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风险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风险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剧以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度开展,加速了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中国金融体系意义重大。中国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重要主体,利率衍生品的利用及其风险管理一定会对其是否能有力地参与同业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的利率衍生品市场基本都是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发展相对成熟并形成比较严谨完备的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一直享受着因利率管制而带来的红利,创新利率衍生品的动力不足,交易的数量不仅小,而且交易很不活跃。就目前而言,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的发展离商业银行强烈的避险需求差距甚远,与利率市场化水平也没有达到完美契合,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意识与手段还远不能适应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更缺乏对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完善体系。商业银行在利率衍生品种类的开发、交易的基础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等方面都是非常有限的,其利率衍生品风险的管理,无论是策略,还是技术或方法,都还不及发达国家来得成熟和自如,尤其是对于VaR和CVaR模型的运用凸显着差强人意。所以如何不断创新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并科学有效地管理其风险,建立成熟完备的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体系就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入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篇论文立足于一个宏观和多层次的视角,对比、参考并借鉴国际经验,以利率衍生品及其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金融学研究方法,研究利率衍生品的特点与功能优势、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形成机理和一般传导路径,利用金融理论、数学统计、计量分析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市场上利率衍生品的VaR和CVaR风险,以及CVaR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旨在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强调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剖析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据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具体研究内容分七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是绪论,主要是从理论借鉴的角度出发,对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对象界定、创新与不足等进行阐述和说明。第二部分内容是介绍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相关模型和方法,如VaR和CVaR风险度量模型及估计方法,矢量自回归模型,利率衍生品定价模型,奠定论文研究的模型、方法与基础。第三部分内容是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包括利率衍生品概念界定、分类、特点及功能;国外利率衍生品发展及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经验启示;国内利率衍生品发展历程及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现状,并剖析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内容是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作理论分析,包括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成因及一般传导路径等问题的分析,并针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使用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率衍生品市场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和信用性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和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五部分内容是基于理论分析,进一步对市场上的以利率互换为代表的利率衍生品的市场性风险进行实证分析。主要是基于收集的相关公开数据,利用Matlab软件,通过VaR和CVaR理论模型及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利率衍生品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市场性VaR和CVaR风险进行估测,计算出市场上的以利率互换为代表的利率衍生品产生的VaR和CVaR风险数值,并进行返回测试,对比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研究得出Copula-GARCH-EVT-CVaR方法模型最适于中国商业银行建立利率衍生品市场性风险度量、压力测试和最优资产配置体系,同时给出了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市场性风险管理的最优资产配置的相应计算过程,实现利率衍生品CVaR风险管理和收益最大化。第六部分内容是将第五部分Copula-GARCH-EVT-CVaR方法模型计算出的四种利率互换为代表的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数值导入到Eviews软件中,通过矢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对中国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的溢出效应,并得出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与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呈现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即降低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股票收益率,旨在从侧面印证中国商业银行对于利率衍生品风险进行管理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第七部分内容是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主要是结合前文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对比参考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提出研究展望。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评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对象的界定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模型及方法
2.1 VaR和CVaR风险度量模型及估计方法
2.1.1 VaR和CVaR风险度量模型
2.1.2 VaR和CVaR模型的估计方法
2.2 矢量自回归模型
2.3 利率衍生品定价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的发展与管理问题分析
3.1 利率衍生品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功能
3.1.1 利率衍生品概念
3.1.2 利率衍生品分类及特点
3.1.3 利率衍生品的功能
3.2 国外利率衍生品的发展与管理经验启示
3.2.1 国外利率衍生品的发展
3.2.2 管理经验启示
3.3 国内利率衍生品的发展与问题分析
3.3.1 利率衍生品的发展
3.3.2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现状
3.3.3 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4.1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4.1.1 利率衍生品风险种类及特点
