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244 论文编号:sb2021041311235735155 日期:2021-04-2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研究了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行业投资选择,通过选择相关的指数进行计算,笔者认为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通讯产业方面进行投资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而这些产业也是哈萨克斯坦的薄弱环节,吸引中国的投资对哈萨克斯坦也有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最早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 2013 年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引出,加上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提出了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 “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一项重大发展倡议,目的是促进各国在海陆和陆地路线上的经济合作。该倡议的目的是加强经济因素有序自由的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它还旨在进一步整合市场,建立一个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近年来,世界经济呈现出来一体化、区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而加强区域合作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有全球思维,按着国际分工和产业链分工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在经过了高速发展之后,国内产能也出现了过剩,这个时候需要对外投资来转移产业过剩的问题。因此,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中国经济目前现状的精准预判。通过对外投资,加强对沿岸国家的投资,为中国经济增长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从 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实施以来,该战略覆盖人口达到了 40 多亿,占到世界总人口的 60%以上,经济规模占到世界总经济规模的 30%。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表 1-1 中国“一带一路”的路线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
1.2.1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研究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产业选择。具体来说,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等做一下阐述,并重点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在本章中,对于论文的研究框架做一下整体的概括,同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吸取别人的优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基础,主要介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产业选择理论以及“一带一路”理论等。在本章中,首先对西方经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总结,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同时对产业选择理论进行总结,作为本文实证分析的理论部分。并对有关的“一带一路”理论的研究进行总结,加强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为后文的研究打好基础。
第三部分是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现状分析,该部分分为了四个小节。首先分析一下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运用 PEST 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角度来进行分析。然后从哈萨克斯坦的角度来分析有哪些投资需求。再次从分析一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情况,比如说投资发展过程,投资额度,投资主体,投资产业等等。最后分析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过程中会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投资的规模小,投资的行业单一,投资的主体范围小等。
第四部分是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邓宁的投资理论,通过选择相应的变量,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选择。
第五部分是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构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本章中,选择了竞争力指数、互补指数以及聚集产业指数等来进行了验证。
第六部分是中国企业对哈萨克斯坦投资产业的建议,最终得出中国企业应该在哈萨克斯坦的哪些产业进行投资。
第七部分是总结和展望。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量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但 FDI 的跨国分布仍然存在很大的偏差:世界前五名占 68%,后五名仅占 1%。工业化国家尽管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在 1990 年至 1999 年期间翻了一番多,但仍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贡献者和主要接受国。全球近 58%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了工业国家,37%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只有 5%流向了东欧的转型经济体。更引人注目的是发展中经济体内部的差距。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中国家 80%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了 20 个国家,其中中国是最大的接受国。中国吸收了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近 40%的外国直接投资,撒哈拉以南非洲(SSA)和中东北非(MNA)经济体目前占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 15%,但只占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 6%。什么决定了 FDI 的空间分布?这个问题至关重要,特别是鉴于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在需求方面,许多发展中经济体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困难,通货膨胀加剧、外债滚雪球以及增长率下降,因此感到需要北方更多的资源来恢复经济增长的动力,消除南方的贫穷。这导致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发展中国家未来相对可靠的资本流动来源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来寻找答案。
关于 FDI 的理论主要是解释跨国活动存在和后果背后的理论基础。所有这些分析都试图探讨企业发现,如果不确定和评估使潜在东道国作为跨国公司设立子公司的目标或多或少具有吸引力的各种区位因素的贡献,就可以成为跨国公司,这是有利可图的。迄今为止,理论文献所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从要素比例差异、贸易壁垒或接近-集中权衡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国有企业发展成跨国公司?或者,为什么国有企业设在外国,而不是许可证或出口?
.......................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与选择理论
以上学者是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方面进行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而有关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和选择理论的研究并不是很多。Lucas(1993)将FDI 分析为多产品垄断者对外资的衍生需求,但对相对工资以外的决定因素作了特别考虑。该研究为分析跨国公司的区位决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模型不允许任何两个外国直接投资地点进行跨国产品的贸易。实际上,模型将一个地点的外国直接投资视为从一个来源国服务同一市场的完美替代品,因此忽略了从另一个潜在东道国服务市场的可能性。模型也排除了工资差异的任何作用只包括一个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因此忽略了将外国直接投资定义为资本的衍生需求而不是跨国销售的重要性。Haaparanta(1996)将国际间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竞争作为一个共同的机构问题来模拟,以表明即使所有国家都使用补贴,高工资国家也可能能够吸引投资,同时对外投资能够投资国的产业升级。Hines(1996)将给予外国税收抵免的国家的投资在美国各州之间的分布与所有其他国家的投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州税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格局有显著影响,可以吸引外资并促进产业升级。Devereux 和 Griffith(1998)提出了一个模型,跨国公司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生产差异化产品,并将其应用于位于欧洲市场的美国公司小组,发现可以促进企业提供技术水平。Markusen 和 Venables(1998)构建了一个跨国公司内生的模型,并证明了当国家的收入和相对要素禀赋相似时,跨国公司在总活动中的重要性更大,对于产业升级有重要的作用。Barrell 和 Pain(1999)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决定日本在欧共体国家和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和地点的因素,得出外国直接投资受市场规模、相对劳动力成本和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的结论。Head,Ries 和 Swenson(1999)研究了 1980 年至 1992 年期间日本的投资,得出结论认为,单方面取消优惠(即提供外贸区、降低税收和创造就业补贴)可能导致个别国家损失大量投资,所以要吸引外国投资,就要从这些方面得到加强。Glass 和 Saggi(2000)证明,通过减少对跨国生产的税收,东道国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其中一些是从其他东道国转移过来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这种转移可以导致东道国工资上升,而其他地方的工资下降。他们也验证了税收政策和工资水平对吸引投资的重要性。Markusen 和 Venables(2000)发展了垄断竞争模型,其中包括正的贸易成本,以证明贸易成本的存在如何改变贸易模式,并为要素流动创造激励,从而导致在一个国家的活动集聚,从而产生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国外经营中,可以转移本国的过剩产业,把本国不具备竞争的产业转移到外国,从而实现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表 3-1 2008——2018 年哈萨克斯坦 GDP 及人均 GDP
............................

