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19542 论文编号:sb2018092615074923262 日期:2018-10-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学论文,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出发点,从这一群体的特点入手,以政治认同理论为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现状,从问题着手,分析了其成因,并寻求提升政治认同的可行性对策。

一、新生代农民工及其政治认同理论概述

(一)新生代农民工及其时代特征
1.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愈益复杂。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穿梭,也日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农民工内部分化也日益明显,一个日益趋向年轻化且与父辈不同的新的一代农民工由此产生。因此,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而论,要区分“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
不同学者对“农民工”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但总体上仍有相似之处。大多数学者对“农民工”的界定主要是从身份和职业两个方面进行的,但他们无法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存在身份与职业割裂的现象。学者徐传信对“农民工”的定义是这样的:农民工作为当今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从职业的角度来看,他们还是与工人相似,因为他们在城市工作而非务农;从户口的角度来看,他们虽然在城市工作了很长时间,但他们仍是农村户口,而且有自己的土地在家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仍然是农民。我们将这个像农民工却仍是农民的群体叫做“农民工”。王春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农民工”的:“一是职业,即农民工主要靠从事非农工作来获得收入来源;二是身份,他(她)属于农民身份,
依然是农业户口;第三是劳动关系,他们是受雇的;第四是地域,也就是说他们来自农村,是农村人口”。基于各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农民工是指大多数时间是在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且拥有农村户口的人。
“新生代农民工”一个产生于近现代的词汇,其界定也是众说纷纭。有的学者只单纯从年龄上区分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的农民工,也有少数学者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性来界定。"新生代农民工 首次出现于 2010 年中央文件中,在中央 1 号文件中这一群体有了正式名称,虽然没有详尽的概念阐释。学界普遍认为,王春光是最早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作出详尽阐释的。2001 年王春光首次提出“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定义,之后又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修正,他指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一层是 20 世纪 90 年代外出从事非农工作或者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而且年龄都小于 25 岁,他们在社会阅历上明显不如第一代;另一种含义是,他们是处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的过渡性的流动人口。
......................

(二)政治认同理论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
1.政治认同理论的内涵
一个国家,社会要想稳步向前发展,就必须有好的政治体系,而良好的政治体系系于公民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即公民是否认同当下的政治体系。换言之,当公民不能认同政治体系时,也就是政治体制与公民的政治信仰不一致,社会就会动荡不安,政治发展就会出现停滞,甚至社会会落后倒退。因此,必须要重视公民的政治认同问题。所以我们在此对政治认同的内涵进行深刻的剖析,以期正确认识并科学的理解政治认同。
(1)西方学者关于政治认同的界定。关于政治认同理论的研究,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后逐渐形成系统。阿尔蒙德是从政治文化视角出发,认为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信仰和情感态度,从属于政治文化范畴。罗森堡姆指出:“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方面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西蒙认为政治合法性取决于政治体系的价值与其成员的价值是否一致。马克斯·韦伯首先提出了政治合法性的概念,韦伯指出,现代社会主要以法理型权威为特点,其合法性基础来自于民众认可。桑德尔则建构了当代社群公民理论,他认为社群是其成员自我认同的核心,主张“积极自由观”和“积极公民观”,提倡公共理性精神。
(2)中国语境下的政治认同。中国学者对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政治态度、政治心理和政治文化等角度切入的。政治认同的概念研究主要有“情感理论”、“行为理论”和“合法性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偏向于心理,主张政治认同是一种内心体验。在薛中国看来,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的一种政治态度,是一种政治心理活动过程,这种心理活动包括政治认知、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行等。房正宏认为,政治认同是政治成员一种主观的态度,与个人的价值观是紧密相关。苏曦凌以罗森堡姆的理论为基础加以发展,认为这些情感和意识是一种整体的心理结构,体现的是对政治系统认可与支持的政治态度。
......................

