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传统民居立面构图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3633 论文编号:sb2023121819030251592 日期:2023-12-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笔者从构图视角出发,通过对建筑数据的提取及比对,对构图原理中关于立面的统一、均衡、比例、风格、色彩五个属性展开研究,以期更全面、更深入的领悟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进而为传统建筑保护更新、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指导。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22年7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到,要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充分融合国内外先进设计思想,完善中国特色建筑理论体系。鼓励建筑师在工程实践中大胆创新,形成多样化的本土建筑风格。基于我国城市建设现状,住建部提出完善中国特色建筑理论体系,“十三五”以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总体稳步发展,大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落成,项目具备一定独创性,但同时暴露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未能充分引领工程建设逐步提升的问题,设计缺乏创新。城市风貌趋同化严重,建筑缺少地域特色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迎来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完善居住社区建设、乡村建设行动等新任务的同时,要夯实勘察设计基础,深耕创新沃土,形成本土风格。做为建筑从业者,从本土文化中提炼“中国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越来越多仅靠传统建筑元素去装饰立面的仿古建筑充斥于城市之中,城市无不变成有古典外表而丧失精神内核的工业化产品。因此,以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挖掘其立面的生成逻辑并将其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理论指导,是当下建筑从业者迫切需要推进的事。
1.1.2研究意义
建筑艺术必须在原则上符合人性化,这是建筑的功能本性,其中包括满足人们对自然向往的心理需求,对生活、生产方便舒适的功能需求,对文化的精神需求,所以建筑大师贝聿铭说:“一座好的建筑物应该能适应周围环境,它不是力求在那里表现自己,而是应该去改善、美化和丰富环境,这是设计一座建筑最起码的要求”1。中国传统建筑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因为其有着独特的营建理念与结构特点,而徽派建筑更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以黟县传统民居为例,在选址、设计、装饰、色彩上处处体现了古黟人尊重自然的设计观念以及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在建筑艺术与文化传承中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
.....................
1.2相关研究进展
1.2.1徽州建筑研究综述
徽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进入人们视野是在20世纪中后期,来自各领域的各类专家学者把徽学作为关注重点。其中产出的各类研究成果中,以建筑学及相关学科最多。在华东文化部的倡议下,刘敦桢先生展开徽州建筑的研究工作,也拉开了关于徽州民居研究的序幕。
著作方面:《安徽民居》中首先对徽州建筑溯源,其次介绍徽州民居聚落的形成,再次分建筑功能对徽州建筑特点进行概括,然后详细阐述了徽州建筑中建筑构件与装饰装修特点1。《徽州建筑》一书从徽州建筑的萌芽发展、形态特征、构造技艺与空间特点等方面入手,带我们深入解读徽州建筑。《徽州明代住宅》一书从总体布置、平面、外观、结构与建筑装饰部分来详细介绍徽州明代建筑的典型特点,书中附有大量测绘图与实景照片2。《徽派民居传统营造技艺》中从营建技艺的角度详细解读了徽派民居的施工流程与传统技艺,提到了民间匠人团体“徽州帮”的形成,并介绍了砖、木、石、铁、窑五种匠人之间如何相互配合、协同工作3。《徽州传统建筑特征图说》中以图说的形式直观的展示了徽州建筑从全貌到细部的特征特点,并辅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是业内外人士初识徽州建筑的“导游册”4。论文期刊方面:寿焘在《徽州乡土建筑的建构体系研究》中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与类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徽州乡土建筑的形成缘起、稳定形制、建构逻辑、文化意涵与当代价值五个方面的问题5。沈诗在《安徽屏山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研究》对屏山民居建筑从选址布局、平面立面以及细部特征进行了研究6。周虹宇在《皖南与皖中地域建筑风貌解析与传承方略研究》从地域文化、建筑形制、材料色彩等方面对两地区民居建筑进行了比较分析1。董世宇在《徽州古村落物质空间研究》中从历史发展层面对宏村与西递进行比对,总结了各阶段的发展异同以及产生各种现象的影响因素2。
...............................
第二章黟县传统民居自然与文化背景
2.1自然环境
2.1.1地理位置

