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国际安全形势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战争并没有完全消失,地区冲突与局部矛盾依旧存在,恐怖主义、民族宗教与冲突、金融动荡等一系列问题还在蔓延,给世界安全稳定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面对这样纷繁多变的时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证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只有一个国家拥有了安全稳定的环境,才能在这样风云变幻的世界,才能拥有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主权。为了保证国家安全,适应国内外的新形势,国家安全思想的发展也在不断探索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①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概念,同时也是我国最新的总领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居安思危”“生于忧患”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种高尚人格,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同样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强调国家安全与忧患意识,国家安全观念和忧患意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生死存亡。
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现今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及忧患意识教育的关键对象,通过针对性的忧患意识教育强化当代青年对国家与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是国家长治久安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注重培养青年的国家安全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青年的忧患意识,就是对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切实关怀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要在思想政治等教育中强化国家安全相关教育的内容,改进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丰富相关教育资源等等,国家安全观念和忧患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2)丰富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诞生不久的新观念,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改进发展的新观念,忧患意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力量之一,增强忧患意识是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要求,展开对青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忧患意识教育的相关研究,也能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理论起到补充和发展的作用。
1.2.2 实践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忧患意识教育研究能够拉近青年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强化青年对国家、社会与自我的认知。近四十余年来,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稳定之中,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各个领域都在高速发展,有部分青年可能因为没有经历过老一辈的艰苦岁月,被现在的歌舞升平的日子所迷惑,失去或是弱化了忧患意识,我们应当要认识到现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国际环境也是风云变幻,国内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当代青年无法逃避的困难与挑战,唯有不断加强忧患意识,才能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才能使我国不断发展前行。

........................
第二章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忧患意识相关概念
2.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过程
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智慧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融合最终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各个时期的安全观念都有其不同的内涵及特点。
2.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观念
第三章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青年忧患意识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24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忧患意识教育研究能够拉近青年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强化青年对国家、社会与自我的认知。近四十余年来,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稳定之中,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各个领域都在高速发展,有部分青年可能因为没有经历过老一辈的艰苦岁月,被现在的歌舞升平的日子所迷惑,失去或是弱化了忧患意识,我们应当要认识到现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国际环境也是风云变幻,国内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当代青年无法逃避的困难与挑战,唯有不断加强忧患意识,才能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才能使我国不断发展前行。

........................
第二章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忧患意识相关概念
2.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过程
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智慧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融合最终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各个时期的安全观念都有其不同的内涵及特点。
2.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观念
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这些继承者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还体现在各种精神财富上,在留给我们广阔山河的同时,还为我们记录了保卫家国的实践,虽然受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但对现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仍有极大的价值。
在中华文明的萌芽时期,国家的概念都还未出现,大陆上的人民还是以一个个部落的形态聚居时,以部落为主体的安全观念就已经诞生了,面对着自然灾害、丛林野兽、资源匮乏,甚至还有来自不同部落的各种冲突,各个杰出部落的首领都体现出其各自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在近五千年前那样的历史环境下,为当时的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尊称为“皇”或“帝”。这就是“三皇五帝”的由来,而时至今日,他们已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神灵,他们伟大的功绩被我们用渲染成美丽的神话传说。“三皇五帝”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各种史书上都有些许不同的解释,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都为自己的部落,自己的人民带来了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举几个例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大意是,当时女娲所在的部落周围很可能爆发了一次猛烈的自然灾害,导致天崩地裂,地动山摇,周边的野兽也受到了惊吓,全都离开山林,恶劣的生态环境和危险的野兽对人民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女娲挺身而出,带领人民抵抗住了自然灾害,消灭了凶猛野兽,并重新将部落周围改造成和平稳定的环境;伏羲把自己的领地进行分划,并任命不同的人来进行管理,为所属人民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神农尝百草,制定五谷,教育人民种植,为后人奠定了农业基础,基本解决了人民吃饭这个头等大事,并且是使中华文明由游牧部落转化为农耕文明的重要契机;黄帝带领古华夏部落战胜东夷、九黎二族,统一了当时的中国,并且治国有方,黄帝时代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发展为后来中国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方向,最终形成了长达数千年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早在国家还未出现的部落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安全思想,这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中华文明最初的体现。
.................................