4.1.2 利率衍生品风险成因分析
4.2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一般传导路径
4.3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4.3.1 风险识别
4.3.2 风险估测
4.3.3 风险评价和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率衍生品市场性VaR和CVaR风险实证分析
5.1 模型及风险估计方法选取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5.3 VaR和CVaR风险计量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呈现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CVaR风险对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6.1 模型及拟合方法选取
6.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6.3 矢量自回归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呈现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对策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动化交易监管及国际借鉴[J]. 李臻,吴锐. 财会月刊. 2019(13)
[2]基于GARCH-CVaR的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模型的实证分析[J]. 张瑞稳,赵沁怡. 统计与决策. 2019(04)
[3]利率衍生品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关系[J]. 刘玄,张黎. 债券. 2019(02)
[4]金融衍生品交易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的分析[J]. 王琰,封思贤. 西南金融. 2019(02)
[5]论“穿透式”监管与我国金融监管的制度变革[J]. 常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主要货币汇率非对称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基于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J]. 张会清. 国际贸易问题. 2018(12)
[7]金融衍生品监管与企业的对冲行为:“鞭策效应”还是“抑遏效应”?[J]. 赵峰,刘远,程悦. 国际金融研究. 2018(11)
[8]中美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比较及启示[J]. 李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0)
[9]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非参数bootstrap方法构建的VEC模型[J]. 张恪渝,廖明球.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9(01)
[10]美国国债期权做市商制度研究[J]. 虞瑾蒨. 债券. 2018(09)
风险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
风险管理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带风险管理的最优合约与薪酬设计 ——基于连续时间委托代理模型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为了缓解这些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人需要设计合理的合约和薪酬制度去激励代理人经营项目。在连续时间委托代理框架下,本文将研究带有隐藏行为、带有单个风险控制和带有多个风险控制的道德风险模型,分别讨论存在道德风险和不存在道德风险情况时,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最优策略以及薪酬设计,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相应分析;此外,本文也研究了涉及资产管理问题的连续时间委托代理模型及其最优合约与资产价格。具体地说,本文内容如下:(1)在一个含有隐藏行为的连续时间委托代理模型中,研究了最优合约和薪酬的具体形式。为分析信息不对称程度对参与人策略的影响,本文分别研究了完全信息、隐藏努力和隐藏储蓄三种信息结构中的最优合约。使用动态规划原理,找到了最优合约中薪酬的表达式,即基本薪酬加上提成。随着信息不对称严重程度的增加,完全信息、隐藏努力和隐藏储蓄情形中的激励系数依次增大。从最优合约的性质发现,为了吸引代理人在复杂环境工作,委托人需要在风险增大时增加基本薪酬。只有当代理人努力产生的效用足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时,委托人才会选择雇佣代理人。当委托人能雇佣多个代理人时,代理人能力和他对基本薪酬的要求决定了委托人雇佣代理人的数量。(2)在代理人能管理项目风险的连续时间委托代理模型中,研究了风险控制对最优合约和薪酬的影响,并分别对完全信息以及隐藏行为中的合约进行了分析。假设代理人能通过生产管理努力和风险管理努力1对产出的漂移率和波动率分别进行控制,这样,最优薪酬除了基本薪酬和提成外,还需包含风险管理绩效。所得结果表明,在完全信息结构中,提成中的激励系数和风险管理绩效中的二次变差敏感系数与风险大小无关,在隐藏行为问题中,这些系数则会随着风险大小的变化而变化。与完全信息情形相比,在隐藏行为情形中,代理人会减少生产管理努力,但是会付出更多的风险管理努力。此外,委托人只会在代理人能力满足一定要求时雇佣代理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隐藏行为情形中的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能力要求更高。(3)在项目存在两种风险,且代理人能控制这些风险的委托代理模型中,研究了最优合约与薪酬形式。为了分析与风险相关的信息对委托人造成的影响,本文分别研究了委托人能观察到部分风险和完全不能观察到风险两种情况。使用随机最大化原理,得到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最优策略和期望效用。使用动态规划原理,在线性薪酬的假设条件下,得到了最优薪酬的表达式。通过对两种信息结构中的最优合约进行比较,发现委托人信息量越大,会导致代理人的最优生产管理努力和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增加,从而委托人在设计合约时,会尽可能地利用已知信息,这样会有助于她提高自己的期望效用。(4)当市场中存在多个风险资产时,研究了一个涉及资产管理的连续时间委托代理模型。代理人隐藏努力及侵占行为会产生道德风险,从而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在委托人能观察到代理人努力和不能观察到代理人努力两种情况中,本文分析了最优合约和市场均衡时的资产价格。所得结果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不能观察到努力时,她会增加激励系数来缓解道德风险,并且总会把市场投资组合的收益作为薪酬考核的内容之一。当委托人能观察到代理人的努力时,只有侵占行为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代理人薪酬才会依赖于市场投资组合的收益。当市场达到均衡时,代理人隐藏努力能够提高自己的期望效用,但这会造成委托人的效用损失,当委托人的效用过低时,就不会雇佣代理人,因此隐藏努力也会给代理人带来一定的失业风险。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委托代理文献简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本文创新点
2.隐藏行为下的一个委托代理模型及其最优合约与薪酬设计
2.1 引言
2.2 模型设定与可实施策略
2.2.1 模型设定
2.2.2 可实施策略
2.3 隐藏储蓄问题
2.3.1 可行策略
2.3.2 最优合约
2.4 隐藏努力问题
2.4.1 可行策略
2.4.2 最优合约
2.5 完全信息问题
2.5.1 可行策略
2.5.2 最优合约
2.6 代理人能力的最低要求
2.7 薪酬与道德风险分析
2.7.1 委托人的期望效用
2.7.2 激励系数
2.7.3 基本薪酬
2.7.4 平均薪酬
2.8 多代理问题
2.9 小结
3.带单个风险管理的最优合约与薪酬设计
3.1 引言
3.2 模型设定与可实施策略
3.2.1 模型设定
3.2.2 可实施策略
3.2.3 薪酬形式
3.3 完全信息问题
3.3.1 可行策略
3.3.2 最优合约
3.4 隐藏行为问题
3.4.1 可行策略
3.4.2 最优合约
3.5 代理人能力的最低要求
3.6 薪酬与道德风险分析
3.6.1 委托人的期望效用
3.6.2 激励系数
3.6.3 二次变差敏感系数
3.6.4 平均薪酬
3.7 小结
4.带两种风险管理的最优合约与薪酬设计
4.1 引言
4.2 模型设定
4.2.1 基本设定
4.2.2 合约终止时刻
4.3 风险部分隐藏情形
4.3.1 随机最大化原理与最优合约
4.3.2 动态规划原理与最优合约
4.4 风险完全隐藏情形
4.5 薪酬与道德风险分析
4.5.1 委托人的期望效用
4.5.2 激励系数
4.5.3 二次变差敏感系数
4.5.4 平均薪酬
4.6 小结
5.一个委托资产管理模型及其最优合约与薪酬设计
5.1 引言
5.2 模型设定
5.2.1 资产
