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政治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2589 论文编号:sb2018042009290920849 日期:2018-04-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学毕业论文,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意在通过对两者内在关系的深入探讨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纵观古今中外,从中国封建王朝推崇“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到孙中山先生“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到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正如马克思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主导其发展政策方向、维护社会稳定、规范和引导人民行为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观,一直是国家进行国家统治、国家管理和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武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漫长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紧密结合,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兼容并蓄,深刻提炼出的精神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求与理念的集中体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已经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我国既处在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有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前景十分光明。但随着第一个一百年目标临近,党和国家面临的考验依然十分严峻。如何科学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实现国家治理效率最大化,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1.1.1 理论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丰富与拓展,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改革创新。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提供了新的载体与方式方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扩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功能的发挥空间。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结合的研究在当前为数尚少,研究范围与研究程度有待拓展和加强。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意在通过对两者内在关系的深入探讨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对 CNKI 平台上的期刊论文进行检索统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为题检索,共有 6 条结果,无硕博论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篇名检索,共有 113 条结果,其中 2014 年 16 条,2015 年 35 条(硕士论文 2 篇,博士论文 1 篇),2016 年 33 条(硕士论文 9 篇,博士论文 2 篇),2017 年 29 条(硕士论文 2 篇)。以“价值观”包含“国家治理”为篇名检索,共有 457 条结果,其中硕士论文 91 篇,博士论文 39 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为题检索,共有 1016 条结果,硕士论文 78 篇,博士论文4 篇。
由此分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相关研究已有较多成果,国家治理与价值观的研究较多,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相关探讨研究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少,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现状
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研究。学术界围绕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左亚文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应进一步凝练为“自由、平等、民主、仁爱”八个字。韩震认为“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提出建议。
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与意义的研究。韩振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张波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引领思潮,凝心聚力的重要社会功能,对当代中国具有巨大的价值意义。韩宁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对国家、社会、个人都具有规范性和导向性作用。”
.....................

第 2 章 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概念解析

2.1 价值观及其表现
2.1.1 价值观的内涵
从一般理解来说,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于价值的观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要对遇到的人与事产生一定的观点,并通过思维对自身的观点进行“是否有利”,“值不值得”的价值判断,趋利避害,进行抉择,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看法。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并遵循的朴素的价值观念。而通常研究的价值观,大多是将朴素的个体价值观念进行理论抽象与逻辑升华,加工而成具的有理论化系统化特点的价值观念。本文所要研究的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价值的稳定的看法和态度,它是一个确立价值主体、选择价值目标、根据价值评价标准、通过理论和实践途径实现价值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内在的观念系统。价值观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它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思潮的背景下,看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问题所持的态度、观点和倾向性以及人们对个人生活各方面的价值诉求的内在的、集中的表达。
社会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应他们自身的利益需求而产生,由他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里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具有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也是由客观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观,是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具有主导性的关于价值的深刻而凝练的主流观念。
2.1.2 价值观的表现
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形成,往往会通过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表现出来。其外在表现为在具体社会实践中人们秉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及社会制度体系、政策体系中表达的价值观念。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价值观随时都在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并以此为指导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方向。社会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导价值观,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是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内在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内化为人的信念、信仰与理想,成为人们认知社会、辨别是非、决策判断、开展行动的“方向盘”与“标尺”。
....................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社会功能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所处的社会的基本看法和真实态度,集中体现着人们对于个人利益与物质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切实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主导意义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共同价值理念以最凝练的方式进行的提炼概括。
党在 2012 年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高度凝练,将其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奉献。”
(一)国家层面。中华民族从民族解放到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发展,历经了漫长的艰苦岁月。建立强大富饶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渴望与理想。这一价值追求体现着人民对国家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发展和谐的国家发展诉求,实现这一共同价值追求的目标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
(二)社会层面。社会是人的集合体,为人生存与发展提供空间与环境,社会的状态将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状况。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态势。社会的和谐平稳,也有赖于人们的共同团结与进步。自由是人能发挥其创造力,促进个体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中国每个公民拥有的基本权利;公平是在自由与平等的基础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重要社会条件;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维护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三)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点,是从道德角度出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提炼出的道德规范。它宣扬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中华儿女的优秀德行品质,是公民需要恪守的道德准则。
.......................
第 3 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客观基础.........11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基本概念...................11
3.1.1 融入的一般理解............11
3.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基本界定.................11
第 4 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机遇与挑战.......................15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机遇........................15
4.1.1 丰硕的理论实践成果....................15
4.1.2 人民主体意识增强....................15
第 5 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策略..................20
5.1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理念与原则................20
5.1.1 融入理念.......................20
5.1.2 融入原则........................20

第 5 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策略

5.1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理念与原则
5.1.1 融入理念

........................

结论
距离我国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越来越近,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在社会更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社会环境较为平稳,党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也在不断成长,总体来说我国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但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人们各方面需求激增的巨大发展压力,同时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侵扰,国内新闻媒体环境混杂、党内腐败、作风问题等诸多的不良因素,为新时代下我国的发展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要看到,国家、社会问题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单靠一种理论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已不可行。社会问题需要集中各方面力量,合理搭配,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完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理念与基本内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紧密结合,指导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架与顶层设计,优化国家权力配置,提高政策方针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充分运用德治与法治的治理手段,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导向、社会教育规范与社会凝聚功能,使国家治理达到高效亲民,灵活有力的治理效果,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既保障了国家治理的社会主义方向,切实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效率,也通过国家治理的社会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培育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加强了对人们共同理想、信念的树立培养。两者互利互惠,共同进步,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发展进程之中。
由于理论功底不足,缺乏研究经验,本人在研究中还存在不足,一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今后将进一步努力,总结经验教训,努力使这一研究能够继续深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