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博士论文怎么写[写作必知]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论文写作指导 Instruction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790 论文编号:sb2022010923143442581 日期:2024-05-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艺术鉴赏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艺术鉴赏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艺术鉴赏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建筑艺术鉴赏原理研究
建筑设计不仅涉及到建筑物的功能问题,而且还涉及到美观的问题。功能问题是有一定标准可以衡量,但是美观的问题就众说纷纭,在当今的建筑实践中也表现出一定混乱。本文介入建筑艺术审美的研究,就是试图对建筑的美观问题做出一定的分析。本文从哲学和心理学层面来进行展开建筑审美原则的研究,本文采用方法是形而上和心理学上的方法。形而上的方法大多是采用逻辑方法(归纳和演绎)来进行论证和澄清本质与概念,心理学的方法采用认知原理和内省的心理方式来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建筑的概念进行了理性分析得出“建筑是庇护所”的结论,同时,对当前流行的其他建筑本质论做了一定的批判。本文主要论点建立在“注意力节省”原则和“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些假设之上。研究的重心是在形式倾向建筑和情感倾向建筑。对它们做了划分的基础上,又参考了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分别作为形式倾向建筑和情感倾向建筑的思维基础。在研究形式倾向建筑时,主要介绍形式美规律、逻辑思维的特点和建筑形式美的历史演变。在讨论情感倾向建筑时,主要介绍了情绪、记忆、形象思维等特点和艺术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对“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的命题有关的心理学、思维学、记忆学和情绪学等等做了全面的探讨和论述。最后,运用上述的研究成果,对于当前建筑发展的动态,作了一定的分析和讨论,以明晰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认识。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文选题的缘由、研究状况与研究方法
0.1 论文选题的缘由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
0.3 本文的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理论构架和创新点的陈述
0.4 本文的理论构架和研究内容的介绍
0.5 本文创新点的陈述
第一章 建筑、艺术与建筑艺术
1.0 建筑、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概述
第一节:建筑本质
1.1.0 本节的内在逻辑关系
1.1.1 基于词源学上的分析
1.1.2 建筑本质
1.1.3 其它本质论的评论
1.1.4 建筑学学科的研究内容
1.1.5 本节小结
第二节:艺术本质
1.2.0 本节的内在逻辑关系
1.2.1 艺术的词源考证
1.2.2 艺术的用法考证
1.2.3 艺术本质
1.2.4 本节小结
第三节:情感倾向建筑
1.3.0 本节的概述
1.3.0.1 本节的绪论
1.3.0.2 本节的内在逻辑关系
1.3.1.形式倾向建筑
1.3.2 情感倾向建筑
1.3.2.1 情感倾向建筑
1.3.2.2 非建筑情感倾向艺术的评论
1.3.3 其它相关理论的分析
1.3.4 建筑的分类
1.3.5 本节小结
第二章 形式倾向建筑
第一节 形式的形而上学论
2.1.0 本节的内在逻辑关系
2.1.1 质料与形式的关系
2.1.2 质料与形式同命名的关系
2.1.3 艺术的形式
2.1.4 形式美内在构成
2.1.5 本节小结
第二节 形式美规律
2.2.0 概述
2.2.0.1 形式美研究历史
2.2.0.2 本节的内在逻辑关系
2.2.1 多样性的统一
2.2.1.1 多样性的统一
2.2.1.2 注意力节省原则
2.2.2 对称和均衡
2.2.3 韵律和节奏
2.2.4 比例系统
2.2.5 本节小结
第三节 形式美的思维基础
2.3.0 概述
2.3.0.1 本节绪论
2.3.0.2 本节内在逻辑关系
2.3.1 思维发生学
2.3.1.1 直观的动作思维
2.3.1.2 具象的形象思维
2.3.1.3 类化的抽象思维
2.3.2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3.3 形式美与逻辑思维
2.3.3.1 时代与思维环境
2.3.3.2 形式美
2.3.4 当代建筑和艺术实践的评论
2.3.4.1 艺术实践的评论
2.3.4.2 建筑实践的评论
2.3.5 本节小结
第四节 建筑形式美的演变
2.4.0 概述
2.4.0.1 本节绪论
2.4.0.2 本节内在逻辑关系
2.4.2 建筑形式美演变
2.4.2.1 木建筑
2.4.2.2 砖石建筑
2.4.2.3 钢筋混凝土建筑
2.4.2.4 钢+玻璃建筑
2.4.3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2.4.4 本节小结
第三章 情感倾向建筑
第一节:情感倾向建筑的生理基础
3.1.0 本节内在逻辑关系
3.1.1 记忆
3.1.1.1 记忆的概述
3.1.1.2 记忆的结构
3.1.2 情绪
3.1.2.1 情绪的概述
3.1.2.2 情绪的分化
3.1.2.2.1 快乐
3.1.2.2.2 痛苦
3.1.2.2.3 愤怒
3.1.2.2.4 恐惧
3.1.2.2.5 忧郁
3.1.2.2.6 焦虑
3.1.3 情绪的本质
3.1.3.1 人类“错觉”
3.1.3.2 情绪的评价机制
3.1.4 本节小结
第二节:情感倾向建筑的审美分析
3.2.0 本节内在逻辑关系
3.2.1 情绪与记忆
