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A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探讨

论文价格:50元/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285 论文编号:sb2024112920002352926 日期:2024-12-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职称论文,本文引入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结构洞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网络嵌入的视角探究其与知识管理、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提供了协同创新网络嵌入视角的新思路。
党的二十大提出,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各产业应从知识、技术、产品等多个阶段寻求创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企业孤立发展的创新方式难以掌握市场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地向外部获取知识,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协作,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网络。通过知识、技术、资金等资源在网络中共享,充分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绩效。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从协同创新视角评价企业创新绩效的文献较少。本文引入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结构洞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网络嵌入的视角探究其与知识管理、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提供了协同创新网络嵌入视角的新思路。
一、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网络由社会行动者通过知识流动或资源依赖产生的关系纽带交织而成。社会资本越多,企业在社会交换关系中的地位就越有利,即更易获取知识和资源,抓住新的市场机会。Granovetter将嵌入性定义为人们有目的地尝试被嵌入具体的、持续的社会关系系统中[1],他认为行动者的行为受双边关系和整体网络结构的影响。
(一)关系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
Granovetter把关系嵌入定义为直接联结的二元交易间双方的关系纽带[1]。协同创新主体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协作形成协同创新网络,而企业从网络中获取、整合及利用资源的效率有赖于关系嵌入的程度。本文将关系嵌入定义为在协同创新网络中,企业与其他网络节点具有亲密的关系和较为频繁的联系。关系嵌入有利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和网络资源的获取。左安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关系嵌入中,信赖和信息资源共享两个维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呈显著的正向作用[2]。朱青和黄劲松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关系嵌入程度越高,产学研合作的绩效越好这一假设[3]。辛琳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关系嵌入分为关系强度和关系稳定性两个方面,且均正向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4]。综上所述,关系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
(二)结构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
Granovetter在解释嵌入性时指出:经济行为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1]。网络结构的整体形态以及企业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影响着企业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和资源的质量。位于结构洞的企业易获得异质性资源,且对其他企业资源的获取具有控制作用。企业在网络中的结构嵌入性越强,越具有位置优势;中心性越强,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就越高。彭本红和王雪娇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位置优势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起到正向作用[5]。王崇锋等通过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据发现,组织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6]。Lyu等人发现,在工业技术发展的初期和增长阶段,企业网络嵌入性的中心性和网络规模对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7]。由此可见,结构嵌入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三)认知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
认知嵌入性代表网络成员之间共享的目标、文化、规范、信仰和经验,其可以直接影响社会资本的积累和组织关系的发展。共享规范代表了网络成员在实现共有目标时拥有共同理解和方法的程度。共享文化指的是行为规范支配人际关系的程度,当网络成员通过共享的目标、规范、经验流程拥有较短的文化距离时,将会促进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及网络成员之间创新资源的共享,以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发展起来的关系稳定性更强。随着企业在网络内核心信念和期望上达成更紧密的共识,互惠的规范可能会变得更强大,当互惠规范逐渐变得规范化后,网络中的企业将会发展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进而促进共享信念的发展。企业加强对合作伙伴企业的认知嵌入程度,有利于减少双方合作过程中的摩擦或冲突,降低维系或协调合作关系的成本,从而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8]。
由此可见,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二、网络嵌入与知识管理
(一)关系嵌入与知识管理
关系嵌入所获得的信任为网络中的行动者提供了从其他行动者获取知识的潜力,而关系的亲密性则影响其他行动者知识共享的意愿[9]。此外,关系亲密减少了交换知识的风险,从而增加了行动者在网络中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关系嵌入程度越强,联系紧密程度越高,交流越频繁,将会形成更为高效的知识交流方式,促进良好循环。
已有文献大部分验证了关系嵌入对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并且借助节点之间联系紧密程度的量化来表达关系嵌入性。许蕾和丁荣贵借助平均路径长度表征节点的平均关系嵌入程度评价集群整体的关系嵌入水平[10]。倪渊验证关系嵌入可通过企业与网络中其他行动者的联系频率、感情远近及互惠程度关系进行表征[11]。
(二)结构嵌入与知识管理
结构嵌入是指协同创新网络整体结构和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位置。当企业所处位置具有优势,中心度高或占据结构洞时,企业较易获得异质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结构嵌入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中所获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借助中心性和结构洞进行量化表示:一个企业的中心性越强,说明其对其他行动者的影响越大,与其直接联系的行动者越多,与其他行动者联系更为简单,甚至对其他行动者的资源具有掌控的地位;当企业位于结构洞的位置时,企业将两个不直接相连的“团体”相连,便于知识的传递,从而促进协同创新,因为异质性资源和隐形知识的获得,企业创新绩效也会相应提升。
三、网络嵌入、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绩效
现有研究已表明,网络嵌入对创新绩效不仅具有直接影响,还能通过其他不同中间变量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考量网络嵌入、中间变量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具体关联有利于指导企业高效提升创新绩效。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网络嵌入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对企业合作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网络嵌入是网络主体、知识和机制的高度协同。知识协同是协同创新的核心。各创新主体通过协作构成相互关联的协同创新网络,把实现知识创新作为网络的协同目标,整合各主体的知识资源,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协同能力,通过知识管理整个过程实现各创新主体拥有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共享、整合与共创。企业必须经过知识搜索、知识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与知识应用,实现内外部知识的有效整合,从而产生新的技术与能力,来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企业合作网络中包含大量异质性知识,不仅包括专利、技术协议等显性知识,还包括经营经验、技术诀窍等隐性知识。企业需要将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与自身知识组合重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技术、产品或工艺的创造,这将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协同创新网络嵌入可获取的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还取决于企业如何对知识进行管理。
由此可见,网络嵌入可以通过知识管理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
四、网络嵌入视角下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文理论分析可得,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同样可通过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绩效起间接正向影响。鉴于此,本文构建了网络嵌入视角下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关系嵌入指标参考辛琳[4]测量关系嵌入的指标,将关系嵌入分为关系强度与关系稳定性两个方面,联系紧密程度、诚信程度、受益程度等共5个指标进行测量。本文借鉴张方华[13]、彭本红和王雪娇[5]测量结构嵌入的指标,通过网络密度、网络规模、结构洞及度中心性共4个指标测量结构嵌入。参考Adler和Kwon[14]的研究成果完成知识嵌入指标的选取,通过网络内企业间认知模式、文化背景、经营理念及价值观是否相似及是否有共同发展目标等4个指标测量认知嵌入。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职称论文参考
职称论文参考


五、社会网络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一)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社会网络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借助数学方法和图论对社会网络的关系及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等领域。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协同创新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之间或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可借助SNA对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分析寻找关键因素。从SNA角度可以将每个影响因素视为一个网络节点,将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视为网络连线,进而建立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社会网络。本研究以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构建以各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为网络节点、以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网络节点间连线的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关联网络,进而利用SNA挖掘社会网络各影响因素中心性特征,识别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职称论文怎么写
职称论文怎么写

鉴于此,建议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多与学校、科研院所、合作企业、竞争企业、用户等创新主体进行知识交流,建立联系,主动加强与其他网络主体间的知识交流、资源互换,提高交流频繁程度,进而建立紧密且稳定的关系。除此以外,企业应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吸引认知模式相似度、经营理念相似度较高和具有相似发展目标的网络主体建立联系,增强主体对自身的信任程度。为此,可在协同创新网络内部建设公共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平台共享数据库进行信息交流,营造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同时,企业所在创新网络应注意网络协同机制的建设、落实与运行,通过规章制度建立等方式实现利益分配、网络资源配置合理性的提升,促进网络主体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愿景。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职称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