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研究对2016-2022年的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其空间演化和空间集聚特征;测算各影响因素对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水平的影响程度,为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数字经济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一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革命正在进行。新发展阶段,传统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衍生出“云旅游”“云展览”“云文创”等新的旅游业态。这既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更好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逐步形成了体验消费、网络消费等新的消费模式。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并加速融入旅游产业。中国旅游在线平台通过数字技术,为传统旅游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数字经济为旅游产业提供更广泛的营销渠道,并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目前,旅游B2C平台主要包括携程旅行、飞猪、美团、去哪儿、途牛等,旅游B2B平台主要包括旅游圈、51BOOK、笛风云等。2022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达4.23亿,占网民整体的39.6%。与2021年相比,2022年在线住宿市场交易规模同比增长26.2%,在线出行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0.8%。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这些政策推动了数字技术在旅游产业的广泛应用,对于保障消费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这将有效促进数字经济所蕴含的强大社会生产力的释放。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技术赋能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旅游产业效率提高和动力变革。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科技成果,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2月,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以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手段,推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提升旅游业管理效率,激发旅游产业活力,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论文围绕“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议题展开,运用熵值法、TOPSIS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检验、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分析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水平测度和时空演变
在构建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和TOPSISI综合评价法对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地区和省域角度的对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水平进行时序特征分析。采用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对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空间演化格局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
二、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
在对以往文献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确定了人力资源因素、资金资本因素、创新能力因素、市场需求因素、产业基础因素、交通条件因素、数字化水平因素、政府支持因素、市场潜量因素等九个影响因素。并利用因子分析将测量指标聚类为生产要素因子、产业因子、企业因子、需求因子和辅助因子。
三、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影响因素评价和问题分析
运用ArcGIS软件,对生产因子、产业因子、企业因子、需求因子、辅助因子等影响因子的空间演化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在对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存在数字旅游人才短缺、政策体系不健全、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均衡、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数字经济正加速融入旅游产业。汪玮杨(2004)基于传统旅游系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了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新旅游产业结构模式[12]。魏小安等(2003)认为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使人们对旅游业本质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并为电子商务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发展框架[13]。随着技术上的突破,高水平信息通信技术会显著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14]。数字化转型致使消费者习惯发生变化,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旅游相关信息,减少消费者出行阻碍[15]。黄楚新等(2015)认为互联网和旅游业的融合,使旅游业的去中介化更加明显。途牛网、蚂蜂窝网等旅游经验分享型网站的兴起与发展,使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得到改变[16]。Nurgalieva G(2018)发现技术进步的发展提高了用户探索目的地的能力,促使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的转型[17]。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字技术对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8]。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还可以加速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化营销使旅游服务供应商能够定制营销活动,通过网站销售服务并直接向游客展示信息(Sharma A et al., 2020[15]; Cai M et al., 2020[19] ; Melovi´c B et al., 2020[20])。宋乐等(2021)认为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就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完成对相关旅游产品的展示,并制定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也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21]。Nadeem Akhtar et al.(2021)提出旅游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路径[22]。游客数量的增加,使得许多旅游服务提供商在整个营销活动中利用数字化转型优势来吸引最多的游客。本文从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影响因素两部分,对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
.......................
2.2理论基础
2.2.1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Rosenberg在1963年提出。他认为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基于生产技术产生的产业关联,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实现产业间的互动和合作,技术融合的概念由此而来[66]。此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融合的概念、内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日本学者植草益认为,产业融合主要通过融合的方式来促进技术发展,以此减少行业壁垒,加强行业合作,最终实现共同发展[67]。周振华认为产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在产业边界模糊化和经济服务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产业在产品、市场、服务和技术等角度实现互补,产生复合的经济效益[68]。郑高明认为产业融合是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作用下的新产物,高效的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69]。
产业融合是由市场驱动,实现不同产业间的联系和互动,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具有市场性、关联性、动态性等基础特征。通过不同产业之间产品或服务延伸、企业整合和重组、要素资源共享,实现产业延伸融合、产业重组融合、产业渗透融合。产业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两大产业的融合进程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支撑平台更加成熟,市场秩序更加有序,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新动能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可见,旅游产业与数字产业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产业融合理论为两大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
第3章 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时空特征 ................. 13
3.1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水平测度 ............................ 13
3.1.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13
3.1.2熵值法 .................................... 13
第4章 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25
4.1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25
4.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5
4.1.2指标体系初建 ......................................... 25
第5章 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影响因素评价 .................................. 37
5.1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影响因子的发展水平 ........................... 37
5.1.1测算结果 .................................... 37
5.1.2影响因子的空间演化评价 ....................... 39
第6章 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策略
6.1培养数字旅游人才
高质量人才是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基础,这需要具备旅游产业管理知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数字旅游创新人才[121]。数字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合作。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健全政府补贴制度[122],明确补贴的项目、对象、标准、用途。政府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投资,积极参与人才的培养。通过政府拨款、社会组织资助、个人捐款等多渠道,筹集创业教育资金,拓宽办学筹资渠道,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高校应建设适应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实践的专业方向。实时关注旅游业市场需求趋势,形成科学的培养目标。以“旅游+人工智能”“数字旅游”等为导向,建立旅游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和基层教学组织,精准对接旅游发展需要,确定专业课程。依托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建立创新创意、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等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建立专门的“旅游+数字”人才培养课题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联合企业,使相关企业可以参与到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培养具有数据挖掘技术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实现“旅游+数字”复合型人才的再教育。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式教学资源库的开发[99],开发定制数字旅游产品课程。通过挖掘旅游企业产品开发中的经验,将其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得新业态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与讨论
7.1.1研究结论
本研究从旅游产业和数字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选取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水平。对2016-2022年的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其空间演化和空间集聚特征;测算各影响因素对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水平的影响程度,为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国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水平呈现地区差异大、水平低、“高-高”集聚程度低的时空态势。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水平处在中等水平及以上的省份较少,不足1/3。高发展水平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山东;中高发展水平的省份有江苏和浙江;中等发展水平的省份只有安徽省。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水平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逐渐降低的态势,并且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超过平均值的区域只有东部地区。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整体集聚程度较低,江苏和安徽省为“高-高”集聚型,福建省为“低-高”集聚型,四川省为“高-低”集聚型,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为“低-低”集聚型。
二、构建了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本、创新能力、数字化水平、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需求、政府支持、市场潜量等影响因素。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指标聚类成五大类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因子、产业因子、企业因子、需求因子和辅助因子。
三、根据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将影响程度分为三类。人力资源、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和市场潜量的关联度值均大于0.8,将其看作影响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市场需求和资金资本的关联度值在0.7和0.8之间,将其看作影响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水平的次要因素;数字化水平、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的关联度系数小于0.7,作为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一般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