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金融强国:国际经验、发展基础与相关建议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7154 论文编号:sb2024121815274452970 日期:2024-12-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职称论文,笔者认为需要深刻认识金融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发展好金融强国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构建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营造好金融强国建设内外部环境,运用好数字信息科技创新,以更好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位,金融规模快速扩大,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国。然而,综合多个指标来看,我国还不是金融强国。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需要金融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不断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并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基于这种考虑,本文从金融强国的内涵理解与特征出发,梳理全球金融强国发展的历史与特征,回顾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效,最后为金融强国建设提出参考建议。
一、金融强国的内涵理解及其特征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不同研究人员对金融强国总体有较为一致的理解,但在侧重点上有所区别。同时,围绕金融强国的特征,不同研究人员也有不同的表述。
就金融强国的概念而言,主要是从金融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等方面予以界定。戴相龙、王冠群(2020)认为,金融强国是指金融能力和实力对国际金融体系影响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尹艳林(2023)认为,金融强国是指一国的金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陆磊(2015)认为,金融强国作为经济强国的重要特征,主要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基础上,以享有国际金融市场定价权而掌握世界经济资源配置权,以享有国际货币发行权而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连平(2023)同样认为,金融强国建立在外交、军事和经济基础上,并认为金融强国是拥有关键国际货币发行权、重要国际金融产品定价能力、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全球金融治理和规则制定主导能力的国家。在此基础上,王文、蔡彤娟(2024)从对内对外两个角度考察,认为金融强国对内主要表现为拥有资源配置功能完善、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对外主要表现为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能够参与制定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和市场份额。
综合来看,金融强国存在共同特征,如在国际货币、金融企业、金融市场、金融治理领域有较大国际影响力,更进一步来说在金融机构规模及结构、金融市场规模及结构、财富总量及结构、金融发展状况、国际投资头寸、货币国际地位、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不同研究者对金融强国特点的总结各有侧重,具体见表1。

职称论文参考
职称论文参考

对金融强国的评价度量,目前有跨国金融指标比较,但专门的评价体系相对较少。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国际清算银行等机构统计全球各国或地区金融发展数据,为开展国际比较奠定了基础。如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发展指标,从金融可得性、金融深度、金融稳定性、金融效率和其他等五个方面对108个指标进行统计,成为开展金融强国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IMF构建金融发展指数,具体分为金融市场指数、金融机构指数两类,分别从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深度指数、准入指数、效率指数方面统计分析,也有助于开展金融发展情况国际比较。在具体评价体系构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创建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经济运行、政府效率、商业效率与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的314项指标,其中商业效率中对金融部分单独分类排名,具体指标包括银行效率、股票市场效率、金融管理三方面的19个指标。二是全球金融竞争力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的《全球金融竞争力报告》,从金融业竞争力、货币竞争力、金融基础设施竞争力、金融科技竞争力和国际金融治理能力五个维度共57个指标对32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排名。三是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等方面对全球120个主要金融中心评价排名。还有其他机构或研究人员对金融强国评价进行研究,用不同的方法、指标、数据予以评价。
二、金融强国的形成、发展与比较
从经济金融发展历史来看,目前得到公认的金融强国是荷兰、英国、美国,其分别在不同时期影响并推动全球金融发展。在金融强国发展中,荷兰、英国、美国金融业实力强大,都有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金融资源,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先后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支持了金融强国发展。
(一)16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叶的荷兰
16世纪末开始,荷兰逐渐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和军事强国。新航路发现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逐步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荷兰充分利用其位于大西洋沿岸,又处于北海、波罗的海至地中海商业要道的地理优势,发展商业贸易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尤其是1566—1648年的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让荷兰摆脱西班牙的统治成立共和国,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其渔业、航运业、工厂手工业在欧洲都排名第一。在争夺海上霸权的过程中,荷兰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外交政策,建立强大的海军保护本国商人,营造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重视交通运输工具的研发更新,对宗教和政治难民采取宽容态度等。在商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荷兰积极谋求殖民霸权。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两家公司利用从国家议会获取的特许权,实际上成为荷兰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权力机构,在全球抢夺殖民地。17世纪上半叶,荷兰拥有的商船吨位占欧洲的3/4,是英国的4—5倍,法国的7倍。18世纪初,荷兰殖民地遍布全球,奴隶贸易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滕藤,1998)。
(二)17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
始于13世纪的圈地运动及海外资本掠夺积累原始资本,加上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制度提供政治保障,多种因素作用下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实现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过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纺织技术进步推动英国以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发展,机械化水平在纺织、造纸等领域快速提升,为重工业发展积累资本。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纺织、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也带动煤炭、冶金等行业发展。178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总值为35.51万英镑,1802年升至762.45万英镑(Edward Baines,2015)。英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工业人口和城市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下降。18世纪末,英国成为最强大的海上强国和殖民强国,几乎统治了整个北美洲和印度,控制地中海出口。1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其贸易量在1700—1780年翻一番,于19世纪40年代实现工业化(王志平、李新平,2009)。1860年英国的人均收入是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两倍,强大的经济实力推动伦敦逐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仍承担世界银行家的角色(梁亚滨,2012)。
三、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成效与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逐步探索建立金融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金融大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我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位,债券、股票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位。金融调控、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服务同时得到较大发展,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为金融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业还存在发展质量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影响力不够、金融中心实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一)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历程与成效
第一,金融调控逐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金融调控方面有效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效。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货币发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改革开放前,在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关承担货币发行和金融管理职能,又作为国家银行全面经营银行业务。198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在实施宏观金融调控的同时,控制信贷总量,调节金融机构资金。党的十四大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金融监管职能,将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予以划转,围绕市场化、法制化开展宏观调控。
第二,金融监管逐步规范。我国金融监管发展历程大致经历综合监管、分业监管再到综合监管的转变。1979年成立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外汇领域金融监管。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也负责维护金融稳定,采用综合监管的模式。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开始逐步分出,分业监管格局开始探索。1998年、2003年先后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至此,形成“一行三会一局”的金融监管框架,分业监管的监管格局正式形成。2018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金融监管格局调整为“一行两会一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主要负责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金融监管。2023年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除证券业以外的金融业实行统一监管,形成“一行一总局一会一局”的金融监管格局。在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不仅是金融监管框架模式的调整,更重要的是适应金融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的实际需要,让金融监管框架更加科学合理,以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

