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举重锦标赛冠军刘凤赛前训练及比赛过程个案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3522 论文编号:sb2023100911450851141 日期:2023-10-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现场观察法、个案分析法以个人备战2020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为例,结合比赛过程中的运动表现及运动成绩,细致分析本人赛前备战情况以及夺冠过程中的具体战术策略,总结成功经验。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1.1赛前训练计划安排的重要性
赛前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使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把长期训练获得的竞技水平、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来。所以需要长期规划训练周期,周期训练的目的就是为提高技术,力争优异成绩。所谓周期,不是盲目的重复每一天的训练,盲目的在某个时间段达到训练水平的最高高度。教练应根据运动员的比赛需求、自身成绩水平为目的进行时间规划,每一年的冬训为一个阶段,赛前训练为一个阶段,冬训的训练目标大多是以累积训练厚度、争取自我运动成绩的突破,赛前训练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常年训练的内容以及冬训掌握的技术,向比赛的目标靠近,它是技术、成绩的保持阶段,同时也是一个适应比赛、了解自我的一个准备阶段,大型的全国比赛时间分布为四月和十月,在冬训过后就会自然的过度到赛前的训练阶段,经过了冬训的厚度累积,这个阶段的训练目的和需要达到的效果如果不明确,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因此,清晰明确的赛前训练计划制定就更显得重要和特殊。
1.1.2赛前体重控制的重要性
在举重项目中,由于要保证日常大强度训练,运动员日常训练的体重往往高于参赛级别体重,赛前训练计划的安排及体重控制是举重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举重项目赛前体重控制和训练计划的安排往往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训练时体重的重要性等同于训练成绩,过高的体重往往不利于运动员平时训练以及参赛。由于举重比赛规则的特殊性,参赛时的体重需严格要求。此时若训练体重过高,参赛时降至参赛体重将不利于自身水平发挥。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举重项目中,优秀运动员成绩相近的情况下,想要取得比赛胜利,必然要把握制胜规律。本文研究对象刘凤在2020年的全国女子锦标赛49KG比赛中首次夺冠,从以前全国比赛6-8名的运动成绩实现大的突破,其中除了运动技术的提高、以及教练训练计划的合理安排以外,还有最关键的是在比赛中如何通过战术运用,将自身水平发挥到极致,从而战胜奥运冠军侯志慧,最后取得优异比赛成绩,这既是个人的成绩突破,也是教练员战术安排的成功所在,由此本文拟就分析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刘凤的赛前训练安排、体重控制以及比赛过程,总结成功经验,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在赛前制定切实可行训练计划及比赛战术考量提供参考。

