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经验分享]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论文写作指导 Instruction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39 论文编号:sb2022010915371142539 日期:2024-10-17 来源:硕博论文网
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制造企业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剖析与绩效提升
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融合供应链思维的系统性环境管理手段,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最初动机是为了应对来自法规和客户的强制性要求。一些领先企业在满足强制性要求之后,开始实施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并做了很多工作(如华为的绿色供应商伙伴计划)。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为实现环境和经济目标(包括价值创造)而主动实施的管理活动,区别于为应对和响应强制性要求而被动开展的管理活动。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制造企业的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满足强制性要求之后,借鉴领先企业的经验,开始作为发起者来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但到底如何去做,如何有效驱动相关实践,能否实现绩效提升等都是企业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虽然学术界对这些现实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和展望仍然揭示并强调了以下不足及其研究的必要性。首先,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基本上聚焦在与技术、方法等相关的技术类实践(如生态设计、绿色生产、逆向物流等),通过这类实践来解决污染问题以满足强制性要求,而与人或组织相关的行为类实践(如高层和员工的支持,与供应商和客户互动及合作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需要技术类实践,也需要行为类实践。然而,已有的研究并没有明确界定行为和技术类实践,对于两者如何融合去影响绩效也缺乏讨论。其次,以小米因供应商环境违规影响上市为代表的供应链环保事件不仅凸显了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表明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在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之对应的是,领先企业在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措施(如从监督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强化与供应商在环境问题上的互动以降低供应端的环境风险,部分企业开始在战略层面上考虑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具体实践上构建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形成了战略层面的绿色导向。而战略层面的导向能否驱动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开展,以提升经济和环境绩效是企业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最后,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以降低供应端的环境风险为主,因而主要集中在供应商的管理,面向下游客户的实践和关注度都相对较少。制造企业在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如何主动地面向客户的环境需求,寻找价值创造的机会,打造价值导向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如绿色价值链)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而相关研究仍然较少,研究方法也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针对我国制造企业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需求,结合以上识别并提炼出来的现实问题及对应的研究问题,本文以制造企业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剖析与绩效提升为研究主线,采用结构方程、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和博弈建模开展相关研究。首先,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行为类和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进行了界定:行为类实践是指与人或组织相关的软性实践,包括企业内部支持、与客户的环境合作及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技术类实践指与技术或方法相关的硬性实践。随后,应用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构建了行为类、技术类实践和绩效之间的整合模型并提出作用机理的相关假设,利用来自200家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类实践能够有效促进技术类实践的实施,且两类实践共同作用于绩效的提升,揭示了两类实践对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指出制造企业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提升行为类实践的实施水平,营造支持性氛围和环境使技术类实践的投入和实施变得更为主动和深入。其次,本文从战略层面来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驱动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首先细化并拓展了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内容,提炼出绿色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合作外的第三种管理实践(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发了测量题项。基于此,分别针对企业绿色战略导向是否会促进不同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实施,及不同实践对经济和环境绩效的影响提出研究假设,利用样本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战略导向对三类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实施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供应商评价和战略伙伴关系对环境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关系,供应商合作和战略伙伴关系对经济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关系。