二、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现状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认同
利益认同是基础。利益认同是指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统一。人们的利益需求决定了其利益认同。利益认同程度与利益需求满足程度是成正相关的。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利益认同。
1.工资待遇低致使利益认同下降
据调查统计结果,新生代农民工工资低于 2000 元,占比 30.8%,在 2000~3000 元之间的占 39.1%,而超过 3000 元的只有 14.9%,而老一辈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每月超过 3000 元的约占 41.9%。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整体低于父辈农民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第一代农民工在工作上是锲而不舍的,他们外出打工大多是为了养家糊口,家庭负担很重,所以他们能吃苦耐劳,只要工资高,就会埋头苦干,不轻易跳槽。而新生代农民工却截然不同,他们的外出务工的目的是除了赚钱,而且还借助城市的优越环境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发展自己。新生代农民工眼高手低,期望高但是忍耐力低,一般都无法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低收入的工作,跳槽频繁,甚至有人一个月换几个工作。还有一些人挣得都不够养活自己,甚至向父母要钱。另一个原因是,第一代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等重工业,这些行业如果工资低,很难招到工人。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大多分布在餐饮、销售、服务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工作不需要复杂的工序和较专业的劳动技能,所以工资也相对较低。
2.合法权益无保障导致利益认同减弱
法律规定,我国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肆意侵害。经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据统计,有23.1 %的新生代农民工是“经常”受侵害,选择“多次”的比例高达 56.8 %,回答从来没有的仅仅为 20.1%。具体情况如图 1。

........................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制度认同
制度认同是保障。制度认同是指公民对某一制度体系的认可和肯定,并愿意自觉遵守和维护该制度。一个国家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制度的认可和遵循,进而影响到国家政治体系的整体结构和政治环境。因此,要逐步健全相关保障制度,促进制度的与时俱进。
1.对户籍制度的认同现状
我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是基于特殊的社会背景,而逐步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我国广大城乡之间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使城乡之间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各地区、各领域的交流,所以客观上是应当取消户籍限制,以促进人口流动。但是,户籍制度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制度,其废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同时要求各方面都有相对成熟的条件。所以户籍限制的存在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相伴而生。
流动人口受这一制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特别是对那些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大部分农民工是不认可农民身份的户籍规定。从“你的身份是农民,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可以看出来。“不同意”的农民工达 61.2 %,只有18.3 %的农民工表示“同意”,约 20.5 %的农民工表示“不好说”。如图 3:

..........................
三、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弱化的原因分析................... 17
(一) 宏观因素........................17
1.利益保障机制的不健全......................17
2.国家相关制度的不完善........................18
四、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提升路径........................ 23
(一)宏观层面...............................23
1.平衡利益格局,增强利益认同..........................23
2.消除制度不公,提高制度认同..............................25

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提升路径

(一)宏观层面
1.平衡利益格局,增强利益认同
(1)提高农民工待遇
我们应当注意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奠定物质基础。
首先,健全相关法律。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最低工资标准也当“因地制宜”,法律应当明文规定各地区应依据经济状况明确最低工资标准。随着2005 年《最低工资规定》的颁布实施,明确规定了最低 工资标准,这一规定的出台为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的问题做出指示。然而各行各业各地域之间的水平不一致,无法制定统一标准,增加了实施难度。分配时要提高农民工工资,逐渐解决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工资不平等现象。要依据《最低工资条例》结合各地实际来调整最低工资、就业等。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指导和监督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与调整,以确保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标准。
其次,对企业,政府要加强监管,对于那些拖欠农民工工资,或压榨农民工工作时长等损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绝不姑息,还要鼓励表现良好的企业。近年来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工工资问题,使得农民工待遇有所提高,但是也应当看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规章制度上,从根本上防预和遏制拖欠民工工资。对用人单位的支付行为加以规范,对于非法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做到“杀一儆百”。建立纠纷协调机制,及时处理纠纷,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使影响降到最低。
最后,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和建设,还应改变传统的计时计件工资制,根据行业不同标准核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其标准,并大力提升职工劳酬,加快建设企业工会组织的步伐,积极探索实行集体合同制度。
..........................

结论
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和新型的劳动力,新生代农民工在现代产业中占主体地位,这一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群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对重视这一群体,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
政治认同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状况,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息息相关,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密不可分,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我们应当密切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状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提供保证。只有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弱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让这一群体在心理层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形成认同感,他们才会对制度拥护,对秩序珍惜,才能对政治稳定、社会的和谐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才激活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活力和动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树立党和政府的权威,继续建设伟大的中国。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从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层面着手,一定能够能好的解决农民工的政治认同问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感。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