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笔者梳理了乡村民宿和在地性的基础研究,将两者的关联性归纳为发展方向和关注主体的一致性。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我国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新的旅游形式。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件提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推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集聚区,在整体规划上明确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同年,广东省发布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发展乡村美丽经济,推进旅游休闲与创意体验农业,塑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同时鼓励乡村闲置资源利用,发展民宿、研学等。作为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重要产业类型,随着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乡村民宿的建设数量也日渐增多。
1.1.2时代背景下的周边游趋势
广州周边游需求旺盛为广州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民宿成为热门旅游产品。疫情影响下鼓励省内游、市内游的出行方式,就地过节成为主流,广州周边游需求旺盛。相关政策提出“广东人游广东”,鼓励省内各地市开展“省内联游”[1]。2022年端午节期间民宿成为假期热门市场,途家数据显示广州的民宿订单量位居全国前十,其中以广州从化温泉和广州番禺长隆为订单量最高商圈[2]。同年中秋假期期间,本地游、周边游仍是出行主流,广州位列周边游热门城市排名前十,民宿成为中秋出行亮点[3]。广州周边游需求旺盛,为广州乡村民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各大节假期间广州民宿预定量可观。
.........................
1.2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1.2.1乡村民宿
对“乡村”一词一直以来学术界未有统一标准定义,在国土空间层面是指除城镇规划区以外的一切地域空间[5]。《辞源》中将“乡村”定义为以农业为主,人口相较城镇分散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对乡村的概念界定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这是第一次在我国的法律中规定乡村的具体概念。综合相关已有乡村定义和内涵,本文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的乡村定义。
我国对于民宿的具体定义随着民宿产业的发展逐渐完善[6],期间其定义不断调整,同时各地方发布的相关民宿规范中对民宿的具体定义也有差别,笔者对近年相关规范及政策文件中民宿定义及规模要求进行整理(表1-1)。
建筑论文怎么写
................................
第2章乡村民宿在地性基础研究
2.1乡村民宿基础研究
2.1.1民宿起源与发展
(1)国外民宿起源发展
民宿起源于古希腊,以服务行业存在最早开始于二战后的欧洲国家[39]。
英国民宿最初的形成在20世纪60年代,中部和西南部地区部分农民将闲置用房出租以增加收入,民宿主要是作为副业进行经营。这时的民宿主要是提供餐饮与住宿的设施,称为B&B。之后,民宿经营者还形成了“自洽会”等组织推进民宿经营。而后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对乡村民宿制订相应法律法规,并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等进行集体培训,使英国乡村民宿行业形成了规范化、等级制度和不定期培训的三个主要特点[6]。美国民宿的发展相对较晚一些,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盛行乡村旅行,随着游客需求的增多,乡村民宿因此快速发展。借助发达的互联网,2008年爱彼迎的成立开启了民宿的线上平台,推动了美国民宿产业的发展[40]。
美国民宿在氛围上表现为家庭式的特点,布置随性而简单。
日本民宿起源于昭和年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游客增多,大量的需求带动民宿的产生,地方居民开始利用自家用房提供住宿。之后,日本民宿从原先的提供简单住宿的形式发展为能够体验当地地方生活特色的体验民宿,形成具有日本自身特色的产业。日本民宿的两大特色体现在“许可制”和“体验性”[6]。在类型上可以分为名宿和隐宿,前者多由达官贵人的居所改造,后者为普通民居改造[41]。
...........................
2.2在地性基础研究
2.2.1在地性来源
“在地性”源于文化地理学,是对社会研究中的“在地化”问题的特征性总结,在“外来文化”、“共同体”等话题中被广泛讨论[43]。同时,在地性是对全球化的批判和抵抗。工业化以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完善,文化扩张使得全球各地的文化逐渐趋同。反映在建筑领域上体现为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等的城市与乡村面貌。而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各地区逐渐趋同的现象被人们开始意识到并且重视,在地化作为一种具有补偿性和抵抗性的意识形态得到社会学研究的关注[43]。美国社会学家罗兰·罗伯逊(RolandRobertson)在他的研究中提出“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并且关注全球与地方两者关系的复杂性[44]。在两者关系中,“在地性”是“全球普遍性”的特殊化,“全球性”是“在地特殊性”的普遍化[43]。罗兰·罗伯逊的研究深化了在地性的含义,阐明了在地性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在地性”在社会研究的广泛讨论中,逐渐对其他学科领域产生影响,也延伸到建筑领域之中。
在地性理论在建筑学领域的发展与我国台湾建筑师对台湾建筑的省视和反思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台湾经历经济泡沫破裂,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过去也使建筑行业不再处于黄金期,在此背景下台湾建筑师开始从文化性、社会性和现实性三个方面对台湾建筑进行反思[10]。他们反对建筑的全球化浪潮,反对对符号以及图像的堆砌,反对宏大的地域性建筑设计手法,强调建筑应该符合所在场地的特点,顺应当地人的使用需求,具有时间特点等。
在地性在建筑学的理论和实践中被认为是建筑的重要固有属性之一,在建筑研究与实践中面对在地特性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在地与不在地是在此地与彼地的比较中被认识;在地建造是系统的空间存在和持续的时间进程;在地建造体现在对在地的认知和建造过程中[45]。即讨论在地性时需要关注具体的地区、地方、地点;关注建筑所处时代特征,在地建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被运用和提及,体现其历时性特点,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场地特点等地方属性,关注对本土的认知并形成知识体系。
..........................