.................................
2.2 忧患意识教育的相关概念
2.2.1 忧患意识的相关概念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现“忧”字的诗句就多达八十余处。“忧患”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之中,《周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早在数千余年前,忧患意识就存在于我们先祖的脑海中。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忧”、“患”进行了分开解读“忧,心动也,从心尤者。患,忧也,从心。”具体解释是“忧”有“发愁”、“担心”的意思,“患”有“厌恶”、“祸事”、“疾病”等意思,从字面上看“忧患”既是对祸端、疾病或是其他厌恶的事情担心、发愁的意思。而这是较为狭义、简单的对忧患的解释。
而在中国接下来的发展历史之中,对忧患意识概念又有了升华。在《孟子·告子下》中记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说明了一个在国家内部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对外没有能够足以抗衡来自国外的祸患和战争的力量,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从中体现出了忧患从个体单纯的思维情感上升到了社会意识层面。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写出的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更是体现了忧患意识所具有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
2.2.1 忧患意识的相关概念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现“忧”字的诗句就多达八十余处。“忧患”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之中,《周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早在数千余年前,忧患意识就存在于我们先祖的脑海中。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忧”、“患”进行了分开解读“忧,心动也,从心尤者。患,忧也,从心。”具体解释是“忧”有“发愁”、“担心”的意思,“患”有“厌恶”、“祸事”、“疾病”等意思,从字面上看“忧患”既是对祸端、疾病或是其他厌恶的事情担心、发愁的意思。而这是较为狭义、简单的对忧患的解释。
而在中国接下来的发展历史之中,对忧患意识概念又有了升华。在《孟子·告子下》中记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说明了一个在国家内部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对外没有能够足以抗衡来自国外的祸患和战争的力量,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从中体现出了忧患从个体单纯的思维情感上升到了社会意识层面。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写出的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更是体现了忧患意识所具有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
3.1 相关调查研究过程...................................... 24
3.1.1 基于互联网数据分析的调查............................ 24
3.1.2 基于标准化访谈的调查.......................... 33
第四章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青年忧患意识教育对策............................ 41
4.1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青年忧患意识教育原则............................ 41
4.1.1 方向性原则.................................... 41
4.1.2 系统性原则.................................... 42
第四章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青年忧患意识教育对策
4.1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青年忧患意识教育原则
4.1.1 方向性原则
忧患意识教育也是教育活动,同样必须是有指导思想、有计划、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具体活动。而方向性原则表示忧患意识教育的方式要有价值性、合理性和针对性的内涵,这些内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对当代青年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方向性原则,要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基本指南,结合当前我国现实国情,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目标相一致,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与不良思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目的性是方向性原则的重要表现特征,但是目前对于青年的忧患意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明确的教育目的,间接影响了教育效果。对青年的忧患意识教育要在创新内容、丰富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教育目的:即把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并在未来成为能够吃苦耐劳、居安思危,充满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突出忧患意识教育的目的性才能更好的把握方向性原则,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结语
忧患意识作为我国传承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观念之一,既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条件下,都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方法。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根据当今社情、国情,并总结以往各个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念,最终确定并完善的一个新的国家安全观,是指导国家安全工作新情况的工作指南。通过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和方式方法,我们了解到忧患意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知忧患、明危机,而当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又为我们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指导方向。
笔者通过对忧患意识教育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文献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数据分析结合访谈的方式对青年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知和忧患意识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虽然结果显示出当前青年的忧患意识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青年群体忧患意识层面不均,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不足,社会、学校、家庭的相关教育因素都是形成问题的原因,通过对以上各个方面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青年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本文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忧患意识教育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相关内容的调查研究还不够成熟,对于如何使忧患意识教育与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更好的结合,笔者会在后续的研究中加大实际调研的力度和广度,争取为青年忧患意识教育新方向提出有价值的对策。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