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区域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幼儿园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户外活动对幼儿的积极影响,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受到教学,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幼儿园研究环境教育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也是幼儿园研究环境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 幼儿园户外区域自选活动概述
1 幼儿园户外区域自选活动的背景
区域活动最初叫做活动区教育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一些幼教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活动区教育开始进入我国幼儿园。活动区教育在我国幼儿园开展的最初阶段,仅仅作为集体教学的一个补充,被有限地安排在教室的角落,所以被称为“活动角”、“区角活动”或“活动区活动”。随着改革的深入,活动角逐渐增加、扩大,活动区教育又被称为“区域活动”。
2 幼儿园开展户外区域自选活动的意义
户外,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场所,也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又一教室,有更多的社会互动、语言表达、情感释放和身心活动等机会,因此,户外活动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
2.1 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每天坚持足够时间的户外活动能够使幼儿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通过户外活动加强了幼儿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幼儿全身的血液循环。此外,幼儿机体得到充分地运动,动作也变得灵活协调。因此,户外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2.2 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
户外活动有着宽敞的场地,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手脚得到解放,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在尽情地活动之后,心理得到满足,体内能量得到释放,不良情绪也得到宣泄。
2.3 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由于户外区域活动相对松散,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多,在互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各式各样的矛盾,当矛盾发生时,幼儿为了继续活动下去,会逐渐学会如何处理矛盾,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对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4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户外活动使幼儿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以及有趣的鱼鸟吸引着幼儿。幼儿在与大自然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需要观察事物并进行思考,发展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经常受到周围环境不同程度的干扰,而某些活动需要幼儿专心,这个时候也培养了幼儿注意力集中的好时机。
二 幼儿园户外区域自选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户外区域活动是指充分利用园内室外的空间, 开设成独立的区域, 根据活动的需要投放本土化的材料, 挖掘民间资源, 让幼儿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和探索, 获得各方面的能力。但在具体的实施中, 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1 活动缺乏整体规划
有的户外活动无目的、无计划的“放羊”式活动,活动缺乏整体的规划,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后,任幼儿进行活动,对于幼儿玩什么,怎么玩,老师全然不管。只要保证幼儿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即可。
2 活动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老师们对会外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户外活动的意识薄弱,在一天的教学中,没有把它列为教育环节之一,加之加长对孩子过分保护,生怕孩子碰着、撞着,一有破皮现象就对老师有意见,为了安全保险,老师只让幼儿在认为安全的有限室内进行活动,对户外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
3 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教师对户外活动内容缺乏了解,不知道应该开展哪些活动,因而户外活动的开展自然缺乏针对性,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很少,不能吸引幼儿的户外活动,幼儿的户外活动通常是在追追打打中度过,户外活动对孩子的身心以及智力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户外活动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4 活动设施有待“人性化”
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空间不够大,尤其是中大班,幼儿人数相对增多,但是活动设施却不能满足幼儿人数的增多,往往是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玩具,因而幼儿园应该将活动设施“人性化”,不断能够满足孩子活动的需求。
三 幼儿园开展户外区域自选活动的实践和研究
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以“幼儿发展为本”, 指导开展活动。在指导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幼儿本身的活动需要, 又要充分挖掘出活动环境、材料、活动方式、内容等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积极因素, 又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 考虑是否体现了幼儿的发展性,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形成适宜的指导策略。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参与活动提供充足的材料保障。
