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红色依恋对亲红色行为的影响机理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33 论文编号:sb2023122418542151624 日期:2023-12-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研究尝试将游客游前的心理情感因素纳入行为体系的实证研究中,通过构建“红色文化认同”与“红色空间依恋”两个前因变量,将“红色仪式感”和“红色教育感知”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游客“亲红色行为”的影响机理。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国家和地方大力支持红色旅游发展
红色旅游兼具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多重功能,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大量的文件指导。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针对红色旅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依托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目的地。突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让人民群众在旅游中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①。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围绕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等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和旅游体验带,打造红色旅游首选地。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打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推动红色文化研学旅行项目纳入国民教育体系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进一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好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迈向新时代新征程凝聚奋斗力量的重要文化工程。
1.1.2红色旅游景点空间广布,备受游客青睐
广布的红色空间与新技术的运用是游客形成红色依恋情感的重要前提。全国已有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一大批保存完好的红色资源、红色革命旧址星罗棋布,一系列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红色旅游活动,扩大了红色文化传播,更好地发挥了红色旅游的功能。红色旅游景区加速创新,融入了时代元素,迸发出新的活力。运用AR、VR等新技术,数字博物馆群上线、“云游”形式展示,改变了红色景点单一的静态展陈模式,打破了红色旅游的时空限制,让广大游客更深入、多元地认知和体验红色文化,形成了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课堂。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理论上,对现有的红色旅游尤其是游客研究进行了延伸。一方面,本文探索性提出了“游前”非确指空间性红色依恋、亲红色行为等概念,并开发对应的测量量表,以期为红色旅游、红色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与通过红色旅游体验形成对红色旅游地的“游中”和“游后”的依恋情感不同,本文创新性地将游客“游前”的红色依恋情感纳入研究框架,识别这种情感的内涵、维度、水平,探究其在红色旅游情境下是否会激发游客亲红色行为以及在红色教育感知下的表现形式,为现有研究延展了方向。探究红色旅游地的红色教育和游客亲红色行为正是时代议题,研究构建了非确指空间性红色依恋、红色旅游仪式感、红色教育感知和亲红色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游客亲红色行为的影响机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当前红色旅游中游客研究的内容,为红色旅游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1.2.2实践意义
红色胜地承载了(潜在)游客深厚的红色依恋,探究游客与红色旅游地的情感联结,以期更深入地提高红色教育质量和提升游客行为,让游客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本文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例,剖析游客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情感依恋水平,为指导其进行红色资源开发与管理、情感营销以及提升游客行为水平提供依据,可为国内其他红色旅游地挖掘游客红色依恋情感提供参考,进一步深化红色教育理念,使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更加突出、持久,为引导和提升游客亲红色行为提供有效、可行的建议。
.....................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非确指空间性红色依恋相关研究综述
2.1.1“人-地方”依恋情感研究“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也逐渐成为近十年来旅游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地”是人类开展旅游活动的空间场所和旅游“人-地”关系基础因素[3]。段义孚(Yifu Tuan)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恋地情结”(Topophilia),将地方视为基于景观、活动的具有综合意义的“感知价值中心”[4]。以其为代表的人文地理学家进一步扩展了“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的概念,也开创性地将传统的地理意义上的空间(space)与人的生活之地——地方(place)加以区分。结构主义的空间可以理解为一系列的空间要素组合,人文地理则将隐含着个人经历的空间转化为了地方。
情感地理学中人地情感联系的空间对象[5],或者说本体论基础可以分为“确定指向的空间”(designated space)和“非确定指向的空间”(non-designated space)。在惯常环境中,“确指空间”是指家乡的小河、青山、村庄和乡村氛围等组成的指向具体区域的空间要素组合,“非确指空间”是指这一系列空间要素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综合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有时会觉得某些不是家乡的地方却特别有家乡的味道。
如果说“确指空间”的人地情感联系是“地方依恋”[6],那么“非确指空间”就是比地方依恋更为普适的一种人地情感联系(黄向,2017)。非确指空间性红色依恋是游客对红色旅游地的一种情感联结,这种情感联结广泛地存在“非确指空间”中。既有研究大多将“人-空间”关系倾向于表述为“人与具有固定边界的地方”的关系,而忽视了多样的空间形态,尤其是排除了许多具有共性的非连续性的分散空间,这其中既涵盖了传统的地理空间也包括网络空间等非实体空间[7]
.............................