第三章 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产业投资现状及问题..........................19
3.1 哈萨克斯坦投资环境的 PEST 分析.................................... 19
3.1.1 政治环境..........................................19
3.1.2 经济环境........................................20
第四章 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5
4.1 影响因素模型理论与假设...................................35
4.1.1 模型理论基础....................35
4.1.2 模型假设........................................37
第五章 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44
5.1 投资产业的选择原则....................................44
5.2 产业选择方法....................44

第六章 中国企业对哈萨克斯坦产业投资的建议

6.1 哈萨克斯坦吸引中国企业产业投资的基本思路
由于能源产品既有经济属性也有政治属性,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把能源投资排除,主要从非能源领域来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哈萨克斯坦的产业投资选择。在研究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到市场的发展规律,同时又要兼顾到哈萨克斯坦政策的发展方向。
如果中国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说明这类企业竞争力很强,如果在哈萨克斯坦投资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是理想的投资产业。
如果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某种茶产品的互补性较强,说明哈萨克斯坦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性很大,渴望得到这种商品,中国企业在这类商品上的投资,会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投资成功的几率会很大,而且给哈萨克斯坦消费者带来好处。
如果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已经形成了产业聚集的趋势,那么说明了中国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对未来的投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政策的转变。比如说如今哈萨克斯坦政府更加侧重于非能源领域,尤其是科技产业的发展。哈萨克斯坦一直深入参与改善科学基础设施,并为此作出了重大投资。从技术商业化项目开始,这一前瞻性项目侧重于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自 2015 年以来,在该项目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科技科技园,以支持哈萨克斯坦的研究活动,并有望成为微软、惠普、三星等巨头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的研究中心的驱动力。此外,引进了技术商业化中心,目的是支持技术营销和开办公司,以及许可证交易的商业化。根据哈萨克斯坦制造业服务业正在进行加工的数字化战略,该国每个地区都推出了路线图,其中包括智能城市技术、医疗保健、安全数字化、环境安全项目、农业数字化等领域的 77 项措施。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应该考虑到哈萨克斯坦的产业升级中的机会。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知识和技术的爆炸式增长,这意味着狭隘的视角会导致问题的产生,而更广泛的视角则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就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求从全球的角度看待该国解决当地问题的方案的必要性。这对于哈萨克斯坦经济转型来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我国—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会越来越多,而如果吸引中国的资本到哈萨克斯坦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国家应该考虑的问题。尽管不可预测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可能会给哈萨克斯坦的未来带来间歇性风险,但对多个行业和地区的投资将通过经济多样化为更稳定的安全来源提供庇护。哈萨克斯坦拥有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所追求的自然资源。也许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哈萨克斯坦是个内陆国家,与中国西部接壤。这意味着哈萨克斯坦的资源可以进口到中国,而无需通过海上通道或外部陆路运输,一旦未来发生冲突,外国可能会迅速切断这些通道或陆路运输。从哈萨克斯坦的角度来看,地理位置也很有利。中国提供了一个不需要通过第三国运输的主要出口市场,使哈萨克斯坦经济多样化,摆脱了对俄罗斯的历史依赖。这种双赢的地缘经济形势意味着,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符合两国的利益。
本文正是基于这点出发,研究了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行业投资选择,通过选择相关的指数进行计算,笔者认为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通讯产业方面进行投资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而这些产业也是哈萨克斯坦的薄弱环节,吸引中国的投资对哈萨克斯坦也有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