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保护策略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2522 论文编号:sb2023082615573250917 日期:2023-08-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农业论文,笔者通过对西河阳村进行评价以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后,本文针对性地对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发展模式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强调落实文化旅游发展定位的重要性,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古村落品牌宣传,发挥政策的科学引导作用,最后优化公众参与的权益保障制度,从根本上提高西河阳村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农业论文参考
农业论文参考

2017年党的十九大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此乡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具有“乡愁”意义的传统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工作的重点之一。传统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随着上个世纪中国封建文化和经济体制的瓦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乡村建筑形式的改变,再加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不足,以上政治、文化和经济的背景下,导致乡村传统古建筑遭到了破坏,传统的乡土文化遭到了严重冲击,大多乡村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消失和灭绝的边缘,如何保护好传统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并实现传统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山东省龙口市西河阳村的人文景观是山东省胶东半岛一处重要传统历史文化遗产,2014年正式入选为首批山东省省级传统古村落,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西河阳村古村落格局特色突出、传统建筑保存完整、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代表胶东风貌的物质文化遗产,显示了胶东民居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的精粹,是胶东地区重要的乡土文化样本与可持续发展的村庄典范。
在习近平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西河阳村两委围绕着“发展新农村,建设古村落”这一主题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保存与建设代表胶东文化的传统古村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社会变迁带来的“空心化”严重、城镇无序扩张对村落历史环境的侵蚀、政府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发展缓慢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龙口市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的开发模式为研究主体,以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开发模式为研究视角,构建龙口市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为西河阳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
第二节研究框架及方法
一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绪论。本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框架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本章对国内外传统古村落、古村镇开发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三部分: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本章对山东省龙口市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
第四部分:龙口市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水平概述及评定。本章从选址与格局、自然生态环境、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机制以及旅游获益程度六个层面对西河阳村进行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水平概述,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定。
第五部分: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方法。本章根据层次分析法模型的结果,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对西河阳村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本章根据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对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为西河阳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传统古村落
1986年,我国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村镇的名单,并首次提出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学界开始了对历史文化村镇的相关研究,钟华楠(1985)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层面研究了历史文化村镇的发展历程[1]。21世纪以来,我国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迈上了新的台阶,2002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出了对历史文化村镇文物的保护方法。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从历史文化村镇整体的角度提出了保护策略,明确了政府及机关单位对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村镇的相关责任。
2012年国家首次提出了“传统古村落”的含义,即村落形成时期较早,拥有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以及经济价值,并亟需保护的村落[2],并制定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从古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与格局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方面,明确了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认定评价标准。
二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通知》首次界定了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即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的文物,其中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遗迹及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3]。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共有性以及人作为主体两种特性[4],共有性体现物质文化遗产为全人类所有的特性;以人为主体证明了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所创造,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文化。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一个时期的产物,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价值,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传承与活化是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经之路[9]。
................................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传统古村落研究现状
国外对历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始于19世纪60年代。1864年,《威尼斯宪章》提出了对古城威尼斯的保护策略,首次强调了保护与发展历史城镇的重要性。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影响历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因素。Williams andLawson(2001)对新西兰10个历史村镇进行调研后发现,政府应重视村镇居民在历史文明村镇中的作用,强化村镇居民的参与和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历史村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2]。Besculides et.al(2002)研究美国卡米诺历史街区的成功发展模式后发现,美国卡米诺历史街区的居民能直接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公众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实现本地历史村镇的可持续发展,Besculides同样强调了当地居民在历史村镇保护中的重要性[13]。
Agarwal(2002)对英国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滨历史村镇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历史村镇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结晶对其后续的可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政府需要保护并传承传统历史村镇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14]。Burns and Sancho(2003)则认为政府在历史城镇后续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在对西班牙历史城镇的发展过程和模式进行研究后发现,政府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税收优惠制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历史古村镇的发展起到了政策引导作用[15]。
Gezici(2006)则强调了自然资源对历史村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中对土耳其的历史古村镇进行研究后发现,相较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内陆历史古村镇,沿海地区的历史古村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不利于历史村镇后续的发展[16]。Sirisrisak(2009)认为城镇化水平过高不利于历史村镇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对曼谷周边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研究发现,城镇化过快导致周围历史村镇文化历史遗迹的毁灭,政府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重视城市化过程中的无序扩张,保护好城市周围的历史文化遗产[17]。
............................
第三章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现状概述.....................13
第一节西河阳村历史文化风貌............................13
一清代历史大疃,胶东民俗文明.....................13
二“四街八巷”的村落街巷骨架.................................13
第四章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7
第一节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基本原则.......27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27
二典型科学性原则............................27
第五章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54
第一节中国典型传统古村落的开发原则...............................54
一品牌打造,形成满足游客需求的价值品牌.......................54
二市场化运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模式.......................54
第五章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第一节中国典型传统古村落的开发原则
一品牌打造,形成满足游客需求的价值品牌
古村落从旅游价值角度分析,其旅游观光的价值是内核、是硬实力。一个古村落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和内在特色是很难形成可持续续发展的。纵观申遗成功的典型案例和我国5A级古村落,他们的共同点包括:一是具有历史内涵的古建筑群。比如,北川羌寨、皖南徽式建筑古村落、丽江古城等,他们都是依托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和当地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地方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二是古村落开发和民俗民风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地方旅游发展模式。他们不仅仅拥有较为典型的古村落,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也较为典型,能够达到使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市场化运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古村落开发也呈现出市场化运营方式。有的地方是政府+企业+农户的合作化经营模式,有的是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有的是以龙头企业+股份制发展的模式等,这些经营模式为古村落的开发、保护与运营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深入发展,有些古村落旅游开发还蹭上了网红的热度,开启了网红+企业+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目前,很多古村落开发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较为成熟,也为西河阳古村落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样板。

农业论文怎么写
农业论文怎么写

..............................
第六章结论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科学性以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为原则,利用国内外传统古村落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对传统古村落西河阳村进行实证研究,从选址与格局、自然生态环境、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机制以及旅游获益程度六个层面,在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框架下,利用专家打分制得到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根据西河阳村的具体情况,对西河阳村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到的结论如下:
第一,本文选取西河阳村为研究对象,在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框架下,利用专家打分机制确定权重,建立西河阳村的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从选址与格局、自然生态环境、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机制以及旅游获益程度六个层面,对西河阳村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计量,并利用专家赋予权重的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西河阳村最终评价结果为72.3580分,根据古村落资源发展评价标准,意味着西河阳村资源总体比较充分且具备好的发展条件,各个资源的参与融合程度较高,资源利用获益程度较高,可持续发展水平良好。
第二,本文通过对西河阳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专家和游客进行调查,收集游客有效问卷260份,总结出西河阳村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出以下几种问题:社会变迁带来的“空心化”严重、城镇无序扩张对村落历史环境的侵蚀、政府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发展缓慢。社会变迁带来的“空心化”严重主要表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灭失、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的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城镇无序扩张对村落历史环境的侵蚀主要表现为传统古建筑维护力度不足、旅游发展缺乏整体规划、现存旅游项目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政府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旅游品牌宣传力度不足、权责关系不清晰等问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