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笔者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改善组织文化建设,有效提升心理复原力,减轻急诊护士夜班压力,畅通职称晋升机制、医院编制动态管理等措施降低急诊护士组织内部心理暴力,提升职业幸福感。
对象与方法
1访谈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4年05月至2024年07月抽取参与第一阶段问卷调查的云南省内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1.1纳入标准:①参与第一阶段问卷调查且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量表(WPVB)条目均分≥1分者;②自愿参加该阶段半结构式访谈者;③普通话沟通交流能力良好者。
1.2排除标准:①实习、轮转、进修护士;②外出进修、正在休假的护士。
............................
2研究方法
2.1样本量
为保证每家医院的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将7所医院随机排序,采用目的抽样法每所医院选取一名留有联系方式、符合纳排标准的急诊护士说明访谈意图,邀请其参与访谈,如此重复。样本量的大小取决于访谈资料的饱和性,没有新消息出现时资料达到饱和,终止访谈。本研究最终纳入样本量为18名急诊护士。
2.2研究工具
2.2.1访谈提纲设计
访谈形式采用面对面访谈。访谈提纲在文献检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小组成员讨论,初步制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采用强度抽样策略和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名急诊护士进行预访谈。根据预访谈对象反馈的问题调整、优化、完善访谈提纲,形成正式的访谈提纲。
访谈首先取得被访者的知情同意,并对被访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解,比如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学历、护理年限、婚姻状况等,然后对被访者职业幸福感的现状,遭受组织内部心理暴力的相关经历、心理复原力的现状,对策建议等相关问题进行访谈,具体内容包括:
(1)您作为急诊护士,您感觉幸福吗?高、中、低三个水平您觉得您的幸福感处于哪一个水平?
(2)请您结合最近一次遭遇的组织内部心理暴力(包括来自医生、护理同事、院领导、科室领导)谈谈具体的经过;
(3)面对组织内部心理暴力,您是怎么进行心理调节的;
(4)您觉得除了组织内部的心理暴力,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您的职业幸福感;
(5)您是如何看待组织内部心理暴力、心理复原力和职业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6)您对减少急诊护士组织内部心理暴力,提升心理复原力,增加职业幸福感有什么建议吗(个人、组织层面)。
...................
结果
1访谈资料资本情况分析
访谈18名急诊护士,根据被访者回答访谈提纲第一问题的答案(您作为急诊护士,您感觉幸福吗?高、中、低三个水平,您觉得您的幸福感处于哪一个水平?),对被访者进行编号,其中职业幸福感高的急诊护士3名(编号H1-H3),中等水平者11名(编号M1-M11),低等水平者4名(编号L1-L4)。详见表11。
护理论文怎么写
.........................
2急诊护士职业幸福感主题词的频率和分布
本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共纳入18位访谈对象,将访谈资料整理为文本。运用软件MAXQDA 2022进行编码,共编码文本段463次。急诊护士职业幸福感相关的一级主题共3个,二级主题6个分别为:①急诊专科性质(编码17次)②组织内部心理暴力(编码156次)③心理复原力(编码259次)④职业认知评价、职业规划(编码25次)⑤造成的不良后果(编码6次)。详见表12。L2号受访者在组织内部心理暴力主题编码次数最多,为31次;M9号受访者在心理复原力主题编码次数最多,为40次,其次为M5号受访者,编码27次。详见图4。
护理论文参考
.......................
结果 ........................................ 37
讨论 ............................................. 54
结论 .................................... 65
讨论
1现状分析
1.1急诊护士组织内部心理暴力普遍存在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护士组织内部心理暴力行为的阳性检出率为40.55%,这一比例显著超越了我国护士群体普遍遭受组织内部心理暴力的检出范围(28.1%-35.59%)[10]。这一数据凸显了急诊护士在工作环境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其根源深植于急诊科特有的高强度、快节奏工作性质之中。急诊护士频繁暴露于各类高风险情境,工作负荷沉重,导致其更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疲惫,进而滋生工作倦怠感,此外,急诊科以小组协作模式为主的工作制度,虽有助于应对紧急状况,却也在无形中加剧了小组间的潜在竞争氛围,这种环境成为了组织内部心理暴力滋长的温床。本研究急诊护士组织内部心理暴力均分为(0.90±0.44)分,低于杨蜀元等[27]对南京市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18名急诊护士同事间心理暴力均分(1.94±0.80)分。这一差异可归因于云南省作为二线城市,相较于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其经济压力较小,人际间的竞争氛围也相对缓和,因此同事间的冲突表现更为温婉,心理暴力的显性程度有所降低。然而,通过质性研究的深入剖析,我们发现组织内部心理暴力的来源仍广泛存在于医生、护理同事及领导之间,这一发现与许妹仔的研究结果一致[77]。这些心理暴力常以直接的负面行为、冷暴力及语言暴力的形式显现,降低急诊护士职业幸福感,对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同时也影响了团队间的协作效率与工作信心,不容忽视。
护理论文参考
..........................
结论
本研究纳入云南省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护士,对组织内部心理暴力、心理复原力和职业幸福感进行调查和中介效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急诊护士遭受组织内部心理暴频率较高,心理复原力水平一般,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
2、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每月夜班数、夜班时长、目前身体状况对急诊护士职业幸福感水平产生影响;
3、组织内部心理暴力负向影响急诊护士职业幸福感;组织内部心理暴力负向影响急诊护士心理复原力;心理复原力正向影响急诊护士职业幸福感;心理复原力在组织内部心理暴力对急诊护士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4、质性研究进一步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个体内部因素、社会支持,工作环境三个方面深入挖掘了有效提升心理复原力的因素,综合量性研究结果,针对提升急诊护士职业幸福感,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改善科室文化建设,减少组织内部心理暴力
(2)有效提升急诊护士心理复原力
(3)减轻急诊护士夜班压力,构建成组弹性排班模式,实施护士长总值班制度。
(4)畅通职称晋升机制,医院编制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