3.2.2 情绪与艺术家
3.2.3 情绪与思维
3.2.3.1 情绪与形象思维
3.2.3.2 情绪与逻辑思维
3.2.4 原生态情感与艺术情感
3.2.5 审美意识的内在分析
3.2.6 情感倾向建筑与情感
3.2.7 人类的情感发展状态
3.2.8 本节小结
第四章 建筑审美理论的实践运用
第一节:建筑审美理论
4.1.0 建筑审美理论
第二节:形式倾向建筑理论
4.2.1 形式倾向建筑理论
4.2.1.1 形式、功能和理念之间的关系
4.2.1.2 形式倾向建筑发展倾向
4.2.2 形式倾向建筑项目的分析
4.2.2.1 简洁的理性
4.2.2.2 复杂的理性
4.2.2.3 元素变异的“反理性”
4.2.2.4 手法变异的“反理性”
4.2.2.5 综合变异的“反理性”
第三节:情感倾向建筑理论的应用
4.3.1 情感倾向建筑理论
4.3.2 情感倾向艺术项目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1]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美) 阿恩海姆, 2006
[2]罗丹论艺术[M]. 团结出版社 , (法)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述, 2006
[3]康德哲学讲演录[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邓晓芒, 2005
[4]文德斯论电影[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德)维姆·文德斯(WimWenders)著, 2005
[5]心的概念[M]. 商务印书馆 , (英) 赖尔, 2005
[6]安藤忠雄连战连败[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日)安藤忠雄著, 2005
[7]现代建筑语言[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意)布鲁诺·赛维(BrunoZevi)著, 2005
[8]后现代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高宣扬著, 2005
[9]情绪心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孟昭兰主编, 2005
[10]论智慧[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余华东著, 2005
艺术鉴赏博士论文怎么写
艺术鉴赏博士论文怎么写
艺术鉴赏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宇宙在乎手 ——董其昌画禅室里的艺术鉴赏活动
董其昌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也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不断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董其昌的人生入手,展现了他在晚明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何选择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并对晚明的鉴藏世界进行分析。董其昌大多的人生时光都是在家乡度过,他的很多鉴藏活动虽然与仕宦生涯有关,但与在家赋闲的时光关系更加密切。他在松江修建了豪华的园林与宅第,与朋友们进行风雅的鉴藏活动。董其昌一生在仕途上数进数退,他的朋友来自各种不同的政治集团或社会领域。本文以着重按照他与陈继儒、吴正志、袁氏父子等人的交往为线索,来探讨他对书画艺术的理解,以及他是如何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观点的。董其昌的成就,除了书画创作外,他的鉴藏活动对后世认知美术史起着重要作用。他是在鉴藏中获得人生的真知,逐步建立了书画史的历史框架,并形成了最后的艺术理论。通过研究他的鉴藏,才能发现很多美术史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才能对董其昌的人生与艺术有正确的理解。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智者出处
一 世风与仕宦
二 书画的流向
三 好事者与作伪者
第二章 高卧云间
一 第宅与亲友
二 “四源堂”与“南宗”画
三 与袁氏父子的交往
第三章 戏鸿之堂
一 戏鸿堂帖
二 小楷与学书
三 书尚晋人
第四章 山川畅神
一 东南形胜
(一) 九峰三泖
(二) 荆溪招隐
二 闽楚奇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1]“潘光禄”究为何人——兼论董其昌对莫是龙藏画的继承[J]. 王安莉. 新美术. 2012(03)
[2]莫是龙《小雅堂集》的几个问题[J]. 王安莉. 文艺研究. 2012(02)
[3]从鉴藏视角看王献之《保母志》之伪[J]. 王力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4]明代后期的书画作伪高手黄彪[J]. 叶康宁. 书画艺术. 2010(05)
[5]张宅并非辽府考——张居正侵夺废辽王府“攘以为第”说辨[J]. 陈礼荣.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6]中国画家与赞助人(八)——赞助人王世贞[J]. 路易斯·耶华,石莉,陈传席. 荣宝斋. 2004(06)
[7]文献与刻帖所见的《出师颂》[J]. 施安昌.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3(06)
[8]史孝山《出师颂》的史实与文字考异[J]. 王亦旻.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3(06)
[9]隋无名氏《出师颂》[J]. 徐邦达.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3(06)
[10]存世《出师颂》墨迹本与刻本关系考[J]. 单国霖.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3(06)
