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的社会学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596 论文编号:sb2022070923143248982 日期:2022-07-2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竞争行为产生的基础主要有:双方拥有相同的目标;二者不能够同时达到目标,两者的目标是互相排斥的;为了避免自己被淘汰,双方都会付出各种努力。竞争行为的类型有目的竞争和对人竞争两类。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课堂教学的性质为本研究提供了认识对象
其一,在学校教育的诸种教学形式中,体育课堂教学是独具特色的一种,其中鲜明的社会性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其二,从体育课堂要素的构成来看,它有着作为社会活动需具有的基本构成条件,如作为社会组织的班级、学习小组及同辈群体;作为社会角色的有权威的教师和有着不同家庭及群体背景的学生;作为社会规范课堂规章制度以及作为社会活动的人际交往与互动等。其三,体育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群体活动,由于其活动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等特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机会更多,人际交往互动的途径与形式更为复杂,并且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如何适应‘社会’的问题。所以体育课堂教学的这一性质为我们进一步去理解和认识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使本研究有了一个明确的客观存在的认识对象。
1.1.2 现有体育课堂教学师生行为的社会学研究不足为本研究提供了探索空间 
从20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内对于体育课堂教学师生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师生互动和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逻辑思辩性的研究,当然也有少数的课堂实证研究以及经验的描述。纵观国内外对师生行为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宏观背景中的研究多,课堂情境中的研究少;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多,对师生互动的研究少;关注教师的研究多,关注学生的研究少。而且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社会角色、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社会学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因此,本研究在继承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学体育课题教学实际需要,如针对普遍存在的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等现实情况,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从课题社会学角度剖析其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必要性。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进行社会学研究,其意义之一,便在于通过揭示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性,为体育社会学、课堂教学教学社会学等学科把体育课堂教学纳入其研究范畴创造一个对接点,也为对于丰富课堂教学社会学提供参考。
体育课堂中的社会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从行为的主体构成来看,可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行为。由于教学中师生交互行为体现的是“主体——主体”的关系,研究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另的一重要意义就是确立或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践意义
人在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中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社会现象。这种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交往、合作与竞争意识及行为可以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如对自己的身体形象、运动能力等的认识和评价),同时促进人的社会性的形成(如社会性情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技能等)。因此,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的社会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体育课堂教学丰富的社会性是它区别一般文化课堂教学的根本特征所在,因此,本研究围绕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行为的社会学特征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旨在为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行为的最优化提供现实参考。
.........................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科学理论,课堂教学理论应有三种学科基础,即教学认识论、教学心理学和教学社会学,他们分别反映课堂教学的哲学层面、心理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在我国教育界,有部分学者意识到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缺乏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而使其功能大为受损,于是对一般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对体育教学这种具有特殊“群体活动”性质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却不多见。尽管我国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社会学分析视角对体育教学研究的启发意义并着手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体育学者开始关注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性并进行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并未对体育教学中隐藏的深层次社会学问题予以关注。因而,也没有形成完整而坚实的有关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论支撑。
下面笔者将从体育课堂社会、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角色、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群体、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和国外关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5个层面的研究现状,简要疏理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
2.1.1 关于“体育课堂社会”理论的研究现状
“体育课堂社会”之概念于1988年由上海市“课堂社会”课题组首先提出。为了推动体育教学领域中这一新兴课题的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于1988年专门为此开辟了专栏进行讨论,并于当年的1~4期相继发表了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由于当时的讨论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到20世纪初期,该课题的研究在发表了几项视阈有限的理论性成果之后归于沉寂。直到1999年毛振明教授发表《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专著之时,当时的课题组成员周国耀同志才在该书上对“体育课堂社会”的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1]。该理论认为“体育课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定形式的微型社会”,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不是单纯能用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控制论等理论方法来解释和解决的,而要用社会学去认识、去综合解决”。
.........................
2.2 研究现状的问题归纳
从文献分析来看,以往关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研究内容上多关注体育课堂教学内部系统的一些社会学特征,如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交往、群体组织、教师角色等。却忽视了作为“微型社会”本身的体育课堂教学与其外部社会之间的联系,如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期待、社会基础、社会功能等。其二,在关于体育课堂教学内部社会学特征的揭示上,重视对教学中“动态”的社会交往互动之特征的研究,而忽视对处于“静态”的师生角色结构、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行为等特征的研究。在文献中关于体育课堂教学交往互动的研究占据半数以上,并多次进入硕士、博学位论文的研究视野,而关于学生角色和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行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其三,综合各项研究成果来看,不同研究之间表现出横向集中发展,纵向深入不足。因此,表层的重复探讨现象较为严重,研究之间处于一种散乱的状态。

教学论文怎么写
教学论文怎么写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3.1 研究对象 ............................ 11
3.2 研究方法 ............................ 11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13
4.1 核心概念解析 ............................... 13
4.2 师生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行为 .................................. 13
5 结论与建议 ........................ 51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核心概念解析
(1)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行为
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行为?它到底包含了那些内容?又与“师生行为的社会学研究”有怎样的联系呢?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行为”的概念解析来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社会行为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受某些社会因素的刺激诱发的社会性行为,二是人们之间行为的相互联系,也就是某个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另一个行为的产生。体育课堂中的社会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本研究所述的社会行为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交互行为,分三种类型:教师的控制与学生的服从,师生间的对抗与磋商,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明确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社会行为的构成,也就明确了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范畴,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体育课堂教学师生行为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揭示体育课堂教学中社会行为的过程。
本文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行为分解为控制与服从、对抗与磋商、竞争与合作三种类型六种表现形式。

教学论文参考

教学论文参考

.........................
5 结论与建议
本课题从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行为以及影响师生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5.1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控制行为方式分为显形控制方式和隐形控制方式。显形控制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口哨、口令”、“课堂常规”、“队列队形”三种,而隐形控制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体育游戏”、“分组练习”、“学生示范”三种。但教师无论运用显形控制还是隐形控制方式,目的都在于对学生达到有效控制,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发展学生的社会性。
5.2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服从行为方式分为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和对群体规范的服从。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服从教师的控制行为,教师所希冀的稳定的课堂秩序和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形成。然而学生对教师的控制行为并不都是认真服从的,当学生反对教师的控制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转变为对抗行为。
5.3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对抗行为主要是由于教师不当的教学和组织方法以及教师对学生不正确的评价。对抗行为的方式主要是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但一般情况下,对抗行为只出现在部分学生身上,并且表现出个体差异。
5.4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磋商行为产生的基础主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期望,磋商行为的方式也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对学生进行民主领导,在尊重并了解学生基本需求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赢得学生尊重;熟悉辅导技巧,协助学生身心发展三种策略来帮助师生更好的进行磋商。
5.5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竞争行为产生的基础主要有:双方拥有相同的目标;二者不能够同时达到目标,两者的目标是互相排斥的;为了避免自己被淘汰,双方都会付出各种努力。竞争行为的类型有目的竞争和对人竞争两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