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环境品质提升策略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62353 论文编号:sb2023100915073451155 日期:2023-10-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本文以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夏季和冬季的典型气象日,采用主观感知评价的问卷调查、客观环境的数据监测以及统计分析,对徽州地区西溪南村传统民居室内环境实态进行深入全面的实地调研。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国家在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中始终不忘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在2010年的“十二五”规划、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以及2021年3月的“十四五”规划中,我国一直将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这些规划中,要求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保护我国传统的村落、少数民族的村寨和风貌以及乡村的风貌,同时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生活空间,严格保护农村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空间[1]。因此,对于我国农村地区传统民居的保护及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
徽州传统建筑的规划、空间布局和建筑构造层面的营建策略,是徽州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而努力的结果。这些建筑采用较少科技含量的生态型设计,创造出较为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2]。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徽州地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徽州传统民居与现代宜居性需求存在一定矛盾,导致现在完好保存的古民居数量逐渐减少[3]。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地域性民居现代宜居性提升体系,明确徽州地区现代宜居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室内环境品质提升策略,引导徽州传统民居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从根本上保护徽州建筑。
徽州传统建筑因其气候适应策略而具有“冬暖夏凉”的独特优势,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在室内采光方面,由于照明方式单一和室内采光面积小,室内昏暗的环境会引起视觉疲劳和心理不适等[4]。同时,由于当地居民在改造传统民居时缺少理论指导,部分改造会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佳、房间的相对湿度经常超过舒适范围等问题。此外,徽州传统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联系大多靠天井和窗户来进行,但由于复杂的窗棂系统,会导致室内通风面积较小、储藏品霉变和空气质量差等问题[5]。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构建科学的徽州人居环境改善体系,引导民众理解其重要性,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保护机制,以解决学术界和民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徽州传统住宅的营建智慧、量化其气候适应性效益,还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因地制宜的室内环境优化策略。此外,对徽州传统民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6]。一方面,它可以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和传承徽州传统民居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重新审视徽州传统建筑,可以强化其地域及文化特色,增强群众凝聚力以及获得地域认同感[7]。这种研究工作也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有助于确保徽州传统民居得以传承和发展。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化和建筑历史中,传统民居作为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是适应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的产物。除了在选址、取材、造型、雕刻和建造技术等方面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传统民居还能巧妙地设计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实现祛湿除潮、防寒避暑等基本的功能需求[8]。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开始越来越精细和深入,研究传统民居的一些建筑技术并用现代技术加以改造和提升,使得传统民居可以更长久的保存和活化利用成为近些年研究重点。这种研究方式有助于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为现代建筑技术提供了经验和指导。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传统民居更新改造方面,西方建筑学者的研究成果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强调了对于传统民居的尊重和保护,并提倡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结构和特点,同时加入现代的技术和设施,以满足现代居住的需求。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影响了传统民居更新改造的应用,同时也启发了更多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和探索[9]。日本学者茂木计一郎的《光、土、水,中国民居研究》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著作[10],这本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技术,艺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以及古代建筑的艺术。尤其日本的传统民居与中国相似,都是以木材为主的民居形式。德国重视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在更新时会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外观和装修风格,以便更好地展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另外,在保持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前提下,德国政府也会对现代化设施进行更新,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此外,德国政府还注重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在更新传统民居建筑时,会积极培养新生代的传统技艺,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11]。在传统民居品质提升及适宜性改造方面。在国际上,运用适合性技术对传统住宅进行更新与改建,已有较多的成功经验。例如,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里亚和哈桑·法塞、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等等,他们不仅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适应性,还高度重视对地方文化的传承,结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等问题,运用适宜性技术手段,创造出了舒适宜人、符合地方特色的建筑作品[12]。国外的适宜性技术应用为传统民居的更新改造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种技术手段可以使得传统建筑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创造出更加舒适、宜居的住宅空间。
................................
第二章西溪南村传统民居室内环境实态调研
2.1徽州地区概况
2.1.1地理区位
如图2-1所示,古徽州在今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交界之地。从北宋末年起,将“歙州”改为“徽州”,这一名称被沿用了近780年之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政区划的变革,徽州府经历了多次转变。如今,徽州区则成为唯一残存的行政区域,虽然只占据了古徽州面积的3%,但其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地位[31]。同时,徽州区地处于江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为当地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建筑论文怎么写
建筑论文怎么写

..............................
2.2西溪南村基本概况
如图2-3所示,西溪南村位于中国黄山市徽州区的南边,是一个以农业与旅游业为本的传统村庄,占地2.3平方公里,距离黄山市城区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西溪南村因傍丰乐河南岸,故又称丰南,始建于后唐,鼎盛于明清,有1200多年文明史。西溪南村由11个自然村组成,以吴姓为主,总人口约5,000人。近年来,西溪南村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发展了旅游和休闲产业。他们建设了创意小镇、民宿、农家乐、餐馆等60多家,逐渐成为乡村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经济的兴起之地。西溪南村于2014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34],在2015年,其又被列为第三批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35],2020年又被列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6]。

