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整(搞/弄)+得+跟X似的”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33 论文编号:sb2024101422451552802 日期:2024-10-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整(搞/弄)+得+跟X似的”作为现代口语中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格式,目前还未有专文进行研究,本文从构式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与考察。二是从语义、认知、语用三方面对其生成动因进行了考察,并依据Schmid的固化-规约化模型,对构式“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规约化过程与规约化程度进行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意义
近年来,语言的主观性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特别是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和认知语法的兴起,使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所主张的“科学主义”受到挑战。这些新兴的学派都认为,语言不但要客观地表现命题形式,还应当表达说话者的思想、态度和情感。为了满足人们利用语言交流思想、传情达意的需求,大量新型语言形式开始产生,一些结构形式也逐渐衍生出新意义和新用法,“整(搞/弄)+得+跟X似的”便是其中的一员。自其产生以来,伴随着它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此结构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衍生出新的用法,其产生的新意义和新用法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整(搞/弄)+得+跟X似的”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用的口语表达式,它可以分离出两个格式:一个是普通述补结构,一个是主观评价构式。
当它作为普通述补结构时,表示比喻、比较义,对述语进行补充和描写,以凸显客体的某个特征。例如:
(1)这一次元旦晚会我要把头发弄得跟鞠婧祎似的。(微博)
(2)幸福里社区居民众筹改造小区,小区居民回应:“出点小钱。把老小区整得跟新房子似的,真不错!”(微博)
(3)她今天的妆很特别,整得跟小精灵似的。(微博)
(4)小侄女把新买的耳套戴在了自己头上,搞得跟小老虎似的。(微博)
以上四例中,前两例表示比较义,例(1)将“我”的头发和鞠婧祎的发型作对照,凸显“我”所要做的发型的特征;例(2)把“老小区”和“新房子”作比较,描写出改造后的小区焕然一新的特点。后两例为比喻义,例(3)将“她”比作“小精灵”,表现出“她”妆容的精致美丽;例(4)则是把戴着耳套的侄女比作“小老虎”,写出了侄女的可爱俏皮。由此可见,上述四例的“整(搞/弄)+得+跟X似的”格式主要用于表达比喻比较义,以凸显客体的某个特征,描写性较强。这一类句子语义透明,整个句式的意义可以从它构成成分的意义中推导出来,此类表示述补结构的“整(搞/弄)+得+跟X似的”是较为松散的、临时的组合,不属于本文要研究的对象。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关于“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相关研究
目前我们尚未发现对“整(搞/弄)+得+跟X似的”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在对相关结构进行探讨时略有涉及。对相关结构的研究包括“像义词+X+比况助词”的研究及“V/A+得+像义词+X+比况助词”结构的研究。下面我们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评述。
1.对“像义词+X+比况助词”的相关研究
王宗联(1994)对比况短语中常见的两种格式“好像……似的”“像……似的”进行了考察,他从修辞角度出发将比况短语分为三类:比喻、比拟和猜测。他还指出状中式的比况短语没有比喻性质,并对比况短语表比喻的传统观念表达了质疑。
陆俭明(1999)在《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中对比况短语的结构进行了考察,他指出:“像X似的”的结构层次应划分为“像/X似的”,其中的“似的”一词是附着在X的后面的。
李剑锋(2000)考察了“跟X一样”和相关格式,认为“跟X一样”和相关格式都可以用来表示比喻、比较,并指出与“跟X一样”相近的常见格式有:“像X似的”“像X一样”“跟X似的”等。
张谊生(2002)在《助词及相关格式》中,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比况短语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与分析。
程国珍(2004)对比况短语的结构与语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认为比况短语有四个作用,分别是比喻、比拟、相似与测定。
吴仲华(2005)对比况短语“跟X一样”“跟X似的”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跟”原来是没有比况作用的,但当它与比况助词组合成“跟X一样”或“跟X似的”格式后,就可以表示比况。他还将格式中的“跟”分为两类,一类是比况动词,另一类是语气副词,并提出“跟X一样”与“跟X似的”可以表示比喻、比较,但不能表示测断。
.............................
第二章“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构式义
2.1“整(搞/弄)+得+跟X似的”构式的鉴定
2.1.1鉴定依据
关于构式鉴定,我们以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的相关理论作为主要依据,构式语法所指的“构式”,以Goldberg的定义最为流行。
Goldberg(1995)对构式下定义:“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配对体<Fi,Si>,且其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方面特征不能够从C的组成成分或从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全然准确地推导出来时,C便是一个构式。”之后Goldberg又在1995年定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任何的语言结构格式,只要在形式或功能的某一个方面不能通过其组成成分或其他已存在的构式进行预测,就可以被确认为一个构式。即使是可以被完全预测出的格式,只要其有足够的出现频率,也可以被视为构式。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关键信息:第一,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匹配体。第二,构式的构成成分无法严格预测整个构式的意义和功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构式是外在形式和独立意义的结合体,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构式具有不可预测性,它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表达式,不是构成成分的简单堆积。
..............................
