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对外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7844 论文编号:sb2019120519421228782 日期:2019-12-31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有其特殊的国际和国内环境。首先是全球贸易保护加剧,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协议谈判为代表,欧美日企图重构全球贸易新规则,中国因而面临着“二次入世”的威胁。其次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我国长期依赖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希望通过建立自贸区推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最后也是推动人民币更高层次国际化的需要。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政府体制机制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1]。
目前,全国共有 11 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是我国的第一个自贸区,于 2013年 9 月 29 日正式挂牌成立,后于 2015 年 4 月 21 日扩容。它的成立本身就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运行效果良好,引发了新一轮自贸区申报热潮。在上海自贸区成立 15 个月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也于 2014 年 2 月获批,并与 2015 年 4 月正式挂牌成立。2017 年 3 月 31 日,国务院又批复成立了第三批自贸区。
2017 年 3 月 31 日,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后,十九大报告又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贸港是自贸区的进一步延伸和提升,自贸港要在现有自贸区对标国际先进开放水平的基础上,看齐国际最高开放标准。比如探索人才、物资等要素的完全自由流动,金融与国际市场的充分融通。探索建设自贸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

1.2文献综述
自贸区是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7)的解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上组成的一个对这些组成领土的产品的贸易,已实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的集团。通常是通过与其它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产生的,中韩自贸区就属于 FTA。侠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FTZ),根据 1973 年世界海关组织(WCO)制定的《京都公约》中对“自由区”的解释,它是指自由贸易园区是公约签署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该园区的任何货物,一般视为境内关外,是单一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单方面行为。虽然两者的目的都是借助贸易自由化来发展本国经济,但自由贸易区(FTZ)具有自主开放、“境内关外”、不涉及国家经济主权让渡的特点使它区别于协议开放、“境内关内”、涉及国家主权让渡的自由贸易区(FTA)。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属于我国单方面地对外开放政策,属于狭义自贸区(FTZ)的范畴。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的研究对象普遍集中在广义的自贸区,普遍认为自贸区是通过打破贸易壁垒,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便利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贸易的自由化,最终对对外贸易产生促进作用。Chauffour and Maur[3]提出,自贸区的功能日益超越市场准入范畴,更多地体现在打破生产要素、商品及服务流动障碍等方面。Krugman[4]认为,自贸区能够降低贸易成本,有利于市场范围的扩展,还会影响区域内产业分工及区位选择。关于众多自贸区的实证研究也支持自贸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结论。Jung[5]通过对 1960-2000 年期间,涉及 96 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自贸区能产生贸易自由化效应,从而促进出口增长。Kouparitas[6]研究了北美自贸区对北美三个经济体以及北美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美自贸区内给所有成员带来福利,而受益最大的是墨西哥。Fadeyi 等[7]研究了南共体自贸协定对南非农业贸易的影响,数据显示自贸协定的签订确实使南共体内部牛肉和玉米贸易量增加了。Yang 和 Martinez-Zarzoso[8]对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实证研究表明,自贸区的建设能够对成员国的农业、制造品和关键制造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Huang 等[9]采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对上海自贸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上海自贸区能通过资本和贸易自由化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实证结论都支持自贸区能够促进成员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结论。Hassan[10]运用引力模型衡量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内部的贸易,结果表明南盟成员国还没有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但南盟国家的贸易自由化为该地区的所有经济体带来巨大的收益,应通过在南亚优惠贸易安排的总体框架内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努力实现边境贸易自由化,加强双边贸易关系。Sohn 和 Lee[11]引入“贸易结构”变量对 1991-2004 年期间 66 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动态小组估算,发现它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自由贸易协定或自由贸易区(FTA)促进了经济增长,但这一促进作用在东亚地区却并不明显。
..........................

