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已经成为国内外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逆全球化思潮,理论界探讨和争论的焦点是,当前全球化是否已经发生逆转或开始退潮,学界尚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逆全球化思潮已经开始兴起,并对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来势迅猛的逆全球化思潮?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逆全球化思潮所造成的冲击?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理论任务。马克思是最早研究全球化问题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与众不同的理论研究视角。本文拟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及原有的全球化模式展开批判性的分析,并对构建新型全球化模式的路径和方案加以探讨。
1.1.2 研究目的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探究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内驱力、发展道路以及未来趋势。它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由孤立的民族历史向开放的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深刻洞察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为我们认识当今的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思潮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和研究视角。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与世界历史理论是相背离的,必须发起一场基于思想和理论的深度批判。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多角度探讨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主旨及其与全球化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必须审慎应对和处理逆全球化思潮的冲击,推动全球化实现全面变革和转型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已基本形成。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发端于 16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分工程度越来越高,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国外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世界历史阶段,也就意味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启。马克思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早研究全球化问题的思想家之一。在当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化历史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许多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转移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上面,并试图在其中寻找答案。通过分析马克思在其相关著作中都存在着世界历史思想的影子,正合适用来分析研究当今全球化所出现的新问题,其中被论及较多的就是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等著作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已基本形成。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发端于 16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分工程度越来越高,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国外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世界历史阶段,也就意味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启。马克思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早研究全球化问题的思想家之一。在当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化历史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许多西方学者开始将目光转移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上面,并试图在其中寻找答案。通过分析马克思在其相关著作中都存在着世界历史思想的影子,正合适用来分析研究当今全球化所出现的新问题,其中被论及较多的就是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等著作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国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多数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科学论述,直到现在依旧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例如,英国的戴夫·兰顿在《马克思论全球化》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最早发现并谈论全球资本主义的学者之一,他们首次将国际经济看成动态的范畴,他们认为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国际趋势会影响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这些理论对我们认识当今全球化依然适用。其次,很多西方学者在充分认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新发展。例如,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沃勒斯坦一直被西方的学术界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他的“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将资本主义世界看成一个单一的整体来考察,主要阐述了“世界体系”的形成、运作和基本趋势三个方面。这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此外,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拓宽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视角。例如,如何应对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还有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等新的社会思潮都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挑战。
............................
第 2 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涵
2.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
地理大发现促成了新航路的出现,直接扩大了世界交往,为以后各民族的交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同时,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促使狭隘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在合理扬弃前人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体系。
2.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 3 章 当代逆全球化思潮的表现根源及其危害........................17............................
第 2 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涵
2.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
地理大发现促成了新航路的出现,直接扩大了世界交往,为以后各民族的交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同时,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促使狭隘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在合理扬弃前人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体系。
2.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种思想和理论的产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的影响。因此,想要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我们就必须先要了解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人类历史发展以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为分界线,在此以前的农业文明时代,各民族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都是十分有限,人类历史的发展也是相互隔绝的。但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发生了重大转折。“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此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增长。”[7]544 新航路的开辟,逐渐打破了原来那种隔绝的、封闭的状态,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也日益密切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在新航路的开辟中发现了巨大的利益链,推动贸易的发展由陆路向水路发展,无形中扩大了世界间的普遍交往,为开辟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方面的基础。
人类历史发展以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为分界线,在此以前的农业文明时代,各民族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都是十分有限,人类历史的发展也是相互隔绝的。但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发生了重大转折。“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此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增长。”[7]544 新航路的开辟,逐渐打破了原来那种隔绝的、封闭的状态,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也日益密切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在新航路的开辟中发现了巨大的利益链,推动贸易的发展由陆路向水路发展,无形中扩大了世界间的普遍交往,为开辟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方面的基础。
马克思说:“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活动有了巨大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并朝着世界市场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一切发生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8]这说明了在航海和商业的不断发展下,资本开始向全球范围蔓延。更重要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资本主义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经济上拥有了巨大的优势之后,就试图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原有的封建专制制度,废除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地相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与此同时,很多落后的国家都在这一时期都被迫纳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
.........................
2.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
2.2.1 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3]这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其他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只是简单的记录历史事件,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寻这些事件背后的东西,所以这样的世界历史是孤立而僵化的,是停滞不前的。而马克思则站在现实历史基础上,提出世界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带来的。
首先,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发展。在资产阶级出现以前的时期,科技水平低下,人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世界,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也很低的,主要还是靠效率较低的人力和畜力在进行劳动生产,基本上以农业发展为主。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所以大部分地区与地区之间都是封闭和独立的,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也较少,各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说成是具有地域性的狭隘的民族历史。17、18 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革命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机器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普遍实现,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了工厂手工生产。正如马克思说:“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14]35生产的需求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加速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
2.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
2.2.1 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3]这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其他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只是简单的记录历史事件,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寻这些事件背后的东西,所以这样的世界历史是孤立而僵化的,是停滞不前的。而马克思则站在现实历史基础上,提出世界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带来的。
首先,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发展。在资产阶级出现以前的时期,科技水平低下,人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世界,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也很低的,主要还是靠效率较低的人力和畜力在进行劳动生产,基本上以农业发展为主。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所以大部分地区与地区之间都是封闭和独立的,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也较少,各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说成是具有地域性的狭隘的民族历史。17、18 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革命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机器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普遍实现,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了工厂手工生产。正如马克思说:“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14]35生产的需求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加速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其次,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也加快了交往的普遍发展,进而推动世界历史的形成。马克思说过:“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活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失得越来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5]88伴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必然会推动社会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化生产的提高又会带来更大范围的商品交换,也就是说国内的市场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需要突破地域的限制,不断寻找更大的市场和更廉价的原料,即不断扩大的交换必然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了进一步占领世界市场,竞争就会越来越厉害,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这无疑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
................................
