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公司干燥包生产线“手改自”创新管理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4544 论文编号:sb2021111610345039642 日期:2021-11-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电气自动化论文,本文对 FD 公司干燥包手工生产线的“手改自动”创新管理过程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FD 公司干燥包手工生产线存在的问题是:人工成本过高不便开展精益生产活动、产品的报废及返工率偏高、设备故障率过高、成品换线原材料浪费过多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笔者结合自身所学的精益管理生产知识和生产流程管理知识等对手工生产线存在的相关问题的根源分别进行了深度分析,归纳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手工生产线子站布局不合理需要投入人工较多、现场操作工人员素质及技能参差不齐、现场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不够细致完善。

第 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手改自”顾名思义就是由原来需要人工操作的手工生产线或者手工操作工站通过生产设备的转型升级为自动化产线,即达到局部工站或者整条生产线实现机器换人的目的。
在过去生产制造业中,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大部分还是以人工操作为基本作业模式,即人伺候机器,人配合机器的理念。但是随着工业 4.0 概念的提出和应用,“自动化”这个概念被生产企业视为重要改革的路线。
近 10 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无论是制造业的规模还是产品订单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制造业与产品订单的提升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人工来做支撑,人工的需求量也在急剧上升。但是随着制造业中“刘易斯拐点”的不断逼近,企业在普通操作工人的招聘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刘易斯拐点”指的是在工业进化过程中,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即将消失,由原来的劳动力过剩转变为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加上普通的工作岗位大多数是重复性较强,需要投入的体力较大,工作环境嘈杂等因素,新一代年轻人已经接受不了这样的岗位,目前仍然坚守在普通工作岗位的大多数是年纪较大且文化程度不高的一代,他们的平均年龄分布在四十岁到五十五岁之间。所以为了解决“用工荒”这一问题,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保证订单的顺利交付,大多数企业已经考虑或者正在施行生产线“手改自”的动作。
制造业除了面临“用工荒”的问题,还面临着人力成本逐渐上升的问题。近十年来企业的人工成本急剧上升,给企业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的压力,已经将工厂迁移到中东人力成本较便宜的地区。工厂迁移不是适合所有的企业,对于无法迁移的企业只能通过升级改造生产线来替代人工。近年来自动化改造升级费用也不再是天文数字,例如一个六轴的机械臂在 10 年前价格大概是 30 万人民币左右,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自动化的发展,六轴机械臂的价格已经下降到 12 万人民币左右,一个机械臂如果使用合理可以替代两个操作工,目前企业养活一个普通操作工的费用大概在 6 万元/年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机械臂的使用替代两个操作工在一年内就可以回本。所以“手改自”可以有效缓解人工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的压力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延续了人类几千年的生产作业模式被彻底改写,由纯手工制造模式向机器替代手工的模式方向发展,随着机器设备以及技术创新管理不断的升温,不断的进步,使得机器大量的投入使用,导致世界的发展进程进入快车道,使得原有低下的生产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手动变自动这一转变,使得更多的生产力被解放出来从事其他更多的工种。
1.2.1 相关研究现状
关于设备创新管理,机器替代人工的研究,不同的国籍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见解和方法。美裔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在  20  世纪初提出,在论述科技改变造成社会发展不平衡上升和国家成长不安定的因素时所发现的。其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不断打破经济均衡的过程,注重制造方法的改革与制造手段的改变,这两者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长体系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英国学者 Bartholomew1997 在其著作《National  system  of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complex interdependence in the global》中提出创新管理分为产品创新管理和生产设备创新管理,生产设备的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改进与模仿的过程。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做出一定的升级也属于创新的范畴,借鉴参考相关的理论将生产设备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属于设备创新管理的范畴,通过设备的创新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是一个社会与民族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借鉴

2.1 相关概念界定
为了更好的熟悉和了解所研究的内容,本文将涉及的如下几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便于更清晰的认识。
(1)干燥包生产
干燥包生产是指将采购回来的具有高吸水能力的分子筛按照客户的要求灌入不同直径、不同长度、不同形状的无纺布布管中进行特殊的封装,不同类型的干燥包具有不同的外形尺寸和不同重量的分子筛含量,有些特殊的要求还需要加入黄色追踪小球。
(2)“手改自”
“手改自”顾名思义就是由产线的手动操作改变为自动操作。用机器的自动化来替代人工的操作。有些较长的产品制造线需要大量的人工来“配合”,“伺候”设备的运行,为了解放这些产线上的员工,需要将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成自动化运作的生成流水线,让机器替代人的方式实现产品的制造过程。这个过程在后文中被称之为“手改自”。
(3)干燥包自动产线与干燥包手工产线
FD 公司的每条干燥包手工生产线由 8 个手动工作站组成,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一道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一个操作工进行手工操作,该类型产线在后文中被统称为“干燥包手工生产线”或“干燥包手工产线”。
为了节约人工,提高生产效率等因素,需要将手工操作的 8 个工站全部集成,集成后的产线完全实现自动化生产,且只需要一个操作工就可以操作整条生产线,该类型产线在后文中被统称为“干燥包自动生产线”或“干燥包自动产线”。
................................

