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笔者认为适当的体力活动对于提高姿势稳定性、预防和改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促进儿童良好身体姿态、降低肥胖儿童姿态异常风险以及促进健康和生存率都非常重要。
1绪论
1.1背景
1.1.1我国多项政策方针关注学生健康问题
青少年,被视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和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自然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以及广泛社会的密切关注。在这个信息爆炸和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这不仅包括学业上的竞争,还有身心健康方面的多重考验。因此,随着社会对健康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政府部门更是将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看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身体姿态问题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关注的重要内容。
在《健康中国2030》[1]规划纲要中,政府强调了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的重要性,把提升青少年的体育素质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确定为核心任务。根据2017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年)》[2],明确提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亟需提升,特别是指出部分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渐凸显。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丁列明特别提及青少年健康状况,尤其关注了青少年的体态问题,包括颈椎和脊柱问题的增多,强调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关键的健康隐患。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实验学校的校长翁丽芬再次强调了青少年体态异常,如脊柱侧弯等问题的频发,指出这些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关键问题,并呼吁加大对青少年体态异常的筛查与干预力度,从而实现预防[3]。这些政策和措施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全方位关注,从学校体育活动的推广、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到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使用的引导,无不显示出政府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坚定决心和积极作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政策不仅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广泛涵盖了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维度,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起全面的健康观念,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体育论文怎么写
对沈阳市的小学生进行体力活动与久坐行为的调查,并对其身体姿态异常与BMI进行检测。调查小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BMI与身体姿态异常的基本情况与特征,探究沈阳市小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BMI与身体姿态异常的关系。为促进小学生身体姿态健康提出理论贡献和实践思路。
1.2.2研究意义
了解小学生的体力活动、久坐行为、BMI和身体姿态异常的现状及特征,初步探索小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久坐行为、BMI与身体姿态异常的相互关系,探究体力活动、久坐行为、BMI影响身体姿态异常的内在作用机制,即体力活动、久坐行为在BMI与身体姿态异常中的中介效应。以期促进小学生对身体姿态异常、BMI的认识,引导学生减少久坐,增加体力活动,预防身体姿态异常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
2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身体姿态异常
身体姿态的研究最早由国外学者所关注,20世纪初,Kendall等的研究中将身体姿态(Body Posture)定义为“人站立、坐着或完成某种动作时,身体各关节相对位置的排列”[9]。学者Dega等人认为“身体姿态既包括躯干的垂直排列,还包括四肢和腹部的形状”[10]。Kasperczyk提出“身体姿态是一种身体关节的排列方式,能够以最小的肌肉力量支撑内脏器官,而不受病理变化的影响”[11]。Stolinski等人将身体姿态定义为“身体不同部位的对称排列,是健康的重要指标”[12]。我国学者较早研究身体姿态异常的学者蒋玉梅等人在其研究中认为,身体姿态是人体各部分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或者说是人体在空间中存在的状态。身体姿态反映了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统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机械关系。它包括人体的静态姿态和动态姿态,静态姿态是人体在静止和站立状态下的姿态[13]。沈芝萍川将其定义为,体态是由坐、站、行等人体日常的各种基本活动组成[14]。
正确的身体姿态是指身体能长期保持稳定的直立或坐姿,并能维持各组织器官和关节、韧带、肌肉的正常功能的一种正常状态,是处于适当的张力水平[15]。如果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了问题,身体姿态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异常,身体的各部位之间相互联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身体姿态异常现象的发生。本文讨论的身体姿态异常是指关节长期处于不正确的状态导致的结构性改变。我国7~16岁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姿态异常现象普遍存在,常见的身体姿态异常问题有颈部前倾、脊柱侧弯、高低肩、骨盆前倾、骨盆侧倾、双侧腿不平衡等[16]。本文主要选取脊柱侧弯、骨盆侧倾、高低肩三项指标进行测量。
...........................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身体姿态异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1国内身体姿态异常的研究现状