3.1 当代逆全球化思潮兴起的表现......................................17
3.1.1 欧洲“四大危机”.......................................17
3.1.2 “特朗普现象”...................................18
第 4 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性及其视域中的逆全球化思潮..........................25
4.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性................................25
4.1.1 当代全球化历史进程符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判断......................25
4.1.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国外全球化理论的关系问题..........................26
第 5 章 应对全球化危机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基本路向..................................................32
5.1 应对逆全球化思潮的中国方案........................................32
5.1.1 改变不合理的经济政治秩序.................................32
5.1.2 推动新型全球化...........................................33
第 5 章 应对全球化危机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基本路向
5.1 应对逆全球化思潮的中国方案
如前文所述,当今世界出现了诸多逆全球化现象,这些现象所表现的是一种基本一致的思想倾向,即逆全球化思潮。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有着其现实的社会历史根源 。因此,要想有效的应对逆全球化思潮,克服逆全球化的危机,就不单单需要对逆全球化思潮进行理论层面的批判分析,而且必须要找到能够现实地改变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具体方案。近年来,随着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洞察到了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根源,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全球化危机和逆全球化思潮的中国方案。这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了世界各国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共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新型的全球化模式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5.1 应对逆全球化思潮的中国方案
如前文所述,当今世界出现了诸多逆全球化现象,这些现象所表现的是一种基本一致的思想倾向,即逆全球化思潮。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有着其现实的社会历史根源 。因此,要想有效的应对逆全球化思潮,克服逆全球化的危机,就不单单需要对逆全球化思潮进行理论层面的批判分析,而且必须要找到能够现实地改变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具体方案。近年来,随着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洞察到了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根源,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全球化危机和逆全球化思潮的中国方案。这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了世界各国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共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新型的全球化模式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5.1.1 改变不合理的经济政治秩序
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下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剧了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失衡,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遭受重创。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使西方国家所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弊端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当前,要想确保世界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地增长,有效应对逆全球化思潮的挑战,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改变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已迫在眉睫。当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32]对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中国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必须在变革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主席在 G20 峰会、博鳌论坛等等重大外交会议上,多次表达了中国参与改变全球治理体系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努力破除原有国际格局和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中不合理的机制、观念等等,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下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剧了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失衡,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遭受重创。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使西方国家所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弊端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当前,要想确保世界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地增长,有效应对逆全球化思潮的挑战,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改变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已迫在眉睫。当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32]对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中国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必须在变革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主席在 G20 峰会、博鳌论坛等等重大外交会议上,多次表达了中国参与改变全球治理体系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努力破除原有国际格局和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中不合理的机制、观念等等,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结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他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洞悉世界历史是在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这一重大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被重视。直到全球化浪潮的到来,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人们才开始认识并重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虽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我们的时代大有不同,但是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容没有过时,依旧对当前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总的来说,作者想通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剖析当代逆全球化思潮,并运用理论来对逆全球化思潮进行批判总结,为应对全球化危机和逆全球化思潮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本论文的主要结果概述如下: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他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洞悉世界历史是在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这一重大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被重视。直到全球化浪潮的到来,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人们才开始认识并重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虽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我们的时代大有不同,但是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容没有过时,依旧对当前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总的来说,作者想通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剖析当代逆全球化思潮,并运用理论来对逆全球化思潮进行批判总结,为应对全球化危机和逆全球化思潮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本论文的主要结果概述如下:
首先,当前的逆全球化现象不是真正反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而是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国内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逆全球化政策。通过对逆全球化现象的分析,当前的逆全球化现象恰恰说明西方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想利用经济全球化为自己服务,企图采取逆全球化的手段来重新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布局,以此继续保持经济全球化的霸主地位。这为我们认清逆全球化本质和应对逆全球化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必经阶段,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逆全球化思潮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因而它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全球化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就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具有历史必然性,因而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努力都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都将注定以失败告终,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减速带,它只是表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认清这个现实,有助于改变全球治理模式和新型全球化的发展。
最后,逆全球化的兴起背离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原则。逆全球化思潮是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很多西方资本主义用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家本位主义等等逆全球化措施,只能暂时缓解危机。从长远看,既不符合资本主义追逐利益的本性,也无益于全球化朝着更高层次即“自由人联合体”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略)
其次,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必经阶段,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逆全球化思潮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因而它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全球化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就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具有历史必然性,因而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努力都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都将注定以失败告终,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减速带,它只是表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认清这个现实,有助于改变全球治理模式和新型全球化的发展。
最后,逆全球化的兴起背离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原则。逆全球化思潮是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很多西方资本主义用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家本位主义等等逆全球化措施,只能暂时缓解危机。从长远看,既不符合资本主义追逐利益的本性,也无益于全球化朝着更高层次即“自由人联合体”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