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中医学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中医学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岳美中医学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
研究目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的研究与传承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岳美中先生是二十世纪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他为中医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方法:1.收集岳美中著作,分门别类,梳理主要学术观点。2.辑录文献中所有医案,去除重复案例,规范药名,设计excel表格,输入方名、诊疗次数、药物及剂量等信息。3.利用统计结果,结合具体验案,分析用方用药规律,总结临证经验。4.通过文献了解岳美中所处的时代背景,运用医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其学术思想的源流,学术体系的组成。5.通过与同时代与其观点有密切关系的医家的比较,进一步深化对其学术思想的理解。研究结果:1.岳美中先生主要学术观点。(1)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的方法,客观分析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实践是有指导作用的,他对废止五行学说的观点持批评态度。(2)他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的中医治疗新模式。这是他基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在深入研究中医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观点,这一观点至今对中医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他还针对中医急慢性病的不同特点,提出“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的治疗原则,为临床上研究和治疗两大类疾病指出了方向。 (4)他还结合临床,探索现代医学条件下中医辨证论治精细化的问题,他认为这是时代对中医的要求,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措施。 (5)在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岳氏提出了中医自身要加强学术传承的主张,他认为中西医结合过程中首先要提高中医学术水平。2.岳美中先生主要临证经验。(1)用方方面。他用方形式多样,以单方为主,也有合方。选方时经方时方并重,显示他既专又博的治学特点。他用药不多,一般在10味以下。(2)用药方面。他善于用大剂量金钱草治疗泌尿系结石,善于用玉米须验方治疗慢性肾炎,也善于用大剂量石膏治疗高热病证。而在组方配伍的药物用量上,引药用量运用巧妙,佐助药和佐制药少量运用也颇具匠心。(3)肝系疾病。他善于从微细处入手辨证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后期肝功能指标异常的情况。对慢性肝炎,他从脾论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治肝先治脾的最好例证。(4)肺系疾病。治咳首分外感内伤,多以二陈汤加味,或以二陈汤加解表药,或以二陈汤加补益药,别具一格。治喘多从肾治,以固本见长。他还善于根据临床经验创制新方,如利肺汤、固本丸等,临床疗效显著。(5)肾系疾病。治慢性肾炎以健脾补肾为主,又常以玉米须巩固疗效,用真武汤、温胆汤治尿毒症案例也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治泌尿系结石,以清热利湿为主,以滋阴补肾为辅。(6)老年病。岳氏治老年病多从脾肾论治。他认为老年人肾虚为本,故多种疾患与此有关。义因诸脏功能减弱,唯有健脾,补益后天以养先天,才能保持生理正常。在用药方面,宜小量久服为佳。他还主张老年人要采用多种养生方法以提高生活质量。(7)外感发热性疾病。治温热病多从温病学派之法。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善汤丸并用,喜用安脑丸,同时取得无后遗症的良好效果。此外,治感冒分四季用药;邪气入里分热入阳明还是热入心包;里邪壅滞似表,不可误用升散;热病愈后,肢节疼痛须待正复,不可误表;小儿外感忌频予寒凉,易引起不良后果。这些都是他的宝贵经验。(8)内伤发热性疾病。他认为脾阳宜升发,肾阳宜敛降,因此他治内伤发热分脾肾论治。这是他继承李东垣和张景岳学术思想后的升华,是深刻领悟中医生理病理后的高明的见解。这同时也被他自身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他灵活运用引火归原法和升阳散火法就是很好的例证。3.岳美中医学思想体系及评价。(1)岳美中先生学宗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三家,又博采后世医家学术经验,且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形成了以仲景学说为核心,以传统医学为主体,以现代医学知识为补充的学术思想体系,是比较典型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体系对中医学者研究和实践中医具有示范作用。(2)从与岳美中先生观点相近和相反的角度,举陆渊雷和胡希恕两位代表医家与之对比,以增加对其学术观点的深入理解。陆渊雷与岳美中有师徒之谊,在继承传统,吸收汉方医学,接受现代医学,振兴中医,发展中医教育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但陆渊雷更激进一些,他对金元之后的中医基本持批评态度,而岳氏则基本持肯定态度。岳美中对陆渊雷的学术有继承也有发展,并不是全盘的接受。