5.2.2 委托人和代理人
5.2.3 市场均衡
5.3 最优合约
5.3.1 薪酬形式
5.3.2 可行合约
5.3.3 隐藏努力情形下的最优合约与薪酬
5.3.4 不隐藏努力情形下的最优合约与薪酬
5.3.5 合约性质
5.4 市场均衡时的资产价格与道德风险分析
5.4.1 均衡资产价格
5.4.2 委托人的期望效用
5.5 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道德风险下带有Knight不确定的最优动态契约设计[J]. 费晨,余鹏,费为银,闫理坦. 管理科学学报. 2019(06)
[2]基于时间不一致性偏好的连续时间代理模型[J]. 杨叶红,曹国华,张维维.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05)
[3]时间偏好不一致下的资产证券化最优合约设计与决策[J]. 张勇,罗鹏飞,杨招军. 系统管理学报. 2019(01)
[4]股权激励计划能促进企业创新吗[J]. 田轩,孟清扬. 南开管理评论. 2018(03)
[5]一个连续时间委托代理模型下的私募基金最优激励合约[J]. 牛华伟. 系统管理学报. 2017(03)
[6]道德风险模型中代理人公平敏感性对契约影响[J]. 王先甲,张柳波,关旭,肖露,钱桂生. 管理科学学报. 2016(08)
[7]基于时间不一致性偏好与扩散模型的最优分红策略[J]. 李仲飞,陈树敏,曾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07)
[8]时间偏好不一致委托代理问题的优化与决策[J]. 邹自然,陈收,杨艳,张红浩. 中国管理科学. 2013(04)
[9]代理问题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分析[J]. 吴德军. 管理世界. 2009(08)
[10]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J]. 辛清泉,林斌,王彦超. 经济研究. 2007(08)
风险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风险管理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政府债务作为我国地方政府的重要融资工具,在弥补地方财力、促进地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同时,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且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经济可能的“灰犀牛”。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地方政府债务背后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还存在隐性债务考虑不充分、风险成因定量研究不足、风险评估不够全面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机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框架下重新审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结合国家审计署、财政部等相关公开数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财政分权、政治体制、宏观政策和债务管理等4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接着运用常规指标、资产负债表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然后,对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以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地方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目标,分别从处理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有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路和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在梳理已有相关文献和报告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前、新中国建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分税制改革后四个阶段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接着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现状(包括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及隐性债务规模)、结构现状(包括行政层级、区域、举债主体、资金来源、债务投向、债务偿还期限等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深入剖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文章从财政分权、政治体制、宏观政策和债务管理制度四个角度对债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财政分权因素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体制中的政绩考核因素则是风险形成的内在动力,宏观政策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催化剂,而债务管理制度因素则是风险形成的技术层面原因。第三,根据以上分析,从省级层面定量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运用30个省级政府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因素、政绩考核因素等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显著影响。其中,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债务风险越低;政府间晋升竞争越激烈,债务风险越高。通过对比定量分析结果与前文理论分析逻辑可知,定量分析结果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这为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实证依据。第四,多角度、全面、客观评估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首先根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形式,将债务风险分为规模风险、结构风险、效率风险和外在风险,并分别进行阐述。然后运用负债率、债务率和偿债率等六大常规指标对债务风险进行逐项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风险可控,存在一定举债空间,但债务隐性化问题严重,局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风险不容忽视。接着通过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从总资产和流动性资产角度分别对债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总资产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的总资产完全可以覆盖其总负债且还有一定空间;从流动性资产角度考虑,当或有债务转化率高于50%时,需警惕和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最后,在稳增长和防风险双重政策目标下,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了综合测评。结果发现,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债务风险得分较低,而经济较落后的西部省份债务风险得分反而较高,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第五,对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介绍美国和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管理体制,梳理巴西和墨西哥处置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做法,并阐述哥伦比亚的债务风险预警经验,文章得出可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借鉴的几点启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要利用和管理相结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要制度约束和市场监督相结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和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应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要事前预警和事后处置相结合。