虽然青少年身体姿势异常的问题在我国普遍存在,但并没有引起学校、家长或者青少年自身的重视。周誉(2022)经过其多年对身体姿态对检测调查研究,致力于探索出适合学校普及的测量方案。在其研究不仅旨在探索测量方法,还对学生的身体姿态异常问题进行特征与成因分析,在其对北京市西城区六所高中的631名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中显示,北京市高中生普遍存在身体姿态问题,主要问题为颈部前倾、高低肩、胸椎后凸角度异常等[5]。张明凯(2020)对上海市部学六年级至初二年级共256名学生的身体姿态进行评估,其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姿态异常大多集中于上肢,在性别上,男生异常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超重、肥胖的学生异常问题检出率大于正常儿童。在其对身体姿态异常的成因分析中显示,学业负担、不良生活习惯、家庭因素和视力等问题是身体姿态异常的诱因[7]。李志成(2022)在对1805名7-16周岁的青少年的身体姿态调查中,发现我国青少年身体姿态问题普遍存在。并且在其差异性分析中发现,身体姿态异常在年龄、性别以及不同的运动方式上表现出也不同;男性的身体姿态异常比女性更为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姿态不正常呈增加趋势;运动频率高的学生身体姿态异常的发生率较低[30]。马晓(2010)认为身体姿态异常会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通过其对儿童身体姿态异常的运动矫正干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越早矫正,身体姿态改善的效果越好[31],所以建议学校尽快开设姿势矫正课程,将矫正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及时纠正学生的异常体态。朱厚伟(2018)对于小学生身体姿态的研究中,发现小学生书包的书包重量与书包的穿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身体姿态异常问题,并且与学生的年龄、性别有关[32]。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3
3.1研究对象.........................................13
3.2研究方法...........................................13
4研究结果.......................................17
4.1小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BMI与身体姿态异常的描述及差异分析..................17
4.1.1小学生体力活动的描述及差异分析.............................17
4.1.2小学生久坐行为的描述及差异分析...................................18
5分析与讨论................................30
5.1小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BMI与身体姿态异常基本情况的讨论分析.............30
5.1.1小学生体力活动基本情况的讨论分析..............................30
5.1.2小学生久坐行为基本情况的讨论分析..............................31
5分析与讨论
5.1小学生体力活动、久坐行为、BMI与身体姿态异常基本情况的讨论分析
5.1.1小学生体力活动基本情况的讨论分析
5.1.1.1小学生体力活动总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中沈阳市城乡六年级小学生体力活动评分均值为3.1分,即高体力活动水平,高体力活动水平的小学生共160人占比52.46%,中体力活动水平的小学生115人占比37.70%,低体力活动水平的小学生仅30人占比9.84%,这说明沈阳市六年级小学生大部分基本处于中高体力活动水平。我国最新出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应要达到中高运动强度[76];美国在2008年的身体活动指南中就指出:青少年每天的体育活动应在一个小时以上,运动的强度要达到中等到剧烈身体活动[77],这说明中高体力活动水平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沈阳市小学生能够到达该年龄段所规定的体力活动水平,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学校教师,这说明新课程改革在沈阳市小学的执行度高,学校和教师都能够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
5.1.1.2小学生体力活动情况具有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体力活动各等级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因为在各等级上的人数占比不一样,最终从总体上看,男生显著大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在高体力活动水平的人数占比更多,男生高体力活动水平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60.61%,而女生高体力活动水平的人数仅占女生总人数的42.85%。女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的占比最高,约占女生总人数的45.71%。这导致在总体上来看,男生体力活动评分大于女生,这与蔡美(2023)[78]对成都市小学生的体力活动调查研究中的结果相似。
体育论文参考
..............................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小学生达到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的人数最多,且男生多于女生。体力活动具有城乡差异,城市小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优于农村,城市小学比农村小学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更为严格。
(2)小学生的课余久坐行为严重不合格,女生的久坐时间高于男生,农村小学生比城市小学生的久坐行为时间更长。
(3)小学生BMI存在问题,本次测量调查正常区间内小学生不足一半,超重肥胖问题较为突出,男生在超重体型高于女生,但在总体上来看女生高于男生。农村小学生比城市小学生BMI指数高,城乡小学生在日常活动与饮食习惯上存在差异。
(4)小学生普遍存在身体姿态异常问题,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城市学校、教师、家长普遍比农村重视身体姿态问题。
(5)体力活动、久坐行为、BMI与身体姿态异常的相关分析表明:体力活动对BMI和身体姿态异常有一定的减轻作用,而久坐行为则对BMI与身体姿态异常有不良影响。
(6)体力活动、久坐行为在BMI与身体姿态异常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身体姿态异常的发生,还会以体力活动与久坐行为为中介,间接作用于身体姿态异常。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