岳美中与胡希恕基本处于同一时代,二人虽均尊崇《伤寒杂病论》,但治学门径不同,岳美中更注重仲景学说中病证结合模式的继承与发扬,而胡希恕则更重视疾病变化的共同病理过程的研究,因此前者重视病名,后者不重视病名,前者伤寒与温病区别对待,后者则置温病于伤寒之下。实际上,二者相反相成,侧重点不同,岳美中将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结合考虑,侧重于矛盾的特殊性,而胡希恕则重视疾病主要矛盾的解决,侧重于矛盾的一般性。研究意义:岳美中先生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中医学家、经方家、中医教育家。他在新中国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他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是中医学宝贵的财富,对当前中医的发展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岳美中先生一生倾注于中医事业,为中医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后世学习的典范,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岳美中生平事迹
1. 因病学医自学成名
2. 辗转行医医术日精
3. 法宗三家融汇众长
4. 开拓进取创新模式
5. 呕心沥血奉献余生
6. 岳美中医学思想发展特点简析
第二章 岳美中治学和临证思维特点
1. 治学精神
2. 治学方法
2.1 择要而攻
2.2 善做笔记
2.3 古为今用
2.4 客观评价
3. 临证方法
3.1 治病求本
3.2 博采众长
3.3 缜密观察
3.4 解行并重
3.5 善于总结
3.6 举重若轻
第三章 岳美中学术观点研究
1. 岳美中对阴阳五行的基本观点
1.1 阴阳学说
1.2 五行学说
1.3 对岳氏观点的评价
2. 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模式
2.1 以哲学观点分析辨证论治
2.2 辨证论治的动态特征
2.3 分型论治不能替代辨证论治
2.4 避免对疾病研究的弱化
3. 急慢性病的不同治疗原则
3.1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3.2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4. 中西医结合下辨证的思路与探索
4.1 中国医学处理新问题的方式方法
4.2 病名及体系变动不影响中医的研究方式
4.3 理性思考中西医之间的关系
4.4 技术层面的结合方法
4.5 对岳氏中西医结合条件下辨证论治发展的评价
5. 岳美中振兴中医学术思想研究
5.1 始终重视中医传承发展
5.2 继承创新明确自身定位
5.3 加强中医文献整理研究
第四章 岳美中临证经验研究
1. 岳美中医案整理方法
1.1 统计编号 分列条目
1.2 规范药物 以利整理
1.3 排除重复 统计数据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2.1 病案病种统计结果及分析
2.2 诊疗次数统计及分析
2.3 病案用方统计结果及分析
2.4 病案用药统计结果及分析
3. 肝系病证治疗经验
3.1 创立和法 完善肝病治则
3.2 中西结合 辨治黄疸
3.3 慢性肝 病理脾为先
4. 肺系病证治疗经验
4.1 内外分治 化裁二陈
4.2 喘病治肾 固本为主
4.3 独出心裁 创制新方
5. 肾系病证治疗经验
5.1 肾炎治疗经验
5.2 泌尿系结石治疗经验
6. 老年病治疗经验
6.1 老年人群生理病理特点
6.2 老年病证用方用药经验
6.3 老年人应注重养生保健
7. 外感发热性疾病治疗经验
7.1 温热疾患多遵叶氏
7.2 病机不同博采众方
8. 内伤发热性疾病治疗经验
8.1 升发脾阳法治内伤发热
8.2 封藏肾阳法治内伤发热
第五章 岳美中医学思想体系研究及评价
1. 岳美中医学思想的三大来源
1.1 对张仲景学术经验的继承
1.2 对李东垣学术经验的继承
1.3 对叶天士学术经验的继承
2. 岳美中医学思想体系的开放性
2.1 广采百家之方
2.2 汲取百家经验
2.3 岳美中医学思想体系的特点及评价
第六章 岳美中与同时代医家的比较
1. 岳美中与陆渊雷学术思想的比较
1.1 相同点
1.2 不同点
1.3 对两位学者的评价
2. 岳美中与胡希恕学术思想的比较
2.1 治学历程不同却都重视仲景著作
2.2 岳美中与胡希恕主要观点对比
2.3 对两位学者的评价
第七章 岳美中医学贡献及评价
1. 经方医学的优秀继承者
2. 中医治疗新模式的探索者
3. 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示范者
4.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引领者
5. 振兴中医的无私奉献者
6. 中医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岳美中年谱及主要著作年代考
附录2:岳美中著作收录情况简介
附录3:岳美中医案辑录
附录4:药物统计结果详表
4.1 病案具体病种表
4.2 药物频次统计表
4.3 药物平均剂量表
4.4 药物最大剂量表
4.5 药物最小剂量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1]从桂枝汤推测经方之剂量[J]. 丁沛,袁红霞. 中医杂志. 2011(10)
[2]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J]. 薛飞飞,陈家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10)
[3]岳美中治疗老年病经验浅谈——读《岳美中中医学文集》有感[J]. 李旺,张淑萍. 江苏中医药. 2006(08)
[4]岳美中治咳经验[J]. 鄢圣英. 河北中医. 2004(08)
[5]锄云止咳汤治疗支气管炎120例疗效观察[J]. 罗泽民.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03)
[6]岳美中教授治疗咳喘病经验[J]. 李春生,杨磊. 中医函授通讯. 1991(02)
