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站在国家审计视角,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研究发现,当前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仍面临行业风险机制不完善、数字化系统建设滞后、公司治理能力不足、担保业务风险高以及存款保证金管理不当等一系列问题。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以来,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从空白到完善、从分散到全国一盘棋、从单一职能到多职能并行,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特别是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标志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展现了高度的适应性和创新力。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对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全面小康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型期,国有资本和企业的壮大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不可或缺。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离不开对国有企业领导人权力运行的严密监督和有效制约。因此,审计机关应着力破解当前困境,加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不仅是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所系,也是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改革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涵盖建筑、金融、电网电力、航运、煤炭等多个领域。然而,在金融领域,审计研究多聚焦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对融资担保行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和研究尚显不足。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依然严峻,监管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需全面强化金融监管,消除监管盲区,实现全面持续监管。因此,提升金融监管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队伍纯洁性至关重要。审计机关在审计对象选择上,既要关注银行,也要加强对非银金融机构的审计,并重视信息系统安全,从而全方位支持金融强国的建设。
审计论文怎么写
....................
1.2文献综述
1.2.1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研究
(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产物,国外无类似表述,与其最为接近的审计类型是绩效审计,且在国外开展得较早。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曾用“3E”来定义绩效审计。美国审计总署GAO(1994)指出,绩效审计通过搜集证据、客观评价,向公众反馈政府部门公共责任的履行情况[1]。Bozena(2007)强调绩效审计除了基础的财务收支外,还涵盖政府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效益,通过评价公众意见和社会政策目标来发现行政问题[2]。在作用方面,绩效审计可以协助公共组织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3],政府审计问责还可以对腐败起到打击作用[4]。此外,Triantafillou P(2017)提出,绩效审计的质量还会受到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影响[5]。
李干予(1987)在我国最早提出,经济责任审计是由独立机构或人员,依据国家政策,对政府经济责任的履行进行审查、评价、证明和监督[6]。陈波(2005)指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独具中国特色,体现在独特的制度背景上,是经济监督与行政监督的结合[7]。崔孟修(2007)强调经济责任审计的突出特点是审计客体为人,对被审计人行使的经济权力进行监督,是一种政党型审计,拓宽了国家审计的职能[8]。在作用方面,蔡春、陈晓媛(2007)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强化权力约束、促进政治民主和组织机制完善,也可以查错纠弊和遏制腐败,提升政府与公司的治理效率[9]。刘家义(2012)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推动民主法治,实现国家良治,保障人民利益[10]。封桂芹(2015)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等理论,指出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确立审计目标、发挥审计功能,体现腐败治理效果[11]。
可见,国外的绩效审计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有着诸多相同之处,都是基于监督和评价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应运而生的审计方式,都需要一定的独立性且均可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和遏制腐败的发生。但相较而言,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仅仅关注政府经济活动的绩效,它更是一种特殊的干部管理制度,更强调统一领导,体现了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监督制度。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对经济责任人的履职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审计类型按时间节点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按单位性质则涵盖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在审计实践中,主要以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为主。为了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通常会采用“一+N”的方式,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统筹实施其他类型的审计。本文所涉及的经济责任审计指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离任审计,旨在为组织人事部、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在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提供重要依据。
2.1.2五审五评
“五审五评”是A省经济责任审计的创新方式,通过对应审计方案、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梳理、归位审计问题,审查、评价领导干部的五大意识。一审关注决策部署落实,评政治意识;二审聚焦高质量发展,评担当能力;三审审查经济决策管理,评法治意识;四审考察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风险防控,评宗旨意识;五审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从政,评规矩意识。
2.1.3融资担保
融资担保是一种增信机制,当被担保人违约时,担保人依法承担责任。它属于金融中介服务,涉及资金供给方、资金需求方以及担保机构三方。融资担保公司在此扮演第三方保证人的角色,为债务方提供信用担保,旨在确保债务方能够切实履行合同中或资金约定中的责任与义务。融资担保行业重视代偿率和放大倍数,其反映了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和做出的社会贡献。本文所涉及的代偿率是指担保机构在代偿发生时的代偿比例,计算公式是代偿额与解除担保额之比,担保机构需要在可控的风险下,尽量降低代偿率;放大倍数是指担保余额与净资产的比例,其中,担保余额指的是在某一时间点担保机构所承担的全部担保责任金额,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一般不低于5倍,要在确保风险可控的下,适当提高放大倍数。
......................
