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众满意度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253 论文编号:sb2024121014264452948 日期:2024-12-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研究以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众满意度为研究对象,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以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及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构建符合本市的满意度模型和指标体系,在设计调查问卷和提出假设后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对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优化供给提出针对性的科学建议。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公共文化服务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凝聚民族精神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人们的多元化、品质化及网络化的精神文化需要,政府要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和明晰文化服务发展任务,把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及服务作为政府供给的主线,促进传统文化遗产创新传承、满足人民文化诉求及缩小城乡服务差距。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十余年进程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文化项目落地实施指明方向。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兜住文化民生发展建设的底线,不断满足老百姓新变化新特点的文化需求并保障与发展公共文化权利。2016年,政府颁布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界定了我国文化服务的概念范围、责任划分、体系制度,强化了法律保障和法治化水平,坚持文化惠民和满足文化需求①。《“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把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及服务作为政府供给的主线,从七个方面缩小城乡文化建设差距,使人民群众在平等参与和享受文化权益的基础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需求。2021年,《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高质量发展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加优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美好生活新愿望的必要条件②。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事业从‘完善到创新’,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同时也要在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极大丰富的前提下,不断引导和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助推新时代下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见,从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始,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再到如今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是政府基于我国国情和社会大众新时代下的文化需求特点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表明政府逐渐从重视文化供给向注重社会民众的现实需要转变,逐渐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属于“公共服务”概念当中的分支部分,西方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最早是基于公共服务的研究开展的。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各级行政机关越来越重视公众文化。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因此,西方学者主要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展开研究。经济学的创立者Adam·Smith(1776)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指出,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中要供给、维护建设三大公共产品,分别是国防、治安和公共设施①。Gibson·C,Kong.L(2005)政府要重视私人部门在服务供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文化服务供给过程。随后以政府供给为核心的观点受到挑战②。Reuben、Riedl(2009)强调政府对各项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人和服务事项不能明确划分,应通过多主体间的合作机制推进各文化服务事项的供给③。一些国外学者还主张由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Peter.Graefe(2004)指出,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更高效、更优惠①。Malkin、Wildavsky(2014)界定了共有和私有物品及服务的供给主体范围,并进行对比,指出在定义公共服务概念的同时分析各供给主体的优势和劣势,整体分析供给主体供给某类公共物品及服务的适配度②。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是以“文化”为主体,以“服务”为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界定,即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①。这表明,政府在该领域实际的供给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且规定了社会力量的可参与性,这一明确规定是以法律形式得到确定。在文化服务建设的发展前期,其供给主体始终是以政府供给责任为主导,这和我国的社会力量弱小和管理体系不健全有着必然联系,导致其供给能力难以维持公众的实际文化需求。但随着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志愿人员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模式已逐渐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我国已经发生转变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新阶段新特点的文化需求,其完善的体系建设可有效解决供给不均衡、供需不适配等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服务型、公共性、均等性等鲜明的特征,周晓丽和毛寿龙认为,公共文化服务首先体现在对服务群体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社会资源配置活动中是基于社会利益,采取非营利性的行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②。从服务性方面来看,其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以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需求为核心,在此过程中重点突出群众对政府供给的满意度评价,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从公共性角度出发,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等方面无不体现着普遍性和公共性,强调普通大众参与并享受文化服务供给的实际感受。针对均等性特征,在文化服务供给方面,社会大众能够拥有相同的权利且平等参与和享受文化服务设施、文化产品等具体服务项目。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通过其特征体现发挥其特定作用,在使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和享受文化权益的基础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需求;在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极大丰富的前提下,不断引导和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助推新时代下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
2.2理论基础
2.2.1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以登哈特夫妇等为代表在吸收传统公共行政的精华并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其发展自公共服务理论,是公共服务理论的升级创新版。该理论更加重视公民主体、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不再以个人利益为关注焦点,而是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推动公共协商对话和维护公众权益。这表明在政府行政实践中,必须强调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群众利益、培养公民权利精神。