艺术鉴赏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艺术鉴赏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艺术鉴赏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 ——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探幽
本文尝试从文艺美学的全新视角对后现代主义文艺关键人物之一——纳博科夫的小说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与综合阐释,以充分挖掘出纳氏作为一位超凡文学理论家那一面所蕴涵的丰富宝藏。导论部分,在梳理以往纳氏研究成果及倾向基础上将纳博科夫现象放入文学与文化的大视野中进行重新认识,确定纳氏小说美学动态研究和综合阐释的研究方向;第二章,追溯纳氏小说美学思想的生发源头,寻觅隐藏于他独创性作品背后的美学动因。第三章到第五章构成本文的核心部分,即具体论述纳氏美学思想的实质内容。第三章,着重从“现实”与“艺术”关系角度阐述他的艺术本源论,阐明纳氏在认清“现实”的真义、认清艺术与自然原初的同一关系等方面都有全新观念;第四章将视线转向纳氏对小说自身本质存在的全新认识,探讨小说内在的诗性品格,即他试图将小说的本质无限度地还原到其内在的诗性特征上去的洞见。第五章偏重从艺术接受(读者)视角阐述纳氏独特的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论。 本文结论是:纳氏美学是在将自己的个体生命和学术生命融入对自然的精深研究之中的自身感悟的结果,他所强调的现实世界、艺术世界、艺术鉴赏三位一体的“审美狂喜”,强调人类的科学实践和艺术实践是与自然一致的诗性创造活动,强调用“诗性精神”这条红线贯穿艺术家——世界——作品——读者四要素的超越性美学眼界让我们见到了学术上久违了的“元学精神”的复归。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在文学与文化的大视野中重估纳博科夫
1.1 “纳博科夫现象”背后的诗学意义
1.2 在文学与文化的大视野中重估纳博科夫
第二章 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发生学研究
2.1 蝴蝶对纳博科夫个体与艺术生命的意义
2.2 超越噩梦与痛苦——化蝶的“审美狂喜”
2.3 珍稀异种蝶类情结与文学史上的“异类缪斯”
2.3.1 背景解读——纳博科夫与“后现代主义”
2.3.2 珍稀异种蝶类情结与文学史上的“异类缪斯”
2.4 蝴蝶研究对纳博科夫小说美学的发生学意义
2.4.1 纳氏自己的“科学激情”与他的艺术本源论
2.4.2 在科学激情中窥见诗道的精微
2.5 结语
第三章 “现实世界”的无穷意蕴——纳博科夫艺术本源论
3.1 面对“现实世界”本身
3.2 艺术与自然原初的同一关系
3.3 “现实”的真义——带所有格的“意向性现实”
3.4 现实世界的无穷意蕴——“此在”中的“彼在”
3.4.1 外部宇宙的神奇——现实世界的天机自张
3.4.2 内部宇宙(意识)的神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说内在的诗性品格——纳博科夫艺术本质论
4.1 概述: 纳氏艺术本质论的实质
4.2 纳博科夫关于小说本质的思、诗之辨
4.2.1 从纳博科夫与萨特的论争说起
4.2.2 纳博科夫关于艺术作品的“非思”之思
4.3 小说内在的诗性品格
4.3.1 纳氏对小说“诗性”内涵的还原——“审美狂喜”、“诗性肌质”与“诗性密厚度”
4.3.2 小说艺术中的诗性本源与诗性精神
4.4 小说诗性的内在构成——诗性“组合物(combination)”
4.4.1 “诗性组合物”的创化与形成——“非理性”灵感振颤
4.4.2 诗性组合物的表现形态——叙述“主题线”(thematic lines)的交织与艺术细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体验艺术世界中的“审美狂喜”——纳博科夫艺术批评与鉴赏论
5.1 发现独特的艺术世界——纳氏艺术批评论
5.2 “给我创造性读者”——纳氏艺术鉴赏论
第六章 结语篇:纳博科夫超越性美学眼界
6.1 纳氏小说美学思想归结
6.2 纳博科夫超越性美学眼界
6.2.1 “异类”缪斯的“异常”思维
6.2.2 纳氏小说美学的超越性特征
6.3 全文终结
注释
附录1: 主要参考书目(BIBLIOGRAPHY)
附录2: 纳博科夫生平与著作详细年表
后记
参考文献
[1]当代叙事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华莱士·马丁(WallaceMartin)著, 2005
[2]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 青岛出版社 , 杨仁敬等著, 2004
[3]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蒋述卓等编著, 2003
[4]批评的文化之路[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蒋述卓主编, 2003
[5]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 作家出版社 , 曹文轩著, 2003
[6]反对阐释[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 2003
[7]西方文论[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玉能主编, 2002
[8]文学批评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拉曼·塞尔登(RamanSelden)编, 2000
[9]比较诗学[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饶〓子著, 2000
[10]符号学原理[M]. 三联书店 , (法)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著, 1999
以上是艺术鉴赏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博士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