建筑论文怎么写
建筑论文怎么写

黟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地处皖南,位于黄山市北部,东经117°38′30″至118°6′,北纬29°47′至30°11′30″之间。黟县四面环山,北临黄山、南望白岳,东与休宁接壤,西与祁门相临。全域南北长47.8公里,东西宽44公里,总面积857.42平方公里。全县下设4乡4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黟县常住人口为76211人。国道G530(碧阳大道)自黟县南北向穿过,黄浮高速经过黟县南端,并在渔亭镇西南方向设有黟县收费站。黟县距离省会合肥约460公里,为省内最小县之一。
.............................
2.2人文因素
2.2.1历史沿革
黟县始建于秦朝,原名为黝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分封制废除,推行郡县制,黟县初立。西汉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黝县改为广德国,后于鸿嘉五年废除,黝县旧称恢复。后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篡位,黝县更名为愬卤。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恢复黝县,隶属于丹阳郡。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奉命征讨陈仆、祖山率领的两万山越兵,得胜后黝县设置新都郡,并改“黝”为“黟”县,至此黟县名称初设。新都郡辖区内下设六县,分别为歙县、黎阳、休阳、新定、黟县、始新六县。后晋灭吴,新都郡于太康元年(280年)改名为新安郡,黟县隶属于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黟县与歙县行政归于海宁;开皇十一年行政区划重设,宣州下设黟、歙两县;开皇十二年歙州初立,黟县设州治,黟县、歙县与海宁归其管辖。大业三年(607年)州制取消,歙州更名为新安郡,休宁设郡治,黟县隶属新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歙州旧称恢复,隶属江南西道,黟县属歙州。乾元元年(758年),歙州改为宣歙绕道管辖,黟县仍隶属歙州。
宋朝宣和三年(1121年)宋徽宗在位期间,歙州行政取消,徽州初设,江东道管辖,黟县归于徽州。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设立路制,健康道下设徽州路,黟县从徽州转为徽州路管辖。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明军控制徽州路,遂改名为兴安府,归江南行台管辖;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兴安府名称撤销,徽州府重新恢复,江浙行省管辖;至正二十六年,徽州府上层机构更改,属中书省,黟县属徽州府。明清两朝,徽州府隶属机关多次更改,前后隶属于直隶京师、广德兵备道、徽饶兵备道、徽宁兵备道、徽安道、徽宁道、江南省、安徽省,黟县随徽州府更改隶属关系。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制恢复县制,黟县直属于安徽省管辖。民国三年至民国二十九年,黟县隶属机关多次易改,前后从属于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直隶国民政府皖南行署,最后划归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管辖。
...........................
第三章黟县传统民居立面统一与均衡...........................24
3.1概述...........................................24
3.2建筑单体中的统一与均衡.....................................24
第四章黟县传统民居立面比例..........................30
4.1概述.........................30
4.1.1中国传统官式建筑构图比例概述.................................30
4.1.2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构图比例概述..........................30
第五章黟县传统民居立面风格与色彩...........................66
5.1虚实要素.......................................66
5.1.1立面虚实形态........................................66
5.1.2书院、祠堂建筑虚实要素分布........................67
第五章黟县传统民居立面风格与色彩
5.1虚实要素
5.1.1立面虚实形态

建筑论文参考
建筑论文参考

虚与实是对立的存在,建筑艺术创作常利用虚实关系的互依互显,以创造丰富的审美感受。从艺术效果来看,在建筑形态的处理中,虚实缺一不可。在建筑形态的构成中,“虚”与“实”相生相对、相辅相成。窗洞,作为“虚”的部分,由于具有通透性、视觉可达性,常令人感到轻巧、通透与空灵;墙体、立柱等,作为“实”的部分,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在视觉上呈现稳重、有力、坚实的特点1。而在黟县传统建筑中,经常会出现介于“虚”与“实”之间的过渡空间,此种过渡空间是来自于书院或祠堂等公共建筑的檐下部分,古黟的祠堂入口多是贴临外墙建造的屋宇式门楼,门楼中部檐下只立柱而无围护结构,形成内与外的过渡空间,这种空间最早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定义为“灰空间”或“泛空间”。因此下文关于立面虚实要素的分类中,把建筑立面分成为“虚”、“实”与“灰空间”三种类别。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从统一与均衡上看,黟县传统民居立面形态体现了统一、均衡的美学原理,其中单体在实现统一的手法上运用次要部位对主要部位的从属关系法则,立面形态呈现规则式均衡;建筑群则通过用重复相同元素取得协调统一,立面形态呈现不规则式均衡。
从比例上看,祠堂与书院建筑中,除宏村乐叙堂外,各祠堂月梁都占据立面各开间构图的中心位置;黟县祠堂屋顶占立面高度比例趋向0.37,从明间至次间屋顶占比逐渐变大。其中两支祠(叶奎光堂与叙秩堂)屋顶占比较为相似,明间屋顶占比趋于0.36,次间屋顶占比趋于0.39;黟县祠堂在门楼所贴临外墙的宽高比与明间立面局部构图上存在方圆比的关系;西递敬爱堂门楼、南屏叶奎光堂门楼与宏村乐叙堂门楼所贴临外墙的宽高比为3,叙秩堂明间面阔与檐柱比为2,追慕堂明间面阔与地面至月梁上皮距离的比值为2;五开间祠堂强调横向构图,总高与通面阔比值在1.43以上,三开间祠堂构图则接近正方形,该比例接近于1。民宅建筑中,“凹”字形立面的高宽比趋于0.86,门罩上月梁取代字匾为立面构图的新中心。“凸”字形立面高宽比无统一比例,但建筑外墙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宅主人的财力与身份地位。矩形院墙高宽比趋于0.85,其审美表现不及“凹”形立面;矩形外墙的高宽比越趋近于1,建筑规格等级越高。宅门构图比例中,字匾门宅门整体宽高比、檐下主体宽高比以及宅门局部构图分别与方圆构图中的2 2-1、2 2和2+1比例关系相匹配;垂花门檐下主体宽高比与宅门局部构图分别对应2 2-1和2的构图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建筑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