此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类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实施水平较高的企业群体具有更显著的经济和环境绩效表现。最后,本文以制造企业主动与客户开展环境管理方面的合作实现价值创造为主题展开研究。基于企业实例情境,以“开展面向客户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生态设计”这一普遍存在但相关研究较少关注的现象为例,结合其“上游付出努力和成本而下游受益”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制造企业和一个客户参与的主从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三种博弈情形(无生态设计、分散决策时开展生态设计、集中决策时开展生态设计)下的双方收益。研究结果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制造企业开展生态设计能够实现双方的经济效益更优即实现价值创造。分散决策下制造企业开展生态设计的意愿区间更广泛,但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收益更大。因而通过构造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契约来协调这种模式以实现供应链收益最大化。以上研究结果为制造企业开展价值导向的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1.2.2 研究范围界定和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2.1.1 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内涵
2.1.2 行为/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相关研究及概念界定
2.1.3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行为/技术类实践关系
2.1.4 研究述评
2.2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
2.2.1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
2.2.2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驱动因素
2.2.3 研究述评
2.3 绿色供应链中的价值创造
2.3.1 绿色供应链中的价值创造过程
2.3.2 绿色供应链中合作下的价值创造和协调机制
2.3.3 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为/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3.1 问题描述与理论模型
3.2 研究假设
3.2.1 行为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
3.2.2 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
3.2.3 行为类、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提升之间的关系
3.3 研究方法
3.3.1 问卷设计过程
3.3.2 问卷题项选择
3.3.3 数据收集
3.3.4 结构方程模型测试
3.3.5 无应答偏差和同源性方差检验
3.4 研究结果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4.2 假设检验结果
3.4.3 Post hoc测试
3.4.4 研究结果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与绩效:战略导向驱动与战略伙伴关系实践
4.1 问题描述与理论模型
4.2 研究假设
4.2.1 企业绿色战略导向与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
4.2.2 绿色供应商管理关系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
4.2.3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与经济和环境绩效的关系
4.2.4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中介效应
4.3 研究方法
4.3.1 问卷题项选择
4.3.2 无应答偏差和同源性方差检验
4.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4 聚类分析
4.4 研究结果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4.2 回归分析结果
4.4.3 Post hoc测试
4.4.4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客户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生态设计价值创造模型研究
5.1 问题描述
5.2 生态设计博弈模型
5.2.1 决策顺序
5.2.2 模型符号和基本假设
5.2.3 模型建立
5.3 模型求解与分析
5.3.1 模型求解结果
5.3.2 数值分析
5.3.3 模型启示
5.4 实例介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1.1 主要研究结论
6.1.2 政策及管理建议
6.1.3 主要创新点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1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绩效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
参考文献
[1]物流供应链中价值创造研究文献综述[J]. 杜志平,付帅帅,郭承丽. 商业经济研究. 2018(10)
[2]碳交易和低碳偏好下供应链低碳技术选择研究[J]. 刘名武,万谧宇,付红. 中国管理科学. 2018(01)
[3]我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阳盼盼. 改革与战略. 2017(12)
[4]基于微分对策的绿色供应链生态研发策略与协调机制[J]. 朱桂菊,游达明. 运筹与管理. 2017(06)
[5]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协同效应评价研究[J]. 郑季良,周旋. 科研管理. 2017(S1)
[6]基于消费偏好的供应链上下游联合减排协调契约博弈模型[J]. 王一雷,朱庆华,夏西强. 系统工程学报. 2017(02)
[7]基于公平关切的低碳供应链广告合作-减排成本分担契约与协调[J]. 周艳菊,鲍茂景,陈晓红,徐选华.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2)
[8]上下游联合减排与低碳宣传的微分博弈模型[J]. 徐春秋,赵道致,原白云,何龙飞. 管理科学学报. 2016(02)
[9]考虑产品绿色度的绿色供应链博弈模型及收益共享契约[J]. 江世英,李随成. 中国管理科学. 2015(06)
[10]考虑零售商竞争的联合减排与低碳宣传微分对策[J]. 赵道致,徐春秋,王芹鹏. 控制与决策. 2014(10)
