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论文提纲格式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00 论文编号:sb2015032015124312011 日期:2015-03-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电力论文提纲格式一


摘要 5-6
Abstract 6
1 绪论 10-16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0
1.2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相关控制技术的发展 10-13
1.2.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10-11
1.2.2 数字控制器的发展 11-12
1.2.3 控制理论的发展 12
1.2.4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 12-13
1.3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发展趋势 13-14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6
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原理 16-24
2.1 永磁同步电机分类与结构 16
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16-20
2.2.1 坐标变换 16-18
2.2.2 数学模型 18-20
2.3 矢量控制原理 20-22
2.3.1 矢量控制原理 20-21
2.3.2 电流控制方式选择 21-22
2.4 本章小结 22-24
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24-36
3.1 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 24-30
3.1.1 空间矢量的定义 24
3.1.2 电压与磁链的关系 24-25
3.1.3 基础电压空间矢量 25-26
3.1.4 电压空间矢量线性组合 26-29
3.1.5 电压矢量扇区的判断 29
3.1.6 基础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确定 29-30
3.2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30-32
3.2.1 坐标变换模块的构建 30-31
3.2.2 SVPWM调制模块的构建 31-32
3.2.3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32
3.3 仿真结果 32-34
3.3.1 仿真模型参数的设定 32-33
3.3.2 仿真波形 33-34
3.4 本章小结 34-36
4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6-46
4.1 硬件系统总体结构 36
4.2 电机本体 36-37
4.3 主控制板 37-41
4.3.1 DSP控制芯片及其周边电路 37-38
4.3.2 电流调理采样电流 38-40
4.3.3 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 40-41
4.4 主功率电路 41-44
4.4.1 单相不控整流电路 41
4.4.2 光耦隔离电路 41-42
4.4.3 驱动电路 42-43
4.4.4 三相全桥逆变电路 43-44
4.5 本章小结 44-46
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调试 46-58
5.1 软件系统使用DSP资源 46-47
5.2 软件主程序 47
5.3 中断服务子程序 47-50
5.3.1 PWM重载中断服务子程序 47-49
5.3.2 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 49-50
5.4 转子初始定位程序 50-51
5.5 转子位置计算程序 51-52
5.6 SVPWM调制程序 52-53
5.7 控制系统调试 53-57
5.7.1 系统稳定运行电流波形 53-55
5.7.2 系统运行中的转速波形 55-56
5.7.3 系统带载能力测试 56-57
5.8 本章小结 57-58
6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技术 58-68
6.1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主要方法 58-60
6.1.1 光电编码器法 58-59
6.1.2 高频信号注入法 59-60
6.2 高频信号注入原理 60-64
6.2.1 永磁同步电机的高频模型 60-62
6.2.2 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原理 62-64
6.3 高频注入仿真 64-67
6.4 本章小结 67-68
7 总结与展望 68-70
7.1 全文总结 68
7.2 工作展望 68-70
致谢 70-72
参考文献 72-74


电力论文提纲格式二


致谢 4-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1 绪论 14-29
1.1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研究意义 14-18
1.1.1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研究背景 14-15
1.1.2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轻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概况 15
1.1.3 直流配网技术发展概况 15-17
1.1.4 高压直流断路器面临的研究难点 17-18
1.2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概况与发展趋势 18-26
1.2.1 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概况与发展现状 18-20
1.2.2 全固态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概况与发展现状 20-23
1.2.3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概况与发展现状 23-26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6-29
2 直流断路器关键技术 29-39
2.1 电弧模型理论 29-32
2.1.1 电弧模型总述 29
2.1.2 Cassie电弧模型 29-30
2.1.3 Mayr电弧模型 30-31
2.1.4 其他黑盒电弧模型 31-32
2.2 电力电子器件串、并联的均压、均流策略 32-37
2.2.1 电力电子器件串联均压 32-35
2.2.2 电力电子器件并联均流 35-37
2.3 直流断路器中相关辅助回路的设计 37-39
2.3.1 缓冲回路 37-38
2.3.2 吸收回路 38
2.3.3 其他辅助电路 38-39
3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与动作分析 39-49
3.1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 39-44
3.1.1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基本拓扑结构 39-40
3.1.2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具有电流开断双向性的拓扑结构 40-41
3.1.3 带小电感结构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 41-43
3.1.4 在机械开关支路串入IGBT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 43-44
3.2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44-49
3.2.1 合闸过程分析 44-46
3.2.2 分闸过程分析 46-49
4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相关理论分析与参数设计 49-58
4.1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限流过程中能量的转移与释放 49-54
4.2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元件参数的设计 54
4.2.1 缓冲电容C_T的选择 54
4.2.2 限流电路电感L的选择 54
4.2.3 缓冲电路电阻R_T的选择 54
4.2.4 限流电路电阻R_L的选择 54
4.3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中固态复合开关的配置方案 54-58
5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各拓扑结构的仿真动作分析 58-71
5.1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基本拓扑结构的仿真分析 58-61
5.1.1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基本拓扑的仿真参数设计与分析 58-59
5.1.2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基本拓扑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59-61
5.2 带小电感结构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的仿真分析 61-66
5.2.1 带小电感结构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仿真参数设计与分析 61-63
5.2.2 带小电感结构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63-66
5.3 在机械开关支路串入IGBT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的仿真分析 66-71
6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试验试原理样机的实验验证 71-84
6.1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基本拓扑结构的实验室样机硬件搭建 71-79
6.1.1 实验室样机主电路搭建 71-74
6.1.2 直流电源产生部分的电路搭建 74-75
6.1.3 IGBT驱动电路部分的电路搭建 75-77
6.1.4 晶闸管驱动电路部分的电路搭建 77-78
6.1.5 控制信号电路搭建 78-79
6.2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试验试原理样机的实验结果与波形 79-84
6.2.1 断路器正常分闸时的实验波形 79-81
6.2.2 断路器发生短路故障分闸时的实验波形 81-84
7 总结与展望 84-87
7.1 总结 84-85
7.2 展望 85-87
参考文献 87-9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93