[7]浅论陆渊雷先生对日本汉方医学的研究[J]. 顾旭平,柯雪帆,洪嘉禾.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7(12)
[8]岳美中教授用经方起大症之经验[J]. 陈可冀,李春生. 新中医. 1983(04)
[9]中国医学通史[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邓铁涛,程之范主编, 2000
[10]岳美中医学文集[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陈可冀等编, 2000

中医学博士论文怎么写
中医学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言气彰物 ——中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主要特质,但其基于的核心理念其实是“言气彰物”。本文提出“言气彰物”是以气为本体论,气化、气感、气理、及时空属性为气之主要特性,气的变化决定着物的功能表现和变化的哲学认识方法论,也是中医学的核心认识论与方法论。对中医理论核心本质未能深刻的认识,往往会导致中医的价值没能实践出来,以致对中医产生一连串疑问和误解。诸如中医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其思方学过程是怎样的?又或觉得阴阳五行只是一种朴素的文化认识,导致中医理念的“玄”化等误解。又因对气和象,气和物的关系没有作对偶性的认识,以致产生“取象比类没科学根据,只是凭空想象”之类的误解,其机制又为何物等疑问。诸如此类皆根源于对气的哲学科学内涵未有深刻认识,又对无形的气和可见之象及有形之物关系性不了解,因此就无法理解“言气彰物”作为中医的核心本质和认识方法论。而碍于现代医学的实验方法尚不能解答中医认知方法论的问题,只能对中医所认识的论断作被动性验证,结果容易对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产生误解和质疑。因此,基于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不足以反映中医的核心理念,方法论的缺乏无法完全揭示中医的形上义理;又中医的传承不能只满足于成果的经验继承,更重要的是掌握其产生理论的背景和实践方法,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它是内容的灵魂和本质。只有把中医的核心理念和认识方法论厘清弄明,才能有中医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本论文立足于“言气彰物”的理论核心,深刻地论证和揭示其作为中医理论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根本支撑理由,并以言气彰物作为思方论,展现其对中医理论的塑造和其实践运用。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哲学气论的范畴,利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理论研究法,对于中国哲学气论内涵作疏理分析,对气与物,象与物的关系作剖析,进而把中医如何利用言气彰物的认识方法论认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虚实,药性理论等重要中医理论的发生学进行梳理及研究。本论文主要研习的相关文献有三大范畴,1.古代中国哲学气论思想。2.以黄帝内经为主的有关“气”思想的中医理论书籍。3.西方现代物理学(主要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哲学观等)中和中国哲学气特性相关的理论和哲学观点。把三大范畴作深层研习和理性思考,系统整理思绪和交融并蓄。孟庆云教授曾言:“理论是系统化的见解和主张,理论又是发展的,需要介绍历代医家及当代人的认识;理论具有实践性,只有联系临床才能说明白。”本论文尽力贯彻这些观点。论文分上下篇,上篇立足于言气彰物,从气论哲学认识到中医的气概念阐述,厘清气与象、物的关系内涵,结合西方新物理学和时空与物质关系的宇宙哲学,论证言气彰物实作为生命与天地自然的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有其哲理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因而奠定了中医所认识的生命自然观的科学正确性和实践可行性。下篇从言气彰物作为中医的本体理论,及认识和方法论,举隅论述其对中医理论产生的塑造,涉及到一直存在争义,难以明了,或尚未共识的中医脏象,经络,三焦,虚实,左肝右肺,三因制宜,病因病机和药物认识等重要中医理论命题,并联系实践和临床,理性思考气和物,无形和有形,形上和形下,气与器,本与末,整体与局部,能量和物质,时空和物变,中医和西医差异等哲学问题。研究结论:1. 首次阐明“言气彰物”的概念内涵及其作为中医理论的根本核心方法论和认识论。中医的生命观,自然观,疾病观,治疗观,药物理论都是建基于此。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特质也是这一理念的体现。2. 气自身具有“规律”、”道”、或叫“气理”,因而决定着有形之物的功能特性和表现之象。气本带有时空性质,对万物有感应性。时空推移,物质在变,是“言气彰物”’的时空思想性质体现。3. 厘清了气、象、形、器在中医学系统中的意义和地位,并对象的价值意义重新思考,提出以象谶物并非模糊的观点。气无形但必会彰于物而成象,象能直接反映气的性质,是有意义的物器组合单元。人体的脏腑生理及疾病证候都有象的表现。象是气的表现,也是气的分类标志,是整体状态下才存在的,分柝下去是器。气由象来认识,象可由器来进一步解释,象决定着器,器反映着象,象是有自然数规限的。4.基于“言气彰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和视角,重新梳理并发掘了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学说的独特价值,提出从“气”调治的独特优势,同时论证了从“气”层面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疾患。5.论证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有是气,有是象,有是理,有是器,整体决定局部,局部依据预先的气理模式形成整体。这是言气彰物的化生论秩序,不能反过来有是器而构成有是体,这是还原论下的结构性整体观。整体涌现性是有别于构成的物器,物器只是在整体有其象下,能反映出整体的一些特质,只有在这视野往下看,整体和局部才不相冲突,整体的义理也能在局部体现出来。6. 中医重“气”与西医重“器”是中西医学之根本差异,以气为本是较贴近于反映人体生命之客观现象,但器也是人体的结构部份,气和器是有关连的,单看器缺少了整体关连性的认识,单看气会难以清晰说明问题。科技并没医学界限,气器也是人体客观存在的,从气视野下看器变,中西医学就可融为一体,成为新的自然哲学观和生命观。
