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绩效测度及影响因素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966 论文编号:sb2024092715343452763 日期:2024-10-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以西部地区11省区市工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其次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绩效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进行了测度;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02万亿元年均增速9.1%,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人均GDP从1978年的0.04万元/人增长到2022年的8.57万元/人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工业发展成绩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解决了工业基础薄弱状况,逐步建立起以钢铁、煤炭、化工、机械、电力等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工业部门实现从结构单一向完整工业门类体系转变,202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2%。
工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传统粗放式工业发展模式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经济生产中90%以上的能源消耗来自化石能源消费[1],能源的急剧消耗导致能源枯竭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主要由经济生产中产生的各类固体、液体、气体污染物过度排放所致,其中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引发了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分析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4.8亿吨占全球碳排放的31.2%,为应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 年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13 年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20年9月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上升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由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起的在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成为全球性气候危机后,各国专家学者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到碳排放研究上,从最初的碳排放测算到结合能源、经济、环境各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旨在实现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抑制当前出现的气候危机。对此本文从碳排放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两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碳排放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通过分析现有文献研究不足之处提出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等。
1.2.1碳排放绩效研究
1)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碳排放绩效研究上先从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开始。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来源于通过计算碳排放量衡量碳排放绩效水平,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经历了从单要素指标框架到全要素指标框架的演变。在研究初期大多以单要素指标作为地区碳排放绩效的评价方式,单要素框架下的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以碳排放总量与某一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来表示,主要围绕着能源强度[2]、单位GDP碳排放强度[3]、人均单位GDP碳排放量[4]以及碳生产率等指标展开[5]。Kaya(1993)将国内生产总值与碳排放量比值称为碳生产率并作为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6],Sun(2005)提出以碳排放量与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比值即碳生产率的倒数作为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并称为碳排放强度[7],碳排放强度与碳生产率之间互为倒数关系但经济学意义不同,上述两个指标被后来许多专家学者所采用作为单要素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Mielnik & Goldemberg(1999)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时提出了能源强度概念[8],Ang(1999)对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进行研究时也用能源强度来表示碳排放绩效[9];除此之外国外学者也用人均碳排放量来作为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4]。
................................
2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方法
2.1相关概念
2.1.1低碳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主要以大量能源投入作为发展基础,由于受科技发展水平限制及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导致碳排放问题日趋严重,在《京都议定书》中碳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温室气体包括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六种气体,一般研究意义上的碳排放指狭义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本文研究中的碳排放同样仅指二氧化碳排放。为了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危机,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通过改进发展模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使得生产朝着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模式发展。低碳发展的内涵是在经济生产过程中降低化石能源的投入,尽可能的使用清洁能源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一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推广低碳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损耗及浪费,另一方面要求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使用水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投入比重。
低碳发展强调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在现阶段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上升时期,因此需要大量能源投入社会生产,直接降低传统能源使用量不符合实际国情,需要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转型基础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各系统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
2.2理论基础
2.2.1环境经济学理论
经济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且互相影响,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对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伴随人类科技进步和生产资料大量投入所产生,在社会化生产中生产资料从大自然中所获得,当生产量增加,导致污染物产出如温室气体、工业三废等增加到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后,就会导致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为了研究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影响机制和降低经济生产对环境的危害,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环境经济学由此产生。
环境经济学的目标是结合经济学发展规律及方法工具,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包括经济再生产与环境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以较低的环境代价获得较高经济产出。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有:环境外部性,指经济活动的产出或消费对除市场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产品;内部化,指将环境外部性的影响纳入经济活动中的过程,内部化的目标是通过成本内部化或通过激励机制,使经济活动者在其决策中考虑环境影响。政府干预在环境经济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可以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以引导经济活动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比如采取税收补贴、发放排污许可证等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环境效益最大化。 
...........................
3 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现状 ............................. 14
3.1 工业碳排放量总体上升碳排放强度下降 .................................... 14
3.1.1 工业碳排放总量上升 ............................. 14
3.1.2 工业碳排放强度下降与人均工业碳排放上升 ...................... 17
4 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绩效测度 ................................... 26
4.1 环境生产技术 ...................................... 26
4.2 静态工业低碳发展绩效测度与分析 ......................... 27
5 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 41
5.1 空间自相关分析 ............................... 41
5.1.1 空间矩阵构建 ................................... 41
5.1.2 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 .............................. 42
6 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绩效提升对策
6.1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在本文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中,能源结构对工业低碳发展绩效有显著影响,在当前科技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下化石能源投入仍是能源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导致碳排放的最根本来源,在短时间内降低煤炭使用量不利于工业经济发展,需要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逐渐调整能源结构,利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投入,逐步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各地区应在发展规划时期内按步骤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是降低工业能源投入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应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西部省市大多位于高海拔地区太阳能丰富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利用水能资源优势建设水利发电站等,如新疆地广人稀、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应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云南所处横断山脉自然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应加强水力发电建设;内蒙古作为煤炭大省,煤炭用于火力发电占比高,应逐步淘汰落后煤电产能,加快推进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形成煤电与新能源互补发展模式;除了加大自然能源开发外,各省应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利用生物技术将植物秸秆、木材废弃物、农作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用于生物质能获取,用作低碳能源投入。
各地区政府应在产业规划中增加低碳清洁能源建设相关项目,扶持环保能源建设行业,增加相关产业财政投入和税收补贴降低新产业生产成本,建立和完善清洁能源市场机制,促进清洁能源产业良性发展和投资融资渠道畅通,吸引更多资金技术投入,通过各项措施逐渐加大清洁能源产出在工业能源总体中比重来达到调整能源结构目标。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7 结论与研究不足
7.1研究结论
本文以西部地区11省区市工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其次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绩效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进行了测度;最后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增长率降低,本文对工业碳排放测算结果表明2001-2021年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3%,煤炭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各年份中平均占到94.2%,总体上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正在逐步优化,煤炭占比逐渐降低,天然气和电力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加;2007-2021年六大高耗能行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呈下降-上升趋势,年均占比38.3%,其中2007-2016年下降7.7个百分点,工业行业清洁度提升,有利于工业低碳转型发展。
2)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绩效水平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本文利用构建的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西部地区各省份2001-2021年工业碳排放效率值,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绩效整体效率值处在0.1820~1.0667范围内,均值仅为 0.5557,工业低碳发展绩效整体较低;使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工业低碳发展绩效时序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序演进上各省份低碳发展绩效差距扩大;西部地区2002-2021年ML指数平均值为1.0372,工业低碳发展绩效在研究期内正向增长;ML生产率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指数均值大于1,是工业低碳发展绩效提升的主要来源。
3)根据2001-2021 年全域自相关检验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绩效存在空间正相关;根据相关检验结果,构建空间杜宾双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研发强度、城镇化水平与工业低碳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能源结构与工业低碳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经济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