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围绕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同时拓宽了平衡计分卡理论的适用范围,随后基于杭州市L街道七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真实案例,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模拟测试。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农业工作一直是政府关心的重要领域之一。尤其是在我国乡村改革进入新时代后,党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要求。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促进了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目标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各地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实施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如早在20世纪末,浙江、上海在产权制度改革上率先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探索(王国祥等,1999)[1]。通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发展集体经济、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乡村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浙江湖州提出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核心,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市场化运营,从而开创“村企统合”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新模式(王晓飞等,2021)[2];位于丽水市庆元县黄坛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规划先行、模式创新、机制改革、数字赋能等举措,将甜橘柚产业打造成了带动辐射百亿级的产业,使之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还有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开发古灵精乐园、苕溪营地、农事研学、红色精品教育线路等村属公司自营项目,并引进社会资本共同打造农文旅运营品牌,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还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但是,由于股份经济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滞后,存在着如评价指标较少,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依据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其评估当前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水平,难以发现并解决其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其发展速度偏慢,竞争能力偏弱,想要让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强化经营模式,规范管理制度。那么如何建立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相适宜的绩效评价体系,将成为确保股份经济合作社继续发展壮大的关键。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首先,系统分析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基于文献研究和实践考察发现,当前股份经济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关键瓶颈,如评价指标偏少,多注重于财务指标;评价对象不明晰;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具化;评价依据不明确等问题。
其次,探索平衡计分卡在股份经济合作社绩效评价中的创新应用。将平衡计分卡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战略目标和管理情景相融合,在评价指标中建立起因果链,有效保证绩效评价与战略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并深入分析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否有效激励管理团队、优化运营决策,最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经合社地可持续发展。
最后,建立契合股份经济合作社特性的绩效评价体系,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股份经济合作社地组织特性和绩效评价特殊性,通过建立战略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帮助经合社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路径。并将战略目标有效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绩效指标,帮助经合社精准识别制约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改进方案。
会计论文怎么写
............................
2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股份经济合作社
股份经济合作社(简称经合社)是联合劳动与资本,实行共同共有或按份共有,遵循依法依规、自主自愿、公平公正、民主公开、发展经济的原则,在成员界定,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以确权确股为核心,形成归属清晰、权能完整、管理科学、分配合理、流转规范、运行有序高效的股份合作新机制。总而言之,股份经济合作社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改后仍为集体所有、合作经营、民主管理、服务成员的具有天然合法性的农民合作组织。本文所研究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多存在于城中村、城郊村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已经撤村建居,大部分已经实现农转非,主要有经营性资产的。
2.1.2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指标构成的综合性评估框架,旨在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绩效表现进行系统化测度与考核。该体系通常运用数理统计工具对多维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最终形成对被评价事项整体效益的科学判断与决策支持(申志东,2013)[48]。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化的管理工具,它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科学的评估方法、合理的评估标准以及权重的合理分配,对员工、部门或整个组织的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衡量与评价。这一体系旨在促进组织目标实现,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通过定期的反馈机制,激励员工持续改进,确保组织的持续发展与竞争力。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它帮助组织识别并强化优势,同时指出并改善不足之处,从而推动整体绩效的持续提升。
.......................
2.2理论基础
2.2.1利益相关者理论
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确立的“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被用于界定与企业运营具有密切关联的各类主体。随后该词逐渐被企业、学者们接受,影响力慢慢扩大,并得到了发展,理论体系也逐步完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由此带来的风险,并且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所以企业不应该只为所有者谋利,还需要兼顾管理者、员工、客户、政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利益相关者也有评价企业绩效的要求(陈共荣和曾峻,2005)[49]。
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由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而来的组织,具有经济和公益的双重属性,在其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2.2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的兴起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标志着经济学研究在企业治理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理论源于学者们对传统"黑箱"模型的质疑,通过系统探讨组织内部的信息失衡现象以及激励相容机制而逐步形成(刘有贵和蒋年云,2006)[50]。委托代理假设包含两个重要假设,一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冲突。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往往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而他们的目标利益中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代理人有可能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时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二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由于代理人拥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权,委托人拥有的是企业的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掌握的信息明显会比委托人多,所以,代理人很可能会利用信息差,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进行逆向选择。
.................................
3我国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16
3.1我国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16
3.1.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演变.................................. 16
3.1.2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的成立及组建................. 17
4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23
4.1优化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23
4.1.1有助于促进组织治理升级..................................... 23
4.1.2有助于提高效率与可持续竞争力............................. 23
5杭州市L街道股份经济合作社概况及绩效评价 .............................. 42
5.1杭州市L街道股份经济合作社基本情况 ............................ 42
5.2杭州市L街道股份经济合作社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 ........................ 42
5杭州市L街道股份经济合作社概况及绩效评价
5.1杭州市L街道股份经济合作社基本情况
为验证绩效评价模型能否区分不同股份经济合作社绩效,本研究选取同一街道下属的多家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模拟评价。这样不仅能有效检验模型的区分效度,还可验证其实际应用价值。因区级及以上数据获取受限,故以街道层级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L街道,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座可以源溯千年的集镇,地处西湖区中部偏西,街道办事处距西湖城区7千米,行政区域面积36.1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1月,L街道辖14个社区、1个行政村。
目前,位于L街道共有10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别为杭州L股份经济合作社,杭州H股份经济合作社,杭州J股份经济合作社,杭州S股份经济合作社,杭州X股份经济合作社,杭州D股份经济合作社,杭州M股份经济合作社,杭州Y股份经济合作社,杭州W股份经济合作社,杭州P股份经济合作社。这些股份经济合作社都具备法人资格,有明确的注册资本、成立日期、注册地址和经营范围。他们的经营范围主要涉及自有资产管理、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自有房产的物业管理。
总而言之,这些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各自社区内的经济实体,负责运营和管理社区内的集体经济资源和资产,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社区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会计论文参考
.......................
6结论及建议
6.1结论
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资产为纽带、股东为成员的综合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它通过将分散的生产要素以入股方式集中起来,实现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其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是,相较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高速发展,我国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绩效评价的研究却显得滞后。因此,建立一套既科学又具备高度实用性、并能获得广泛认可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显得尤为迫切。故而,本文围绕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同时拓宽了平衡计分卡理论的适用范围,随后基于杭州市L街道七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真实案例,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模拟测试,得出以下结论:
(1)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期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受限,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成为破局关键。当前发展困境集中体现为内外双重掣肘:外部受制于政策不完善、产权立法滞后与监管不到位,内部受困于“股社分离”推进迟缓、市场化转型乏力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现有绩效评价体系存在指标不科学、主观性强等问题。
(2)本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绩效评价体系。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包含财务、客户、制度流程、培养与成长及否决项五大维度,共设置29项具体指标。该体系可实现经济性与公益性、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指标可获得性与价值性的平衡。
(3)本研究揭示杭州市L街道股份经济合作社现行绩效评价体系存在评价范围不全面、主体模糊、指标不足、结果不重视的问题。在该区域开展绩效评价体系模型模拟应用,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基于结果提出评价模型的应用建议,进一步验证了绩效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