿字,共调查30万首民歌,收录394个戏剧剧种,17402段唱腔,收录591个曲艺曲种,11108段唱腔,收录20698首器乐曲曲目,普查26995个舞蹈节目,普査30万篇民间故事,收录44941首民间歌摇,收录576546条民间谙语。
………………
第三章民族院校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25
一、人才培养 ..........25
二、科学研究.......... 29
(一)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智力支持.......... 29
(二)研制髙新技术成果推进文化创新.......... 30
三、社会服务..........31
(一)直接参与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 31
(二)抢救、保护、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32
四、文化引领 ..........34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 34
(二)加强文化交流展示民族文化.......... 36
第四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7
一、存在的问题.......... 37
二、对策建议.......... 38
(一)政府给予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更多倾斜支持.......... 39
二)民族院校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建设.......... 40
(三)政府加大对民族院校的支持.......... 41
(四)民族院校与民族地方建立更积极有效的互动.......... 42
第四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 存在的问题
虽然民族院校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限制其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是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必须依靠政府部门主导,包括民族院校在内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调和解决,因身份、资金等原因,到目前为止,民族院校能发挥的作用有限,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以发挥更大作用。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资金缺口依然较大,民族院校自身建设和发展资金都依赖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无法提供更多更大的资金支持。而民族地区目前正处在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阶段,当地财政相对依然较为困难,在此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经济建设投入与文化建设投入的关系,成为对当地政府的一个考验,这还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和参与。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院校的作用也很有限,特别是在全国文艺院团实行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团体建设和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困难,迫切需要政府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推出更多精品,走向市场成功转型。
…………
结论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相对落后。要全面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公民文化权利,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加快文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文化建设,而在这过程中,高校特别是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民族院校,通过认真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的职能,可以实现助力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对西方敌对势力“抢夺青年大学生”的复杂背景,培养坚定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文化人才服务于人才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科学研究方面,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作用,为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帮助抢救、保护、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为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提供科技支撑力量,在社会服务方面,民族院校利用先天的优势,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可以直接参与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也可以作为智囊团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不断拓展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服务的渠道;在文化引领方面,民族院校要面向并深入民族地区,坚定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