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本文是为切实解决体育弱势群体问题,提高广大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避免出现更多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满足初等学校对于体育弱势群体进行体育教学的需求。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依据
1.1.1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部署
2021年10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要加强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培养,青少年体育关乎我国未来的国家人力资本质量和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建设体育强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①。初中生的年龄阶段正属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体育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最积极的干预方式,也是推动各年龄段人群体育发展并形成终身体育的基础,更是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2023年1月1日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将学校体育章名修改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②,把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体现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对于新时代规范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针对初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研究较少。体育弱势群体的参加体育行为活动与一般人群存在差异,通过调查初中体育动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特质,分析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丰富初中体育弱势群体的研究理论、从而为更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学实施者提供理论支持,保障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
1.2.2实践意义
(1)以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为切入点,让更多教师知晓体育弱势群体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教师有效的教学提供指导,也能够使教师针对性教学,满足体育弱势群体教学实践指导,从而有效控制并减少体育弱势群体的规模。
(2)促进学校体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研究结果可为学校制定针对性的体育政策提供依据,帮助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体育参与差距,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3)提高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参与水平:深入了解影响弱势群体体育参与的因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提供经济补助、改善基础设施、开展宣传教育等,提高弱势群体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和参与水平。(4)增进体育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体育参与有利于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弱势群体的体育参与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2.1.1弱势群体
人类的各种群体构成了社会,但是社会会朝着某些方向或趋势发展,一定会存在优劣。人类的各种群体肯定也会分优劣,顺应社会发展方向,掌握到不平衡社会资源人群为优势人群,反之为弱势人群。
“弱势群体”首次再政府文件中提出是在2002年3月,国务院总理向九届人大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弱势群体,政治经济学新名词,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因而他们处于较贫困状态①。在不同学科的视角下,弱势群体的定义也并不统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弱势群体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群众,表现为经济地位不稳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完全享受。政治学将弱势群体定义为所有处于不利的政治地位、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的人群。
骆群在《“弱势群体”再界定》中认为,弱势群体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或同等条件下,失去或削弱了获得相应权利或能力的机会,或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此种社会关系没有回应能力的人群集合的统称②。郭道晖认为弱势群体之所以成为弱势,多数情况是在于他们处于社会底层或社会边缘,或被强势群体有意边缘化③。张敏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中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和比较性特征的概念,该群体的成员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护的对象,并且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④。
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由于社会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对弱势群体定义都并不严格统一,但都是根据人的在某一方面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来界定的,是某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相对而言的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排斥的在散落的人的概称。
...............................
2.2文献综述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论文检索平台进行了大量的查阅工作,收集有关体育弱势群体文献655篇、初中体育弱势群体有关文献4篇,体育行为文献4278篇、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有关文献59篇,针对体育弱势学生的教学策略的文献19篇。
2.2.1中学生体育行为的研究
近些年我国中学生等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水平徘徊不前,正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的动机,没有科学锻炼方式、习惯等诸多问题,简而言之体育行为异化的原因,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校体育理念、管理、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重视学生体育行为形成中非理性因素,努力克服学生体育行为异化的产生⑤。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为个人和国家都具有长远意义。培养健康体育行为显得尤为必要,需要解决掉健康体育意识的缺失、科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缺乏、体育运动技能不规范等问题。发挥家庭为主体和学校为主导的方式,以亲子关系为中心,有目的、有针对性、形式灵活的开展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⑥。
体育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0
3.1研究对象...................................10
3.2研究方法......................................10
第四章济南市初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特征分析.....................14
4.1济南市初中体育弱势群体显性体育行为特征分析...........................14
4.2济南市初中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特征分析........................19
第五章影响初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因素研究........................23
5.1设计过程................................23
5.2问卷预试及确定....................................32
第五章影响初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因素研究
5.1设计过程
5.1.1设计步骤
第一步,通过阅读梳理文献,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专家访谈,选择能够为问卷设计提供思路的文献。
第二步,根据刘一民、孙波教授《论体育行为的多维特征》预选出问卷的一级指标,再根据阅读的相关文献(关于体育行为特征的优秀硕博论文和核心文献)进行二级指标的初步设计。
第三步,运用德尔菲法向专家发放问卷,将各一、二级指标进行筛选以及汇总专家修改意见,并对其修改、重组或者删减。修改完成后,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
第四步,用李克特5级量表的形式对21个影响因子进行量化打分,即“1=非常不重要、2=不重要、3=一般、4=重要、5=非常重要”,用SPSS26.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所研究的济南市初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体育论文参考
................................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本文是为切实解决体育弱势群体问题,提高广大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避免出现更多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满足初等学校对于体育弱势群体进行体育教学的需求。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实地考察对教师进行访谈和观察,调查济南市初中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行为活动现状,分析其行为特征,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影响济南市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因素量表的一、二级指标,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影响体育行为特征各因子指标的权重,运用逻辑推理法提出教学策略。
6.1.1济南市初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行为特征
济南市初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特征如下:体育锻炼频率低,体育锻炼强度弱、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短,体育锻炼方式不科学,体育项目选择不适合;体育消费水平低,体育消费类型较单一。另外发现济南市初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价值观念有待提升,所在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欠佳,体育管理制度和体育师资有问题,对于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偏低,体育核心素养较差;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动机、体育意向弱等。
6.1.2济南市初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确定
运用德尔菲法对16位专家进行访谈,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正和筛选指标,最终确立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经济因素5个一级指标,健康状况、性别差异、锻炼水平、个人态度、体育认知、兴趣爱好、参与动机、家庭环境、社会舆论、媒体传播、政策法规、地域环境、社会组织、学业因素、学校条件、锻炼机会、师资课程、活动开展、体育氛围、消费类型、消费水平等21个二级指标,通过以上一二级指标调查本研究该群体群体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