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探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代写毕业论文 点击次数:100
论文字数:25000 论文编号:sb201208051048491724 日期:2012-08-17 来源:硕博论文网

 导读: 美术欣赏教育是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儿全面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入手,分析了  基于中华文化视野下的儿美术欣赏教育探究 ,由硕士论文事业部整体提供。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华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石,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融,中华文化面临着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必然要求关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中国美术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文化范畴,同时也是承载文化的一种客体。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美术,中国美术表现了中华文化,二者之间具有血肉相连的紧密性,使得将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渗透于美术欣赏活动中具有可行性。
    儿作为社会个体生活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必然要求其了解所处社会的文化,这一现实要求教育者给予引导,使儿了解中华文化,感悟中华文化,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而美术欣赏教育是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喜爱的教育活动,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因素,以适合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传递给儿,使优秀中华文化走进儿生活,走进儿心灵,在其心中生根发芽。使蕴含文化底蕴的中华节日成为儿欢乐的盛节;使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成为儿的最爱;让民族英雄、历史伟人成为儿心目中的偶像;使中华科学发展成果成为儿的自豪。引导儿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国人独有的文化生活,让民族精神自然融入儿意识,培育儿对优秀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选题缘起
    (一)源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我国乃四大文明古国,华夏祖先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史一朵瑰丽的奇葩,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从古到今,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西方文化仰仗其强大的经济势力,大行其道,使中华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许多传统文化因素和形态被慢慢遗弃,远离了人们的视野。当今时代,文化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标志,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凝聚民族团结和创造的力量之源,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如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淡忘了过去,迷失了自己,淡化了民族认同感,不能坚持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将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源于贯彻《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连绵不断,得以传续,归功于中华子孙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的良好传承。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工程,传承中华文化义不容辞。《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引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更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3}教工作者应贯彻《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教育新理念,将中华文化元素在诸多教育活动中得以呈现,借此在儿心灵深处埋下中华文化的种子,激发儿爱国主义情感,传承民族精神。
    (三)源于满足儿全面发展的诉求
    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由于人们对祖国文化认识的淡薄,使得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离弃自己的民族文化,盲目追随西方习俗,喜欢过圣诞节,迷恋吃麦当劳、肯德基,迷失了自我,使中华文化传承堪忧。儿时期是个体成长历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给予的影响将伴其一生。这一时期儿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尚未成型,极具塑造性,给予其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滋润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意识,对儿的全面发展及民族的进步将具有深远意义。在儿时期开展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可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儿审美能力,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文化,使其成为富有文化自尊、自信、自豪和自觉的中国人。
      (四)源于丰富儿美术欣赏资源的需求
    纵观古往今来的教育,横观国内外教学,都将文化素养的提升、情感思想的陶冶放在重要的位置,而美术欣赏教育正是培育儿良好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美术欣赏儿得以与大师对话、与文化对话,提升儿情感修养及文化素养。然而,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在当下儿园美术欣赏教育中所选欣赏内容大多是西方绘画作品,像印象派梵高的《星月夜》、《向日葵》,莫奈的《干草垛》、《睡莲》,米勒的《拾穗者》,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弥漫着西方的气息,对自己祖国伟大美术作品的欣赏却重视不够,如绘画作品《历代帝王图》、《清明上河图》、《黄山八景》、《虾趣》;北京四合院、窑洞、竹楼等建筑物;《五四运动》、《胜利会师》、《青年毛泽东》等优秀雕塑作品;《玉如意》、《翡翠白菜》、《十二生肖》等精彩绝伦的中华工艺品,这些文化精粹都是儿所应该了解和知晓的。美术欣赏不仅是一个培育儿良好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更是一个使儿认识自己的祖国,了解自己祖国文化的良好机会。儿教育工作者应摆正对美术欣赏教育的认识,通过挖掘美术欣赏教育的文化价值,培养儿良好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道湘,于铭松主编.中华文化概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2〕王蔚,恩隶编著.中国建筑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3〕赵新良编著.诗意栖居一一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9.
[4〕王丹编著.美术常识与作品鉴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
[5」白云翔著.民居建筑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7](美)帕森斯、布洛克著,李忠哲译.美学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2.
「9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0〕屠美如主编.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基于中华文化视野下的儿美术欣赏教育探究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9
引言 10-19
    一、选题缘起 10-12
    二、研究综述 12-17
    三、研究意义 17-18
    四、研究方法 18-19
    五、创新点 19
第一部分 概述 19-25
    一、中华文化概述 19-23
        (一)中华文化内涵 19-20
        (二)中华文化特征与类型 20-23
    二、美术欣赏教育概述 23-25
        (一)美术欣赏教育 23-24
        (二)儿美术欣赏教育 24-25
第二部分 中华文化视野下儿美术欣赏教育原则 25-29
    一、民族性 25-27
        (一)民族精神的体现 26
        (二)民族美德的体现 26-27
    二、民俗性 27-29
        (一)物质风俗的渗透 27-28
        (二)精神风俗的渗透 28
        (三)社会风俗的渗透 28-29
第三部分 中华文化视野下儿美术欣赏教育途径 29-51
    一、绘画作品儿欣赏教育中体现中华文化 29-37
        (一)山水画作品欣赏中体现中华文化 29-31
        (二)人物画作品欣赏中体现中华文化 31-34
        (三)花鸟画作品欣赏中体现中华文化 34-37
    二、工艺作品儿欣赏教育中凸显中华文化 37-42
        (一)实用工艺美术品欣赏中凸显中华文化 38-40
        (二)特种工艺美术品欣赏中凸显中华文化 40-42
    三、雕塑作品儿欣赏教育中渗透中华文化 42-46
        (一)历史事件雕塑作品欣赏中渗透中华文化 43-44
        (二)历史伟人雕塑作品欣赏中渗透中华文化 44-46
    四、建筑作品儿欣赏教育中传递中华文化 46-51
        (一)民族独特建筑欣赏中传递中华知识 47-49
        (二)地区建筑风格欣赏中传递中华文化 49-51
第四部分 中华文化视野下儿美术欣赏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51-56
    一、儿美术欣赏教育目标的定位 51-52
        (一)关注中华文化的凸显 52
        (二)关注儿审美能力发展 52
    二、儿美术欣赏教育内容的选择 52-53
        (一)关注适宜性 52-53
        (二)体现经典性 53
    三、儿美术欣赏教育过程的实施 53-54
        (一)注重欣赏过程 53-54
        (二)注重儿体验 54
    四、儿美术欣赏教育评价的开展 54-56
        (一)评价目标的确立 54-55
        (二)评价标准的确立 55-56
结语 56-57
注释 57-60
参考文献 60-63
致谢 63-6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4

您可能有美术教育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美术教育硕士论文频道选取


上一篇:幼儿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的挫折研究
下一篇:小学阶段科学实行媒介素养教育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