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会话分析和话语标记相关理论,结合相关语料,判定描写了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性质、使用特征和语用功能,分析了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语法化演变历程,阐释了促使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形成的机制和动因。
1 绪论
1.1 选题缘
“回过头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语言结构,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多种用法。如:
(1)大概完全凭第六感觉,孙少平猛地回过头来 。他在惊讶之中,下意识地两把将线衣扯下来,遮住了自己的脊背。(《平凡的世界》路遥)
(2)不能等农业出了问题再回过头来去抓,那时付出的代价就大了。(《人民日报》1993年)
(3)但是想要探讨好今天的华尔街,我们还是要最终回过头来看它的起源,它的开始,所以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开始。(中央电视台-对话 2008-10-22)
(4)屈军:预测一年半到两年拆迁运走,旧城建设先停下来发展新区,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回过头来再进行旧城改造。(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 2008-6-4)
(5)窦文涛:但是咱们这是关于台湾的新闻,回过头来,我还是讲《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因为这本书里,我看了一下龙应台的演讲,轶君,你觉得对你特别有感触的是什么?(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 2009-9-4)
我们发现以上5例“回过头来”在语法性质和语义表达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例(1)的“回过头来”作句中谓语,表示身体部位“头”向后方回转的肢体动作,指施事孙少平从背对田晓霞和孙少安的状态转到正向面对二人的状态,结构意义是组成成分基本概念义的简单组配。例(2)的“回过头来”属于连谓结构的一部分,表示从没出农业问题时的“不抓”农业的工作状态向出了问题“抓”农业工作的状态转换。例(3)的“回过头来”作句中状语,指当前思维向另一思维的回顾和切换。例(4)的“回过头来”具有连词性质,起到连接有时间先后关系的两个事件的作用。例(5)的“回过头来”结构不可拆分,无实在的概念意义,起到标示前后项叙述逻辑转换关联的作用,属于话语标记。基于“回过头来”用作话语标记时具备区别于例(1)至例(4)非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性质和功能,我们将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确立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力求深入探究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语言特征和使用规律等相关问题。
...............................
1.2 研究意义
汉语学界有关“回头”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很少对“回过头来”给予一定的关注。“回过头来”作为汉语交际中常用的语言结构,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原本具有的概念意义发生虚化,逐渐发展为具有程序性意义的话语标记,并发挥着多元的语用功能,基于此,我们理应对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性质判定、使用特征和发展演变等做出详细考察和研究。
(1)理论意义
首先,通过对“回过头来”的多角度考察和研究,梳理其发展演变轨迹,探讨其形成的机制与动因,分析其作为话语标记的判定、使用特征和语用功能等,实现对话语标记“回过头来”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其次,目前汉语学界有关“回过头来”的研究很少,没有对这一语言结构给予足够关注,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揭示话语组织型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语言学面貌,丰富汉语话语标记的个案研究成果,为汉语同类型话语标记的研究提供一定补充。
(2)实践意义
“回过头来”作话语标记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研究其在共时和历时层面的性质,有助于深化语言使用者对该结构的本体认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母语交际者正确传递和理解信息,促进交际意图的达成。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本身缺乏概念意义和具有的丰富语用功能会使其较非话语标记的“回过头来”更为特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掌握难度,研究话语标记“回过头来”有助于他们更好认识该结构,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
........................
2 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判定及使用特征
2.1 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判定
关于汉语话语标记的判定标准,学者们多从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维度对其提出具体的界定标准,我们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整理如下,见表2.1: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由上表可知,目前学界对汉语话语标记判定标准的讨论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判定框架,我们综合概括上表内容,并确定了本研究采用的话语标记判定标准为:①语音上独立且可被识别;②语义上表达程序性意义而非概念意义;③句法上位置灵活且独立,不充当句法成分;④语用功能丰富,体现出说话者的意识;⑤多出现在口语交际中。下面我们将结合语音、句法、语义、语用和语体方面的判定标准对“回过头来”是否具备话语标记特征进行分析。
.................................