第 2 章 上海自贸区的基本情况

2.1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现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 ,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2013 年 9 月 29 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 28.78 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 4 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4 年 12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 120.72 平方公里。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陆家嘴金融片区共 34.26 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济阳路、浦东南路、龙阳路、锦绣路、罗山路,南至中环线,西至黄浦江,北至黄浦江。金桥开发片区共 20.48 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绿带,南至锦绣路,西至杨高路,北至巨峰路。张江高科技片区共 37.2 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上海自贸区改革成果丰硕,截至 2018 年 6 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逾 5.5 万户,是前 20 年同一区域设立企业数的 1.5 倍。新设企业中的外资企业占比,从挂牌初期的 5%上升到目前的 20%左右。以上海 1/50 的面积,上海自贸区创造了全市 1/4 的 GDP 和 2/5 的贸易总额。截止 2018 年 9 月底,上海自贸区已经有 127 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20].
.......................

2.2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措施
为把上海自贸区率先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我国围绕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完善创新促进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这些改革措施可以分为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两类。
2.2.1 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是指在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指导下,一国不断降低贸易壁垒,使外国商品和服务享受的待遇与国内商品和服务趋同的过程。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降低有形关税壁垒和无形贸易壁垒两方面。从上海自贸区现有的改革措施来看,采取的措施主要为降低无形贸易壁垒方面的措施。
第一,对外资企业的监管由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2013 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初,仅对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这三类企业的监管方式由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具体为,对外资企业设立、分立、合并或者其他重要事项变更经营期限等方面由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设立、延长合营期限、解散的监管由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设立,合同、章程重大变更,转让合作企业合同权利、义务,委托他人经营管理,延长合作期限的监管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等到 201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中国(天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的出台后,对台资的监管也放松了,对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设立也由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一方面放宽对外资的监管,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外资的领域,使各种外资都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极大地提高了外资资本的流动性。
.........................
第 3 章 上海自贸区成立前后长三角对外贸易情况对比分析................................15
3.1 上海自贸区成立前长三角对外贸易现状.....................................15
3.1.1 长三角的对外贸易增速低于全国...................................15
3.1.2 长三角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迅猛.................................16
第 4 章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27
4.1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27
4.1.1 推动产业升级,促进长三角对外贸易发展....................................27
4.1.2 拓宽经营范围,促进长三角对外贸易发展................................27
第 5 章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31
5.1 模型设计..............................31
5.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33
5.3 模型结果分析.............................33

第 5 章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5.1模型设计

.....................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1.1 上海自贸区促进了长三角对外贸易的发展
无论是从长三角对外贸易的数据的分析,还是通过实证研究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对外贸易的影响,结果都显示上海自贸区促进了长三角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比分析上海自贸区成立前后,长三角对外贸易的情况,发现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前后,长三角对外贸易的增速由高变低,但其在全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却由下降转为增长;上海自贸区成立前后,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下降速度在放缓,说明上海自贸区可能促进了长三角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实证结果也证实上海自贸区确实对长三角的对外贸易产生了促进效果。
6.1.2 上海自贸区促进了长三角的进口抑制了长三角的出口
一方面,上海自贸区促进长三角进口的促进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这说明上海自贸区确实通过其聚集的资本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拓宽自贸区企业的经营范围、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形成规模经济、形成新的增长极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发展,对长三角的进口产生了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也对长三角地区的出口产生了消极影响。从理论上来看,上海自贸区在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的措施理会产生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最终产生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增长的效果。但实证结果显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抑制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其原因可能源于,上海自贸区采取的一系列扩大自贸区开放度的政策措施,提高了出口企业经营成本,部分企业选择迁移到长三角的其他区域,而在此过程中,迁入地缺乏相应的接收措施,不能与自贸区形成很好的联动,而这类企业多为对成本最为敏感的加工贸易企业,这类企业在上海自贸区的占比较高,最终这类企业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导致长三角地区出口的减少。除此之外,上海自贸区对资本的吸引力导致了长三角其他区域的资本缺乏,上海自贸区没能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将聚集起来的资本发挥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