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
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
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考虑消费者偏好的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机理与管理策略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的繁荣,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凸显。人们在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也逐渐重视环境保护。政府日趋严厉的环保政策与管制、逐渐增强的消费者环保意识、合作伙伴要求与市场需求变化等压力迫使企业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低碳创新正在成为企业获取经济增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低碳创新过程中,如何为成员树立低碳创新有利可图的观念?如何激发成员低碳创新热情和有效约束成员合作行为?如何处理与有效利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溢出来促进更多成员进行低碳创新?如何有效分配低碳创新产生的收益?上述问题是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制造业供应链为研究背景来分析供应链内低碳创新的实现机理。首先,利用企业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来说服成员企业低碳创新是有利可图的。其次,通过构建惩罚契约约束下的低碳创新策略模型来引导成员对低碳创新达成共识。最后,通过构建不同激励契约下的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与政府补贴的供应链低碳创新策略模型去探究激励机制对供应链成员低碳创新行为与利润分配的影响路径,从而实现供应链低碳创新发展阶段不同目标与不同激励机制的有效配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研究企业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过程中,利用层次回归分析获得企业低碳创新对企业一般绩效与绿色绩效的正向作用路径,从而来说明企业低碳创新活动的实施有利于供应链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提升。(2)从供应链主导成员为主体所采用的内部管理机制入手,通过构建惩罚契约约束下的供应链低碳创新策略模型去探究链内成员态度迁移与决策类型变化双重条件下链内成员低碳创新的实现路径。(3)从契约的激励属性视角,通过细化激励契约为单一激励与组合激励契约来探究价格补贴契约、成本分担契约、收入共享契约与以上三种契约组合后新的组合契约(如价格补贴-成本分担,价格补贴-收入共享,成本分担-收入共享及价格补贴-成本分担-收入共享契约)对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的促进效果,分析与比较单一激励机制与组合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创新行为能促进企业绩效,消费者偏好与政府干预能促进这种关系;惩罚契约具有良好的约束效果,但不能促进成员实现双赢;激励契约能很好实现供应链与成员利润提升,组合契约比单一契约对低碳创新实现的促进效果更显著。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与创新点
2 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2.1 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的假设条件
2.2 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的研究准备与设计
2.3 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过程分析
2.4 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消费者偏好与惩罚契约约束下的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策略研究
3.1 消费者偏好与惩罚契约约束下的低碳创新情境描述
3.2 消费者偏好与惩罚契约约束下的低碳创新策略模型
3.3 消费者偏好与惩罚契约约束下的成员最优决策分析与效果模拟
3.4 消费者偏好与惩罚契约约束下低碳创新的实现策略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消费者偏好与激励契约鼓励下的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程度研究
4.1 消费者偏好与激励契约鼓励下的供应链低碳创新情境描述
4.2 单一激励契约与组合契约下链内成员策略模型构建
4.3 激励契约鼓励下的链内成员最优策略分析与效果模拟
4.4 消费者偏好与激励契约鼓励下低碳创新的实现程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供应链低碳创新实现的管理策略
5.1 加强低碳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
5.2 重视消费者偏好对低碳创新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
5.3 发挥政府对低碳创新实现的管制作用
5.4 优化供应链目标与契约类型的匹配程度
5.5 完善供应链成员间协作的深度与契约类型的匹配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策略的微分博弈研究[J]. 马永红,刘海礁,柳清. 运筹与管理. 2020(09)
[2]考虑社会责任的供应链定价与碳减排决策[J]. 唐书传,刘云志,肖条军. 中国管理科学. 2020(04)
[3]中国低碳创新的研究脉络演进及热点领域分析[J]. 刘姝宁,杨朝均.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01)
[4]碳限额交易及补贴机制下的供应链定价与协调[J]. 郭军华,张篁,李帮义.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1)
[5]外包制造下政府补贴对低碳供应链影响分析[J]. 夏西强,黄文心. 运筹与管理. 2019(12)
[6]基于收益共享契约的低碳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J]. 方健,徐丽群. 科技管理研究. 2019(23)
[7]零售存货影响需求的低碳供应链联合减排动态优化[J]. 顾钧越,徐春明,翁策,房诗雯,张若琪.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21)
[8]考虑延迟效应和低碳商誉的低碳供应链决策与协调研究[J]. 张子元,傅端香,原白云.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9]基于产品替代的低碳供应链博弈与协调模型[J]. 李友东,夏良杰,王锋正. 中国管理科学. 2019(10)
[10]企业如何激发创新?——管理控制与组织创新的视角[J]. 李欣. 中国管理会计. 2019(03)
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