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创设逼真的户外环境,比如大型动物攀爬墙、宽阔的旱冰场、好玩的沙土坑等等,幼儿非常喜欢这些逼真的环境,幼儿再其中玩的乐此不彼、流连忘返,再其乐融融的活动中,幼儿的身体动作得到最大、自由的发展,内心的欢乐得到尽情的表现。随着幼儿人数的增多,幼儿园必须投入更多的物质财富,努力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自主活动。
2 合理开发和投放各区域体育活动的器材
一些幼儿园的体育区域活动中摆设的运动器材种类太少、玩法单一,影响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和各种能力的发展。合理开发器材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配置不同的器材。尽量保证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充足。合适的活动器材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另外,再器材的开发和投放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要能够满足幼儿各项基本技能比如走、跑、跳平衡等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开发和投放各区域活动的器材时,应考虑到幼儿内在的生理、心理结构特点,提供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幼儿操作的活动材料,以满足各类幼儿对材料选择的需要。
3 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区域自选活动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通过选择场地、布置环境、收集资料、制定规则,以及多次的操作活动,在各方面取得较好的发展。为了是会外区域自选活动起到更好的作用,要循序渐进。首先是幼儿之间协商和交往能力,在活动中,为了让活动更好的进行,往往要通过不断的商量和改进。其次,户外区域活动中的明间游戏等让幼儿开展运动型的活动,发展了身体协商性,动作的灵活性。最后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教师设定的情景中,根据具体的内容去选择和安排,遇到困难后,鼓励幼儿继续尝试、继续思考,不断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三步循序渐进的方法,分步实施区域自选活动。
4 区域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
由于户外区域活动分布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 教师不可能在每个区域逗留很长的时间, 在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很难做到在每个班级中都能长时间的进行观察和指导, 在指导中, 要借助幼儿的互相指导作用。首先是本班教师对幼儿提出明确要求, 教师为每个区域选定一个区域组长, 负责该区域的常规, 区域组长往往是对该区域比较熟悉的人, 在指导其他孩子的过程中, 这个孩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巩固,其他的孩子在相互的学习中, 也得到了发展。幼儿从学习者边成指导者, 积极性明显提高, 在指导别人的过程中, 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 多询问幼儿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并提示幼儿能否自己尝试解决。在指导中, 对自己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的了解, 在指导中, 显得具有针对性。针对大班的孩子应多用暗示性的材料或者理性的指导语, 帮助他们分析思考和概括。而中班的孩子应该是带有启发性的语言或者建议性的话语。小班的孩子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 童趣的材料引导他们参加。比如在民间游戏区, 大班的幼儿注重指导他们的游戏的合作性, 创新性。中班的幼儿注重指导他们游戏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小班的幼儿则引导他们能参加活动, 对活动感兴趣。
5 区域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户外区域活动的组织形式分为两种:集中和分散,但是再教学时要把这两种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身体和个性得到发展。户外体育活动首先要科学地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
例如,(1)小班: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肌纤维细弱,腿部肌肉力量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差,教师应该和小朋友一起做简单的动作,一起参加游戏,活动量不易太大,奔跑、跳跃的时间不易太长,那么就集中起来活动多一些,分散自由活动也只能选择一个固定的区域,投放多层次的玩具、教具。例如:《请你跟我做》(2)中班:中班年龄的幼儿肌肉有了一定的发展,注意力集中时间比小班幼儿稍微长一些,自我控制能力比小班幼儿稍强一些,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要先按计划集中讲解,然后再分组活动,教师应及时去指导、帮助、启发幼儿完成活动目标,最后再集中起来评价,树立榜样,评价活动完成不好的,但要尽量用激励的机制去鼓励每一位小朋友,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小兔子的一天》。(3)大班:大班年龄的幼儿腿部力量逐渐增强,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一般多采用探索式的教学多一些。先自由活动,再分组活动,最后由教师分析总结集中活动。例如:《绳子的玩法》。
区域活动是大多数幼儿园开展的一种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与教师或同伴能够建立相互肯定的情感关系,能够体验不同的角色,能够展开互动、参与日益复杂的活动,并且能量逐渐向发展的幼儿流动的一种环境。总之,只有不断优化幼儿户外体育自选活动,为幼儿提供适宜有效的支持性策略,才能使每个幼儿在良好的运动环境中,运用自身已有的经验,通过探索、尝试,提高运动能力,感受到自主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线亚威.幼儿园活动区教育实验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报,1999,(1):65-68.
[2] 虞莉莉.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与指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3] 张海红.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导刊,2006,(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