2.2 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使用特征
2.2.1 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使用模式
施仁娟(2014)认为从辖域看汉语话语标记所衔接的前后项,可以分为单向辖域话语标记和双向辖域话语标记,并根据与前后项语义关联的亲疏程度分为前倾型、后倾型、平等型三种。结合语料,我们认为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属于双向辖域的后倾型话语标记。所谓“双向”是指话语标记“回过头来”位于前后话轮或语段中间,连接着前后两个话语项,前后项形成的语义范围共同组成话语标记“回过头来”所关涉的辖域范围,后项信息基于前项信息提供的语义背景展开,要理解后项就需要结合前项话语信息。因此,话语标记“回过头来”便关联起前后项共同形成一个语境,建立起话语逻辑间的关联。而“后倾”指的是话语标记“回过头来”主要发挥的是转换作用,为的是引出后续话语,相对于前项话语而言,后项话语信息才是接下来的表述重心。
基于“回过头来”属于双向辖域的后倾型话语标记的判定,我们根据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关联的前后项语义关系,认为“回过头来”主要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的使用模式:
第一种,当说话人使用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对紧邻的前项进行转换衔接时,“回过头来”常位于话轮的内部。我们将其连接的前后话语分别记为S1和S2,话语标记“回过头来”记为D,形成的语义使用模式为:S1+D+S2,我们称之为模式一,其中,“回过头来”的管辖范围从S1开始到S2结束,指向的是S2,标示S1与S2间的转换关系。如:
(20)(语境:讨论肯德基和冠生园两个企业的危机公关处理案例)
S1肯德基在苏丹红事件敢于承担责任,坦诚向消费者公开道歉,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该事件的不再发生,这种公开、坦诚、及时应对危机的方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D回过头来,S2让我们再看看冠生园,面对危机,南京冠生园是辩,声称这种做法在行业内“非常普遍”,绝不是南京冠生园一家。(《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 2012-11-11)
例(20)分别列举了肯德基与冠生园两家企业在应对企业危机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围绕着处理企业危机的话题展开,前后句信息间形成了转折对比关系。S2作为基于S1引出的新信息,既是说话人接下来论述的重点,也是听话人获取信息的聚焦,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在这里衔接起了前后项S1与S2,主要起到标示了二者间语义转换关系的作用。
..............................
3 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语用功能...................... 29
3.1 语篇功能 ............................. 29
3.1.1 话题组织 ........................... 29
3.1.2 话轮建构 ............................ 34
4 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演变历程和机制动因......................... 41
4.1 “回过头来”的形成过程 ............................ 41
4.1.1 短语“回过头来”的形成 .......................... 41
4.1.2 “回过头来”的历时演变 ........................ 44
5 结语......................... 57
4 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演变历程和机制动因
4.1 “回过头来”的形成过程
4.1.1 短语“回过头来”的形成
朱德熙(1982)认为无定宾语可以出现在趋向补语之间,也可以出现在动词后或趋向补语后。目前学界认为汉语复合动趋式包括三种结构格式:VOC1C2、VC1OC2和VC1C2O,即分别对应“前宾式”、“中宾式”和“后宾式”。据此,我们判断“回过头来”属于“中宾式”,并根据其的构成成分拟测出结构“回过来头”和“回过头来”,尝试分析三种结构的使用频率,并探讨“回过头来”的形成原因及其比较优势。
我们检索CCL语料库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料,整理了结构“回过来头”、“回过头来”和“回头过来”的分布情况。见表4.1:
语言学论文参考
由上表可知,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无“回过来头”的相关语料,可见该组合格式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含“回头过来”的古代汉语语料有14例,最早出现在明代;含“回过头来”的古代汉语语料有223例,最早出现在南宋,且属于三种格式中出现时间最早、所占数量最多的结构。由此可知,由“回”、“过”、“头”和“来”组成的三种格式并非都可以成立或互相替换,仅“回过头来”形成的时间最早且使用频率最高。由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为何“回过头来”能够成为三种格式中最为稳定的并在语言中长期使用?其较其它两种格式的优势有哪些?
..........................
5 结语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会话分析和话语标记相关理论,结合相关语料,判定描写了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性质、使用特征和语用功能,分析了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语法化演变历程,阐释了促使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形成的机制和动因。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回过头来”用作话语标记时有区别于该结构其他性质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独立且可被识别;句法位置灵活且独立,常位于非首话轮的开端或话轮的中间位置;语义上具有表转换的程序性意义;书面语和口语语体中均有使用,更常出现在口语中;具备语篇连贯和人际互动等多方面的语用功能,便于调节交际走向和传递主观立场。以上特征均符合学界对汉语话语标记的判定条件,据此可以判定“回过头来”具备话语标记的身份。
第二,话语标记“回过头来”所处的位置影响着其关涉的辖域范围,体现在其衔接关联相邻前后项的同时,更强调对后项信息转向的提示,即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属于双向辖域的后倾型话语标记。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在关联前后项语义时存在两种使用模式:在模式S1+D+S2中,“回过头来”发挥引出后项和关联前后项语义转换关系的作用;在模式S1+S2+D+S3中,“回过头来”引出后项和关联前后转换关系的同时,还具备向前项信息回溯的引导作用。虽然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具有结构上的不可拆分性,但其在使用中也常与连词、转折副词、时间标记词和语气词等共现,这些共现成分与话语标记“回过头来”共同凸显前后项语义间的转换关联,强化说话人主观立场和情感的表达。
第三,即使话语标记“回过头来”不负载真值概念意义,也不影响其在交际中发挥丰富的语用功能,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语篇关联衔接和人际互动两方面。在语篇内容关联上,具有转换话题、发展话题、插入话题和拉回话题的功能;在语篇形式衔接上,具有延续话轮和转接话轮的功能;在人际互动上,具备标记说话人立场态度、延缓交际语流、预示前后信息转换和凸显焦点倾斜的功能。话语标记“回过头来”的这些语用功能不同程度地为说话人组织传递信息和帮助听话人理解提供标示和引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