摘要
ABSTRACTS
绪论
第一章:气论与物论的研究
1.1 气(氣)的形成和原始意义
1.2 中国古代气论的基本思想
1.3 中国哲学气与物的关系
1.4 中医气的概念
第二章:气、象、器的思考
2.1 物生而后有象
2.2 立象可分类把握整体
2.3 言气彰物的关键桥梁——象
2.4 象之价值反思
第三章:“言气彰物”的理解与运用
3.1 “言气彰物”的思想概念
3.2 “言气彰物”的哲学基础与科学思考
3.3 “言气彰物”-----时空对物质统摄和统一的思想
3.4 “言气彰物”的实践运用
第四章:言气彰物的中医认识论与方法论
4.1 言气彰物对中医生命观的塑造
4.1.1 人体的阴阳五行之气
4.1.2 言气彰物的藏象学说
4.1.3 五脏六腑生成的探讨
4.1.4 脏腑功能是气化的表现
4.1.5 “气”思想下脏腑的时空特性
4.1.6 言气彰物对三焦理念的塑造
4.1.7 “气”思想下经络与三阴三阳的彰显
4.1.8 虚实因于“气”
4.1.9 “言气彰物”的三因制宜理念
4.2 言气彰物对中医疾病观的影响
4.2.1 言气彰物的病因说
4.2.2 言气彰物的病机说
4.2.3 言气彰物的证候说
4.3 言气彰物对中药理论的建构
4.3.1 药物之气的两层含义
4.3.2 气味产生中药之效用
4.3.3 整体的药食之气才是其根本
4.3.4 认识药物之气味的方法
第五章:言气彰物的独特价值探讨
5.1 言气彰物带出整体关连性
5.2 言气彰物反映整体决定局部
5.3 言气彰物揭示的本质与现象
5.4 言气彰物可执简驽繁
5.5 从“气”调治的疗效价值
5.6 言气彰物的时空医学理念
5.7 “言气彰物”让中医不玄不固
第六章:从“气”视野看中西医学
6.1 “气”思想往“器”思想的近代转变
6.2 “气”“器”的中西医学之别
6.3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6.4 “气”“器”研究法必须并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1]中医学理论的特点[J]. 孟庆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01)
[2]气一元论思想对《内经》理论的影响[J].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3]希格斯理论的基本思想[J]. 胡瑶光. 物理通报. 2013(12)
[4]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 张筠婷,范书英,王勇. 中国全科医学. 2012(26)
[5]中医时脏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J]. 王彤,郭霞珍,王偲,杨丽莎,张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9(06)
[6]论气化学说[J]. 孟庆云. 中医杂志. 2007(05)
[7]李约瑟论《周易》与中国自然科学的关系[J]. 史少博.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8]《黄帝内经》中的易学象数学——兼论医、《易》思维理路之异同[J]. 张文智. 周易研究. 2004(01)
[9]中医学生命信息跨尺度研究[J]. 图娅,李贵涛,李文迅,郭书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06)
[10]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探索复杂性[J]. 赵光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中医学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中医学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基于中医学“护场”理论探讨原发性肺癌相对低代谢区占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目的]筛选并分析与肺癌预后相关的因素,利用PET/CT成像技术,寻找肿瘤中具有中医学“护场”功能的相对低代谢区域,分析其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将其量化及可视化,为临床肺癌治疗策略的改进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临床107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18F-FDGPET/CT显像结果,通过测量病灶18F-FDG代谢指标SUV、SUL,利用PET/CT后处理软件计算病灶GTV与肿瘤代谢体积MTV,并计算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总体积比值。