2.2 创新管理理论
创新管理理论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事物的一种手段。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的用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周期的理论。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结合。它包括:(1)引入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5)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当然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创新的认识也是在不断演进的。特别是知识社会的到来,对创新模式的变化进一步被研究、被认识。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可分为创新理论和创造性破坏理论,创造性破坏理论是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熊彼特创新理论基本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经济发展”其实质是技术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从而引起经济活动的一种创造性变动。二是创新的传导机制。所谓传导机制就是“创造性破坏”的生产过程,其实质就是新技术、新行业的产生取代旧技术、旧行业的过程,从而促进经济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三是创新的组织者——企业家。企业家是创新的主要主题,他们能够创造新组合、新技术、新方法从而为创新的实现提供条件,推动创新的产生。四是熊彼特创新理论解释了经济周期的生产,他强调了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干燥包手工产线进行“手改自”的创新,其原理是对产线设备的创新,即是熊彼特提到的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结合。“手改自”不仅属于创新管理隶属的技术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也属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第二个理论:创新的传导机制,即“创造性破坏”的产生过程,新组合理论,利用新的生产技术,比如在原来的干燥包手工产线工站加入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的操作,即新技术替代旧技术。
电气自动化论文怎么写
电气自动化论文怎么写
.....................................

第 3 章  FD 公司及其干燥包生产线概况 .................................... 15
3.1 FD 公司生产运营概况 .............................................. 15
3.1.1 公司历史及其发展概况 ............................... 15
3.1.2 公司组织架构及其人员管理状况 ............................ 17
第 4 章  FD 公司干燥包手工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27
4.1FD 公司干燥包手工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 27
4.1.1 人工成本过高不便于开展精益生产活动 .......................................... 27
4.1.2 产品报废及返工率高 ............................... 28
第 5 章  FD 公司“手改自”创新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43
5.1 创新管理方案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43
5.1.1 主要目的 .................................... 43
5.1.2 基本原则 ............................................. 44

第 6 章  FD 公司“手改自”创新管理方案实施效果和管理启示

6.1 实施效果
手工干燥包生产线通过“手改自”的设备创新管理,新的干燥包自动生产线的投用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就单单生产效率已经达到了 700 件/小时,达到了原设计要求,原手工产线需要 8 个操作工同时作业才可以正常运行,而自动产线只需要 1 个操作工,自动机上生产完的干燥包通过传送带运送到经验包装台上由 1个操作工负责外观检验包装即可。
干燥包自动生产线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外观的一致性方面得到了客户很大的认可。就成本方面来说,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得到了很大的节俭,当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下降后,产品的综合成本随之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可以满足很过国内低端市场的需求,在国内低端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市场,就单单新项目的引进在 2019 年到 2020 年期间就达到了 16 个,往年只能获得 8 个左右新项目。所说本次自动线的创新管理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为公司的盈利和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
电气自动论文参考
电气自动论文参考
...........................

第 7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文对 FD 公司干燥包手工生产线的“手改自动”创新管理过程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FD 公司干燥包手工生产线存在的问题是:人工成本过高不便开展精益生产活动、产品的报废及返工率偏高、设备故障率过高、成品换线原材料浪费过多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笔者结合自身所学的精益管理生产知识和生产流程管理知识等对手工生产线存在的相关问题的根源分别进行了深度分析,归纳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手工生产线子站布局不合理需要投入人工较多、现场操作工人员素质及技能参差不齐、现场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不够细致完善。
第三,在上述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创新管理方案设计的目标是创新设计出全自动干燥包生产线,且只需要一个操作工就可以操作整条全自动生产线、生产效率需要达到 700/小时、产品报废率低于 0.5%、产品的返工率低于 0.15%、产线故障率低于 2.0%。创新管理的原则是保密性原则、简单性原则、兼容性原则和可复制性原则。对产线外观、产线机械与电气控制进行了设计。对供应商进行了甄选和评估,同时设计费用进行了评估。具体实施时候进行了实施小组的构建、方案实施与运行过程的监控、结果反馈与方案调整以及相关技术文档的整理。
第四,创新管理方案实施完成后,预设的设计目标都已达标,即:自动产线的生产效率达到了 700 件/小时、产品报废率没有高于 0.5%、产品返工率没有高于0.15%、整条自动线的故障率没有高于 2.0%、整条生产线的操作仅需要一个操作工。
第五,在创新管理方案实施完成后也出现了员工不能胜任操作自动生产线的问题与员工工作任务重新分配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在创新管理方案实施前,需要提前考虑好现有员工后续的工作重新分配和岗位转化的问题的建议,在创新管理方案实施后提前需要考虑操作人员的选拔与培训问题的建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