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题材油画创作探讨——以个人创作实践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19566 论文编号:sb2024083021281952705 日期:2024-09-0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笔者认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担当时代使命,把握时代脉搏、挖掘相关素材、讲好黄河故事,用笔墨弘扬黄河精神,以更多视角展现不同时代所赋予黄河的价值,让作品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
第一章  黄河题材油画创作概述
第一节  黄河题材油画创作界定
一、黄河与黄河文化
《汉书·沟洫志》曰:“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四渎指的是黄河、长江、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古代独流入海的大河;古人认为,黄河在这四条河流里最神圣,所以被列为四渎之宗、百水之首”。2黄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如图1-1),流过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注入渤海” 。3黄河流经九省区33个地级市,在中华民族文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以磅礴的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艺术论文参考
艺术论文参考

.........................
第二节  黄河题材油画创作的发展
任何时期的美术发展都不是独立的,由于当时的国情、政策、经济、文化情况表达亦不同,黄河题材油画亦是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关于黄河题材油画的作品多以黄河为对象进行描绘,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七十多年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作品,黄河题材油画的发展也浓缩了每个时期的时代缩影和政策影响。在每一时期,黄河题材油画的艺术风格具有不同特点,在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情感表达上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特征。画家作为新中国美术创作发展历程的见证者,黄河题材油画无论是受到政治与文化的影响、还是对黄河本身的写生描绘,都体现了每个时期所表达的情感与态度。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古代画史上鲜见关于黄河的创作,能查到的资料是12世纪南宋宫廷画家马远在十二幅册页《水图》里的《黄河逆流》,描绘了黄河之水的湍急。“可以说到新中国成立前期,在抗战时期黄河形象才再次出现在中国美术史的视野。1946年,司徒乔和黄胄在黄河水泛滥区域写生,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寇西进,炸开黄河大提,最终造成了流经区域百姓面对灾难的悲痛场景”。5虽然没有直接描绘黄河,但展示了在抗击日寇过程中的英勇场面及黄河水泛滥的历史场景。 
............................
第二章  黄河题材油画经典创作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钟涵的“深沉与朴实”
钟涵(1929-2023),原名宋华沐,江西萍乡人,钟涵先生一生致力于坚守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探索,并创作了一些与黄河有关的作品。其作品以深沉、朴实,浓厚东方特色与民族精神的特点,例如《延河边上》《东渡黄河》《河上炊烟》《密云》《碑林》《暖冬》《江水与石头的书(白鹤梁)》《黄河初醒》等等。
许江在钟涵先生的悼诗中写道:“四方踏遍青山青,万象最喜黄河黄。钟先生与黄河、长江有大河之缘。他笔下的江河,有大江横来的辽阔,有日暮江流的苍茫,有断岸千尺的落晖,有沉沙折戟的磨洗。这江河不在其大,而在其纵贯深远,在其玄黄苍然。看他的黄河景色,总让我反复想到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每将磨洗认前朝’”。7从这段话可以看到钟涵对于黄河的热爱之情,通过钟涵的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黄河波澜壮阔,也能感受到作品蕴含的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1963年,钟涵在其老师罗工柳的指导下画过一幅《延河边上》(如图2-1),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毛主席与一位农民背对观者在延河边散步的背影,他们走在傍晚的延河边,金色的夕阳映衬在宝塔山上,显得宁静惬意,画面采用平实的写实手法,使得画面更加平易近人。1973年他想要再画一幅以毛主席形象为中心的反映革命的画作,并确定了用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取得了转战陕北的胜利后东渡黄河的选题,最终在1978年完成了《东渡黄河》这幅作品。因为革命与领袖题材创作的需要,弱化了写实主义的构图和透视规律,画家为了再现现场的崇高感,尽量地将地平线降低,让领袖人物屹立在画面中,这幅作品将黄河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黄河精神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
第二节  段正渠的“稚拙与夸张”
段正渠,1958年生于河南偃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黄河给予画家灵感和创作源泉。在1990年到2014年这20多年里,创作出一系列具有个人风格特征的黄河题材油画,在整个黄河题材油画作品中独树一帜,是值得被单独拿出来研究的。他的画面不局限于固定的表达方式,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与独特的审美特征,作品造型线条粗犷笨拙、色彩厚重、表现手法夸张,呈现一种新奇、粗犷、朴实厚重的感觉。诗人弗罗斯特说过:“人的个性的一半 是地域性”。8这就说明,地域性对人的个性形成与塑造占有重要的地位,地域性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家的风格,因此段正渠黄河题材油画艺术风格与他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论文怎么写
艺术论文怎么写

1991年他在“二段”画展上展出第一幅关于黄河的作品《黄河鲤鱼》(如图2-5),在之后的20多年里,一直反反复复地画,想要表现出理想的黄河汹涌澎湃的感觉。他曾经采风过郑州的黄河、三门峡的黄河,但都不是画家想要的表达效果,直到路过壶口瀑布,其汹涌澎湃让画家受到了震撼,为后来的创作埋下了伏笔。相关作品按照表现题材内容,可分为黄河风景系列、黄河船夫系列和黄河鲤鱼系列。
..............................