体育论文怎么写
体育论文怎么写

...........................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赛前训练:赛前训练期是整个训练周期的重要阶段,是训练效果如何转化为比赛成绩的关键期。因此,在本阶段训练安排是否得当,训练负荷如何安排关系到运动员是否参赛成败。根据训练学理论,比赛阶段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式方法,以主要比赛日期为目标点,向回程方向确定,一般为4到6周(李雪英,2018)。赛前训练的概念界定国外学者早有研究,如哈雷的研究认为:赛前直接准备阶段就是赛前训练(哈雷,1985);普拉托诺夫在相关研究中定义赛前训练是国际高级运动员为了准备大赛,常在全年训练中安排补充大周期,让运动员直接有目的地准备参加重大比赛(黄航,1997)。国内学者过家兴指出,赛前训练是为了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做的专门性准备训练过程(过家兴,1985)。而赛前训练的目的就是针对比赛的要求如何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成绩(蔡启飞,2015)。
举重比赛:即整个比赛的全部流程,可视为一场完整的举重比赛,其中有:赛前称重、到达赛场活动、赛中教练指挥、队员展现自我以及赛后休息,等待全部运动员试举完成后列出比赛成绩表。现代举重比赛以抓举和挺举两种形式表现,其中抓举比赛往往是比较保守的,而挺举比赛是决定最后名次的关键,所以挺举比赛相对而言更为激烈,合理的战术运用与在平时的训练中能够提升挺举的运动成绩来达到在比赛中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名次(林祖福,2021)。
.....................
2.2赛前训练的研究现状
赛前训练的一般经验模式分为常规模式和特殊模式两种。常规模式即伤病后、中断训练后、身体处于恢复训练过程或过度训练后十分疲劳,或体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条件下开始的赛前训练。两种模式安排虽有些区别,但都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运动负荷性质以量为主,还是以强度为主或是量、强度并举;(2)运动总负荷的大小,高于、低于或等于平时训练的总负荷;(3)训练周期,即训练负荷期和恢复期时间的总和。根据竞技水平和发展趋势,根据目标人物,做出训练周期调整控制的计划。调控类型和计划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种是平时训练周期中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与比赛时间相吻合,因为赛前训练安排,总负荷的大小、负荷强度与量的比例、负荷节奏、专项素质与技术的比例、训练练习手段、训练周期的长短等内容方法手段与平时训练均有不同程度区别的缘故;一种是按照平常训练周期最佳技能状态将在赛前出现,就需要调整训练周期,推迟最佳状态的出现;一种是最佳状态在赛后出现,就需要调整训练周期,促使最佳技能状态提前出现。对于各种竞技状态稍提前出现或稍错后出现参照上述方法,做出调整计划(刘凯,2012)。
举重比赛分为抓举和挺举,但是这两个动作是较复杂的,它们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并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竞赛动作。举重运动员只通过专练抓举和挺举取得好成绩是较难的,只有通过进行辅助动作的训练,及时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提高抓举和挺举的成绩。抓举、挺举固然能对技术和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辅助动作却能突出的影响到竞赛动作某些环节和身体某些的肌肉力量,具有针对性(李白,2021)。
举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在举重训练中,负荷量所产生的延缓效应,比强度产生的效应更明显,也就是说大负荷量训练不仅不能直接使专项成绩大幅度上升,而且还可能使专项成绩下降。强度大、量小,对举重专项成绩有直接影响,能使举重成绩发生较快的和适宜的变化。换言之,大负荷量在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方面起主要作用,而负荷强度则主要是直接激发运动成绩的提高。但是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安排上,要从整体上把握运动训练的发展,既要考虑现在,又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使之得到平衡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安排训练才能使举重运动员的成绩一步上一个台阶(杨尧祥,2011)。
...............................
3研究对象与方法...........................10
3.1研究对象..................................10
3.2研究方法....................................10
4研究结果与分析...............................12
4.1赛前训练.............................................12
4.1.1科学训练理念的建立.............................12
4.1.2赛前训练计划制定.........................................13
5结论与建议.................................29
5.1结论........................................29
5.1.1合理的赛前训练安排对运动员成绩的提升更为有利..........................29
5.1.2科学的体重控制更有利于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保持......................29
4研究结果与分析4.1赛前训练
4.1.1科学训练理念的建立
比赛成绩固然能证明运动员水平,但伤病的预防和技术提升才能成为运动员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日常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日复一日相同的训练内容使运动员的身心都面临巨大的考验。早期重庆队因训练方法的不科学、以及教练员和运动员自身对举重训练方法研究不够透彻导致,长年累月的重复训练、重复大重量冲击,导致运动员伤病较多,包括青年运动员也逐渐出现更多伤病,运动队整体成绩并不理想。经过多年的错误训练方法纠正,重庆市举重队革新了训练理念,这也为2020年全国女子锦标赛上重庆举重队整体取得的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科学的训练方法并非是不断的让运动员坚持、枯燥的训练,应遵从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以及比赛周期的规划,一味的追求训练量和高度只会不断的增加运动员的伤病,最终导致运动员过早结束运动生涯并退役。以借鉴湖南举重队的成功经验为例,前十年他们的训练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在训练量上的累积,最终坚持下来的运动员都是比赛水平较为顶尖的,以及他们对举重技术的理解,这也是他们前几年比赛成绩优异的原因之一。重庆举重队的教练曾多次到湖南举重队进行学习他们的训练方法以及技术理念,但由于长期的训练方法不同,运动员们的身体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湖南队高强度的训练方法,从而导致过多伤病的出现和精神疲劳,不利于长期运动成绩的提升。最后汲取经验,意识到教练员以往训练方法在“伤病预防,技术、比赛水平提升”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开始科学的训练,摒弃一味追求高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的训练理念,在加强基础力量和关节肌肉训练的基础上,不断精进和钻研技术。由此,近几年重庆运动员的伤病不断减少,运动员也在全国举重比赛上逐渐展露头角。

体育论文参考
体育论文参考

...................................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合理的赛前训练安排对运动员成绩的提升更为有利
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了运动员的伤病,教练员在训练上不仅停留在对量的要求,更应在技术细节、小关节肌肉加强、治疗和放松的重视上要求。在保持高强度训练的同时关注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运动员自身也要注重自我管理,如睡眠、饮食等,大家都知道睡眠不足对训练状态影响巨大,往往忽略了饮食管理,如45kg、49kg、55kg等小级别,身体过多的脂肪会导致技术爆发性下降。
赛前训练计划要确保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张弛有度,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训练周期安排,可有效保证运动员可持续发展性,“两大一小”的训练方法较为合理,如果一味的冲击强度将导致运动员心理疲惫、增加伤病等。每月一次的专项组合测试训练,能让运动员更了解自身的情况,教练也会更了解运动员的优缺点,并给下一次训练计划安排提供更有效的证据。
5.1.2科学的体重控制更有利于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保持
举重运动员普遍训练体重高于参赛体重。举重分级别比赛是体育运动公平原则的体现。运动员普遍训练体重高于参赛体重,这有利于运动员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利于取得较好成绩。举重运动员合理体重的标准一般为参赛级别最高标准的5-6%。在此范围内,运动员通过2-4周不等的降体重安排可将体重降至参赛标准内,同时对于身体机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发挥竞技水平。举重运动员降体重过程分为慢速减体重和快速减体重。运动员快速减体重和慢速减体重的实质是不同的。慢速减体重实质是减体脂,主要运用在赛前减体重的开始阶段,是运动员赛前减重的基础。快速减重的实质是减水份,通过限制饮水和大量出水来控制体内水分,从而达到减体重的目的,往往用于赛前一周的冲刺阶段。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计划综合考虑了竞技水平的保持和减体重安排。并应该遵循适量和循序渐进原则、减体重与赛前训练计划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多减体脂和合理减水份原则、个性化原则和医务保障原则由此使运动员身体机能得以保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