建筑论文怎么写
建筑论文怎么写

西溪南村是徽州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人文底蕴[37]。自唐代以来,这里就有人在居住和耕种,其中吴氏先人从休宁凤凰山迁徙而来,是当地的开拓者。到了明清时期,西溪南村出现了40多个进士,成为当地的大户,兴建了许多民宅,促进了聚落的繁荣。同时,西溪南村的丰南商贾重视教育投资,培养出20多位科举进士,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西溪南村还崇尚教育,吸引了唐伯虎、祝枝山等名人来此游览,留下了《溪南八景图册》、溪南八景诗等文人笔墨。西溪南村的历史与文化地位不亚于同在皖南地区的西递、宏村等古村落。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38]。
...................................
第三章西溪南村传统民居室内环境调研结果与分析....................42
3.1室内热环境....................................42
3.1.1室内热环境舒适度评价.............................42
3.1.2服装热阻...................................42
第四章传统民居室内环境品质提升策略..............................59
4.1群体布局与环境优化....................59
4.1.1建筑布局..................................59
4.1.2室外环境营造.............................61
第五章传统民居室内环境提升策略模拟分析——以姚氏民居为例................83
5.1数值模拟.............................83
5.1.1模拟软件....................................83
5.1.2优化设计目的及意义.......................83
第五章传统民居室内环境提升策略模拟分析——以姚氏民居为例
5.1数值模拟
5.1.1模拟软件

建筑论文参考
建筑论文参考

室内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以及室内空气质量分别使用北京绿建斯维尔公司开发的室内热舒适ITES、采光DALI、建筑声环境SEDU等软件,模拟软件详细信息如下。
绿建斯维尔室内热舒适ITES可全面支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关于室内热湿环境的条款,可对标准中规定的两种工况:采用热工冷热源的建筑和采用自然通风或符合通风的建筑分别进行评价计算。
绿建斯维尔照明DALI是我国第一个构建于AutoCAD平台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照明系统设计模拟软件。不仅为设计人员、绿色建筑评估机构等提供一套基于量化与定性相结合的采光分析方法,实现对单个建筑、整体建筑群等区域灯采光的快速计算。还提供了点、面、立体等多种采光分析功能,可以对工程中的采光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
绿建斯维尔的SEDU建筑声环境软件是专为建筑师和绿色建筑评估机构打造的一款强大工具,它基于AutoCAD平台,利用三维建模技术进行隔声性能和室内噪声水平的计算。该软件通过一系列隔声设置,可准确计算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以及室内噪声级,并生成详细的建筑隔声计算书。SEDU软件支持隔声设计和绿色建筑评价,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辅助软件之一。
绿建斯维尔建筑通风Vent中的室内风环境的计算分析,可用于建筑绿色设计中的室内风环境的预评估。该软件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发。由于研究条件限制,针对风环境的模拟较难深入构造材料层面,主要针对室内层面,分析包括室内通风状况分析。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如何在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居使用功能的同时,创造低碳、舒适、宜居的室内环境,是传统民居活化更新中的重点。水系纵横山脉环绕的安徽省徽州地区属于夏热冬冷双向性不利气候区,徽州传统建筑因当时的经济条件、营造水平和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与现代生活方式和居住需求存在诸多矛盾。如何通过适宜性改造,从多个方面提升室内环境品质,使徽州传统建筑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需求相匹配,已成为徽州传统民居更新面临的主要挑战。
本文以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夏季和冬季的典型气象日,采用主观感知评价的问卷调查、客观环境的数据监测以及统计分析,对徽州地区西溪南村传统民居室内环境实态进行深入全面的实地调研,并选择了位于该村的一栋典型传统民居来评估其室内环境现状。在此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从群体布局与环境、建筑形态与空间、建筑构造与材料、机械辅助提升等四个方面对徽州地区传统民居室内环境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总结。最后,在建筑实践中,运用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对比验证了优化设计的改善效果和实际操作性。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采用了事实论证、举例论证、比较分析和归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徽州传统民居建筑内部空间形态的现状和问题。具体而言,从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四个角度进行了分类梳理,揭示了导致室内环境品质不佳的具体原因,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室内采光面积较小且采光形式单一;部分房间隔声性能有待提高;室内风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等等。此外,在综合了传统民居室内环境现状以及居民主观舒适度的反馈结果后,得出了徽州传统民居的居民冬季以及夏季的中性温度分别为15.5℃和28.7℃,室内光照强度的舒适区间为752.6—1252.5lx。
(2)基于对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环境现状的分析,从群体布局与环境、建筑形态与空间、建筑构造与材料以及机械辅助优化的层面,梳理总结了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物理环境初步优化策略。在群体布局及环境层面,提出建筑间距和形态都需要考虑日照和通风等因素,同时顺应周边环境和道路。此外,为了创造舒适的室外环境,还应注重植物配置、水体设计和交通规划等方面;在建筑形态与空间层面,建议建筑的形体需要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根据不同房间属性进行功能分区,同时通过优化平面和剖面来加强通风、采光和声环境。此外,设置和优化院落、天井和檐下等气候缓冲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