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分化和整合是贯穿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之中两种重要力量,“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在分化与整合的张力中实现螺旋式上升与发展”①。过度的整合限制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活力,扼杀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过度的分化会带来社会结构的分离、国家认同的降低,这就需要探索发展合理有效的政治整合途径。政治整合作为执政党主要的功能之一,政治整合功能的强弱会影响到执政党执政的稳固、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利益关系的和谐还有政治共同体的统一。建国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从经济、组织、意识形态等领域整合国家建设。经济上,建立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组织上,严密的组织体系控制着社会流动和资源分配,城市居民进入单位组织,农村农民过集体生活,党组织在各个领域起到领导作用;思想上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起着主导作用。建国后的中国共产党的整合,迅速聚集了全国力量建设新中国,一个新的国家也得以迅速建立起来,但带来的问题是社会结构僵化,社会流动不足,经济发展乏力,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以阶级成分论人,整合方式变成了打压和排斥,这个时期政治整合带来的教训值得深思。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这些都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革。市场经济下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资源分配领域,新的利益主体与旧的利益主体出现竞争和分化。政府与社会的适当分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结构开始扁平化,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改革的转型期,处在各种矛盾不断爆发的时期,强调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权力腐败、社会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伤害到人民的利益,以致对执政党执政产生信任危机。这些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当前政治整合的基本现状,政治整合面临主要问题是社会分化和利益调整带来的压力、执政资源的流失、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危机还有外部的“西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改革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在新环境的整合,实现整合理念、方式的更新,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
1.2 有关文献的综述
“整合”最早出现是在英国社会哲学家斯宾塞的 1862 年的著作《第一原理》中,意思是指社会各个部分在进化中形成新的更为复杂的统一体的过程。“整合”一词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才在在中国内地的广泛使用,但是到 2009 年第六版的《辞海》中仍将“整合”定义为地质学术语,指相邻新老底层间的岩石一种地层接触关系。实际上,目前“整合”的使用已不限于地质学中了,它的含义在不同学科之间的使用得到不断丰富,从社会学和政治学角度看,“整合”表示着不同系统或系统要素结合、连结成为整体的动态过程。①对政治整合的研究,国内外都比较充分。《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政治整合是若干个独立国家间的结合。国外政治整合的研究重心也在于国际整合即国家间的政治整合。《政治学辞典》(2009)则认为政治整合是“政治体系消除政治紧张和不安因素,增强政治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治,扩大政治共识的过程或状态。政治整合以经济整合和文化整合为基础,加强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是推动政治整合的重要途径”②。除此之外,一些学者也就何谓政治整合提出自己的见解,如:王彩波(2003)认为:“政治整合通过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进行的强制性整合,是由占优势的一方通过建立规则控制其他参与者形成的交换模式。”③这是对政治整合的一种代表性理解,强调政治整合主体政治权力的使用。徐露辉(2009)给出的定义是:“政治整合指形成和维持政治共同体的过程与状态,它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是要不断聚合政治系统不断分化的力量;同时还要为政治体系持续运行争取支持认同。政治整合有三种模式:一是文化情感式政治整合,二是参与沟通式政治整合,三是综合式政治整合。”④常士訚(2009)从政治整合的运行方向上分析政治整合的移动过程,可以是从社会底层发动,也可以是国家权力主导,“实质上是国家把处于与政治体系分离的多元利益或者文化集团合并进政治体系的过程。”⑤吴晓林(2012)强调政治整合中存着有优势主体,它能够将不同的社会因素统一起来,破除风险和矛盾,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合作。⑥王蒙(2012)将政治整合看做一个政治共同体实现持续互动和优化的过程,以免分化的力量威胁到政治系统的统一。
........
第 2 章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整合的一般理论
2.1 政党、执政党与两类执政党的比较
“政党”一词是源于拉丁文中“partire”,指“分开”的意思。意大利学者萨托利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角度出发,认为政党是存在于整体中的部分,政党代表整体的部分并试图服务于整体的目的,政党是服务于集体福祉的,它能够使人民和政府连接起来。他将政党定义为:“政党可以用选举中提出的正式标识来辨明身份,在选举中(自由或不自由),通过提名候选人占据公共职位的政治集团。”①对于政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最初认为政党与派别同义,指社会上一部分人基于相同的政治观点或利益组成的政治集团。政党制度发达的美国,在建国之初美国建国们都认为政治是有害于自由的坏东西,政党会带来分裂。直到了 19 世纪,政党才专门用来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组织,其目标是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实现其自身政治纲领。这也符合对当前现代政党的普遍认同。政党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出现在 19 世界早期的英国,产生于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派别斗争。法国政治学家迪韦尔热将议会作为参照,把政党分为“内生党”和“外生党”两种类型,认为产生于议会内的政党就是内生党,产生于议会外的就是外生党。中国学者,如林尚立认为现代政党的产生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制度安排所带来的权力开放性能够容纳新生的社会力量;二是社会与国家的相对分离构成了社会力量的一定社会自主性,能够参与政治系统的活动;三是组织的形成是基于社会利益分化的现实和国家提供的自主结社的权利。政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国家政治系统的主体,现世界上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约有 5700 多个政党。
........