(2)回顾性分析107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总中位生存期、总生存率;将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免疫细胞浸润、肿瘤SUVmax、肿瘤体积、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肿瘤总体积百分比作为自变量,以患者末次随访生存状态作为生存结局,将生存时间和生存结局作为因变量,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各自变量采用Log rank进一步分层分析,利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将18例存在免疫细胞浸润的患者作单独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因素筛选出来,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患者代谢参数测量方法一致性分析肺癌病灶的SUVpeak-自动测量结果的差异为Og/ml,重复性为100%;肺癌病灶的SUVpeal-手工受操作者的影响明显,同一个医生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医生间测量结果不同;处理软件自动测量病灶SUVpeak-自动避免操作者的影响,同时能够自动避开空洞、炎症组织的干扰,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及重复性。(2)各自变量单因素分析男性患者生存时间长于女性患者;随着临床分期接近晚期,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降低;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肿瘤周边存在免疫细胞浸润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随着SUVmax的增高,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降低;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降低;肿瘤低代谢占总体积比值越大,患者可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3)各临床分期分层分析:早期与中晚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比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随着临床分期接近晚期,患者肿瘤的体积明显增大,中晚期随着肿瘤体积增大、SUVma的增高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降低;早期与中晚期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大于50%的患者可获得比其余患者更长的生存时间。(4)不同手术方式分层分析:接受手术的患者,患者术前临床分期越早,对于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越有利;对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分期的早晚对于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未见明显的影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但肿瘤的大小无论在手术治疗组还是非手术治疗组,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时间都未见具有明显的影响;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着反应患者肿瘤代谢活性的SUVmax的增大,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下降;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大于50%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比其余患者更长的生存时间。(5)不同肿瘤体积分层分析肿瘤体积小于120cm3的患者在临床中多选择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而肿瘤体积较大者(≥120cm3),多已失去手术机会,手术未让患者受益;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肿瘤SUVmax也呈明显增高的趋势,仅在肿瘤体积在17-119.9cm3范围时,SUVmax的变化会对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产生影响;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超过50%的患者无论肿瘤负荷多大,均可使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6)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分层分析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超过50%者在临床各期、无论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其生存时间均长于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小于50%的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多出现在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超过50%的患者中,且可带给肿瘤患者更长的生存时间。(7)多因素分析结果COX回归结果显示,X 2=85.919,P=0.000,模型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变量中对患者生存有显著影响的分别为:性别(P=0.056)、年龄(P=0.053)、治疗方式(P=0.033)、肿瘤SUVmax(P=0.021)、是否存在免疫细胞浸润(P=0.024)、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P=0.000);其中SUVmax(RR=1.621,3.391)为危险因素,随着SUVmax标准化摄取值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死亡危险;而接受手术治疗(RR=0.575)、存在免疫细胞浸润(RR=0.461)及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RR=0.206)则为保护性因素,病灶局部存在免疫细胞浸润,病灶中相对低代谢区占总病灶体积的比例超过50%,使得患者能从中带来更大的获益。