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4255 论文编号:sb2023080914290850837 日期:2023-08-1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笔者认为资源型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对其竞争优势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激励效应,即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且该激励效应随着企业环境责任承担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增强,即承担环境责任在绿色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在更改关键变量衡量指标及改变样本检验区间的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 现实背景
(1)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巨大的飞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但不容忽视的是,许多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2021 年,以“加大力度保护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内罗毕召开,督促各国在恢复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关注环境保护、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以便更好地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从《生物多样性公约》到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再到《巴黎协定》的提出,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贡献环境治理方案、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实践的期盼愈发强烈,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新的时代经济发展压力,如何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将成为考察我国环境治理水平的硬性要求。根据图1-1,2011年至2020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致在1%-1.5%之间,对于环境保护投资的合理界限,国际组织和经济专家研究的结果是:当一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投资额占其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 1%-2%时,能大体上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当一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投资额占其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3%-5%时,环境质量会有明显的改善,由图1-1可知,我国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还偏低,与满足环境治理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管理论文怎么写
管理论文怎么写

........................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技术创新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合法性理论为基础,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为核心,并以环境责任为调节变量,研究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责任与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本文将研究内容分六个章节,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分析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总结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技术创新理论,阐述绿色技术创新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基于社会责任理论、组织合法性理论,剖析环境责任调节作用机理。同时对国内外文献与经典理论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内容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是关于我国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主要阐述了资源型企业的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情况和现存的一些问题。
第四章是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通过对我国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分析,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责任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模型,说明样本数据及来源,并提出研究假设和阐述变量的选择。
第五章是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采用Stata16软件,利用层次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阐述实证结果,通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拓宽研究视角,并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通过总结前文的实证结果,从企业和政府的层面提出增强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的对策与建议,并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一、理论基础
(一)技术创新理论
Schumpeter首次对“创新”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创新”是指建立崭新的生产函数,在生产过程中重新组合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3]。Solow认为技术进步是劳动力和资本增长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提出新思想来源和后阶段的发展是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首次以阶段、过程解析熊彼特的定义[4]。Freeman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从而形成新的产品市场,商业化应用新技术、新工艺[5]。Romer将技术创新看做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并构建了著名的罗默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即把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力进行投入具有递增的边际效益[6]。
我国学者夏爽和王浩认为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活动,它是指构思一种新产品、然后通过研发新技术将构思的新产品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7]。林开颜认为技术创新是指通过新的思想产生出的新型技术的总称,它是通过研发、生产、再到销售新产品,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而进行的技术开发活动[8]。总之 ,技术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甚至是唯一具有持久性的动力。
(二)资源基础理论
Penrose首次肯定了企业内部的异质性资源对其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9],为后续资源基础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Wernerfelt在Penrose 观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异质性资源与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来源[10]。Barney认为构成持续竞争优势的异质性资源需要具备以下特点: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难以模仿性等,这些异质性资源不仅包含资产、设备等有形资源,还应包括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源[11]。随着研究的不断丰富,能力被资源基础理论研究者不断强化,提出核心能力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Helfat 和 Peteraf指出动态能力能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身,具有构建、整合其他资源的能力[1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irmon等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异质性资源、能力的组合和编排[13]。
..........................
二、文献回顾
(一)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1.绿色技术
Brawn和 Wield将绿色技术定义为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27]。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对绿色技术的内涵诠释了自己的看法。赵定涛和王士平认为绿色技术是指能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技术[28]。庄芹芹等认为绿色技术是随着绿色发展理念而不断演化,在绿色低碳、循环环保等领域,改善环境并改进生产方式的技术的总称[29]。
2.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 
绿色技术创新这一概念是在技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内涵的研究,主要从目的论、过程论和系统论三个视角进行展开,具体内容如表2-1所示。目的论强调的是绿色技术创新实施的最终结果,即实现可持续发展。李平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的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总称,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系统可持续发展[30]。马媛等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指创新主体在产品设计、加工生产和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31]。
过程论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由各个阶段组成的过程,以实现生产过程少污染或零污染。Kusz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指将“绿色”理念融入技术创新线性模型,通过建立绿色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强化生产流程、绿色生产,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环境保护[32]。李翠锦等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运用绿色技术与方法,以获得其绿色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33]。Mohamed和Gharib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指以绿色环保作为其企业文化,通过对新产品、工艺、系统等活动进行开发,提升其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34]。
.........................
第三章 我国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 20
一、我国资源型企业发展历程及困境 ............................ 20
(一)资源型企业内涵界定 ................................ 20
(二)我国资源型企业发展历程 ........................... 20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27
一、研究假设 .................................... 27
(一)绿色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研究假设 .......... 27
(二)环境责任调节效应的研究假设 .................................................. 27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34
一、描述性统计 ...................................... 34
二、相关性分析 .............................................. 35
第五章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部分对 2011 至 2020 年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竞争优势与其他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各个变量的具体情况如表5-1所示:

管理论文参考
管理论文参考

从表中可知,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Tobin Q)的均值为0.062,最小值为-0.226,最大值为0.278,标准差为0.086,中位数为0.053,说明资源型企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但总体分布相对集中,竞争优势出现负增长的原因可能在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利,又或许迫于利益相关者的压力或与企业转型升级有关;绿色技术创新(GRD)的均值为0.092,最小值为-4.029,最大值为3.980,标准差为2.015,中位数为0.134,说明资源型企业整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不足且行业内差距较大,个别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相对较差,企业未能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实现绿色成果转化;同时从表格中可以发现资源型企业环境责任(EPI)的履行重视程度相差较大,最大值为0.753,最小值为0.002,平均值为0.112,说明资源型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其在环保投入强度方面差距较大,同时可以发现,我国资源型企业环境履行情况总体上仍然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一、研究结论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资源型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能否促进竞争优势的提升,环境责任的履行在这一过程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资源型企业能否交出属于自己“时代之问”的答卷。为此,本文以我国资源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为研究主线,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首先对企业环境责任、绿色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及文献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对资源型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的梳理,发现我国资源型企业急需转型升级,走自主创新和绿色发展之路,同时对我国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梳理,发现我国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任重而道远,因此资源型企业应从企业内部因素出发,通过培植其内生发展动力,以提升其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 2011—2020年中国沪深 A 股上市资源型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层次回归的方法对绿色技术创新与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又从行业污染程度和地区市场化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进一步检验,根据上述实证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资源型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对其竞争优势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激励效应,即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且该激励效应随着企业环境责任承担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增强,即承担环境责任在绿色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在更改关键变量衡量指标及改变样本检验区间的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对于行业污染程度的异质性检验表明,上述影响效应依然存在,即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均能促进高污染企业或低污染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而环境责任的正向调节效应主要存在于高污染企业,低污染企业环境责任的正向调节效应并不明显。同时对于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检验表明,企业不论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上述影响效应依旧存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越能促进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且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在绿色技术创新与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之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