第3章 广州乡村民宿调研分析 ..................... 27
3.1 广州乡村民宿发展背景............................ 27
3.1.1 发展历程 ........................................ 27
3.1.2 发展环境 ................................. 27
第4章 广州乡村民宿在地性设计原则及特色要素 ...................... 54
4.1 广州乡村民宿在地性设计原则 ......................... 54
4.1.1 整体发展原则 .............................. 54
4.1.2 多主体协同营造原则 .......................... 54
第5章 广州乡村民宿在地性设计特色 ................................ 67
5.1 基于场地环境的在地性设计特色 ............................. 67
5.1.1 规划选址定位民宿特色 ..................................... 67
5.1.2 延续肌理单元模块特征 .................................... 70
第5章广州乡村民宿在地性设计特色
5.1基于场地环境的在地性设计特色
5.1.1规划选址定位民宿特色
(1)立足区域规划选址
首先,乡村民宿选址结合区域总体规划条件,根据规划对区域的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地方资源条件考虑民宿选址。同时从“乡村群”的角度对场地周边统筹发展的村落条件进行分析[64],积极形成民宿产业联动。由前文调研可得,广州乡村民宿整体上呈现以围绕自然景观景区、特色产业、古村落建筑群等资源为中心发散分布民宿的特点,例如以白水寨景区、从化温泉产业等为中心形成的民宿聚集带。民宿聚集区域周边配套设施相对完善,民宿与相关旅游项目结合,形成集住宿、游玩、餐饮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区域。
例黄埔区迳下村景区化改造中依据《中新知识城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3-2020)》《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等相关规划、规范文件要求,结合迳下村四个经济社的现有资源特点,规划形成了农耕科普体验区、花卉生态廊道区、休闲景观区和观光、采摘农业区及盆摘花卉展览区。其中,民宿选址围绕区域规划条件,立足各个经济社特色资源与产业类型统筹发展,结合周边农业采摘、花卉展览等各项休闲体验项目打造特色民宿。
其次,选址注重周边交通条件,即道路通达程度以及停车场地位置和面积。入住民宿的游客主要通过自驾的方式出行,民宿通达程度影响游客使用体验。广州乡村民宿选址常位于村落中主要交通道路或村口附近,对外交通便利。根据民宿与村落建筑组团的关系,内含关系中民宿主要毗邻村落人行道路,边缘关系中民宿主要毗邻村落车行道路,外置关系中民宿常位于交通道路边缘(表5-1)。
建筑论文参考
.............................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广州周边游需求旺盛为广州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动力,广州乡村民宿成为热门旅游产品。在广州乡村民宿建设数量不断递增,相关规范出台促进民宿规范化、精品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部分具有广州在地性设计特色的乡村民宿。笔者对广州乡村民宿中具有在地特色的民宿进行研究,以在地性的三个维度归纳广州乡村民宿在地性设计特色,为广州乡村民宿特色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
(1)笔者梳理了乡村民宿和在地性的基础研究,将两者的关联性归纳为发展方向和关注主体的一致性。对在地性维度进行梳理并归纳为场地环境、地方文化和使用主体三个主要方面。从在地性维度入手,结合广州在地性特征,并对广州乡村民宿进行调研。将广州乡村民宿发展背景概括为发展环境上民宿产业逐渐体系化、精品化,相关政策上的产业化、规范化、差异化。通过对广州乡村民宿的初步调研、在地性体验问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对广州乡村民宿在环境、文化和使用者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为后文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2)对广州乡村民宿在地性设计特色从设计原则和特色要素进行分析。对设计原则总结为整体发展原则、多主体协同营造原则、传承与更新地方文化原则、在地活动与空间适配原则、优化空间体验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特色要素的分析与第五章广州乡村民宿在地性设计特色研究相对应,从在地性的三个维度,即场地环境、地方文化和使用主体进行展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