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陈云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思想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7855 论文编号:sb2024091015255152729 日期:2024-09-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梳理陈云关于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思想,可以得出四点启示。一是辩证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二是坚持多措并举,经常化开展党员教育,突出党员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党员队伍快速发展的时期。为适应党的事业发展和抗日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党员队伍迅速壮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党员质量如何得到保证。中国共产党为此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党员数量增加后如何确保党员质量的历史性课题。这既为党担负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使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党正确处理党员质量与数量关系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面抗战爆发后,陈云回到延安,1937年12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直到1944年3月转任它职,任职时间长达7年又4个月。他的任职期限,恰遇党员队伍亟需大发展的时期。这一职位的关键地位,决定了他必须经常性思考如何在党员队伍大发展的同时又保证党员质量这一重大历史课题。陈云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思考,向中央请示汇报,并根据中央的指示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现有公开文献表明,陈云在这方面有大量的论述;中央很多这方面文件都他主持起草的,不少提法也反映了他调研和思考的成果。
陈云在健全党的各级组织、吸纳党员、明确党员发展标准、加强党员教育和锻炼、提高党员整体文化水平等方面作出了深入、系统的思考。耙梳陈云在这一时期关于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的现实借鉴意义。

政治论文怎么写
政治论文怎么写

............................
1.2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1.2.1国内相关研究
学界关于陈云生平及思想实践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不断发展、推进,新世纪以来不断走向深入。学者们从多个视角较为深入梳理了陈云的生平,探讨了他的思想与实践,鲜有对延安时期陈云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思想研究。梁建东探析了陈云“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思想的生成背景、意蕴和价值。
但关于陈云延安时期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思想的相关研究,更多见于学界对陈云的其他研究专题中。学界在研究其他相关专题时往往会涉及陈云关于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思想。总体来说,大概有以下六个视角。
(1)从把握党员入口关探讨提升党员质量的方法。明确入党标准是确保党员质量的前提条件。迟爱萍(2005)分析了陈云“党员质量重于数量”论断的提出背景,阐述了陈云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吸收党员的重要思想。[3]杨晓彤,李向勇(2019)张晶晶,康海记(2010),龙妙求(2007)论述了陈云关于党员标准重要论述的价值和当代启示,认为陈云坚持党员标准的思想是实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4]李媛媛(2020)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分析了全面抗战爆发后,大量发展党员忽视了党员质量问题,认为陈云坚持党员标准的思想是提升党员质量的第一步。
(2)从把握党员“岔口关”探讨提升党员质量的方法。陈云关于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既有保证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不走“岔路”的关键措施,也有提升党员质量的方法。学界从陈云的党内教育思想、陈云的党员纪律作风建设思想、陈云的党性修养思想、陈云的党性教育思想、陈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陈云的先进性教育思想、陈云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等不同角度,研究了陈云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丰富了学界关于陈云党员质量提升途径的认识。迟爱萍(2005)从加强党内教育的角度总结了陈云关于提升党员质量的途径。[6]刘刚(2013)、陈娜(2013)、张淳、魏继昆(2018)等学者认为陈云加强党员党的纪律作风建设,要求党员言行一致,这是陈云对党员质量更深层次的要求。
............................
2延安时期陈云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思想的形成条件
2.1延安时期陈云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思想形成的背景
延安时期陈云关于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思想,产生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之下,形成于解决党组织基础薄弱的现实问题之中,最终目的是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和目标。
2.1.1大量发展党员是适应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形势需要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动武装进攻,企图吞并全中国。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生死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国共第二次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下得以实现。国共合作虽然形成,但是终究无法改变国力军力落后于日本的客观现实。毛泽东此时就看出了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人民,他提出“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这是有目共见的真理。因此,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18]。1937年8月22日到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
2.2延安时期陈云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
陈云思想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吸收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自身工作经验的思想凝结。
2.2.1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重要论述
陈云关于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作为基础,在实践中根据中国的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员队伍的重要论述,是陈云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重要思想依据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量和质的重要论述。唯物辩证法对量与质的论述中提出,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没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无量为基础的质,也没有无质的量。同样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量与质这个统一体中,质和量都有规定性。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换言之,质是事物的根本,决定了事物的根本属性。这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陈云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就已经在上海通讯图书馆读了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其他进步书籍。例如,《马克思主义浅说》《资本主义制度浅说》等。自入党到北伐战争爆发近一年时间里,陈云多次进入党内流动训练班,又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他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培养了自己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中国民族运动之过去与将来》中,就已经明确地表现出了他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掌握。
................................
3 延安时期陈云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主要思想 .............. 15
3.1 陈云关于如何大量发展党员数量的思想内容 ............................ 15
3.1.1 打破党内错误思想倾向,凝聚不同成分的党员力量 ............. 15
3.1.2 发展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拓展吸纳党员的组织格局 ............. 17
4 延安时期陈云关于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思想特点 ...... 37
4.1 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标准具有原则性 ................................ 37
4.2 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政策具有灵活性 ................................ 37
4.3 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方法具有多样性 ................................ 39
5 延安时期陈云关于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现实启示 ...... 42
5.1 辩证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 42
5.2 多措并举,经常化开展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质量的关键举措 ... 43
4延安时期陈云关于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思想特点
4.1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标准具有原则性
党员质量原则性的要求体现在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标准就是党员入党的门槛,是对党员质量最基本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党员。1938年3月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此后各地区快速开始发展党员工作,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陈云始终坚持有原则地发展。在他起草的这一份决议中,提出党员发展的方式要避免拉夫式,党员必须要经过审核和支部介绍。
1939年5月陈云又在全党发表了党员标准的论述,他指出党员标准是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要保持先锋队性质,就必须保持党的成分的纯洁性。什么样的人能加入党,是党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党员应该知晓的。他首先强调党章是什么样的人能加入党的规定,他认为在大量发展党员时期,应该坚持列宁关于党员的原则,“布尔什维克建立了自己的彻底马克思主义的、在思想上的和组织上一致的战斗的党。”[120]因此,他在全党强调了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成了评判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他还在思想生活上对党员都有着原则性的要求,经常提出要加强党员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学习。并在党员违反党的纪律时,严肃处理违规党员的问题。如党员刘力功不服从组织安排,不遵守“个人服从组织”的党的纪律,被开除出党时,陈云公开发表了《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党籍》,借用刘力功的事例来教育和告诫党员党纪和党员标准的原则性。

政治论文参考
政治论文参考

...............................
5延安时期陈云关于正确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的现实启示
5.1辩证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党员数量是质量的基础。集合和发展政治力量是每个政党形成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发展壮大基于党员数量的发展。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有足够的党员来开展党的工作。党的各项工作不断往前推进,党的政治目标才能实现。同时,在党的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做好党的政治宣传,不断扩大党的政治影响,这样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最终选择支持拥护中国共产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党员力量强大,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促进了党的政治目标的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实现又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促进了党的更多政治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初心使命,这体现了党的政治任务和政治目标。这一政治任务和目标要通过党的组织力来实现。正确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对党的组织力有重大影响。
延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党的政治任务就是要带领全民族共同抗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此时党中央刚落脚陕北,党员数量少难以满足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需要。因此,陈云根据现实情况,主张大量发展党员,提出发展党员是党组织目前的关键任务。随着党员数量的发展,党的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党的政治影响也随着政治力量的扩大而不断扩大,这为党实现政治任务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政治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