电力论文提纲格式三


CONTENTS 8-12
摘要 12-15
ABSTRACT 15-18
第1章 绪论 19-35
1.1 研究背景 19-20
1.2 VSC-HVDC输电技术 20-26
1.2.1 基本原理 20-24
1.2.2 工程应用 24-2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32
1.3.1 两端VSC-HVDC系统的故障控制 28-29
1.3.2 VSC-MTDC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 29-30
1.3.3 VSC-MTDC输电系统的稳态分析与调控方法 30-32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32-35
第2章 VSC-HVDC输电系统用于两交流电网互联时的故障控制 35-59
2.1 引言 35-36
2.2 VSC-HVDC输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36-40
2.2.1 系统结构 36-37
2.2.2 换流器的数学模型 37-38
2.2.3 换流站的矢量控制策略 38-40
2.3 基于滞环控制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 40-50
2.3.1 模式切换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40-43
2.3.2 直流电压阈值与参考值的确定方法 43-45
2.3.3 算例分析 45-50
2.4 基于附加信号的改进有功功率控制策略 50-57
2.4.1 改进控制器的功率特性曲线 50-51
2.4.2 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51-53
2.4.3 工作原理分析 53-54
2.4.4 算例分析 54-57
2.5 小结 57-59
第3章 VSC-MTDC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 59-85
3.1 引言 59-60
3.2 四端VSC-MTDC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 60-70
3.2.1 系统结构 60-61
3.2.2 协调控制策略 61-65
3.2.3 紧急故障控制策略 65-66
3.2.4 算例分析 66-70
3.3 五端VSC-MTDC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 70-83
3.3.1 系统结构 70-71
3.3.2 基于本地控制器的协调控制策略 71-74
3.3.3 控制器参数选择方法 74-79
3.3.4 算例分析 79-83
3.4 小结 83-85
第4章 VSC-MTDC系统的直流侧运行特性分析与稳态工作点计算方法 85-103
4.1 引言 85-86
4.2 系统结构 86-87
4.3 换流站的控制模式与直流侧运行特性 87-94
4.3.1 主导换流站 87-89
4.3.2 辅助换流站 89-90
4.3.3 定有功功率控制换流站 90-91
4.3.4 风电场换流站 91-94
4.4 稳态工作点计算 94-97
4.4.1 直流潮流计算 94
4.4.2 稳态点计算流程 94-96
4.4.3 换流站控制模式修正方法 96-97
4.5 算例分析 97-102
4.5.1 正常运行工况 97-99
4.5.2 主导站交流侧电网电压跌落 99-100
4.5.3 辅助换流站停运 100-102
4.6 小结 102-103
第5章 基于N-1准则的VSC-MTDC输电系统稳态调控方案 103-117
5.1 引言 103
5.2 VSC-MTDC输电系统 103-106
5.2.1 稳定运行条件 104-105
5.2.2 控制系统 105
5.2.3 直流潮流计算 105-106
5.3 稳态调控方案的实现 106-110
5.3.1 应对非主导站停运的调控策略 106-108
5.3.2 应对主导站停运的调控策略 108-110
5.3.3 有功功率指令值的优化 110
5.4 算例分析 110-114
5.4.1 算例1 111-112
5.4.2 算例2 112-114
5.5 小结 114-117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117-121
6.1 结论 117-119
6.2 展望 119-121
参考文献 121-135
附录A:缩写 135-137
附录B:VSC-HVDC系统模型的参数 137-141
致谢 141-14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录用的学术论文 143-14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与项目研发 147-148
附表 14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论文提纲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