(8)18例存在免疫细胞浸润的患者分析18例存在免疫细胞浸润患者的总中位生存期为20.00±1.50月;早期患者可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多为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大于50%的患者,且生存时间长于低代谢区占比小于50%的患者。[研究结论](1)以大体肿瘤体积减去MTV(40%SUVmax)所对应的肿瘤代谢体积占大体肿瘤体积的百分比表示在肿瘤中处于相对低代谢区的范围,发现该范围超过大体肿瘤的50%时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从功能上与中医学“护场”相对应;(2)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面,SUVmax为危险因素,随着SUVmax标准化摄取值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死亡危险;接受手术治疗、存在免疫细胞浸润及肿瘤相对低代谢区占比则为保护性因素,病灶局部存在免疫细胞浸润,病灶中相对低代谢区占总病灶体积的比例超过50%,使得患者能从中带来更大的获益。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综述一“护场”理论的源流与现代应用研究进展
一、“护场”理论的提出
二、“护场”理论的发展
三、“护场”理论对于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
四、“护场”理论在现代中医外科学中的应用
五、“护场”理论对恶性肿瘤治疗的指导意义
六、展望
综述二 从肿瘤治疗发展史探讨肿瘤治疗模式的改进
一、外科手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历程
二、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发展历程
三、从细胞毒药物、分子靶向到免疫治疗时代
四、展望
综述三 肿瘤免疫微环境对肿瘤进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一、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组成
二、肿瘤免疫微环境抗肿瘤作用
三、肿瘤免疫微环境与免疫逃逸
四、免疫治疗
五、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纳入、排除标准
3、临床病历资料的收集
4、影像学资料的收集
5、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生存状态,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做生存分析
6、起始事件及终点事件
7、样本量估算
8、统计分析
二、结果
1、病例分析
2、患者代谢参数测量方法一致性分析
3、各自变量的单因素分析
4、各自变量的分层分析
5、各自变量的多因素分析
6、18例存在免疫细胞浸润患者分析
三、结论与讨论
四、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清热利湿方对肛肠手术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J]. 杨豪杰,刘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02)
[2]疽愈方促进糖尿病足修复期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 贺大智,刘文君,高冠军,马建伟.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01)
[3]基于护场理论探讨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机制及治疗[J]. 韩凤娟,闵璐.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2)
[4]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 刘江月,李智.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05)
[5]祛腐生新膏治疗糖尿病难愈性创面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王世霞. 四川中医. 2017(08)
[6]清凉膏促进肛肠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机制研究[J]. 徐利,代群,葛琼翔,林国强.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07)
[7]愈疡生肌膏联合腧穴热敏灸治疗难愈性溃疡验案举隅[J]. 王志强,毛文丽,陈思婷,陈平,严张仁,王万春. 光明中医. 2017(11)
[8]基于“护场”理论探讨清热化瘀法促进肛肠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机制[J]. 徐利,葛琼翔,林国强. 中成药. 2017(05)
[9]基于护场理论探讨红肿消酊箍围法对皮肤脓肿大鼠创周组织IL-10,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J]. 徐强,朱朝军,张杨,郭悦,赵丽坤,王婉莹,刘婷婷,冀晓娜,张朝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6)
[10]口服中药托里透脓汤加减联合闭式滴注+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难治性褥疮的临床疗效[J]. 揭牧夫,欧冠周,祝最成. 中国医药科学. 2017(08)
以上是中医学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