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566 论文编号:sb2025071515103153423 日期:2025-07-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研究以贵州省凯里市的三所小学为例,选择了该市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并提出提升策略。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对课后服务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家长对学生学业期望的提升和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我国教育呈现出“内卷化”的趋势。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积极探索独特的课后服务模式[1]。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2]。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意见》为指导,为课后服务提供方向和保障。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全国中小学校的课后服务蓬勃展开。这不仅解决了家长接学生难的问题,同时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基础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随着课后服务的广泛实施,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教育部于2023年12月20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禁止扩大服务范围、强制学生参加,严控学业负担;严禁乱收费,要公示收费标准;不符条件机构勿进校提供服务,建立第三方机构审核机制。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课后服务问题高度重视[3]。
1.1.2“双减”政策背景下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全国大多数中小学纷纷开展了课后服务,确保了服务的普及率。然而,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服务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得益于丰富的教育资源、充足的师资和政策倾斜等因素支持,课后服务展示出内容丰富、组织完善、教育成效显著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对促进学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在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课后服务目前仍面临多种困难,质量相对较低,效果不尽如人意。
....................
1.2 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当前对小学课后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缺乏对学生实际体验的深入分析。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对贵州省凯里市三所小学的调查,评估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探讨其具体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将结合文献资料和实证研究,旨在为课后服务的理论框架提供指导。通过分析服务内容、教师素质、活动安排和学生参与度等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希望为理解学生需求提供新的视角。此外,研究还将探讨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优化课后服务的理论基础,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1.2.2实践意义
本研究在实践层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小学生课后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为学校提供了具体的数据支持,使管理者能够直观了解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真实感受和需求,有助于学校在设计和实施课后服务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期望,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其次,研究识别出的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如课程内容、教师素质和活动安排,将为各校提供有效的改进方向。最后,本研究为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实践指导,旨在促进“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持续优化。通过对当前课后服务质量的评估与改进建议,研究希望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可行的方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课后服务真正符合其需求。
........................
2“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后服务满意度现状调查
2.1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2.1.1 调查目的
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颁布对学校的课后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项政策下课后服务的实际效果,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调查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首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直观地掌握学生在参与课后服务时的满意度情况,明确当前课后服务的实施效果。这是本研究的直接目标。其次,除了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外,研究还将结合教师和家长的访谈,深入探讨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体验,发现可能影响他们满意度的关键问题。通过访谈教师,可以了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困惑,而通过家长的反馈,可以获取家长对于课后服务的期待和实际感受。这一步骤是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来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最后,基于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本研究将分析导致学生对课后服务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也能够为“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策略。最终目标是推动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确保政策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2.1.2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贵州省凯里市的三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选取了这三所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家长作为研究样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向这三所学校的1244名学生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在参与课后服务过程中的体验与反馈,全面了解课后服务的实际效果。问卷共发放1244份,回收1198份,有效问卷1160份,有效率为96.83%。同时,笔者还对三所学校中的12位课后服务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便从教育者的角度了解课后服务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难点。此外,研究还对2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获取家长对于学生在课后服务中表现及收获的看法。
..................................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小学生对课后服务总体满意度一般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通过对小学生课后服务的调查数据显示,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值为3.85,介于3到4之间,表明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具体来说,在教育期望、参与主动性、质量感知和持续参与意愿等维度中,学生的满意度有所差异,其中质量感知和参与主动性明显低于整体平均值。这反映出当前课后服务虽然在总体上得到一定认可,但在关键的服务质量和学生参与主动性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教师访谈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在访谈中,T02教师表示:“自从‘双减’政策在2021年颁布以来,学校的课后服务也经历了较大的调整。新政策下,学校增加了多门兴趣课程,并在作业托管中更加注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然而,虽然这些调整旨在改善课后服务的质量,但我们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由于场地、设备、人员等条件的限制,加上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能够提供的课程选择依然有限,课后服务的形式也显得较为单一。这导致了课后服务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其次,学校对于课后服务这一新兴事物仍在探索阶段,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这使得课后服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模糊性。”
.................................
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28
3.1“双减”背景下学生课后服务取得的积极成效 ................................ 28
3.1.1学校教师对课后服务价值的认识日益明确 ............................ 28
3.1.2“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提升了学生作业的完成效率 ................... 29
4 提高“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后服务满意度的策略 .......................... 45
4.1 提升对课后服务课程的认识,建立系统化的体系 ............................. 45
4.1.1 制定适应学校背景的课后服务课程目标 ........................ 45
4.1.2 强化课后服务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和逐层次性 ...................... 46
5 结论与展望 ........................... 58
5.1 结论 ............................................. 58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59
4 提高“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后服务满意度的策略
4.1 提升对课后服务课程的认识,建立系统化的体系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4]。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课后服务课程的系统化建设仍存在不足,目标不清、内容不系统、与教学衔接不紧密等问题。为了有效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必须深化对课后服务课程的认识,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化的体系,以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确保课后服务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
4.1.1 制定适应学校背景的课后服务课程目标
制定适应学校背景的课后服务课程目标是确保课后服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步骤。不同学校在地理位置、学生背景、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课后服务的课程目标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制定,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首先,学校应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设定多元化的课程目标。课后服务不仅应着眼于学科类补充,还要涵盖体育、美术、音乐等素质类课程,帮助学生在学业之外拓展兴趣、培养实践能力。例如,贵州省凯里市的A、B、C三所小学由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其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可以结合地域文化,开设民族舞蹈、民间手工艺等特色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此外,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家校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期望和需求,从而更加科学地设定课程目标。通过这一方式,课后服务的目标将更加清晰、有针对性,避免了与课堂教学简单重复的现象。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研究以贵州省凯里市的三所小学为例,选择了该市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并提出提升策略。经过调查,本研究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1)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生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中,结果显示,小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尽管学生对课后服务抱有较高的教育期望,但实际情况未能达到这些期望,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和服务形式的单一性以及质量的不稳定上。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主动性有所提高,但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而课后服务期间的学习质量并未显著提升,效果有限。此外,尽管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支持程度较高,但对服务质量的担忧仍然存在。
(2)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教师对课后服务的价值认识日益明确,且“双减”政策推动了学生作业完成效率的提升,同时,课后服务中的特色课程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教师轮班制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多学科全面发展,课后服务的时间安排和收费也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影响课后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双减”政策的支持力度、课后服务设施投入与使用、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等方面。此外,导致小学生对课后服务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包括课程建设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内容单一且形式僵化;学生数量和质量的增长导致服务功能受限;教师工作负担加重且多元需求未能得到有效关注;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了整体服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