第三章 个人创作中形式语言的探索 ........................... 21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构思 ..................... 21
第二节 形式语言表现 ........................... 22
第三节 感悟与反思 ........................... 28
结论 .................................... 30
第三章  个人创作中形式语言的探索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构思
一、选题来源
“天下黄河富宁夏”,沿黄9个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就是宁夏。黄河在宁夏境内全长397公里,虽不到其总长的十三分之一,但宁夏的5个地级市中,4个都是沿黄分布。黄河穿越黑山峡进入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塑造了宁夏平原“塞上江南”的富庶景象,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宁夏地域文化中,“宁夏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发展、靠黄河而兴盛,受益于黄河,理应先行一步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
笔者生长于宁夏,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在读研究生这三年的时间里,作品画过人物、植物、风景,在这期间,不仅提高了研究能力与绘画能力,也在绘画过程中有了更多地思考,思考到底应该画些什么题材的画,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也想要在画中体现家乡特色或者是家乡的一草一木等。研究生期间,有幸到北长滩写生,此段黄河让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画黄河,真切地感受到了黄河的哺育之情以及其恢弘气势,在这里完成了第一张关于黄河的作品,也明确了创作方向,描绘表现黄河岸边风景、植物的作品,能展示“依黄河而兴盛”的美好场景的作品,也让向日葵所展现的向上精神隐喻黄河精神,体现黄河的生生不息、坚定执着、无私奉献。在对相关黄河题材作品梳理时,了解到很多画家都是因为生长的地方与黄河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从而借黄河之题结合家乡地域性特色来抒发情感,所以也希望通过实践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传达出黄河哺育宁夏人民的感激之情。
................................
结论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担当时代使命,把握时代脉搏、挖掘相关素材、讲好黄河故事,用笔墨弘扬黄河精神,以更多视角展现不同时代所赋予黄河的价值,让作品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例如钟涵、段正渠、靳之林、陈逸飞、王克举等,无论他们是通过何种风格表现黄河题材,其目的都是为了表现黄河精神、传达民族情怀、感恩黄河哺育之情。通过作品表现黄河与人民紧紧依靠在一起的美好画面,也为黄河题材油画添砖加瓦。
在个人创作实践过程中,笔者没有拘泥于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而是不断地明确创作目标和主题思想,表现黄河水养育岸边人民、灌溉农田植物,体现黄河对宁夏人民的哺育之情,通过作品表现感恩之情。希望通过个人黄河题材油画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引起观者的思考,产生共鸣,传递出依黄河而兴的美好画面。
结合上文论述可知,黄河题材油画目前正处在黄金发展阶段,并且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黄河两岸的文化建设会不断推进黄河题材油画的发展,每一阶段的相关作品不仅记录时代故事,也承载人们的精神寄托,在新时代,画家们应肩负起时代责任,创作更多有意义的作品,让黄河题材油画的精神延续下去、记录下去。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贺兰山岩画题材油画创作探究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艺术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