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硕士论文提纲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98 论文编号:sb2015060514311912703 日期:2015-06-0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控制工程硕士论文提纲一
 

摘要 5-6
Abstract 6-7
第一章 绪论 11-17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
1.2 水下传感器网络 11-13
1.2.1 二维水下传感器网络 11-12
1.2.2 三维水下传感器网络 12-13
1.2.3 具有 AUV 的水下传感器网络 13
1.3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13-14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关键问题 14-16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5
1.4.2 关键问题 15-16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6
1.5.1 研究的意义 16
1.5.2 研究内容 16
1.6 各章内容安排 16-17
第二章 水下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 17-24
2.1 相关概念 17-20
2.1.1 节点感知模型 17-18
2.1.2 节点通信模型 18
2.1.3 水下传输能耗模型 18-19
2.1.4 节点移动模型 19-20
2.1.5 评价指标 20
2.2 相关研究工作 20-23
2.2.1 静态部署 21-22
2.2.2 动态部署 22-23
2.2.3 覆盖保持路由 23
2.3 本章小结 23-24
第三章 基于连通树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算法研究 24-37
3.1 引言 24
3.2 网络模型 24-25
3.3 问题描述 25-26
3.4 算法描述 26-27
3.5 算法分析 27-29
3.5.1 报文复杂度 28
3.5.2 网络部署时间 28-29
3.6 仿真算例与性能分析 29-36
3.6.1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 29
3.6.2 仿真算例 29-36
3.7 本章小结 36-37
第四章 基于虚拟力的水下三维传感器节点重部署算法研究 37-50
4.1 引言 37
4.2 网络模型 37-38
4.3 问题描述 38-39
4.4 算法描述 39-42
4.4.1 基本虚拟力算法 39-40
4.4.2 修改的虚拟力算法 40-42
4.5 仿真算例 42-49
4.5.1 仿真场景以及参数设置 42
4.5.2 仿真与分析 42-49
4.6 本章小结 49-50
第五章 网络分层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覆盖保持路由算法 50-59
5.1 引言 50
5.2 网络模型及相关定义 50-51
5.2.1 网络模型 50
5.2.2 相关定义 50-51
5.3 问题描述与算法描述 51-53
5.3.1 问题描述 51-52
5.3.2 算法描述 52-53
5.4 算法复杂度分析 53-54
5.4.1 时间复杂度分析 54
5.4.2 消息复杂度分析 54
5.5 仿真算例与性能分析 54-58
5.5.1 仿真场景以及参数设置 54-55
5.5.2 仿真算例 55-58
5.6 本章小结 58-59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59-61
6.1 工作总结 59-60
6.2 研究展望 60-61
致谢 61-62
参考文献 62-67
附录 67


控制工程硕士论文提纲二


摘要 5-6
Abstract 6
目录 7-9
第1章 绪论 9-14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3 课题研究内容 12
1.4 章节安排 12-14
第2章 神经肌肉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14-23
2.1 肌肉神经控制原理 14-16
2.2 动作肌电信号的产生机理 16-17
2.3 特征提取方法 17-19
2.3.1 方差特征 17-18
2.3.2 排列组合熵特征 18
2.3.3 小波变换特征 18-19
2.4 分类识别方法 19-21
2.4.1 线性分析方法 19-20
2.4.2 非线性分析方法 20-21
2.5 小结 21-23
第3章 表面肌电信号控制系统应用与无线通信技术 23-32
3.1 表面肌电信号控制系统应用 23-26
3.1.1 多自由度假肢控制系统 23-24
3.1.2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辅助康复 24-25
3.1.3 基于肌电信号的智能轮椅控制装置 25-26
3.2 无线控制技术 26-31
3.2.1 ZigBee协议基础 26-29
3.2.2 ZigBee协议栈 29-31
3.3 小结 31-32
第4章 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提取与动作识别 32-46
4.1 表面肌电信号前期处理 32-35
4.1.1 表面肌电肌电信号ICA滤波 32-34
4.1.2 ICA滤波结果 34-35
4.2 手势动作分类识别 35-40
4.2.1 数据采集 35-38
4.2.2 识别结果 38-40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0-45
4.4 小结 45-46
第5章 无线通讯控制系统构建 46-57
5.1 实验设计 46-47
5.2 Zigbee模块设计 47-50
5.3 VB模块设计 50-53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56
5.5 小结 56-57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57-59
6.1 工作总结 57-58
6.2 研究展望 58-59
参考文献 59-64
致谢 64-6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项 65


控制工程硕士论文提纲三


摘要 5-6
Abstract 6
第1章 绪论 9-15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3
1.2.1 二型模糊理论 10-12
1.2.2 基于二型模糊系统的非线性系统辨识 12-13
1.3 本文主要工作 13
1.4 本文章节安排 13-15
第2章 二型模糊理论 15-28
2.1 二型模糊集合 15-21
2.1.1 二型模糊集合基本概念 15-17
2.1.2 二型模糊集合的基本运算 17-18
2.1.3 区间二型模糊集合 18-19
2.1.4 二型模糊集合的表示方法 19-21
2.1.4.1 垂直切片表示法 19-20
2.1.4.2 α-平面表示法 20-21
2.1.4.3 z-切片表示法 21
2.2 二型模糊系统 21-27
2.2.1 二型模糊系统结构 21-23
2.2.2 降型方法 23-25
2.2.2.1 重心法 23-24
2.2.2.2 顶点法 24
2.2.2.3 集合中心法 24-25
2.2.3 区间二型模糊系统 25-27
2.2.3.1 区间二型模糊系统设计 25
2.2.3.2 区间二型模糊系统降型算法 25-26
2.2.3.3 区间二型模糊系统的计算过程 26-27
2.2.4 准二型模糊系统 27
2.3 本章小结 27-28
第3章 进化区间二型TSK模糊系统与应用 28-43
3.1 进化区间二型TSK模糊系统 28-34
3.1.1 系统结构 29-30
3.1.2 模糊规则库学习 30-32
3.1.3 参数学习 32-33
3.1.4 EIASC降型算法 33-34
3.2 非线性系统辨识应用 34-42
3.2.1 Case 1 34-38
3.2.2 Case 2 38-42
3.3 本章小结 42-43
第4章 一种改进的二型模糊系统与应用 43-73
4.1 改进的二型模糊系统 43-49
4.1.1 改进的二型模糊系统的结构及设计过程 44-45
4.1.1.1 系统结构 44-45
4.1.1.2 系统设计流程 45
4.1.2 模糊规则库学习 45-47
4.1.2.1 一型模糊系统规则库学习 45-46
4.1.2.2 区间二型模糊系统规则库 46-47
4.1.2.3 模糊规则库学习算法 47
4.1.3 参数学习 47-48
4.1.4 计算消耗分析 48-49
4.2 非线性系统辨识应用 49-72
4.2.1 Case 1 49-58
4.2.1.1 一阶非线性系统 49-53
4.2.1.2 时变一阶非线性系统 53-58
4.2.2 Case 2 58-62
4.2.3 Case 3 62-67
4.2.4 Case 4 67-71
4.2.5 计算消耗分析 71-72
4.3 本章小结 72-73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73-75
5.1 本文工作总结 73
5.2 未来工作展望 73-75
参考文献 75-79
致谢 79-8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8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