2.2游客亲红色行为研究综述
2.2.1红色旅游地游客行为文献网络分析
总体来看,关于亲红色行为目前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大多是与一些宽泛的游客行为相关的分散内容。目前对红色旅游地游客研究大多延续了一般的游客行为的议题,集中体现在满意度[13][19]、行为意愿[20]、文明旅游[21][22]、(亲)环境行为[14][15]和更宽泛的公民行为[23],对于红色旅游中特定的亲红色行为研究甚少。截止2023年3月5日,在中国知网以“红色旅游”和“游客行为”为并列主题进行检索,共计262篇参考文献。即使将“游客行为”作为研究主题,但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并未成为关键节点,仅作为游客的某一行为延伸的议题,说明此议题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未受到充分关注。进一步进行计量文献关系网络分析:
(1)文献互引网络。红色旅游与游客行为的综合研究议题呈现分散的网状结构,中心节点并不是特别明显,而是以链式文献的关系存在,弱中心节点主题为红色旅游的思想内核——红色文化,由此延伸游客群体的行为偏好、出游体验和行为意愿等主题。参考文献以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重要思想理论为主,同时存在部分以消费者行为为核心的外文引用文献;引证文献则链接原始文献和参考文献。总体上,文献层次并不分明,未形成明显的中心议题,这也说明目前对红色旅游游客行为的研究议题并不集中,只是作为红色情境下一类特殊案例地的游客行为外延。
(2)关键词共现网络。一般认为词组和网络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频次越高,红色旅游成为第一位关键词;第二关键词词频则围绕红色旅游景区链接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中频词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红色文化的核心,红色文化认同是红色旅游地的精神内涵,井冈山、延安、韶山则是典型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另一类则是游客的感知和体验,旅游动机、游客满意度、地方依恋是延续性的议题。孤立的节点相对较少,说明各关键词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强,焦点较为集中,研究内容呈现多样化发展。总体来看,游客行为在当前的共现网络中并不是核心,甚至未成为单一的研究聚类,虽然许多与红色旅游相关的研究绕不开游客,但是游客行为只是作为延伸存在,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化。
........................
3 模型构建与问卷设计 ....................... 17
3.1 模型构建 ............................. 17
3.2 问卷设计 ......................... 20
4 数据采集与样本概况 ........................... 26
4.1 案例地概况 .................................... 26
4.2 数据收集 ............................. 26
5 游客红色依恋对亲红色行为的影响研究 .......................... 33
5.1 样本总体特征 ................................ 33
5.2 样本分异特征 .......................................... 35
5游客红色依恋对亲红色行为的影响研究
5.1样本总体特征
一般认为李克特五级量表的评价分为三个范围:评分均值在[1,2.5)分之间表示不同意,在[2.5,3.5)分之间表示中立,在[3.5,5]分之间表示同意[109]。结合表5.1样本均值表,样本游客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游前红色文化认同和红色空间依恋总体均值介于4.133~4.613之间,均大于3.5分,综合来看可以认为样本游客对该红色旅游地存在一定的非确指空间性红色依恋。除红色空间依恋KJYL5(我认同这个红色景区所代表的形象)外,红色文化认同中各题项均值均大于红色空间依恋总体均值,表明样本游客对于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文化认同已经超过了空间性依恋,这与样本游客大多有3次以上游览红色景区的经历有关。总体上,八一起义纪念馆的非确指空间性红色依恋主要由精神和物质元素两个方面构成,精神对应着情感空间,蕴涵着触动游客红色情感、唤起游客对八一起义那段历史特定记忆的精神文化,物质元素构成的功能空间是游客能够直观感触的红色环境,虽然游客尚未涉足,但是通过既往游览红色景区感知的红色文化元素已经深刻烙印在记忆中,具体包括八一起义的历史图片、主要革命人物、标志性图徽、革命文物等元素及其构成的红色文化氛围。样本游客本身对于红色景区并不陌生,虽然首次出游八一起义纪念馆,但是同样延续了对红色旅游的情感认同,这也验证了面对“陌生的”红色旅游地游客同样可能在出游前形成“熟悉的”情感联结。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1)广泛的游客群体在出游前对红色旅游地存在相当高的非确指空间性红色依恋(样本均值大于4),具体表现为红色文化认同和红色空间依恋两个维度,在对红色文化和红色景区高度认可的情况下,个体的特征略有差别但是未达显著,整体上呈现“趋同”的红色情感依恋状态。
(2)游前非确指空间性红色依恋中红色文化认同(β=0.11)和红色空间依恋(β=0.168)对游客亲红色行为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游中的红色仪式感(β=0.043)对游客的亲红色行为的作用不显著。综合来看,红色教育感知影响路径系数最高(β=0.353),显著提高了游客的亲红色行为水平。游客对于红色旅游地特殊的红色情感会激发游客的出游意愿并促成实际的出游行为,在游览中高度认同红色空间,形塑对于革命历史、国家政党的教育认知,从精神情感认同外化为实际的行动。
(3)红色教育感知在红色文化认同(β=0.112)和红色空间依恋(β=0.07)与游客亲红色行为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红色仪式感未能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但是通过“红色仪式感→红色教育感知”的链式中介作用,非确指空间性红色依恋同样能够促进游客的亲红色行为。这说明,游客单纯形成红色仪式感无法直接有力催生游客的亲红色行为,仪式活动需要内化于对红色文化的真实教育感知才能切实推动游客实施亲红色行为。
(4)红色旅游地规划设计与服务管理应充分考虑“游客-红色空间”情感依恋关系。具体而言,红色旅游地景区管理者应做好叙事宣传工作,预先建构游客红色情感联结的锚点;通过红色旅游产品、活动提升仪式性,打造游客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引导游客积极施行亲红色行为,为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旅游管理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