2.2“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构式义
构式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可以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通过对语料的分析考察,我们认为“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构式义是:说话人基于自己的预期或某种评价标准对人或事件现象所作的评价,评价对象所具有的行为或事件所具有的性质等通常都和说话人的预期不符,因此构式带有较为明显的否定态度和贬义色彩。我们可以将其构式义凝练为:主观否定性、预期偏离性和贬义评价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特性同时凝固于构式中,并不是割离开来的,只是在某种语境下,构式的其中一个特性更为鲜明,所以将其分为三类叙述。下面我们将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
2.2.1主观否定性
主观否定性是指话语在传递信息含义之外所浮现的否定情态义,构式“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构成成分中并未出现否定词,但却可以表达说话人的否定态度,我们认为其具有主观否定性。构式的否定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说话人不认同评价对象具有某种行为、性质、特征,即认为评价对象与“X”具备的行为、性质、特征不符或相反,说话人会用该构式表达自己的否定。
(4)才50块钱,搞得跟多大奖一样,恶心人呢!(微博)
(5)就烦这种没有道德底线不自知,还整得跟自己多深情似的的人。(微博)
(6)现在网暴可不就是无风起浪吗,都弄得跟自己多了解人家一样,键盘侠嘴那么臭,是不是有一天轮到自己身上了,才会发觉网暴这么可怕。(微博)
例(4)中说话人认为“50块钱”奖金并不算是多大的奖,用“搞得跟多大奖一样”否定其是大奖。例(5)中从前句的负面评价“没有道德底线不自知”,可知说话人并不认同评价对象具有“深情”这种特质,因此用“整得跟自己多深情似的”来否定其有“深情”特质。例(6)中说话人认为键盘侠根本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却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对他人进行网暴,于是用“弄得跟自己多了解人家一样”否定其并不了解事实真相。
...................
第三章“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构件分析......................16
3.1构件“整(搞/弄)”的分析........................16
3.1.1“整(搞/弄)”的语义及其虚化...........................16
3.1.2“整(搞/弄)”的贬义色彩..................................17
第四章“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句法、语用及语篇表现..........31
4.1“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句法表现.................................31
4.1.1句法功能........................................31
4.1.2共现成分...........................................31
第五章“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成因及机制..............................44
5.1“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生成动因.................................44
5.1.1语义动因......................................44
5.1.2认知动因......................................47
第五章“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成因及机制
5.1“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生成动因
构式“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形成动因不是单一的,而是语义、认知、语用等多方面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章节,我们将对构式的形成动因进行分析。
5.1.1语义动因
在语义方面,构式的形成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构件“整(搞/弄)”的虚化与贬义倾向,二是词汇义与构式义的相互作用。
5.1.1.1“整(搞/弄)”的虚化与贬义倾向
(1)“整(搞/弄)”语义的虚化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整”“搞”“弄”的意义较为实在,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具有词典义项的词语可以用“整”“搞”“弄”来表示,甚至一些其他意义的词也可以用“整”“搞”“弄”来表示,“整”“搞”“弄”在使用上十分广泛。刘瑞明(1998)最先提出“泛义动词”的定义,即一个动词能够用来替代或指称很多具体动词,表意宽泛且游移,模糊而又存在,看似包含着许多含义,但这些含义间并没有明显的引申关系。作为典型的泛义动词,“整”“搞”“弄”具有泛义性的特点,因而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很难确定其具体的意义,需要依靠语境来进行判别。
在语义机制上,当这类表义宽泛的虚义动词进入“V+得+补语”结构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动词“整”“搞”“弄”的具体意义可以依靠语境得到识别,这种情况下的“整”“搞”“弄”意义较为实在,尚未虚化。而另一种情况是动词“整”“搞”“弄”的具体意义在语境中也无法得到确切判别,补语成为语义的重心,动词“整”“搞”“弄”的语义趋于虚化。同时,受动词虚化影响,此时的结构不再强调对述语的描述,结构的典型特征——比况义和描写义也大大泛化。第二种情况下的结构在发展中伴随着语义上具体意义的逐渐削弱、抽象意义的逐步增加;语用上客观性的逐渐减少、主观性的逐渐加强,成为了我们现在研究的构式。

语言学论文参考
语言学论文参考

................................
第六章结语
6.1研究总结
“整(搞/弄)+得+跟X似的”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本文从构式角度出发对负面评价构式“整(搞/弄)+得+跟X似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和分析。文章主要包含四大部分:对负面评价构式“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构式鉴定和构式义概括;对构式构件常量和变量的考察;对负面评价构式“整(搞/弄)+得+跟X似的”句法、语用、语篇三个方面的描写;对构式的形成动因和机制作出解释。
首先,依据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我们对“整(搞/弄)+得+跟X似的”进行了构式鉴定,“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意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中得到完全预测,因此可以被认定为是一个构式。其构式义为:说话人根据自身的期望或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人或事件现象所作的评价,评价对象所具有的行为或事件所具有的性质等往往与说话人的期望相违背,因此构式带有较为明显的否定态度和贬义色彩。我们将该构式义凝练为:主观否定性、预期偏离性和贬义评价义,并从这三个方面对构式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
其次,我们对构式“整(搞/弄)+得+跟X似的”的构件常量“整(搞/弄)”“得”“跟……似的”和变量“X”进行了考察,并着重分析了构式中“X”的准入情况。“X”的类型丰富,可以由代词、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和其他类型成分充当。当“X”为代词时,进入的成分主要为疑问代词和少量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一般不能单独进入。“X”为名词性成分时,或是本身含贬义色彩,或是“X”所具有的性质与说话人所预期的人物、事件的性质相违背。“X”为动词性成分时,进入的动词大多是在语义上“名物化”了的动词,进入的动词性短语可以给某个行为事件定性。当“X”为形容词成分时,多为“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的组合形式,状态形容词则一般不能进入。我们发现,只要话语所表达的内容不符合说话人对某人某事的预期,就可以被说话人用到构式中去,因此一些特殊类型——紧缩句、字母词、成语,也可以进入构式。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话语标记“要我说”的多角度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语言学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