2.2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整合及其意义
对于政治的理解,从出现人类集体活动就开始了思考,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为了追求城邦集体的善,在中国古代对政治的理解,通常指君主及其大臣统治国家和治理社会的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是事关国家统治和公共权威的,“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①。政治与经济、利益等关系密切,有学者就认为“政治就是要实现利益的权威性分配”②。“整合”最早是用于心理学、医学、自然科学领域。将整合的思想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是指“某一系统或某系统的核心把若干部分、要素联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③。整合体现着一种工具化的色彩,整合的过程中需要系统主体工具化的运用。政治整合就是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整合工具达到政治系统和谐统一的过程。只有掌握政治权力的主体才能在政治系统中发挥权威性的作用,这种权力来源于主体地位的合法性和暴力机关的后盾作用。在当今世界国家中,代议制作为一种普遍的政权组织形式,议会、政府和政党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政党政治的时兴让政党在政权组织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自然也就成为政治整合的核心主体,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整合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中国政治整合进程的推进、发展和完善。整合工具包括了利益、制度、组织和观念等,在其中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利益整合的重要性是由于利益整合对于政治系统的重要作用而决定的。利益源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求,是在人类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产生的,恩格斯认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①,利益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关系。利益关系的性质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它是政治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同时利益对于社会的思想观念也有主导作用,马克思认为“思想不能离开利益”②,一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总是与其利益追求有关,而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与其代表的利益群体和追求的利益目标相连。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多种利益主体的存在,以及生产资料占优方式、个人禀赋能力的不同、市场的资源分配等原因则会出现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差距。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分化是绝对的,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这不代表人们在每一个阶段所有利益诉求和利益满足程度都是相同的。利益整合作为执政党的基本功能,执政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承认利益合理差距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利益分配的合理布局,建立起合理有序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等,实现发展成果和发展代价的合理分担。
.........
第 3 章 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整合的历史考察............26
3.1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整合......26
3.1.1 革命思维下的政治整合....... 26
3.1.2 经验、教训与反思........32
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整合..........35
3.2.1 通过改革推进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政治整合.......35
3.2.2 政治整合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40
第 4 章 当前中国共产党政治整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43
4.1 当前中国共产党政治整合面临的机遇.......... 43
4.2 当前中国共产党政治整合面临的挑战.........47
第 5 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整合能力的提升...........53
5.1 发挥政治整合中的制度有效性.....53
5.2 更加注重利益分配中的公平正义..........58
5.3 筑牢政治整合中的组织资源...........62
5.4 以中国梦为最大公约数整合政治价值.........68
第 5 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整合能力的提升
5.1 发挥政治整合中的制度有效性
要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核心是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制度化参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化建设的空间,二是建设途径。制度空间是指当代中国政治民主有基本的政治制度架构和制度限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当代的中国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决定了当代中国民主在基本制度层面是如何运作和发展的,也决定了当代中国民主是这些制度框架下所包含和限定的民主,这是当代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制度空间和扩展范围。①制度化参与建设的方向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建设目标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不会走西方的民主发展道路而是在中国政治制度内不断拓展新途径,同时吸收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指民众在国家现有的制度框架范围内,通过由国家制度规范所赋予的政治参与途径影响国家政治运行过程的方式。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在既定制度框架外的参与方式,也有可能是非法的,而当前中国非制度政治参与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阶层并没有获得平等的政治参与权;二是改革中的获益方使得底层民众的利益受损,一些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行为使得情况加剧;三是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不畅或者通过制度化表达的意见未被重视,并不能得到合理补偿;四是法律法规的不规范使得非制度参与能引起集聚效应,这种放大效果使得一些人乐于选择这种方式。当前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将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引入到制度化的轨道,充分发挥已有的制度优势的同时拓展更多制度参与的渠道。
........
结 语
政治整合作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建设和党自身都有重要意义。在执政初期,党政治整合的功能发挥对社会的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都起到重要作用,但在不完善的建设理论指导下的政治整合出现了偏差,造成对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伤害。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政治整合理论和方式的选择对于国家建设而言具有关键意义。从执政党的执政历程来看,政治整合策略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国家建设成功与否,政治整合只有与实际的发展环境相结合,只有坚持公正、民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获得成功。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汲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对各项体制进入全面改革,政治整合理论和方式调整获得了改革的成功,但同时新的改革环境又给执政党政治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朝着更加制度化、法治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面对多重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整合仍在做深入调整。十八大以来党做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是政治整合功能的体现。新时期政治整合仍然作为体现党执政能力的重要部分,要更好发挥在维护社会稳定,协调社会关系,提升人民的幸福生活等方面的功用,从而提升党在人民心中的认同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新时期改革仍将不断深化,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仍将持续调整,人民需求也仍将继续增长,新的问题需要新的解答,文章中提到的从制度、利益、组织和观念四个方面提出了新时期政治整合建设途径只能是初步的探讨,没有详尽它们四者间的关系,也缺少成效的检验机制。政治整合作为问题导向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机制,需要不断的提升和优化,面对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