职称论文怎么写
职称论文怎么写

(二)金融强国建设面临的形势问题
我国金融强国建设面临的突出形势是:大的特点相对更突出,强的特点需要加强。
我国在金融总量指标方面大的特点突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大国经济特点明显,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规模优势突出。这种情况在金融领域表现为,我国多项金融总量指标规模较大,从规模方面看位居全球前列。部分总量金融指标的绝对规模或者在全球的占比可以佐证(见表3)。第一,从货币供应量来看,我国广义货币M2规模分别于2009年、2011年超过美国、欧元区,自2011年以来一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开始在规模上超过美国、欧元区的总和。第二,从外汇储备规模看,我国从2006年开始位居全球第一位,2007年开始绝对规模超过欧元区、日本的总和,2023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占全球的比例为27.21%,明显高于GDP在全球的占比。第三,从央行资产规模看,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在全球央行中排第三位,仅低于美联储、欧央行。第四,从银行业总资产看,我国银行业总资产长期位居全球第一位。第五,从股市规模、债市规模看,我国股市市值、债市规模仅低于美国,均位居全球第二位。
然而,我国在金融强国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虽然目前尚缺乏全球公认的金融强国指标排名,但结合相关指数研究排名看,我国金融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仍有明显提升空间。根据全球金融竞争力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全球金融竞争力报告2023》,我国全球金融竞争力总指数排名第五,较2021年、2022年的第八位提升三个名次。从一级指标看,金融业竞争力排名第十二,货币竞争力排名第四,金融基础设施竞争力排名第四,金融科技竞争力排名第三,国际金融治理竞争力排名第九(见表4)。根据IMF编制的金融发展指数,2021年我国金融发展指数为0.62,低于发达市场0.63的总体水平。就分项指标而言,我国金融市场指数高于发达市场总体水平,金融机构指数低于发达市场总体水平,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金融机构,其准入指数较低而效率指数较高,深度指数表现分化(如图2所示)。
四、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相关建议
第一,深刻认识金融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历史表明,建设金融强国是推进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国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发展壮大。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金融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金融脆弱性增强,我国需要主动推进强国建设,其中也包括金融强国,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2024)。金融强国建设不仅要实现金融业的强大,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还要突出金融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更好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金融强国建设还要增强我国在全球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实现高水平金融开放和高水平金融安全,进一步提升我国发展的安全水平。
第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从全球金融强国建设的历史看,金融强国建设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间甚至经历战争导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变化,推动后起国家成为金融强国。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不会走西方历史上通过战争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老路。从国内看,我国建设金融强国是强国建设的组成部分,服从并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从国际看,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也会主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大环境下推动金融强国建设,促进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同时,现代金融发展客观规律在我国金融强国建设中仍然适用,也需要适合我国自身国情,基于我国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综合来看,我国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金融强国,多方面因素都决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不断推进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
第三,发展好金融强国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在强大的货币方面,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清算、标价、储备中的作用。在强大的中央银行方面,要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发挥好中央银行开展宏观调控、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强大的金融机构方面,金融机构不仅要做大,更要做优做强,业务结构和区域布局科学合理,在金融服务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全面领先。在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方面,需要进一步发挥和提升香港、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强化资产交易和财富管理功能,增强其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强大的金融监管方面,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确保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在强大的人才队伍方面,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文化氛围熏陶、专业知识训练、工作实践历练等全面提升金融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激发金融人才活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职称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