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研究依据文献扎根分析法,按照综合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旅游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选取 2017-2022为研究时间区间,测度并分析旅游经济韧性现状。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旅游经济韧性亟待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时刻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积极响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召,肩负起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等重大使命。因此,积极谋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旅游业作为典型的环境敏感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金融危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旅游经济经常面临波动,旅游经济系统的敏感性、脆弱性等问题逐渐凸显。例如2019年,中国旅游收入达到6.6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2022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跌破2%,旅游经济大受冲击(图1.1近年旅游收入和占GDP比重)。降低旅游经济脆弱性、维持旅游经济稳定成为旅游业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题。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兴起,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路径、新模式,成为提升旅游经济韧性的重要抓手。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首先,以往多是对经济韧性的研究,少有研究涉及旅游领域,本研究着眼于旅游经济韧性,利用文献扎根分析构建了更为全面的旅游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省域的旅游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丰富了旅游经济韧性领域的研究内容。其次,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计量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具体影响机制,丰富了旅游经济韧性影响机制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最后,本研究对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为提升旅游经济韧性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现实意义
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的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是本研究对中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经济韧性进行评估和分析,有利于管理者和决策者从宏观角度了解旅游经济韧性的现状及问题,进而为相关问题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二是本研究明晰了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明晰了借力数字经济提升旅游经济韧性的具体策略。由于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改善旅游经济脆弱性的局面需要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均是数字经济提升旅游经济韧性的有效中介机制,故提升旅游经济韧性需借助数字经济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增强旅游创新能力以及增加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旅游经济韧性需推进省域联合发展改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此外,针对各个策略,本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路径,管理者和决策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本地发展特色,择优选择。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2.1.1 数字经济相关研究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数字经济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领域。有关数字经济的研究主要包括内涵和特征、核算和测度、区域发展水平研究等方面。 在内涵与特征方面,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唐·泰普斯科特(1996)正式提出。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签署《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描述。后经学者们不断研究总结,认为数字经济是依托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化信息为关键资源和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涵盖了一系列新模式和业态的经济活动[3]。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两大态势[4],目前数字经济被泛化为所有数字化经济活动[5],数字经济不仅在所有经济活动中有所应用,在政务与非政务事务等非经济活动中也有所涉及[6]。总之,数字经济的概念与内涵在不断演进,经历了侧重互联网向重视多种数字技术的研发应用转变,再到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认识过程[7]。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经济社会形态[8],正在加速改变传统经济模式[9],有着与传统经济截然不同的新特征,即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现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体系适应性变革、数字化创新成为主要引领和支撑推动经济结构根本性变革[10]。数字经济正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新技术形成新产业、新产业催生新模式、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等路径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11]。
.........................
2.2核心概念界定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结合本研究的核心研究内容,对所涉及的核心概念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韧性进行界定。
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本研究参考陈晓红、蓝庆新等学者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信息(包括数据要素)为关键资源,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信息载体,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为牵引,以一系列新模式和业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活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两大态势[3-4]。
旅游经济韧性的概念由经济韧性的概念演化而来。本研究参考蔡超岳、魏明等学者有关旅游经济韧性的研究,认为旅游经济韧性是指旅游经济系统在遭受外部冲击后维持自身稳定并恢复原有状态的能力,是旅游产业应对外部干扰、抵御冲击后调整自身发展路径的能力,包括冲击下的抵御力、恢复力、重构力和创造力等内容[25-26]。
............................
第3章 旅游经济韧性测度与分析 .......................... 14
3. 1研究区域及测度方法 .................................. 14
3.1.1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 14
3.1.2测度方法 .................................... 14
第4章 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 ................. 25
4.1研究假设 ........................................... 25
4.1.1 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 25
4.1.2 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传导机制.................................. 26
第5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35
5.1数据平稳性检验 ................................... 35
5.2基准回归分析 ...................................... 35
5.3中介效应分析 .................................. 36
第6章 数字经济视角下旅游经济韧性提升策略
6.1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数字经济对于旅游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根据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的便是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融合这两大方面。据此,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应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产业融合进程。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数字鸿沟等问题凸显,这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进程,扩大了区域发展差异。因此,发展数字经济还应警惕数字鸿沟等现象,积极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6.1.1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应推进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为主体的“数字新基建”建设,既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底座,也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持续的动力和资源。
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加强泛在连接装置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包括以 5G、光纤为代表的信息传输通道、物联网等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装置以及卫星互联网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保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同时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的成长基础。努力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各类旅游重点区域的无线网络、5G网络稳定覆盖,保障大密度客流环境及偏远区域通信设备信号畅通,并推动停车场、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及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本研究依据文献扎根分析法,按照综合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旅游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选取 2017-2022为研究时间区间,测度并分析旅游经济韧性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等计量模型,测度数字经济等研究变量,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旅游经济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由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更新能力4个核心范畴、11个主范畴以及18个概念范畴构成,每一个指标对旅游经济韧性的测度结果均有所影响。因此,旅游经济韧性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省域旅游经济韧性整体水平较低;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旅游经济韧性水平逐渐减弱,同时具有较强集聚性”的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两极分化较为明显。旅游经济韧性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即经济发展水平越好的省份,旅游经济韧性水平也较好。
第二,中国各个省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随时间变化呈现震荡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2020年以后,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在逆势中依旧保持稳定,部分省份甚至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数字经济在外部危机冲击时仍能保持稳定发展,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经济韧性。可见,数字经济是提升旅游经济韧性的有力抓手。
第三,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空间效应。在直接影响方面,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是提升旅游经济韧性的有力抓手。在间接影响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均是数字经济提升旅游经济韧性的有效中介机制。在空间效应方面,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韧性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这可能是由于数字鸿沟、不良竞争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