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计算机、保险、金融等新的服务业逐渐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90 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 8315 亿美元和 8755 亿美元,到 2017 年的时候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则分别达到了 52970 亿美元和50000 亿美元,二十几年的时间内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了 5 倍,由此可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量很大,增速也很快,服务贸易增长率已经明显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率。在 1990 年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例为 19.7%,而到了 2017 年该比例上升到了 22.7%,由此可见虽然货物贸易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服务贸易在世界各国的总贸易中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计算机、保险、金融等新的服务业逐渐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90 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 8315 亿美元和 8755 亿美元,到 2017 年的时候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则分别达到了 52970 亿美元和50000 亿美元,二十几年的时间内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了 5 倍,由此可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量很大,增速也很快,服务贸易增长率已经明显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率。在 1990 年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例为 19.7%,而到了 2017 年该比例上升到了 22.7%,由此可见虽然货物贸易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服务贸易在世界各国的总贸易中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国际服务贸易有着快速的发展,但是其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首先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与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劣势。其次是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虽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是其比重依然很高;而金融、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虽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但是其比重依然很低。最后是发达国家出口的服务产品主要是技术密集型的,这类产品的附加值高,使得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中能够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服务产品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这类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都较低,很难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John Peterson 和 Richard Barras(1987)指出衡量各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最佳方法是使用一个国家的服务出口占所有商品和服务总出口的重要性这一指标[1]。1996)使用 RCA 指数去评价了 1993 年韩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结果发现韩国服务贸易的 RCA 指数很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远远低于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作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很多小国家对服务业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这些国家不仅在服务出口方面更加专业,而且而且与富裕国家相比,这些出口在总产出和总出口方面更为重要[2]。通过全要素生产率、RCA 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等竞争力指数来衡量韩国信息和电信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行业的竞争力自 1995 年以来略有下降,但仍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通过投资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去不断提高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3]。A Bobirca&PG Miclaus(2007)通过出口业绩指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个国家在欧盟国家中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个国家的旅游和运输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强[4]。A Bobirca(2008)采用了三种评估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方法,包括各国维持的世界旅游市场配额、经济体旅游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对所审查国家旅游服务贸易国际专业化程度的修改,通过这三种方法构建矩阵类型去评估罗马尼亚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5]。WK Joanna,ZWysokińska(2014)分析了波兰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趋势,通过欧盟统计局和世贸组织数据库收集的数据,使用出口绩效、贸易平衡和 RCA 指数这三种传统的国际竞争力指标,去研究波兰在知识密集型服务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6]。IH Eraslan,M Güngoren(2014)采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伊斯兰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水平,解释了竞争结构的基本特征,并揭示了其发展所需的宏观层面战略,以便在区域和全球竞争中定位[7]。Sonja Crater(2014)通过计算南非服务行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得出基于总出口的统计会降低南非服务贸易的竞争力[8]。
............................
............................
第二章 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
2.1 服务贸易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服务贸易的内涵
1994 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简称 GATS),该协定将服务贸易定义为一个国家的服务提供者向另一个国家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报酬的一种交易活动,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四种类型。
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即从一个国家的国境内向另一个国家的国境内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的特点是人员和物资并不会在各国之间发生流动,而是通过电信和网络而实现不同国家服务之间的交易,比如新东方在网上向英国学生提供汉语言的教学
2.1 服务贸易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服务贸易的内涵
1994 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简称 GATS),该协定将服务贸易定义为一个国家的服务提供者向另一个国家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报酬的一种交易活动,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四种类型。
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即从一个国家的国境内向另一个国家的国境内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的特点是人员和物资并不会在各国之间发生流动,而是通过电信和网络而实现不同国家服务之间的交易,比如新东方在网上向英国学生提供汉语言的教学
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境内向来自其他国家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比如美国的游客到中国旅游。
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是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最重要的服务贸易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服务提供者在其他国家建立商业机构,为其他国家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比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在中国开设的沃尔玛购物广场为中国消费者的购物提供了方便。
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是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最重要的服务贸易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服务提供者在其他国家建立商业机构,为其他国家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比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在中国开设的沃尔玛购物广场为中国消费者的购物提供了方便。
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是指一个国家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向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比如中国京剧演出团在国外进行艺术表演。
.............................
.............................
2.2 理论基础
2.2.1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又称为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该理论[70]。亚当斯密提出了依照绝对成本进行分工的学说,他认为分工可以使每个人从事自己最熟练的工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个国家之间生产的绝对成本的差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绝对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就会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绝对成本高于另一个国家,那么其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劣势,就会进口这种产品。但是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在每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这是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
2.2.1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又称为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该理论[70]。亚当斯密提出了依照绝对成本进行分工的学说,他认为分工可以使每个人从事自己最熟练的工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个国家之间生产的绝对成本的差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绝对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就会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绝对成本高于另一个国家,那么其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劣势,就会进口这种产品。但是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在每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这是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
(2)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71]。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两个国家之间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且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种国家之间的贸易可以使得双方都获益。比较优势理论放宽了绝对优势理论两国之间贸易的前提条件,是对绝对优势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但是比较优势理论也有不足之处,比较优势理论以两个国家为假设,前提条件是资源、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71]。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两个国家之间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且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种国家之间的贸易可以使得双方都获益。比较优势理论放宽了绝对优势理论两国之间贸易的前提条件,是对绝对优势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但是比较优势理论也有不足之处,比较优势理论以两个国家为假设,前提条件是资源、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
3.1 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17
3.1.1 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缓慢..........................17
3.1.2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 17
第四章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 25
4.1 国际市场占有率.....................................25
4.2 竞争优势指数........................................26
4.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27
第五章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1
5.1 数据来源、变量的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31
5.1.1 数据来源.............................................31
5.1.2 变量的选取.................................31
第五章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变量的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5.1.1 数据来源
本章选取了 1998-2016 年世界上 92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其中包括了 66 个发展中国家和 26 个发达国家,通过实证分析去研究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5.1 数据来源、变量的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5.1.1 数据来源
本章选取了 1998-2016 年世界上 92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其中包括了 66 个发展中国家和 26 个发达国家,通过实证分析去研究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5.1.2 变量的选取
在第四章本文选用了 5 个指标去衡量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而相比于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将进口方面的影响考虑在内,它们将一个国家进口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从出口当中剔除,从而得出一个国家真实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因此在被解释变量方面,本文选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表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解释变量方面,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本文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为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组织和战略四个方面。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分为高级生产要素和低级生产要素,但是人力资本这样的高级生产要素在各行各业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用服务业就业人数比率来表示一个国家服务业的人力资本,服务业就业人数比率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该比率越高则表示在服务行业工作的人的比重越高,该国的服务业往往越发达。
生产要素分为高级生产要素和低级生产要素,但是人力资本这样的高级生产要素在各行各业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用服务业就业人数比率来表示一个国家服务业的人力资本,服务业就业人数比率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该比率越高则表示在服务行业工作的人的比重越高,该国的服务业往往越发达。
(2)需求状况
需求状况主要反映在一个国家国民的收入水平上面,而人均 GDP 则能较好地衡量国民的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则意味着其有更多的收入可以用于消费,消费需求越强烈。另外城镇居民收入一般比农村居民收入更高,因此一国的城镇化水平越高,往往人均收入也越高,那么该国的需求水平就会更高。因此本文用人均 GDP 和城镇化水平来表示一国的需求状况。
............................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结论

参考文献(略)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