从我国的公共行政实践来看,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并没有直接照搬新公共文化理论,而是结合实际研究更加理性地看待其理论发展演变模式与我国具体实践的适配程度。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政府更加重视公民精神、公共价值和社会正义,秉承为公民服务的理念,在服务供给中凸显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满足公众实际需求并承担责任,以高标准服务和持续的创新理念不断深入探索不同领域的改革实践。从该理论的提出及发展演变来看,我国可借鉴其中的关于服务质量及效率提升方面的有益实践经验,以此来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建设和公众满意度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在服务受众群众方面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和非他性,内容构成包括文化服务设施、文化阵地场所等硬件设施和政府公益文化活动、群众自组织文化活动等软件活动。以人民为中心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导向,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始终时刻关注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特点和社会大众对文化服务反馈的满意程度。在此意义上,该理论的公民导向理念为本研究提供指引并体现在指标细化和对策建议当中。因此,本文基于“公民优先”的理念,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公民的实际需求和内心期望和对策建议的合理性,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程度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高人们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
3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分析............................16
3.1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件.....................................16
3.2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17
3.3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活动.........................................18
4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众满意度模型构建及指标体系设计........................20
4.1满意度模型构建..................................20
4.1.1 ACSI满意度模型.............................20
4.1.2满意度模型构建....................................20
5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众满意度实证分析..........................27
5.1描述性统计分析.....................................27
5.2信度与效度检验............................................28
6提升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众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6.1完善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优化服务质量
感知质量是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中的文化服务设施对满意度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作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其使用和管理直接体现着当地公众对其的满意程度和实际感受评价。目前,南昌市基本实现市有四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县有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社区邻里中心的文体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均已实现地区全覆盖。但是部分镇街和村居文化活动中心在规模体量、功能设施、建成标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做好文化服务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检修,专款专用盘活基层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空间。
设施开放时间要从供需关系入手,提升公众参观游览的体验感、获得感。可根据当地文化设施整体情况,在保障正常开放时间的基础上,按照地理位置和类型实行分类、分区域措施开放。例如第一类场馆每天开放,第二类场馆措施开放。临近景区附近的多家博物院或纪念馆等,每周可以错时开放,保证公众的假期旺盛的参观需求。在原有文化场馆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和利用场馆的空间和资源,提高公共性和可及性,尤其是残障人士、孕妈妈等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配备符合特定群众需求的文化设施,确保场馆的功能和服务做优做精且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公众文化需求;要明确其功能定位,在空间规划方面除了要考虑其是服务项目使用的场所,更要注重开发其多功能性并做好多功能的管理与运营;针对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可借鉴北京市的先进经验,在百度地图等网络地图上标注并配备街乡级三级文化场馆的导航路线。对于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便利程度而言,可依托市内四馆、县内三馆以及一些文化空间、文化主体公园、文化驿站、社区和农村服务中心,打造“县城刻钟”和“农村里数”等小而精的多功能空间和文化圈,借助流动文化服务不断缩短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距离并拓宽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实现不用乘坐交通工具就能享受到家门口文化服务。最后,关于提高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利用率,政府应基于责任明确的设施运行监管机制,定期开展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维修工作,通过一室多用提高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避免文化服务阵地闲置。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7研究总结与展望
7.1研究总结
本研究以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众满意度为研究对象,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以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及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构建符合本市的满意度模型和指标体系,在设计调查问卷和提出假设后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对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优化供给提出针对性的科学建议。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点:
(1)构建与验证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度模型。借鉴广泛应用的ACSI满意度模型,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众满意度这一研究主题,选取了符合实际的五个维度的潜在变量和21个观测变量,构建了公众满意度模型及指标体系,拓展了ACSI模型的研究范围。模型通过适配度指标对本研究因果关系路径图进行检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适配度指数良好,证明研究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
(2)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本研究选取了26个题项对五个维度的二级指标进行解释,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后,数据结果表明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并验证了提出的5个研究假设。其中假设1到假设4都产生正向影响,假设5产生负向假设。
(3)根据五个维度潜在变量的实证结果可得:在公众期望方面,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和活动的期望较高,对服务设施的期望略低;在感知质量方面,其中便利程度、文化产品多样性、信息发布频率这三个题项的感知质量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提高文化产品多样性、优化文化基础设施开放时间和及时发布信息的对策值得深入研究;在公众满意度方面,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持肯定态度和积极评价,但与公众实际预期情况和理想状态存在差距,政府还应及时回复群众反馈,提高政府回应满意度水平;在公众抱怨方面,测评指标均值较低仍不能避免公众抱怨,政府还需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反馈意见渠道;在公众信任方面,公众对使用过的文化产品及服务持支持和信任的态度,体现出本人较高的回购可能性和满足感,在后续购买和享受阶段也会向周围朋友推荐。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行政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