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5966 论文编号:sb2023111315594951382 日期:2023-11-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笔者运用GIS空间分析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与服务范围进行可视化呈现,结合居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使用满意度调查,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进行研究。
1前言
1.1选题背景
1.1.1政策赋能:顶层设计日臻完善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着力点和体育强国战略的四梁八柱。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务院愈发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对体育的论述中也多次提及“全民健身”。从2016年“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到2021年“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再到2022年的“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既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视与关心,又体现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遵循着“倡导—完善—提高”持续推进的规律。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全民健身事业在“十四五”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好不好”已然成为当前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进入“十四五”以来,系列国家级、部委级利好政策文件相继印发,顶层设计日臻完善。2021年4月,发改委、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存量资源等因素进行合理均衡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使健身设施更加公平可及,有效解决健身设施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同年十二月,由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等二十一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提出“立足社会公平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地区、城乡、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明显缩小,实现均等享有、便利可及。”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及要“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看出,我国在顶层规划和统筹考虑上不仅关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和形式层面的改善,还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上的公平与可及性作为重点推进内容。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通过探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问题,促进体育学科与管理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公共服务均等化“老问题”上,引入空间正义理论“新视角”。从空间视角、共时态维度丰富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的理论研究,构建与时间维度分析框架互补的空间正义理论与均等化耦合互嵌的理论分析框架,促进空间正义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改造与创新,补充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以解释存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实践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问题,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及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基石。
1.2.2实践意义
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从资源转化为社会效益的中间媒介。从空间视角寻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建设路径,破解群众“健身难”问题,使公共服务资源落实并作用到人民群众,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体育权利。通过将理论分析框架与区域实证相结合,以重庆两江新区为案例,管窥全国城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发展现状、困境,借此给出解决对策与实践路径,促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寻找实践切入点,实现政府政策供给者、服务购买者、秩序监管者的多重身份,为重庆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与公共资源分配等政策编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工作路径。
.............................
2空间正义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2.1空间正义的基本内涵与分析维度
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进行的载体和容器,正义则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价值理想和目标[2]。随着社会研究的空间转向及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广泛关注,空间与正义二者的互动交融愈发频繁。“空间正义”一词起源于西方,其原本概念的生成受西方社会、文化和生产关系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对于我国而言,空间正义理论的引入需要基于中国实际加以解释和思考,并使之“本土化”,对此,我国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路径共同推动了对“空间正义”的研究。
2.1.1空间正义的基本内涵
戈登在《论空间正义》(On Spatial Justice)一文中清楚的认识到,空间绝非是局限在物理层面,空间是可以伴随社会生产而诞生出“新的空间”,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由于不公平、不公正的存在,所以又赋予了空间正义新的概念阐释[3]。关于空间正义的内涵,许多学者从社会正义、空间生产、空间分配等角度入手,论述空间正义与其的关系,从而实现对空间正义内涵的解释。但不论是从空间的绝对性出发还是从其它角度引申解释,都存在把空间正义孤立化、片面化的局限,对于空间正义的理解并不系统。要想完整的把握“空间正义”的基本内涵,可以将其看成是“空间”与“正义”两个部分,分别从空间的正义性及正义的空间性两个维度加以阐释。
..........................
2.2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的考察维度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客观载体,发挥着联结以政府为主导的供给主体和人民群众使用主体的作用,是公共服务资源转化为结果的中间媒介[2]。实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则是保障每一个公民在场地设施的使用机会和使用结果上的大致相等,保证公共服务资源转化过程的公平正义。我国首部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就曾提出“供给有效扩大”“发展较为均衡”“服务方便可及”“群众比较满意”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目标[3]。此后,我国各级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对于均等化也有较多相关表述(表1-1)。从表1-1可以看到,相关政策文件中关于“均等化”的论述中,多次出现“可达”“可及”“功能”“满足需求”“服务质量”“人民”等关键词。由此可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空间布局、功能使用、人民满意度、共享发展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体育论文怎么写
体育论文怎么写

...................................
3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实证分析 ................... 32
3.1两江新区概况 .................... 32
3.1.1两江新区基本情况 ........................ 32
3.1.2两江新区人口分布现状 ......................... 33
4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问题及路径 ................. 52
4.1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问题 .................................. 52
4.1.1空间布局不均,区域可及性存在差异 .............................. 52
4.1.2服务水平不一,设施功能可用性较差 .............................. 53
5结论与展望 .......................... 72
5.1研究结论 ..................... 72
5.2创新与特色 ....................... 73
4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问题及路径
4.1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问题
通过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进行实证分析,结合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特征、服务范围现状和居民满意度评价结果,总结发现目前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在均等化发展上仍存在空间布局不均、服务水平不一、主体意识不强、人本关怀欠缺等问题。
4.1.1空间布局不均,区域可及性存在差异
空间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可利用空间的有限性使其成为各方主体利益争夺的焦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在有限空间中规划建设、资源配置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参与其中多方主体博弈的过程。通过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分布的直观化和服务范围的可视化展示,可以发现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呈现“西多东少,局部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布局不均衡和可及性差异。
首先,是宏观上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失衡进而造成服务范围不对称。“西多东少,局部聚集”的总体分布特征使得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范围出现较大差异,两江新区东西部区域居民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使用上表现出两种模式(图4-1)。位于西部区域的居民由于设施数量多、密度大、服务范围覆盖度高,对不同种类场地设施的可及性强;而位于东部区域的居民由于设施数量少、种类缺失,且服务范围覆盖度低,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尤其是发展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可及性弱,造成部分居民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使用机会与使用成本上的不平等现象。

体育论文参考
体育论文参考

.......................
5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空间正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空间正义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理论研究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与服务范围进行可视化呈现,结合居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使用满意度调查,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是一项利在千秋的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以一定理论指导其实践。基于“公共服务空间正义四维体系“构建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理论分析框架,认为可以从“空间可及性”“功能可用性”“需求满足度”和“以人民为中心”四个方面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予以综合衡量,并为其实践操作提供指导。
第二,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和服务范围进行可视化展示,发现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局部聚集”特征,与人口密度分布大致呈正相关;在服务范围上“覆盖重叠与服务盲区”并存,区域服务水平不一。观音桥街道、天宫殿街道和龙山街道等西部区域的街道(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POI数量多、覆盖重叠度高,古路镇、石船镇等东部区域的街道(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POI数量少、存在服务盲区。
第三,《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居民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整体评价”满意及以上的人占比43.75%,“整体评价”不满意及以下人占比21.87%,整体满意程度较高。居民对“公共交通”“价格收费”“照明条件”“意见征集”“反馈渠道”要素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整体水平”,对“设施布局”“配套设施”“环境卫生”“居民参与”“特殊关怀”要素的满意程度明显低于“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