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有必要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视角出发,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城镇化、区域差异之间的关系,也要结合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将风险管理纳入财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之中,完善债务风险内部管理机制,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地方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六、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地方政府债务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地方政府举债的合理性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建立前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三、改革开放初期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四、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现状分析
一、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测算
二、各省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第三节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现状分析
一、债务层级结构
二、债务区域结构
三、举债主体结构
四、资金来源结构
五、债务投向结构
六、债务期限结构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定性分析
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财政分权因素
一、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二、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问题突出
三、地方政府融资机制不健全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政治体制因素
一、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三、地方官员违规举债问责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宏观政策性因素
一、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影响
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三、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四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债务管理制度因素
一、缺乏有力的债务风险管理机构
二、用债效率低
三、偿债无保障
第五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第二节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择
一、模型设计
二、样本数据及变量选择
第三节 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
一、规模风险
二、结构风险
三、效率风险
四、外在风险
第二节 运用常规指标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债务负担率
二、债务率
三、偿债率
四、债务依存度
五、或有债务比例
六、或有债务与综合财力比率
第三节 运用资产负债分析法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框架
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考虑流动性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联合分析
第四节 稳增长和防风险目标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一、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
二、省级层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
第七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管理
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况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
三、风险管理机制
第二节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管理
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况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
三、风险管理机制
第三节 其他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及风险预警
一、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
二、墨西哥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
三、哥伦比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第四节 国际比较对我国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启示
一、对地方债务融资机制要利用和管理相结合
二、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要制度约束和市场监督相结合
三、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要和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
四、应对地方债务危机要事前预警和事后处置相结合
第八章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正确处理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城镇化的关系
三、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区域差异的关系
第二节 中央政府层面政策建议
一、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
二、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
三、完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
四、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构
第三节 地方政府层面政策建议
一、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
二、完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
三、积极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实质、规模与风险研究[J]. 吉富星. 财政研究. 2018(11)
[2]稳增长与防风险双重目标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研究[J]. 朱文蔚. 当代经济管理. 2019(02)
[3]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J]. 崔军,黄健雄. 财政监督. 2018(20)
[4]以拆弹的精准和耐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J]. 刘尚希. 地方财政研究. 2018(08)
[5]地方税的内涵与我国地方税体系改革路径——兼与OECD国家的对比分析[J]. 李华. 财政研究. 2018(07)
[6]地方官员政绩激励的制度分析[J]. 陈家喜. 政治学研究. 2018(03)
[7]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与融资平台转型[J]. 闫衍. 金融市场研究. 2018(05)
[8]晋升激励下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预算软约束:基于土地财政视角[J]. 陈新. 经济研究参考. 2018(28)
[9]基于效率最优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效率研究[J]. 宋樊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10]隐性债务的应对之策[J]. 封北麟. 中国金融. 2018(08)
以上是风险管理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