2.2理论基础
2.2.1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公共受托责任,作为受托责任的核心类型之一,是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动因。自1985年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将其定义为当局或个人对公共资源经营管理的汇报和履行财务、经营、计划责任的义务后,该概念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2004年,美国审计总署(GAO)进一步概括政府受托责任为管理当局有义务向公众汇报其全部活动。
随着研究的深入,公共受托责任的外延和内涵逐渐清晰。2010年,刘笑霞指出,政府的受托责任与民营企业有所不同,人民群众作为政府的委托人,政府的受托责任不仅涵盖经济方面,还涉及其他非经济领域[76]。蔡春教授在2012年的研究中进一步指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包括行为和报告责任,涉及使用公共权力管理资源并报告的义务。这些责任在经济、效率、效果、社会、环境、控制和宏观方面不断扩展,以适应政府支出扩大、公民参与度提高和资源配置要求增强的趋势[77]。而在2020年,董大胜对公共受托责任的涵义进行了重新定义,将其划分为报告义务、质询权力和问责机制三个层面[78]。
在理解国家审计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时,应避免机械套用西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是企业受托责任理论在公共领域的延伸,而国家审计是党授权的,基于共同知识的信息分散和分散决策[79]。许安拓认为,受托责任的层级和规模对审计活动产生影响,行政受托责任需要行政审计监督,而国家受托责任结构则决定审计需求和审计机关的设置[80]。这也表明公共受托责任在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断推动着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2019年,赵军锋进一步细化了国家审计的受托责任关系,将其分为公民与国家、国家与政府及其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体现了公共受托责任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政府需向公民证明公共权力和资源使用的合法性与效益[81]。而本文研究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特定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的新审计类型,实现其独立化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确保政府官员有效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同时责任内容的丰富也促进了其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3 X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介绍..............................21
3.1案例背景...............................21
3.1.1被审计单位X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基本情况................................21
3.1.2被审计领导Y同志基本情况................................................................24
4 X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问题及成因分析........................37
4.1 X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37
4.2 X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37
5 X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建议................................47
5.1审前阶段完善对策......................................47
5.1.1加强计划管理,科学统筹审计项目.........................47
5.1.2明确制度规范,改进审前调查方案.............................48
5 X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建议
5.1审前阶段完善对策
5.1.1加强计划管理,科学统筹审计项目
审计论文参考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科学统筹审计项目是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关键。科学统筹不仅仅指对审计项目的时间安排规划,也包括了对审计资源的调配和运用、对审前协商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与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
一方面,鉴于当前审计人力资源的紧张状况,应积极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X市审计机关可以考虑购买社会审计机构的服务,通过增加审计人员的数量,来平衡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审计机关可以与那些信誉卓越、业务能力突出的会计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一支人员稳定、专业素质过硬的社会中介审计团队。对于那些保密要求相对较低、专业程度不那么高的审计项目,可以交由这些会计事务所来承担,从而有效减轻审计机关的工作负担。
另一方面,完善审前协商制度至关重要。要通过发函、实地调研等方式,主动征求市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年度审计计划的意见和建议,旨在解决过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安排与使用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特别是要以组织监督需求为导向,根据领导干部的调整时间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的实施时间,确保审计结果能够及时出具。同时,要积极推行“巡审同步”机制,将经济责任审计专题与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的专项行动相结合,实现项目联动。这有助于确保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行动同步开展、同步谈话、信息共享以及整改工作的相互促进。并且,可以通过上下联动,统筹审计计划。我们需同步跟进省厅的要求,每年有针对性地部署党的机关和政法单位特定领域的审计工作。对于未安排经济责任审计的单位,可以通过统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其他方式进行覆盖,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对融资担保行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现状与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特点,并以X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为具体研究对象,揭示了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具体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1)国家审计机关对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督相对有限,审计机关应加强监管。笔者研究发现,审计机关针对大型国企集团开展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时,涉及多个不同领域。然而,在金融领域特别是融资担保行业中,相关的审计实践和研究显得相对不足。目前,中国知网上针对融资担保行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论文不多,相关研究仍有待深入。因此,审计机关应加强对非银金融机构,特别是融资担保行业的监管,确保金融监管和审计监管的全面覆盖。
(2)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领导人需进一步推动国家担保政策落实、提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站在国家审计视角,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研究发现,当前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仍面临行业风险机制不完善、数字化系统建设滞后、公司治理能力不足、担保业务风险高以及存款保证金管理不当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扶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工作,引导金融资源流向这些领域,其领导人更应肩负起关键职责,严格遵守监管规定,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以更有效地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