在数字化时代,零售商、分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对供应链的期待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运营,供应链管理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然而,对于生产环节众多、管理内容复杂的制造企业来讲,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转型方案与业务需求脱节、转型管理效率低下等原因致使很多实践以失败告终。关于制造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问题,目前行业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往往将管理、技术以及组织支持相混淆,对转型驱动要素、转型机理、转型研究方法以及转型管理方案尚无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建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管理层面对以上不足展开深入研究,帮助制造企业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形成理论认识与进行科学管理。本文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出发,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驱动要素,即数据管理(对数据资源的获取与管理)、信息融合(对信息到相关决策点的可达性管理)以及智能优化(对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点的系统性优化),构建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并分析运作管理中三个驱动要素的内在联系,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思想进行系统阐述,所提出的观点得到了上市公司真实数据的实证支持。另外,本文提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的研究方法,为驱动要素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基于所提出的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和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本文对每一个驱动要素展开了进一步研究。首先为驱动要素构建完整的管理内容体系,帮助制造企业明确驱动要素的管理范围。然后针对驱动要素关键问题的管理需求构建决策模型,依据建模结果制定驱动要素的管理方案。最后结合驱动要素的数字化属性,提出管理方案中不同对象的管理策略,帮助企业实现驱动要素的高效管理。实例分析章节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数据管理决策模型对数据的相对重要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所提出的信息融合仿真模型对信息的关联性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所提出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对决策效用的提升具有良好的规划能力。本文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阐明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现有研究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尚不完整或者分散于人力资源等供应链管理之外的领域,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的管理分析不够聚焦与完善,缺乏综合性研究视角。为了分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问题,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出发,结合数字化特点与信息管理学理论,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系统性地提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要素——数据管理、信息融合以及智能优化,构建了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探讨了驱动要素的运作机理与递进关系,从理论角度阐明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并且通过上市公司的真实数据,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所提出的驱动要素和驱动机理进行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提出驱动要素和驱动机理的有效性。(2)构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决策模型。现有文献对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管理方面的讨论多为定性分析,没有考虑投入产出效率问题。为了提升数据管理效率、有效分配企业资源和精力,本文针对数据管理的方案制定问题,建立了数据管理体系,构建了基于DEMATEL方法和HOQ方法的数据管理决策模型,从信息需求决定数据需求的角度,对数据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区分,依据结果提出数据的分级管理方案,并且结合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属性提出不同分级中数据的管理建议,从而实现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的高效管理。(3)构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决策模型。以往对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管理决策方面的研究多为单一管理点的决策效率提升,没有考虑所有管理点的整体决策效率问题。为了系统性地提升智能优化的决策效率,以及帮助企业在有限的计算能力与众多优化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本文针对智能优化的路径规划问题,建立了智能优化体系,构建了基于ISM方法和NK模型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从系统结构、优化目标、决策效用三个角度对所构建的智能优化分析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求解出提升整体决策效用的最佳优化路径作为智能优化的路径方案,从而实现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的高效管理。本研究针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提出了转型驱动机理;针对转型驱动要素管理的深入研究问题形成了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针对转型管理内容零散不全问题构建了驱动要素的内容体系与架构;针对转型管理效率问题分别构建了转型驱动要素决策模型与管理方案。综上所述,本文从管理与决策的角度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案,有利于构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理论;有利于建立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并且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效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相关概念
