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患者多管道护理中的推广效果观察

论文价格:50元/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1856 论文编号:sb2024102310112152820 日期:2024-10-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职称论文,本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在耳鼻喉头颈外科手术后患者护理中引入集束化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确定为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研究对象为接受耳鼻喉头颈外科手术的患者,共80例,患者均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3,年龄区间为7至78岁,平均年龄为(47.23±1.22)岁;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5,年龄区间为6至80岁,平均年龄为(52.32±1.2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数据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护理人员坚守无菌操作规程,频繁巡查,以确保引流管的畅通。仔细监测引流液的性质、数量和色泽。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的管道护理知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置管的必要性,从而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抗拒反应。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了集束化护理。集束化护理结合临床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患者个体需求的护理计划。通过PIPOST模型,对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参考了美国和新西兰的权威医学指南(如医脉通等)。此外,团队通过维普、知网、万方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提炼出护理实践中的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个体需求、健康状况和病情特点,设计了一种多路径的个性化护理方案。由护士长带领,针对各科室的负责护士进行循证护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身体素质,灵活调整护理方案。手术期间,采用个体化的护理方法,并特别强调制定预防导管脱落的措施。此外,团队深入分析了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护理差错的隐患,制定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确保管道管理的标准化和安全性,团队还建立了完善的管道管理计划,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操作程序,以保障患者的管道护理质量。
(1)对管路系统进行细致的分级和划分。首先,依据管理的潜在风险,将其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个级别;其次,按功能特性区分,有胃肠道导管、尿道导管、引流管、呼吸道插管和静脉输液管等;此外,根据安装位置可分为血管内、器官腔内和体腔内三种类型。留置时间也作为考量因素,分为长期和短期;根据使用目的区分监控、排泄和供给等不同功能。(2)提升管路管理的严谨性。实施全面的流程评估,从患者面部开始,依次检查至颈部、双臂、躯干、会阴和双腿。评估内容涵盖管口周围皮肤的状态、是否有渗出液或出血迹象;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管道的各项数据都需要实时记录,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实时掌握患者各项身体指标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提高预后和治疗效果。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对各类型管路进行即时评估,并根据其安全风险级别调整检查频率:低风险管路每日评估1次,中风险管路每班次评估1次,而对于高风险管路,则需每4 h进行1次详细检查。(3)管道标记:设计一种便捷的粘贴标签系统,选用醒目的黄、红、绿三种色调,手术后即刻标识在管道表面。黄色标签象征双向流通,如中心静脉压监测管和上腔静脉导管,既能引流至体外也能接受输入;红色标签代表单向排放,如胸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等,一目了然;绿色则标记营养供应管道,如输液管、氧气输送线和鼻饲管,便于识别。每个管道需清晰注明管道名称、插入深度以及日期,以降低混淆和意外风险。(4)管道稳固措施:为了防止管道移位或脱落,实施严谨的固定技术。胃管的固定采用3M弹力胶带来确保稳定,通过在鼻梁处裁剪成“工”字形,紧密贴合胃管和皮肤,提供稳固支撑。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2)患者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 ± SD)的形式呈现,不同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以数量和百分比的形式表达,组间差异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当P值小于0.05时,结果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整体效果更好P<0.05。详见表1。

职称论文参考
职称论文参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数据可知,观察组的满意度情况更加理想P<0.05。详见表2。

职称论文怎么写
职称论文怎么写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将一系列基于证据的医学实践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多种管理策略,形成综合性的干预方案,旨在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全面健康[2]。在外科护理中,管道护理占据重要地位,可确保管道功能的充分行使,故需严密监控,防止管道滑脱、错位、阻塞或受压、扭曲等问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升,安全意识增强,专业技能和管道护理技巧提高,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3]。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加深对导管管理的了解和掌握。这种交流不仅增强了患者的自主护理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对治疗的参与和配合度。此外,护理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严密控制,确保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有效避免了差错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整体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也更为理想(P < 0.05)。通过对各种管道进行分类、分级管理,能够确保对不同类型的管道进行精确的安全管理。根据管道的危险程度进行划分,有助于为医务工作者提供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此外,强化管路评价,可以使医务工作者更好地掌握管路的具体位置、数量以及可能出现的渗血等问题,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通过管道标识,可清晰辨别不同管道的功能,有利于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方案。牢固固定管道,防止管道移位或折叠导致的意外。执行管道风险评估,使医护人员着重关注高风险患者。及时监测患者健康状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动,以便及时采取行动,防止管道滑脱等不正常情况发生[4-5]。
研究证实,定期实施动态管道维护和评估可以显著优化护理流程,有效预防管道移位问题,减少患者因二次操作带来的困扰,确保生命体征的稳定。为了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集束化护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这对于推动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过硬的实操能力也是提升管道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能够确保护理工作高效、安全地进行。
综上所述,在耳鼻喉头颈外科手术后患者护理中引入集束化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创新发展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职称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