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常赛”式教学设计与推广探讨——以汝州市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656 论文编号:sb2025030114040653132 日期:2025-03-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本研究以汝州市为例,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为依据,围绕“常赛”理念,进行初中篮球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验探究“常赛”式教学设计对学生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篮球课学习兴趣方面的影响,以验证其应用效果。
第一章前言
1.1选题依据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以己之变革,应世间之万变,教育的革新与进步也应遵循这个规则。关于体育教育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针对学校体育特别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体育与健康)(试行)》[2],进一步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教育理念,构建更为科学高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至少一两项运动技能,全面提升其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等核心素养。在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3]更是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的总课时比例提升至10%-11%,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紧密结合学生需求与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这一系列政策与文件的出台,为当前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我们应紧跟随党和国家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脚步,坚持“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推动体育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学校是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其不仅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更肩负着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崇高使命。然而,目前初中篮球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学生身体素质欠佳、篮球技术水平偏低、学习缺乏兴趣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篮球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更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积极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同时,教学活动中还要加强比赛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技能、增强体能,激发他们的竞技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还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体育论文怎么写
体育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针对当下篮球教学存在的学生身体素质欠佳、篮球技术水平偏低、学习缺乏兴趣等问题,分析其成因,进行初中篮球“常赛”式教学设计,以期提升“教会”效果,提高“勤练”质量,进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进行汝州市初中篮球“常赛”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初中篮球教学的理论研究体系,更能为汝州市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初中学校实施“常赛”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2)实践意义
以汝州市为例,进行初中篮球“常赛”式教学设计。首先,通过篮球“常赛”式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篮球技术水平,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改善初中篮球教学质量和效果。其次,助力学生在比赛中锻炼技能、增强体能,还能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有助于其他学校在落实“常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适合本校的“常赛”体系。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常赛
“常赛”在《体育词典》中是指参与者经常性地参与体育比赛之中,并为自身生理与心理提供益处[1]。2021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思路与方式,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其中“常赛”,要做到全员参与,比赛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班级教学比赛为基础,班级间比赛为跳板,学校间比赛为延伸,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使学生在享受比赛乐趣的同时,巩固已掌握的运动技能[2]。
朗丽苹在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提到:“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理念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非单拎其一而有效,其中“常赛”是平台,通过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运动技能的舞台[3]。于素梅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体育与健康》[4]中提出:“常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度,以赛激趣、以赛促练、以赛固学。“常赛”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好胜心出发,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通过“常赛”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为使本研究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笔者综合各位学者的相关结论,将“常赛”定义为,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经常性的比赛,助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促进学生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培养。
......................
2.2国内研究综述
2.2.1“常赛”的相关研究
“常赛”与“教会和勤练”是一个教学有机整体,国内诸多学者,针对其内在逻辑关系、实施现状、实践策略等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郎丽苹[1]认为,“教会、勤练、常赛”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与任务的关键环节。它们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无法单独抽离使用。在教学实践中,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同时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教会”作为基础,为“勤练”和“常赛”提供了先决条件;“勤练”则保障了“教会”与“常赛”的深入实施;“常赛”则为“教会”与“勤练”的成果提供了展示与检验的平台。
周万征[2]详细剖析了这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他指出“常赛”不仅是检验“教会”与“勤练”效果的平台,而且通过以赛促练的方式推动“勤练”的深入进行,同时以赛评教作为评价“教会”效果的重要手段。
于素梅[3]对“常赛”的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她强调“常赛”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组织教学比赛。通过频繁的比赛活动,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使学生在享受比赛乐趣的同时,巩固体育技能,培养体育意识和素养。“教会、勤练、常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需要一体化推进与全面性联动发展。欧园明[4]提出了对这三者一体化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编排与设计思路。他认为,“教会、勤练、常赛”可以体现在一节课中,也可以在某个练习环节中进行闭环设计,甚至可以跨越课堂的局限,融入全校体育活动的设计中。
通过科学合理的建构校园体育活动“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设计,可以有效打通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壁垒,实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与整体性。
.................
第三章研究对象与方法.................................12
3.1研究对象...........................................12
3.2研究方法........................................12
第四章研究过程..........................................17
4.1“常赛”式教学设计.........................................17
4.1.1教学设计的依据.................................................17
4.1.2教学设计的方法...............................................17
第五章研究结果与分析...................................41
5.1实验前测数据分析.......................................41
5.1.1身体素质......................................41
5.1.2篮球基本技术.........................................42
第五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5.1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5.1.1身体素质
在教学实验开始前的一周,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相关数据的测量与统计。此次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以及中长跑(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随后,利用SPSS.22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表5-1所示。

体育论文参考

体育论文参考
体育论文参考

由表5-1可以看出,教学实验开始前,实验班50米跑、立定跳远、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测试平均值分别为9.16秒、1.72米、4分33秒,标准差分别为1.27、0.18、0.51;对照班50米跑、立定跳远、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平均值分别为9.14秒、1.71米、4分35秒,标准差分别为1.15、0.19、0.50,实验班与对照班三项数据的平均值差值分别为0.02秒、0.01米、2秒,从直观上看实验班与对照班,三项数据差距不大。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对实验班与对照班50米跑、立定跳远、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三项测试数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测得P值分别为0.90、0.78、0.74均大于0.05,由此可知对照班与实验班在身体素质方面差异性并不明显。

..................................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1.1显著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实验班采用“常赛”式教学后,身体素质数据显著提升。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50米跑和中长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立定跳远差异极其显著(P<0.01)。这表明“常赛”式教学设计在初中篮球课教学中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具有显著优势。在“常赛”式教学中,学生的竞争意识被有效激发,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比赛。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学生们全力以赴,奔跑不息、跳跃不止,勇敢地面对并克服各种挑战。此外,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比赛环节,课堂时间得到了高效利用,学生的练习密度与强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显著提升。
6.1.2强化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
经过18周的教学实验,发现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常赛”式教学设计,都明显提升了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术。然而,当深入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后测数据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班学生在20米运球绕标志杆、1分钟投篮以及30秒定点传球这几个方面的表现,相较于对照班学生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这一结果充分表明,“常赛”式教学设计在加强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常赛”式教学设计重塑了师生角色,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则转变为引导者;创新了教学过程,通过比赛激活学生兴趣,刺激学生提升技术水平的渴望;优化了纠错环节,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赛中练习的效率。这些特点共同作用,强化了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体育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