1.2.2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分析
1.2.3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思路
1.3 研究意义
1.4 范围界定
1.4.1 研究层面界定
1.4.2 企业类型界定
1.4.3 供应链管理范围与成员地位界定
1.4.4 词汇用语简写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
2.1 基础理论
2.1.1 供应链管理理论
2.1.2 信息管理学理论
2.1.3 系统工程理论
2.2 模型方法
2.2.1 统计分析方法
2.2.2 复杂系统分析方法
2.2.3 仿真分析法
2.3 本章小结
3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分析
3.1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问题分析
3.1.1 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业务需求
3.1.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内涵与目标
3.1.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基本原则
3.2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及概念模型
3.2.1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难点
3.2.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提出
3.2.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
3.2.4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运作管理
3.3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实证检验
3.3.1 实证方法与数据的选择
3.3.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测量与分析
3.3.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作用验证与分析
3.4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决策
4.1 转型数据管理问题提出
4.1.1 数据管理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4.1.2 数据管理的目标与问题描述
4.1.3 数据管理的研究思路
4.2 转型数据管理系统分析
4.2.1 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属性
4.2.2 数据来源分类
4.2.3 数据内容与作用
4.2.4 数据管理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4.3 基于信息需求的转型数据管理决策建模
4.3.1 决策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4.3.2 基于DEMATEL方法的信息需求重要度建模
4.3.3 基于HOQ方法的数据管理要素重要度建模
4.4 基于信息需求的数据管理方案制定
4.5 本章小结
5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信息融合建模
5.1 转型信息融合问题提出
5.1.1 信息融合的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5.1.2 信息融合的目标与问题描述
5.1.3 信息融合的研究思路
5.2 转型信息融合系统分析
5.2.1 信息融合的数字化属性
5.2.2 信息的内容与作用
5.2.3 信息融合的主要环节
5.2.4 信息融合与业务流程的关系
5.3 基于业务流程的转型信息融合仿真建模
5.3.1 仿真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5.3.2 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Petri网建模
5.3.3 网系统的关联信息要素识别
5.4 基于业务流程的信息融合方案制定
5.5 本章小结
6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决策
6.1 转型智能优化问题提出
6.1.1 智能优化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6.1.2 智能优化目标与问题描述
6.1.3 智能优化的研究思路
6.2 转型智能优化系统分析
6.2.1 智能优化的数字化属性
6.2.2 智能优化的内容与作用
6.2.3 智能优化系统架构
6.2.4 智能优化与决策效用的关系
6.3 基于决策效用的转型智能优化决策建模
6.3.1 决策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6.3.2 基于ISM方法的智能优化结构建模
6.3.3 基于NK模型的智能优化路径建模
6.4 基于决策效用的智能优化方案制定
6.5 本章小结
7 实例分析
7.1 实例介绍
7.2 数据管理决策分析
7.3 信息融合建模分析
7.4 智能优化路径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1]政府补贴下考虑CSR投入的闭环供应链回收及定价决策[J]. 姚锋敏,闫颍洛,刘珊,滕春贤. 运筹与管理. 2021(06)
[2]考虑多提前期的厨房电器供应链网络库存系统鲁棒控制研究[J]. 张建同,贾会峰,赵晓伟. 运筹与管理. 2021(05)
[3]数字化转型及不确定环境下中国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第11届“中国·实践·管理”论坛评述[J]. 陈其齐,杜义飞,薛敏. 管理学报. 2021(03)
[4]传统制造业精益数字化水平评估方法[J]. 荆树伟,冯月,阎俊爱,牛占文. 科技管理研究. 2021(04)
[5]日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J]. 马文秀,高周川. 现代日本经济. 2021(01)
[6]3D打印制造模式与运行框架研究[J]. 王灿友,苏秦,赵丁. 科技管理研究. 2020(24)
[7]航空制造供应链管理模式与升级[J]. 冯亮.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S2)
[8]面向智能制造混流生产的供应链物流协同策略[J]. 杨晓英,王金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20(10)
[9]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渠道进入策略[J]. 郑本荣,金亮,杨超,杨珺. 系统管理学报. 2020(04)
[10]基于网络外部性的绿色制造策略研究[J]. 林志炳. 中国管理科学. 2020(09)
以上是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博士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